溫柔拾光心理諮商所

溫柔拾光心理諮商所 『願真實的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我們以一種溫柔的態度,由心理師提供諮商服務

陪伴每一個來談者

經歷一趟心靈探尋之旅

拾起生命中

那道專屬每個人心中

獨一無二的內在力量與光芒

《沒關係,真的沒關係》文/  #陳芳瑜諮商心理師 年輕時,很追求〝把手上的事要做到最好〞、〝做出的成果不可以讓自己丟臉〞…等原則,為了要達到這些對自我的要求,過程中總會無比地投入、甚至進入全力拼搏的狀態,每每忙到一段落後,身體才會出現不適的...
07/11/2025

《沒關係,真的沒關係》
文/ #陳芳瑜諮商心理師

年輕時,很追求
〝把手上的事要做到最好〞、
〝做出的成果不可以讓自己丟臉〞…等原則,
為了要達到這些對自我的要求,過程中總會無比地投入、甚至進入全力拼搏的狀態,每每忙到一段落後,身體才會出現不適的症狀,長期累積了不少複雜糾結的情緒,而難以暫停、緩慢或是放鬆下來。

隨著年紀增長,不時會思考,
〝這些原則對我而言,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
〝我為何要堅持這些原則? 〞、
〝為了達到這些原則,我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而逐漸有些區辨和調整,意識到自己還有其他的選擇。我相信,人們已經用盡可用的方式過活,或許不見得有利、也不見得會獲益,但光是要嘗試、行動和堅持,就已經很不容易,而人往往會關注的,是最終的表現和成果。

前陣子,一度經歷到做事不順手、成果也不如己意的處境,當時小孩也剛好遭逢課業的挫折,看到他灰心喪氣的神情時,我的整個心神《像從對事物、移動到對人的關注》,體會到〝做不好〞的焦急感,也意識箇中的不易,需要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於是,我抱著孩子,說了好幾回:「沒關係、不容易、慢慢來、沒關係…」後,孩子的神情因此逐漸和緩,並再次詢問我:「真的沒關係嗎?」,我笑著跟他說:「真的沒關係啊~」

當下,有種坦承面對生活不易的謙卑感,明白不是個歷程都是理所當然,需要順應自然的時機,【相比於事情、人更為重要】。
回應孩子的同時,彷彿也撫慰著自己,很神奇地,原本許多灰心、自責的情緒,也逐漸的消退和釋懷,像是多出些包容和彈性,【允許自己不用急、慢慢來;做不好、也沒有關係】。

沒關係,是真的沒關係,練習打從心裡地相信,好好對自己這麼敘說。

---------------------------------------------------------------------------------------------
☀溫柔拾光諮商心理師團隊簡介☀
https://gentle-space.com/心理師成員/
⭐溫柔拾光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e/0Y1oGJ2
❤️溫柔拾光線上預約表單❤️
https://gentlespace.pse.is/GRS

《從根到枝:回望家的影響,療癒生命的河流》文/  #蔡宜芯諮商心理師 家,是我們從何而來的地方。它的組成錯綜複雜,每個人對家的感受也各不相同。有人認為自己長大了,只要離家夠遠,不再談論或觸碰,就能展開全新的生活,至少不再受影響。也有人與家有...
24/10/2025

《從根到枝:回望家的影響,療癒生命的河流》
文/ #蔡宜芯諮商心理師

家,是我們從何而來的地方。它的組成錯綜複雜,每個人對家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有人認為自己長大了,只要離家夠遠,不再談論或觸碰,就能展開全新的生活,至少不再受影響。也有人與家有著深深的牽連,即便早已成年,心中那條無形的臍帶仍緊緊相繫,難以真正割裂。

我曾看過一部耐人尋味的影集,叫做《另一個自己》(Another Self)。其中有一位專做家庭排列的治療師,陪伴那些困於情緒、關係與疾病的人們,去重新連結過往的生命歷程。原來,在潛意識與無意識中,家族的情感經驗持續影響著當下的生命課題。

我記得那位治療師說過一句話:人就像一棵樹,而地底下的根,便是原生家庭的形塑。當這棵樹無法長出茂密的枝葉或甜美的果實時,或許是因為根出了狀況,需要被探索、理解,甚至療傷,才能慢慢恢復生機。

