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中醫

本末中醫 求本審末 ~治病求本 診病審末~

本院所有文章貫穿中西的寫法或有爭議,但均本著衛教為目的,絕無任何聳動、宣傳、廣告之意;
並懇請就近找合適中醫診治,才能更加符合中醫治急調慢時細微調整之道。

本院詳細看診時間表如下(本院已於112/05/10重新開業)

◎早診(09:00~12:30):每週三、五 
◎午診(16:00~18:00):每週二三四五 
◎晚診(18:30~21:00):每週二三四五
◎週末診(09:00~14:00):每週六、單週週日
 
1.木院一律採限額預掛制
預掛未滿之名額即轉為現場號
預掛若滿額且無人退掛則無現場號

2.請於小姐告知的時間前完成報到
若未於告知時間前完成報到者視同過號
過號一律順延到當診最後一號
將不中途回頭安插看診
以免妨礙未遲到之患者權益
若擔心無法在告知時間前報到者請另約時間
莫因趕著前來而造成危險或因此為難掛號小姐

【聲明】未於他處張貼診所相關資料 
    敬請以此處資料為準

13/11/2025

立冬一週
您 進補了嗎?
(總算要來跟進冬令進補的話題😄)

冬令進補時
大家總喜歡補得暖呼呼的
覺得這樣才能抵抗嚴寒
也才有進補的感覺
但其實這樣可能用到了往外發散能量的進補方

因此每年都在提醒
冬令進補的用意
是在為來年嶄新的春發做準備
所以應該順應冬藏的節奏
利用潛藏的藥食補方
讓身體把能量蓄積得更多更好
冬季厚積之後
提供隔年春起薄發
這樣才是冬令進補的深意

至於怎麼潛藏如何蓄積?
並不是大吃大喝就能積就能藏的
很多人必須先清掉身體的不當垃圾
才能有足夠的空間積藏好的能量
這是其一
另外
能量還須經過層層轉換
才能變成身體的儲備能量
如同食物吃進肚裡必須經過消化
才能變成可供身體使用的營養
很多人的轉換系統失靈
必須細細糾正才能恢復正常的能量轉換
這是其二

因此
冬令進補的概念上要潛藏要厚積
人人適合的藥食補方卻可能不盡相同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總是只提觀念
卻從不直接提任何處方了~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11/11/2025
11/11/2025

🌾診間拾穂

患者問
婆婆很疼老公
所以買了健康食品給老公吃
裡面有@@@ XXX ### ..................
患者細數著

聽起來全是中藥
當患者講到第六還是第七項時
我脫口而出
這是想要治心臟吧?

對對對!
所以這適合我老公吃嗎?

不適合
(接下來的解釋省略一萬字)

🌈後記

聽起來雖然全是中藥
可是中醫處方並不是這樣的
並非不是把科學數據看到的有效成分
或者書上看到的藥方作用
想辨法加總起來
就等於無敵處方

中醫處方有絕對的嚴謹度
靠的是理法方藥這樣的脈絡思考
首先要針對個體病症找出背後的中醫生理病理學理
然後針對上述學理設定針對性方法
再決定處方架構
最後開立個別藥物並細調其劑量

上述分享的健康食品裡
幾乎全都是活血化瘀的中藥
然後說這樣是針對心血管疾病
搞不好還說針對筋脈不通

來看看這樣的中藥混搭有什麼問題

先是跳過最重要的第一步
想要先劃靶再射箭
但是
心血管疾病或筋脈不通全都是血瘀引起嗎?(當然不是)
服用者確定是屬於血瘀型的體質嗎?
如果不是血瘀型體質或血瘀造成的問題
服用會不會出現什麼副作用?

再來
絲毫沒有處方架構可言
就算真有血瘀反應
背後可能是因氣不足 血不夠 痰濕 氣滯......等等而造成
必須一起考慮在處方裡
而不是把可以想得到的活血化瘀中藥混搭在一起就行
(嚴格說起來這還是屬於「理」的層面)

最後
更別說藥物的選擇 劑量 比例
這類現成藥方(甚至根本算不上中藥方)
不可能細緻地針對個別情況做微調

以上說明
並非只針對這類活血化瘀的健康食品
大家要購買任何用中藥之名做出的產品或藥方之前
都不妨想想
買這項產品或藥方的理由是什麼?
這項產品或藥方合乎中醫處方時「理法方藥」的過程了嗎?
使用者真的合適這樣的產品或藥方嗎?
畢竟直接購買中藥藥方或產品都是先劃靶
那就只能考慮使用者符不符合藥方的證型
並無法像看診處方的正常程序
開立最貼切使用者使用的中醫處方

