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解痛|洪岳裕物理治療師

溫柔解痛|洪岳裕物理治療師 森暉物理治療所院長

願 景|改變全台灣人看待身體的方式
使 命|引導顧客脫離疼痛惡性循環
使 命|帶領顧客融入動作健康生活
使 命|啟動顧客追求積極活躍人生
特 色|溫柔解痛、整體思維

21/10/2025

錯誤的腹式呼吸,會影響脊椎排列!

#改變人們看待身體的方式
#森暉物理治療所
#台北民權 #台北龍江 #雲林虎尾

13/10/2025

效率值超高!要常常活動肩胛骨

#改變人們看待身體的方式
#森暉物理治療所
#洪岳裕物理治療師
#台北民權 #台北龍江 #雲林虎尾

04/10/2025

姿勢不當,會影響你的『呼吸』!

#改變人們看待身體的方式
#森暉物理治療所
#台北民權 #台北龍江 #雲林虎尾

02/10/2025

調整姿勢千百次,卻忘了這個關鍵…

#改變人們看待身體的方式
#森暉物理治療所
#職場 #辦公室 #南山人壽
#台北民權 #台北龍江 #雲林虎尾

1 找到脊椎自然排列2 維持脊椎自然排列的能力短短兩句話,是我深刻的體會。核心穩定訓練從基礎初階到進階高難度,關鍵不是動作有多難,而是能不能穩定好。
29/09/2025

1 找到脊椎自然排列
2 維持脊椎自然排列的能力

短短兩句話,是我深刻的體會。核心穩定訓練從基礎初階到進階高難度,關鍵不是動作有多難,而是能不能穩定好。

照顧孕媽咪與產後媽媽是我這幾年覺得最有價值的事,支持到媽媽某個程度來說讓我覺得是支持到一個家庭並竊也是支持未來主人翁們。台灣的「姿勢教育」,從孕媽咪做起!
29/09/2025

照顧孕媽咪與產後媽媽是我這幾年覺得最有價值的事,支持到媽媽某個程度來說讓我覺得是支持到一個家庭並竊也是支持未來主人翁們。

台灣的「姿勢教育」,從孕媽咪做起!

寫得真棒~~~
23/06/2025

寫得真棒~~~

關於產後運動,有五件事,你一定要知道

1️⃣ 保持活動,但放慢腳步,找到自己的節奏

經過這幾年的推廣,大家越來越了解,產後不必再嚴格遵循傳統坐月子的「臥床、不出門」。
其實,儘早下床活動有助於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也能降低血栓風險。
但這不代表妳要立刻回歸重訓,產後恢復的關鍵是「別急」。
一邊疼痛、一邊餵奶,還要適應媽媽的角色……別讓「恢復運動」變成另一種壓力。
一般來說:自然產約 4 週可開始進行輕度負重、慢跑等活動;
剖腹產則建議再多緩 2~4 週。

但請記住:這些都是參考時間表,產後恢復進度非常個人化。



2️⃣ 耐心找回核心力量,從呼吸開始

不少媽媽都形容:「寶寶生出來那一刻,壓迫感瞬間消失,但整個身體像洩了氣的皮球,空空的,好奇妙也有點可怕。」
這種感覺不只是主觀印象——分娩後,腹腔少了胎兒、羊水與胎盤,核心穩定性大幅下降,腹內壓、重心、肌肉張力全都改變了。

產後想恢復核心力量,不要急著做仰臥起坐或衝重量,應該從呼吸法開始,用正確方式建立腹內壓,重建穩定與控制。

小提示:彈力帶是產後恢復初期很好的輔助工具,用來協助動作控制與溫和啟動肌肉。



3️⃣ 別忘了:骨盆底肌也是核心的一部分

支撐子宮、膀胱與直腸的骨盆底肌,在整個孕期承受著慢性壓力,如果不刻意鍛鍊,可能導致日後漏尿、甚至子宮脫垂。

很多人以為「剖腹產就不用管骨盆肌」,其實孕期本身就會造成壓力,所有產後女性都需要訓練骨盆底肌群。再來凱格爾運動不是憋尿,而是:慢慢收縮陰道→保持數秒→再徹底放鬆,建議一天三次,每次八組。而跳繩、開合跳等劇烈震盪的動作先緩緩,避免造成漏尿。
注意:綁肚子、穿塑身衣會增加腹內壓、壓迫骨盆肌群,不僅無效還可能讓情況更糟。