在諮商室裡,許多人帶著問題而來,希望心理師能陪伴並給予答案。然而,心理師並不能在短時間內告訴一個人該怎麼做。因為每個人就像一本獨特的書,或是一條悠長的河流,需要時間去閱讀、去了解。

在建立起合作與信任的關係後,當事人願意敞開內心,心理師才能逐步看見他的生命故事。我們或許能在其中停留、凝視、好奇與思索,進而看懂那些經歷如何塑造今日的自己。也唯有如此,我們才知道哪裡需要被修通、被重述、被重新對待。這就像清理河道裡的石頭與堵塞,或替受傷的樹根塗上藥液——都需要時間,慢慢修復。

人生的功課從來都不容易,但它值得被好好理解與看見。因為你,不僅是現在的自己,更連結著一個更大、更深遠的存在。
---------------------------------------------------------------------------------------------
☀溫柔拾光諮商心理師團隊簡介☀
https://gentle-space.com/心理師成員/
⭐溫柔拾光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e/0Y1oGJ2
❤️溫柔拾光線上預約表單❤️
https://gentlespace.pse.is/GRS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信任與回饋。我們一直聆聽、也在意每一位來訪者的聲音。許多人詢問:「能不能有早上的時段呢?」為了回應大家的期待,我們從 10 月開始,新增了早上時段的服務。期待能用更靈活的時間,陪伴您走在自我療癒的路上。讓溫柔更貼近您的生活...
26/09/2025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信任與回饋。
我們一直聆聽、也在意每一位來訪者的聲音。
許多人詢問:「能不能有早上的時段呢?」
為了回應大家的期待,我們從 10 月開始,新增了早上時段的服務。

期待能用更靈活的時間,陪伴您走在自我療癒的路上。
讓溫柔更貼近您的生活,我們始終在這裡,靜靜地陪伴您。

#願真實的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偶爾抱怨一下也沒關係》文/  #楊曜瑗諮商心理師 偶爾工作回家,尤其是跑外縣市覺得特別疲累的時候會和前男友aka現任老公抱怨,「今天好累喔!開車腳好痠喔!」。多數的時候他沒有太多回應,但前陣子有天他告訴我,他下班回家也很累,但他不會這樣抱...
26/09/2025

《偶爾抱怨一下也沒關係》
文/ #楊曜瑗諮商心理師
偶爾工作回家,尤其是跑外縣市覺得特別疲累的時候會和前男友aka現任老公抱怨,「今天好累喔!開車腳好痠喔!」。多數的時候他沒有太多回應,但前陣子有天他告訴我,他下班回家也很累,但他不會這樣抱怨,為什麼我自己選擇要接這些工作卻要抱怨。聽到他這麼說我理智線一秒斷掉,回他說「現在是連抱怨都不行嗎?那我以後就都不要說!」,心裡想他也太可惡,也覺得自己很生氣、很失望。

當天晚上我很認真思考發生什麼事了,我覺得有點委屈,也覺得自己沒有錯,我只是想跟他分享我工作中的感受,並沒有要他幫我承擔什麼,為什麼他要這樣說?忽然閃過一個念頭,會不會我們對於抱怨的看法會不會根本不同?對我來說抱怨是宣洩情緒,也是尋求支持和陪伴,是一種關係的連結。但我沒有跟他確認過他的想法和感受,會不會對他來說當我抱怨的時候,他會覺得自己需要處理和解決我的情緒和困難?

隔天我跟他分享我的猜測,也詢問他的想法。他回答我當我抱怨的時候他會覺得好像我要他做什麼,這個「需要做什麼」的感覺帶給他壓力,他也很怕回錯話,回錯話好像我就可能會生氣。

回想當他是男友的時候,每次我抱怨生活裡的人事物,他都會給予浮誇的回應,像是「那把那個人用繩子綁在樹上再用膠帶黏起來,然後先潑他水再用愛的小手打他腳底板……」,然後我就忽然覺得,其實也沒那麼嚴重啦,本來的壞心情也在一瞬間煙消雲散。我想那一刻我感覺到被他支持和陪伴。為什麼現在他不會這樣回應我呢?是因為現在我抱怨的對象有八成都是他嗎(哈哈)?

