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2025
🌿 離婚與共同育兒實務指南
-給希望以成熟與愛面對關係變化的父母-
💬
離婚不只是關係的結束,而是一種新的開始。
當我們選擇從伴侶關係中退場,也同時被邀請學習:如何在轉變中,繼續成為孩子穩定、安全的依靠。
希望這份指南整合心理與法律專業觀點,幫助父母在離婚歷程中,以「成熟、穩定、尊重」的方式,照顧自己與孩子。
⸻
🧭 一、理想的分開:讓孩子成為最重要的考量
🌱 核心目標
離婚的重點不是結束關係,而是轉換關係的形式。
一個良好的分開,是以「孩子的福祉」為首要目標,減少衝突,確保孩子在安全的情緒環境中成長。
💡 父母的內在準備
• 孩子優先原則:愛孩子,不該讓怨恨主導親職。
• 情緒管理與自我照顧:只有先穩住自己,才能安撫孩子。
• 承擔責任:放下「誰對誰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成熟的開始。
• 尋求支持:讓治療師、律師或調解員成為協助你釐清思緒的夥伴。
⚖️ 法律與實務層面
• 找一位支持合作式離婚的律師,避免激化衝突。
• 先完成**育兒計畫(Parenting Plan)**再與孩子談。
• 釐清「法律監護」與「實際監護」的差別。
• 若衝突頻繁,可採用平行育兒(parallel parenting),降低對立。
⸻
💬 二、如何與孩子談「我們要分開了」
🎯 準備階段
• 雙方確定決定已定案後再談。
• 父母情緒平穩時共同告知。
• 選擇在家中、安靜的時刻進行。
🗣️ 溝通原則
✅ 重申愛意:「我們都非常愛你,這不會改變。」
✅ 簡化原因:「我們曾經相愛,但現在無法再讓彼此快樂。」
✅ 澄清責任:「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能改變的事。」
✅ 說明變與不變:「住的地方可能會改變,但我們永遠是你的爸媽。」
✅ 允許情緒表達:「你有任何感覺都可以說,我們會陪你面對。」
🚫 必須避免的行為
• 不在孩子面前批評或詆毀前伴侶。
• 不讓孩子當傳話筒或間諜。
• 不要求孩子選邊站。
• 不用情緒綁架:「你如果愛我,就不要去見你爸爸/媽媽。」
⸻
💞 三、如何與親友談關係變化
🌿 保持一致與尊重
• 請親友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論前伴侶的壞話。
• 保留對另一方作為父母的尊重,孩子會內化這份態度。
• 面對共同朋友,保持中立與穩定。
🧘 管理個人敘事
• 避免反覆抱怨,以「療癒與成長」取代「指責與受害」。
• 建立健康的支持網絡,讓朋友陪伴你,而不是幫你對抗誰。
💬 實際說法範例
「我們決定分開,這對我們兩個都不容易,
但我們希望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
也希望大家能幫忙維持穩定、善意的氛圍。」
「我們不想讓孩子感覺被夾在中間,
所以請在孩子面前避免評論任何一方。」
⸻
🌈 四、下一步建議
1️⃣ 檢視你們的共同育兒風格——是合作型還是平行型?
2️⃣ 建立自我照顧系統——固定作息、運動、朋友支持。
3️⃣ 為孩子營造穩定的可預測性——明確告知探視時間與變化。
⸻
📘 結語
離婚不是失敗,而是重新定義「如何愛」的過程。
當父母能誠實面對情緒、互相尊重、專注孩子的福祉,
這段經驗將不只是分離,而是一次深刻的成長。
⸻
✍️ 本文整合自《共同育兒101》、《應對有毒前伴侶的共同育兒》等書籍與心理實務經驗,由心理師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