4️⃣ 哺乳可以運動,但營養要顧好

很多媽媽以為哺乳就該「安靜坐好、好好補身體」,才能有奶。
事實上,奶量的關鍵在於排空頻率與媽媽的情緒狀態,不是吃得越補越好。
哺乳本身每天消耗約 500 大卡,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的「減脂期」。可以運動,但建議在運動前先擠奶,避免脹奶不適。不需刻意多吃,但要吃對東西:足夠的蛋白質、鐵質與熱量,有助於恢復、預防掉髮與肌肉流失。
也別忘了:餵奶姿勢會長期造成肩頸壓力,因此我一直提醒孕期訓練別忘了上半身肌群(如划船、肩推),把大肌群養起來能有效降低媽媽手與酸痛發生率。



5️⃣ 產後運動,是一趟再出發的旅程

身分轉換、睡眠不足、荷爾蒙改變,妳的身體正在經歷一段重開機。
很多媽媽說:「我覺得我回不去了。」但這不是退步,是進化。 回不到產前的身體,不代表不能比過去更強壯、更自在。產後運動不是為了「變回以前」,而是成為現在這個全新版本的自己。

⸻⸻
想知道關於更多產後運動的知識嗎?

📅 7/20 (日) 新竹|LevelUp x 烏烏醫師孕婦運動研習
最後二個名額,適合教練、醫療人員與熱愛訓練的你!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Vo1DpMHdFawJYQYX9

只有一次機會,一定要教會!這是每一次實體講座裡,我的內心對話,從很貪心想講很多,到現在聚焦3個上下最重要的動作,確認每一個人都要學會與練到會!無論現在的身體狀態如何,每一個人都有改變的可能性。昨天的講座裡,有一位奶奶是脊椎滑脫、壓迫性骨折、...
11/12/2024

只有一次機會,一定要教會!

這是每一次實體講座裡,我的內心對話,從很貪心想講很多,到現在聚焦3個上下最重要的動作,確認每一個人都要學會與練到會!

無論現在的身體狀態如何,每一個人都有改變的可能性。

昨天的講座裡,有一位奶奶是脊椎滑脫、壓迫性骨折、嚴重骨刺,身體很明顯的變形。你說,這樣的奶奶真的能夠透過講座幫助她嗎?她都這樣過那麼多年了,有改變的必要嗎?

奶奶是這場講座裡,我最需要費神照顧的,因為確實有好幾個動作都沒辦法做完整,如果可以建議與選擇,我當然覺得她需要接受獨立而專業的照顧。

焦點在有信心的動起來!

透過一步步的導引,其實奶奶與奶奶們能發現他們所能安全做到的遠比想像中的要多。

我試圖支持到他們可以在每一個坐著的時候,都可以 #不要靠背、搖擺著骨盆,去啟動自己腹腰部的力量。

你可以相信嗎?這群奶奶們,在90分鐘的講座裡,可以完全不靠背。並且做出近50個很標準的 #起立坐下 練習。

我支持她們互相觀察、互相指正。她們是一群有機會常常見面的好朋友,我相信透過這樣的努力與練習,她們的 #脊椎核心 與 #腿部肌肉 可以有所不同。

改變,不需要原本就很厲害,而是要有方法的願意開始,很期待三個月後的奶奶們。

#改變全台灣人看待身體的方式

11/12/2024

《 #慢速工作力》打破生產力迷思的三種工作原則

在現代社會,我們的工作模式成了一場速度的競賽:回覆電子郵件的時間、參加會議的次數、完成任務的速度,似乎成了衡量一個人是否「有效率」的標準。然而,這種忙碌的文化真的讓我們更成功、更快樂嗎?有一本書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

▌這本書在說什麼?