中藥無論拿來治療或保養
證型方向如果不對
不只是沒有效果而已
還有可能達到反效果或出現其他副作用
不可不慎 不可不慎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09/11/2025

近有年長患者
提到最近打了流感疫苗
但是沒有一起打新冠疫苗
他的西醫醫師認為他是天選之人不必打

聽到的當下並沒什麼想法
打不打疫苗是醫療上很大的爭議課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考量
最終我只能歸於個人選擇
無法針對這個話題多回應什麼
只是有點不明白這位西醫的邏輯

患者停頓了一下
繼續說
因為之前我已經打了七八劑(新冠疫苗)
所以我的西醫認為防護很夠
可以不必再打了

聽到這裡時
心中登楞了一下
我只能說
從西醫的常規來說
這位西醫的邏輯真不是我能明白的呀!
但到底是阻止了這位患者施打過多疫苗
也是功德一件

#以下不回應疫苗相關留言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07/11/2025

今起立冬
也就是開始正式進入今年的冬天

冬主藏
萬物潛伏

順應天道之下
心靈上要更減少思慮 要減少恐懼
身體上要更減少活動 要減少受寒

知道了大方向後
就會延伸出無數的細節

比如有人問
冬天要晚一點起床
是指什麼時候啊?

古書上寫 必待日光
也就是曙光出現 天色開始不那麼晚之後
(其實現代人的生活通常遠遠晚於此時才起床)
(但是有些長輩真是天色還非常昏暗就習慣性起床)

比如冬日要做好保暖
卻也要留心冬日中暑
衣物該穿要穿
但該脫也要脫
絲毫不能嫌麻煩

至於新聞裡開始強力轟炸的冬令進補話題嘛~
今天就暫不跟進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05/11/2025

老是講吃飯睡覺
是很重要
但也挺無趣的

才這麼想著
就來了個患者
吃得少睡得晚
必須好好重整生活飲食習性
還吃不好睡不好
必須用醫藥協助重建身體

所以花了番功夫做衛教
並強調正常吃正常睡對回補身體的重要性

我告訴對方說
您目前的生活方式
就像汽車只加少少機油
卻妄想要跑一千公里
這能不出問題嗎?

看來
還是得繼續講吃飯睡覺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04/11/2025

講完好好飲食
接下來要講好好睡覺

跟好好飲食一樣的道理
不是有吃有喝就好
怎麼吃怎麼喝是有基本要求的
如果吃不下喝不了
那就讓醫學介入幫忙

相同的
不是有睡就好
什麼時間睡也是有基本要求的
如果睡不著睡不好
不妨讓醫學介入幫忙

基本概念都一樣

畢竟日常生活裡
就是靠吃飯跟睡覺回補每天的消耗
因此若要想讓身體活力源源不絕
必須先能夠正常吃飯正常睡覺

那麼到底要幾點入睡呢?
這樣說好了
最精華的睡眠時間是晚上11點到凌晨3點
所以這段時間必須要能熟睡
因此若要花半小時才睡得著
那就必須晚上10點半就去睡覺

(我聽到了一片唉嚎......)

通常講到這裡
患者就想開始討價還價
比如
可是我有睡足8小時耶~
可是我早上起來後會再睡回籠覺耶~
可是工作到很晚回到家都快11點了
可是小孩好不容易睡著後想熬個自由.....種種理由

但要記得
人體的設計有其精妙的安排
並不會因為您的個人習性或個人作息而改變
由不得您想怎麼對待就怎麼對待
或者說
您必須承擔恣意對待身體的苦果

善待身體對生活紊亂的現代人來說
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即使只是簡單基本的正常吃飯正常喝水正常睡覺
都必須認真面對才好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01/11/2025

補充上文

吃飯喝水要靠自己
其實想提醒的是
藥物無法補充營養與水分
因此
若是營養不足或不均
若是水分不夠或不均
所造成的病症
不要冀望用藥物解決

這也是為什麼
我在看診過程中
會不斷針對這部分來做提醒

吃飯喝水要靠自己
那還要藥物做什麼?

若是遇到吃不下喝不了
可以用藥物協助處理
以便能夠正常吃正常喝

內在病症或缺或阻
藥物可以協助補缺化阻
但無論補缺需要的材料及能量
或者是化阻需要的氣血能量
一樣必須來自好好地吃跟好好地喝(還有好好地休息睡覺)

醫療說到底仍然只是個輔助
回歸生活飲食作息才是重中之重

因此
我今天跟個缺水的小病人說
如果你不希望反覆一直吃藥
那就要好好喝水
才不需要一直回來吃藥
講完自己都想笑
教患者簡單方法好別再來看病
天下還有這麼笨的醫生嗎?🤣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31/10/2025

最近很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衛教是
吃飯喝水要靠自己

「有啊!我有吃啊!
有啊!我有喝啊!」

並不是有吃有喝就好
最重要的問題是
吃得夠不夠?
喝得足不足?
還有均不均衡?