後來我跟他說,其實我抱怨的時候只是想要有人聽我說、宣洩我當下心裡的疲累或不舒服,他不需要幫我解決情緒,情緒也不需要被解決。但同時也檢討了一下自己,也許太長時間的相處,多了好多生活中的抱怨,而這些抱怨很難「與他無關」,久而久之,他開始害怕聽見我的抱怨。

忽然覺得,有些人回到家中很難分享工作中的疲累會不會也是類似的原因,覺得這樣好像在跟對方抱怨,覺得自己把這些壓力丟給對方。所以覺得自己不能說、也不應該說,默默自己承受著,但卻讓伴侶感覺彼此距離很遙遠。

也許我們應該重新思考也和彼此定義一下抱怨這件事,抱怨有時候是情緒的展現,當對方展現了情緒並不一定是要求我們要替他解決,也許他只是希望感覺到有人陪伴。下次當另一半跟你抱怨事情的時候,試著先聽聽他說,聽完以後也問問他需不需要自己做些什麼。而當心裡有一些苦或累的時候,也試著和對方”抱怨”一下吧!

---------------------------------------------------------------------------------------------
☀溫柔拾光諮商心理師團隊簡介☀
https://gentle-space.com/心理師成員/
⭐溫柔拾光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e/0Y1oGJ2
❤️溫柔拾光線上預約表單❤️
https://gentlespace.pse.is/GRS

《好好做,就夠了》文/  #蘇郁玫諮商心理師 台灣棒球巨星林智勝最近辦了三場引退賽,並在棒球生涯最後一場比賽後辦了場引退儀式,是一場很讓人感動的儀式。儀式中,林智勝感謝了在他職業生涯中,給予其照顧與支持的所有人,包括教練、隊員、醫生、球迷、...
12/09/2025

《好好做,就夠了》
文/ #蘇郁玫諮商心理師

台灣棒球巨星林智勝最近辦了三場引退賽,並在棒球生涯最後一場比賽後辦了場引退儀式,是一場很讓人感動的儀式。儀式中,林智勝感謝了在他職業生涯中,給予其照顧與支持的所有人,包括教練、隊員、醫生、球迷、家人…等等。

最後,他則是謝謝他自己。

感謝從9歲開始打棒球,一路到現在43歲的自己。

在這34年間,他全心擔任一名棒球選手,其中遇見了各式各樣的困難:車禍、手術、被冷凍...等等,好幾次都幾乎要放棄這份職業,覺得自己不大有可能再站起來,但最後仍然選擇持續地努力,克服每次的關卡,一次次地突破、站穩腳步、再前進,才能走到現在。林智勝很感謝選擇不放棄、對自身始終堅信不疑的自己。

持續支持他、陪伴他的人以及球迷,不論在現場、或是透過電視轉播,都共同見證了這一刻,大家再次重新瀏覽了林智勝從事棒球選手的一生,一同經歷其中的風風雨雨。這畫面是很讓人動容的!而這些風風雨雨,也將隨著他的退休而停了下來,人與人之間或許曾經有過誤會、衝突、不愉快,但這些都已隨著時間和歲數的漸進而淡化消逝、不再重要,留下的僅有無限的感激與感謝,以及那看似衝突、實質卻是一笑抿恩仇的真摯心意。

這不禁讓我反思:「我怎麼面對自己的職業的?是抱持著怎麼樣的心境在工作著的?」

我喜歡我的工作,很珍惜每一次可以好好陪伴不同人們的時刻。

可以一起為眼前遇見的困境想法子。

一起經歷各式各樣起起落落。

一起發現自己開始改變、開始不一樣了!

一起傷心難過、一起痛苦、一起陷入膠著,但又不放棄。

一次一次的跌倒、再想辦法、再突破。

這些陪伴很不容易,也都很珍貴。

這就是我的工作、我的職責。

我也很投入其中、盡力做我可以做的。

除此之外,我在林智勝身上,也看到好多好多我所陪伴的人他們的身影。他們勇敢面對所遭遇到的困境,含著汗水與淚水、咬緊牙關地橫渡各式各樣的起起落落,一次又一次的傷心、無助、絕望、悔恨,又一次一次地顫抖、起身、蹣跚、前進……我由衷覺得他們每個人都像是林智勝,因為他們都一樣選擇堅信自己、持續努力,好好認真地為自己的人生課題奮戰。而我,也為他們這樣的生命態度感動,以自己能夠陪伴他們一同成長為榮。

如同這次在林智勝的引退儀式中所體會、從林智勝身上所學到了一件事:「一個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這樣就夠了。」期盼自己、以及所陪伴的每個人,都可以持續用這樣態度,面對生活與人生。