《慢速工作力》的作者是電腦科學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同時也是多本暢銷書的作者,包括《深度工作力》和《深度數位大掃除》都是對我非常有幫助的書。他對生產力與數位生活的深刻見解,成為當今最受矚目的生產力專家。

這本書中,他指出現代職場的生產力常常是「假的生產力」,特別是在「知識工作者」的領域,知識工作的實際成效很難被衡量清楚。就像一份報告的品質高低、一本書的好壞、一份論文的價值,都很難直接被量化。所以,人們往往用「可見的活動」來估算實際生產成效。

例如:我在辦公室被看到幾次、看到多久;我回覆了幾封電子郵件;我回覆簡訊的時間有多快;我這週開了多少場會議;我交出了幾份報告。這些都是「可見的」,也很容易被「量化的」。但這些就是「假的生產力」,這些數字跟我們的知識工作成效往往沒有什麼相關性。

作者認為更好的工作哲學應該是:

「工作超載是取得重要成果的阻礙,而不是驕傲的勳章。」

「專業工作應該以更多樣化且人性化的節奏展開,在許多不同時間尺度上,以放鬆休息抵消辛苦時期。」

「將焦點放在令人印象深刻的品質,而不是作秀性質的活動上。」

「在不過勞的情況下完成工作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應該成為新的標準。」

所以,他認為工作應該圍繞三個核心原則展開:(1) 少做一些事情、(2) 以自然的步調工作、(3) 執著於品質。這三個原則為知識型工作者提供了一條擺脫倦怠、追求長期價值的道路。

▌什麼才是符合人性的工作模式?

很多人聽到這邊,可能就開始嗤之以鼻,想說這個作者是不是不知道人間疾苦啊?是不是活在大學教授的象牙塔裡面啊?

因為很殘酷的現實就是,很多工作就很像工廠流水線,老闆要的就是員工做得又快、又多、回覆訊息又要即時,哪有什麼慢下來的道理?再加上數位通訊的發達,工作可以遠端作業,還可以全年無休呢!誰還跟你慢慢來?

如果你這樣想,你也是對的!問題就在於,這個「對」,不一定是我們人類想要的。

作者試著帶我們搭上時光機,從人類工作演進的歷史,來看看「什麼才是符合人性的工作模式」。

人類的工作模式隨著文明的發展歷經了巨大的變化:從早期「狩獵採集」到「農耕畜牧」,再到「工業製造」和現代的「數位資訊轟炸」。每一次技術進步都重新定義了生產力的概念,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在狩獵時代,高強度的打獵活動結束之後,就是伴隨著一段休息跟慶祝的時間,生活節奏不太固定。農耕時代,工作的節奏由自然決定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秋天辛苦一點,冬天就放鬆一點。

接著,在工業革命之後,標準化的工廠流程強調效率,將人變成了流水線上的一部分,雖然有上、下班的區別,但是已經沒有了季節的區分了。再到了數位時代,資訊的爆炸性增長更讓人疲於應付,我們不但需要面對不斷湧入的電子郵件和會議,還要在快節奏的環境中努力保持競爭力,全年無休,有些人常常連下班和假日都要處理工作。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個反思:科技的進步應該是為了人性服務,而不是讓我們淪為工具的奴隸。他認為,現代的工作模式需要重新回歸人性,放慢腳步、專注於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追求短期的數量化成果。

也就是說,無論你再怎麼支持(或被迫接受)數位時代的工作方式,你不能否認的事實是:人類的大腦運作方式,有很大一部分還是停留在狩獵時代的自然節奏。所以,我們才會對現代這種快速、高壓的工作節奏感到這麼痛苦和疲憊。

這個觀點對我來說深具啟發:我們要做的不是強迫大腦配合現代的工作節奏,因為這是一場注定會輸的遊戲,我們改變不了大腦的本能。相反的,我們可以好好地認識大腦原本就喜歡的工作節奏,然後把工作調整成這種模式。如此一來,我們的工作才會做得好、做得久、做得快樂。

▌原則一:少做一些事情

作者提出的第一個原則是「少做一些事情」,也就是;「努力減少你必須履行的職責,直到你能輕易想像自己擁有綽綽有餘的時間來完成他們。借助較輕的負荷,更充分投入和推展最重要的少數幾項計劃。」

書中舉了很多歷史人物的故事,就只是要說明一個現象:當大腦沒有這麼忙碌的時候,會運作得比較好,工作的成果品質會更高。

所以,作者教我們很多種方式,可以去減少不必要的任務,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像是盡量拒絕會提高行政成本的任務,減少處理瑣碎任務的時間,騰出更多空間專注於核心工作。