「有啊!我吃很多啊!
有啊!我喝很夠啊!」

然後就要花很大的心神
一來一往地個別破解
其實吃不夠喝不足或者不均衡的部分
還要不停說明
吃不足喝不夠或者不均衡對身體的影響有多大
更要不斷地跟
患者已經先入為主的健康觀念拉扯著

看診時總是跟生活飲食作息的衛教不停糾纏
若是說破了嘴
還是難以撼動患者觀念或習性
比如依然吃少喝少或不均衡時
就真不知道是為誰而忙了
畢竟吃飯喝水只能靠自己
醫生也幫不上忙啊!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30/10/2025

(本文建議在非用餐時間閱讀)

現代人很怕米食
但其實好好吃米食
身體會自動調整排便狀況

便秘的變成不便秘了
腹瀉的變成不腹瀉了
這些例子很多
就算沒有完全解決病症
至少 也會感受到改善

近有患者回饋
上週排便突然變成小顆小顆而且不好解
後來發現上週的主食正好都非米飯
這週把主食改回米飯後
排便又變得鬆胖好解

不過就是主食的不同選擇
卻造成身體不一樣的反應
若從營養學來看
不都同樣是澱粉嗎?
但是從中醫的角度來看
食物原形不同
身體的反應也不盡相同
不能全以營養學來解釋

這便是中醫的有趣之處
卻也是中醫讓人撲朔迷離之處

不管中醫的解釋如何
儘可能以白米飯為主食而且份量要恰當
身體或可感受到很不一樣的良性變化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23/10/2025

今起霜降
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也意味著即將入冬

入秋之後
天氣一波一波地涼爽
陽氣一波一波地收斂
準備潛藏
為來年做儲存
緯度高一點的地方
甚至已經有初雪消息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
卻從不因為秋收冬藏而減低奔波
忙碌依舊
高壓依舊
燒腦依舊
熬夜依舊
甚至運動強度依舊
身體只能不停不停抽取備用能量
強撐著
而且難以回補
連要修補或建設身體的能量都逐漸被掏空

滿目瘡痍的身體
偏偏能量虛少到甚至連維持身體基本運作都有難度
又如何去破除清理陳疾舊疴並修補重建?

這是今人最常見的情況之一
卻總妄想著
在不改變生活習慣的情況之下
有一搭沒一搭的吃藥
身體就能快速恢復頂盛狀況

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吧!
如果要搭配醫療來協助
也請好好配合各種醫囑

從此刻起
減少各種勞心勞力
均衡飲食
足量喝水
早早睡覺
當回補大於消耗之時
才能逐漸感受身體各項機能的提升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21/10/2025

這兩天天氣明顯變涼
開始有人問泡湯及泡腳

簡單提供幾個原則

第一
不要泡到大汗
微似有汗就好
所以並不是泡愈久或泡愈熱就愈好

第二
泡完可用冷水快速沖一下腳(足踝以下即可)
尤其是泡湯

第三
泡湯絕對不要冷熱泉急速轉換
溫差愈大風險愈大
尤其心臟有疾的人

第四
泡湯不要超過心臟位置

第五
泡完切忌食飲生冷

以上供大家參考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Address

東區東門路一段332號(東門城旁)
Tainan
701

Opening Hours

Tuesday 16:00 - 18:00
18:30 - 21:00
Wednesday 09:00 - 12:00
16:00 - 21:00
Thursday 16:00 - 18:00
18:30 - 21:00
Friday 09:00 - 12:00
16:00 - 21:00
Saturday 09:00 - 14:00
Sunday 09:00 - 14:00

Telephone

+88662386418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本末中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本末中醫: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

本院簡介

  本院所有文章貫穿中西的寫法或有爭議,但均本著衛教為目的,提供大家參考不同觀念,絕無任何聳動、宣傳、廣告之意,請看不習慣者無須勉強讀閱或爭論,一切隨緣來去即可;並懇請對中醫有需求者,儘量就近找合適中醫診治,才能更加符合中醫治急調慢時時細微調整之道。

本院詳細看診時間表如下 (Dr.陳自108/10/01起受理早診初診3人,午晚診暫不受理初診)

◎早診(09:00~11:50):109/06/08起每診限30人 (Dr.鍾自108/05/30起受理初診4人)    週一二三五雙診   週四   Dr.鍾   雙週週日 雙診(自109/07起每診限35人)

◎午診(16:00~17:50):109/06/08起每診限16人(Dr.鍾自108/05/30起受理初診2人)     週一二四五雙診   週三   休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