附上林智勝引退感言:https://reurl.cc/jroRmq
---------------------------------------------------------------------------------------------
☀溫柔拾光諮商心理師團隊簡介☀
https://gentle-space.com/心理師成員/
⭐溫柔拾光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e/0Y1oGJ2
❤️溫柔拾光線上預約表單❤️
https://gentlespace.pse.is/GRS

#中華職棒 #味全龍 #林智勝 #引退 *** ⭐ 味全龍官方Youtube頻道會員 ✅ 體驗『龍TV』專屬主播球評X味全龍全主場賽事 ✅ 獨家直播節目×不定期突襲直播×頻道會員抽獎福利 ✅ 立即加入➡️ https://dragons.pse.is/4vs5k2 https://www.fac...

《創造幸福的時刻》文/  #蘇郁玫諮商心理師 陪伴女兒成長的歷程當中,有許多的辛酸血淚,有時候心裡難免會感到煩雜、不耐煩,然而,也有許多溫馨美好的時刻。這些美好時刻,將構築出幸福的模樣,讓我們更心甘情願地陪伴著孩子、照顧著孩子。最近有一段陪...
29/08/2025

《創造幸福的時刻》
文/ #蘇郁玫諮商心理師
陪伴女兒成長的歷程當中,有許多的辛酸血淚,有時候心裡難免會感到煩雜、不耐煩,然而,也有許多溫馨美好的時刻。這些美好時刻,將構築出幸福的模樣,讓我們更心甘情願地陪伴著孩子、照顧著孩子。最近有一段陪伴女兒的經驗,想與大家分享。

那天晚上,即將入睡的女兒突然驚覺冷氣會發出聲音,嚇得不敢睡覺,崩潰大哭。我抱著她,輕輕哄著,儘管已經停下了哭泣,但她依然感到懼怕,小小的手,緊緊地圈著我的手臂,兩眼直直地看著我,開啟了我們的一段對話。

我:妳是不是很害怕?
女兒:是。
我:在害怕冷氣的聲音嗎?
女兒:是。
我:媽媽陪妳,會保護妳,不用擔心。
……
我:……冷氣並不可怕,它會有聲音是因為它正在工作,要把房間變涼涼的,我們才能舒服的睡覺。
(頭轉向電風扇,再轉向女兒)
我:電風扇是不是也有聲音?
女兒:是。
我:對呀!電風扇在工作,所以電風扇會有聲音。嗯~我們開車車,車車是不是會有聲音?
女兒:是。
我:對呀!車車在工作,所以車車會有聲音。冰箱是不是有聲音?
女兒:是。
我:對呀!冰箱在工作,所以冰箱會有聲音。洗衣機是不是有聲音?
女兒:是。
我:對呀!洗衣機在工作,所以洗衣機會有聲音。
(安撫著女兒,繼續輕聲細語……)
冷氣會有聲音,也是因為在工作,才會有聲音。所以,不要怕,冷氣在幫忙我們,讓我們可以舒服地睡覺。

整段對話,我們兩人四眼相視,我可以感受到彼此都是很專注地投入彼此的對話裡。

過一下子,女兒用斜眼看了一眼冷氣,儘管眼神依然充斥著恐懼,但至少敢偷偷瞄冷氣了。再繼續抱著女兒一陣子,讓她知道我明白她依然害怕、沒辦法放鬆睡覺,所以媽媽持續陪伴著,會與她一起面對內心的那份恐懼與害怕。

又過了一陣子,感受到女兒漸漸放鬆下來,她緩緩地自言自語著:冷氣在工作,所以有聲音;電風扇在工作,所以會有聲音;車車在工作,所以會有聲音;冰箱在工作,所以會有聲音;洗衣機在工作,所以會有聲音。
慢慢的,離開了我的懷抱,躺在床鋪上,進入夢鄉。

看著安穩入眠的女兒,我內心細想著,若是剛剛我的選擇不一樣時,將會是什麼樣的場景呢?
當我氣撲撲地跟她說:冷氣有什麼好怕的?時間很晚了,別再鬧了,趕快睡覺。當我用這樣的態度來面對時,那將會演變成什麼樣子?
當我嘲笑著說:冷氣有什麼好怕的,你膽子怎麼這麼小(邊說邊笑),真的是一個膽小鬼,太懦弱了。若我是這樣的反應,那結局又將會如何?
想到著,我內心突然一驚。