作者也建議我們限制自己的使命大小、限制專案的大小、限制目標的大小。簡單來說,就是你要合理地「降低標準」。最有趣的是,當你降低標準的時候,你做事情的「品質」反而會提升。因為你避免了因為追求完美而導致的緊湊和匆忙,所以大腦更有餘力發揮最好的表現。

但是,作者提出的其中一種建議,我是反對的。

他說與其透過寄電子郵件和簡訊的「非同步溝通」,他反而鼓勵你設置一個「開放辦公室時間」,也就是每天空出一個固定的時段,讓別人可以任意前來找你進行「即時對話」。他說這樣效率會更好,一次可以討論個清楚。

我的意見相反,我反對、且極力避免任何的「即時會議」。就像是亞馬遜的六頁簡報法,任何的需求和提案都應該被寫成通暢的文字,具體、直接、沒有任何模糊地帶,讓閱讀的人快速理解你完整的想法、看懂你的訴求和建議,直接做出對應的決策。

如果你覺得自己「沒辦法」寫得很清楚,還需要跟對方進行很多「口頭討論」才能做出決定的話,那就代表你還不具備「提出需求」的資格,我就會認為根本沒有和你進行即時對話的必要性。

簡單來說,如果你沒辦法寫清楚,就代表你還沒想清楚,就代表我們根本還不該談話。你不想浪費自己的時間,想要快一點找人即時對話,導致的就是浪費雙方的時間。

在某些人眼中,可能會覺得像我這樣的人很難搞。但就是因為難搞,所以可以過濾掉很多「連想都還想不清楚」的提案者。少做一點事情的原則,其實就是少做一點自己或對方還沒想清楚的事情。

▌原則二:以自然的步調工作

第二個原則是「以自然的步調工作」,也就是:「不要倉促完成最重要的工作。相反地,讓它在有助於創造輝煌的環境,沿著可持久的時間軸以各種不同的強度展開。」

作者認為,工作不應該只關注短期產出,而是需要有長遠的規劃,按照符合自身節奏的方式逐步推進。書中舉了居禮夫人、伽利略、牛頓的例子,說明:「舊時代的偉大科學家在意的是自己一生的成果,而不是任何特定短暫時期的作為。」

其中有一個觀念讓我特別印象深刻,作者認為「在生活中加入更多計劃,反而可以幫你放慢腳步」。這種想法或許看似自相矛盾,其中的魔力,就在於這種策略拉長了我們評估自身生產力的時間尺度。

作者舉他自己為例,他在麻省理工讀資訊工程博士學位的時候,就開始向出版社投遞書稿,因為他很清楚,在自己的學術生涯之外,他還想要成為一位作家。他設定未來五年的願景,希望在完成學位的時候,已經成為了有多部書籍作品的作家。

這個長期計劃,會幫他屢屢回歸自己的寫作目標。由於他的願景建立在很多年的時間尺度上,所以他可以忍受因為課業沉重而沒空寫書的繁忙時期,也可以忍受在兩本書之間休息比較長的時間,利用這段時間研究新的寫作方向。他的長期計劃,讓他可以接受這條緩慢發展的作家之路。就像現在這本,已經是他寫的第八本書了。

他提醒我們:「唯有抱持長遠的目光,這種緩慢而穩定的步調才可能存在。」所以我們要試著以長期目標為導向,就可以避免因為短期壓力而影響作品的品質。這種時候,就能以自然的步調來工作,要快要慢都可以,只要記得盯好自己的長期目標。

▌原則三:執著於品質

第三個原則是「執著於品質」,也就是說:「執著於成果的品質,即使這意味著短期內錯失良機。運用這些成果的價值,為你的長期工作獲取越來越多的自由。」

作者認為,高品質的成果比短期的高產出更具備長期價值,即使這意味著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完成工作,但最終的收益將會更大。

像是 Steve Jobs 在 1999 年重返蘋果公司擔任執行長的時候,面對公司十幾款電腦產品,如果同時都要顧好,真的會讓人暈頭轉向。所以,他向高層管理者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我應該推薦我的朋友買哪幾款?」當時這些主管沒辦法給出明確的答案,他們決定精簡產品線。