行筆至此,很感謝可以有這樣的陪伴與對話,可以真實地與女兒的情緒在一起、相處相伴,讓她知道她並不孤單,媽媽會跟她一起體會、一起度過、一起成長。

這些看似瑣碎、日常的片段,卻是陪伴孩子的美好機會,這些陪伴也帶給我內心的富足與幸福。謝謝我的孩子,讓我有機會體會到這些道理,讓我更珍惜每次的相處相伴,感受到彼此真摯地愛正在流動著。

大家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相信也有許多辛苦難受的片刻,但也會有開心幸福的時候
那些時刻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呢?當我們可以慢慢覺察到開心幸福的時刻,就有機會在未來持續創造更多的幸福快樂。

祝福各位父母們,可以在生活中持續感受到與孩子之間真摯濃烈的愛,在關係裡、在互動裡、在對話中,不斷流動,感動著彼此,讓愛成為正向循環。
---------------------------------------------------------------------------------------------
☀溫柔拾光諮商心理師團隊簡介☀
https://gentle-space.com/心理師成員/
⭐溫柔拾光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e/0Y1oGJ2
❤️溫柔拾光線上預約表單❤️
https://gentlespace.pse.is/GRS

《愛裡面,訴說著是我們彼此相知相惜的片段---我愛你(妳)》文/  #陳沛歆諮商心理師 有一次,因為一個特別的機會,我可以到外地旅行。我心想,家中的孩子們已經託付給外公外婆照顧、學校事宜安頓妥當、重要的文件和事項也交代清楚,這下萬無一失的安...
15/08/2025

《愛裡面,訴說著是我們彼此相知相惜的片段---我愛你(妳)》
文/ #陳沛歆諮商心理師

有一次,因為一個特別的機會,我可以到外地旅行。
我心想,家中的孩子們已經託付給外公外婆照顧、學校事宜安頓妥當、重要的文件和事項也交代清楚,這下萬無一失的安排,應該可以安心地去旅行吧!

隨著旅行的時間慢慢推進,滿心期待的能到另一座城市體會、感受異地帶來的文化饗宴。但同時,怎麼胸口有種悶悶的感受…
當自己搭上飛機離開,慢慢的,情感開始堆疊、思緒開始湧現---我好想念孩子們!
說想念可能偏廣泛,更清楚的感受,經過探索,可能還有很多細膩的情感。

我擔心孩子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會不會阿公、阿嬤不知道怎麼像我給他們的陪伴方式一樣,協助同時能顧及到他們無助、焦急的感受。

掛念他們想被安撫或想談心的時候,我不在他們身邊,沒人訴苦或擁抱,給安心的力量。

心疼他們要適應與不同生活習慣的家人同住,不確定他們過得好不好。

想念裡面,好像也有疼愛與祝福。出國前,我把自己想對他們說的話,寫在紙上,偷偷的放在他們會看到的地方。用自己傳達愛的方式,默默的表達我對他們的愛意; 心中也祝福他們,在與我分開的半個月,能用平日我陪伴他們的方式---對自己的生活能自主、負責,對身邊的人能互相和陪伴。

我發現,其實孩子們的力量很強大,他們沒有如同我心裡的擔心或掛念那般多。相反的,他們在每次的訊息往來中,會讓我知道,他們把我放在心裡,把自己安頓好,並且在有需要的時候,找家人、朋友或老師協助,幫助自己更穩定。同時,也要我放心,且祝福我玩得愉快。

這些真實的情感會發酵,或許是在過往的生活,我與孩子們的互動過程中,所體會到的的印記經驗。哪些情感是有助於關係的養分,哪些是我自己的擔憂,看得清清楚楚。 不管是哪一方,過去被對方牢記的每個重要的瞬間,會重現在現在的體會,深刻又立體的感受,全部都成了彼此心中最珍貴的紀念。

分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像是升學、離家到外地生活、長大、變老、死亡等等…,我們怕的不是分離,在分離的時候,找不到對彼此最珍惜的回憶,才讓分離變得令人畏懼。
因此,我在想,應用在生活中,練習對家人、孩子們、同伴、朋友及親人,表達出對他們的珍惜與愛意,以作為日後分離的養分,並將感受放在心中,成為祝福彼此的明信片。
人生就是在不斷的反覆體會每次分離帶來的情感,進而更篤定自己對愛的相信,這也是對自己的生命最美好的回應!

---------------------------------------------------------------------------------------------
☀溫柔拾光諮商心理師團隊簡介☀
https://gentle-space.com/心理師成員/
⭐溫柔拾光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e/0Y1oGJ2
❤️溫柔拾光線上預約表單❤️
https://gentlespace.pse.is/GRS

《問自己》文/  #陳芳瑜諮商心理師 生活中,有許多待辦的事,一件、兩件、三件的做著…有些時候很疲憊、有些時候很茫然、有些時候會設法停下來,跟自己說說話。我會問自己:「我在做什麼,做些事真的是想要的、還是必要的?」。我會問自己:「我看見什麼...
01/08/2025

《問自己》
文/ #陳芳瑜諮商心理師
生活中,有許多待辦的事,一件、兩件、三件的做著…
有些時候很疲憊、有些時候很茫然、有些時候會設法停下來,跟自己說說話。
我會問自己:「我在做什麼,做些事真的是想要的、還是必要的?」。
我會問自己:「我看見什麼,那些事是值得感動、欣賞或感謝的?」
於是,過活的每一刻,多出許多反思、感動和感謝。

最近,有兩件令自己很有感的事。
其一
忙到分身乏術,來不及趕載孩子去上課時,
慌亂地看見孩子已經肩並肩地步行著,
他們一起相伴地、穩穩地完成自己的任務,那畫面真讓我相當動容。
心裡面有滿滿地欣慰和感激,
珍惜著孩子們的自動自發、欣慰著他們願意相互陪伴,
感謝著在孩子長大,和身為媽媽需要放手間,拉扯和底定著。

其二
陪著先生四處奔波處理必須安頓的瑣事,
匆匆一瞥間,看見對方的白髮、想起自己的白髮,
我們一起相伴著、穩穩地完成自己的任務,這畫面真讓我相當動容。
心裡面有滿滿地欣慰和感激,
珍惜著夫妻間的相依相偎、欣慰著我們願意理解包容,
這些歲月,相對沒那麼辛苦或難熬,
一起度過的經驗和回憶,成為這趟人生珍貴的證明和力量。

很慶幸,
我有【問自己】的習慣和堅持,
透過這一點一滴地看見,讓既有的人生更為平衡和協調。

---------------------------------------------------------------------------------------------
☀溫柔拾光諮商心理師團隊簡介☀
https://gentle-space.com/心理師成員/
⭐溫柔拾光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e/0Y1oGJ2
❤️溫柔拾光線上預約表單❤️
https://gentlespace.pse.is/GRS

《婚姻裡,我們為什麼總是失望?》文/  #蔡宜芯諮商心理師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或許,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這句話並非毫無道理。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戀愛中,我們往往戴上了一副「夢幻濾鏡」,被對方某些特質深深吸引。那可能是...
25/07/2025

《婚姻裡,我們為什麼總是失望?》
文/ #蔡宜芯諮商心理師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或許,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

這句話並非毫無道理。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戀愛中,我們往往戴上了一副「夢幻濾鏡」,被對方某些特質深深吸引。那可能是浪漫、體貼、溫柔,或是獨立、有理想、有責任感。於是,我們相信對方就是命中注定的 Mr. Right 或 Ms. Right,期待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然而進入婚姻後,現實悄悄現身。

柴米油鹽、育兒壓力、經濟負擔……生活中的種種瑣碎,開始逐漸模糊了當初的濾鏡。我們發現,原本獨立的伴侶怎麼變得自我?原本認真的他竟如此死板無趣?當初的溫柔,怎麼成了優柔寡斷?

這時,我們開始懷疑:我是不是嫁錯了?娶錯了?和朋友抱怨、失望、無奈,婚姻怎麼變成這副模樣?

在《中年之路》一書中曾寫道:

「在婚姻的祭壇上,很少人真正意識到自己隱藏的巨大期望:
『我希望你讓我的生活有意義。』
『我希望你能讀懂我、滿足我所有的需求。』
『我希望你療癒我的傷口,填補我生命的缺憾。』
很多婚姻正是被這樣沉重的期待壓垮的。」

其實,問題不一定出在伴侶變了,而是我們曾經戴上的那副濾鏡開始脫落。
我們在潛意識裡,把自己害怕承認、不願面對的壓抑特質投射出去,期盼伴侶能代替我們活出「我所缺乏的那一面」。我們渴望從對方身上,獲得童年未曾被滿足的愛與認同。只是,我們忘了,對方也可能用相同的方式在看待我們。

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對方其實跟我一樣,只是一個普通人。

卸下妝容後,我們看到彼此的皺紋、斑點與不完美。

那麼,我們如何與一個真實、有缺陷的人共處一生?
許多人都會在婚姻中經歷這段「幻滅期」。這不見得是壞事,它讓我們得以真正看見彼此,也認清現實。

當這些夢幻泡泡破裂後,我們有機會重新選擇。

我們可以試著收回那些投射的期待,不再將自我需求寄託在對方身上,而是學習回到自己——滋養自己、照顧自己、發展自己所嚮往的特質。

而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也將從「理想對象」的幻想,轉化為「兩個真實的人」的同行。

婚姻或許不是完美的結局,而是一段共同成長的旅程。

當我們願意看見、理解並支持彼此的真實,婚姻就能成為一段成熟而有力量的陪伴——像兩位肩並肩的旅人,為各自的生命道路負責,也為彼此保留溫柔的空間。

---------------------------------------------------------------------------------------------
☀溫柔拾光諮商心理師團隊簡介☀
https://gentle-space.com/心理師成員/
⭐溫柔拾光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e/0Y1oGJ2
❤️溫柔拾光線上預約表單❤️
https://gentlespace.pse.is/GRS

《看見自己夠好,允許自己不夠好》文/  #楊曜瑗諮商心理師 近期看了一部韓劇「未知的首爾」裡面有一段女兒和母親的對話讓我印象深刻。一直很優秀的女兒因為職場霸凌的關係辭掉了原本光鮮亮麗的工作回到家鄉,女兒向母親道歉說感覺自己一直讓父母失望。 ...
18/07/2025

《看見自己夠好,允許自己不夠好》
文/ #楊曜瑗諮商心理師
近期看了一部韓劇「未知的首爾」裡面有一段女兒和母親的對話讓我印象深刻。一直很優秀的女兒因為職場霸凌的關係辭掉了原本光鮮亮麗的工作回到家鄉,女兒向母親道歉說感覺自己一直讓父母失望。

母親告訴女兒︰「你還是嬰兒時住院,那麼小就插著那麼多管子,我只求讓你再活一天就好。後來你又住院時,我求的是拜託這次能好起來。那些祈禱一直應驗,所以我就越來越貪心。你現在就是我當初祈禱的樣子了,所以別說什麼讓我失望了,你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這段對話好觸動我,身為父母的我們,看著子女的時候總是說我們只希望他平安、健康,但隨著他們長大,我們有了更多的要求和期待。期待他乖巧懂事、期待他守規矩、期待他有好的學習和成就、期待他可以找到好的工作、建立好的家庭。但在這過程中我們有沒有記得告訴孩子,原本的他就已經夠好了。

幾米繪本「我不是完美小孩」裡有一段話說「每個小孩一開始在父母心中都是完美的,只是,後來……」,在那些我們希望他「變得更好」的過程,是不是也同時傳遞了「你現在不夠好」的訊息?

我們對自己呢?也是同樣嚴格嗎?在那些要求自己的時刻,我們有機會看見自己已經夠好了嗎?
如果你考了70分,能夠看見自己已經好努力獲得這70分了嗎?還是會不斷責怪自己為什麼沒辦法考到80分、90分、100分?

追求讓自己變得更好也許沒有什麼不對,但堅持或只允許自己完美,好像太辛苦,同時也忽略了太多過程中自己的努力和美好的部分。

給自己更客觀的評價,如果拿了70分,也能夠試著好好看見這70分中自己的努力和美好嗎?
---------------------------------------------------------------------------------------------
☀溫柔拾光諮商心理師團隊簡介☀
https://gentle-space.com/心理師成員/
⭐溫柔拾光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e/0Y1oGJ2
❤️溫柔拾光線上預約表單❤️
https://gentlespace.pse.is/GRS

Address

東光路二段122號
Tainan
701

Opening Hours

Monday 13:00 - 21:00
Tuesday 13:00 - 21:00
Wednesday 13:00 - 21:00
Thursday 13:00 - 21:00
Friday 13:00 - 21:00
Saturday 10:00 - 12:00
13:00 - 15: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溫柔拾光心理諮商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溫柔拾光心理諮商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