後來,他們把原本的十幾條產品線縮減成四條:給企業用戶用的桌電和筆電、給一般用戶用的桌電和筆電。產品種類的簡化,讓他們可以將心力集中在品質和創新上面,使得為數不多的產品可以脫穎而出。這個策略,讓蘋果的產品重新回到市場的領導地位。

對於我們個人工作者來說,能夠提高工作品質的關鍵,就取決於我們的「專業能力」。由於市場或老闆並不關心你個人對於放慢腳步的興趣,所以作者就說:「如果你想對自己的行程表有更多的掌控,你需要拿出一些東西作為交換。很多時候,最好的籌碼就是你的能力。」

例如,如果你致力於提升專業能力,成為了一位頂尖的程式設計師、傑出的插畫家或才華洋溢的作家,那麼你就不需要接受所有需求,而是篩選那些符合自己創作理念和目標的工作,並要求合理的創作時間。

有了專業能力當籌碼,你就掌握了工作節奏和品質的主導權,你愛多慢、就多慢。

▌後記:不要放棄尋找更好的工作方法

我認為在這個快速節奏的現代社會,《慢速工作力》是一本關於工作哲學的書,也是一份對人性深刻理解的提醒。當我們習慣於追求「可見的成效」,卻忽略了內在價值時,便容易陷入忙碌卻空洞的循環。書中的原則,不只幫助我們重新審視工作模式,更讓我們重新找回工作的意義。

這本書特別適合在知識型工作領域的讀者——作家、設計師、研究員,甚至創業者。在這些領域中,長期的思考與深度的專注,往往比快速的產出更能帶來持久的價值。

然而,這不代表每個人都能直接採用書中的建議。對於那些需要快速反應的行業,或工作模式更像是工廠流水線的地方,慢速工作的原則可能需要靈活調整。

如同作者的提醒:「放慢腳步並不是為了抗議工作,而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方法。」儘管你讀完這本書之後,不一定會拿到改善工作效率的速效藥,但你也不能雙手一攤任由自己病入膏肓。

如果說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那就是:慢速是一種智慧,它讓我們擺脫了被數字衡量的焦慮,將焦點轉向那些真正重要且有意義的事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長跑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實現長遠的成功與幸福。

希望這本書能為你帶來一份重新定義工作的勇氣,以及找回人性本質的啟發。

-

免費訂閱《閱讀前哨站》電子報 readingoutpost.com
加入 77,000+ 位愛書人,每週在 Email 收到好書精華

11/12/2024

劉潤:我最怕的,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我猜,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句話: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被中間商賺差價,是一種什麼體驗?

你刷抖音,帶貨的主播說,可惡的中間商,我們的牛肉乾在草原上那麼便宜,為什麼一經你們的手,到顧客手上就變那麼貴,為什麼?

你去吃飯,開廠的親戚說,沒意思,我們天天沒日沒夜地拚,一件也就賺個幾毛錢,但那些中間商收走一轉手,就能在超市賣到兩塊,錢都給他們賺去了。

你去開會,公司的採購說,今年這幾個品類,我們再想想辦法,直接找到終端工廠去談,那些賺差價的中間商,能踢開就踢開。

太可惡了。

要不是這幫兩頭賺差價的中間商,我們賣家本可以賺得更多,我們買家本可以買得更便宜。

可是,真的嗎?

作為一個商業顧問,我參加過很多品牌商舉辦的經銷商大會、代理商大會。

作為一個小破公司的創始人,我自己也經常和中間商打交道。

賺差價的中間商,真的可惡嗎?

中間商的價值,真的只是兩頭吸血嗎?

沒有中間商來賺差價,對我來說真的會更好嗎?

當然不是。

相反,我最怕的,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什麼意思?

這樣,我先給你講個故事吧。

======

01 上游的複雜度,被屏蔽了

那是一個和往常沒什麼不一樣的星期一,採購小王剛打開電腦,就收到了老闆的微信:

你去找個靠譜的講師,下個月給銷售團隊做一次培訓。

回完“好的”之後,小王發現,他手裡現在至少有兩個選擇:

1. 直接去找。打開百度,打開微博,打開朋友圈,去問有沒有合適的老師,問是不是合適的價格。

2. 找中間商。找幾家有培訓業務的中間機構,和他們聊聊需求,等他們給出推薦。

怎麼選?這還不好選?

今天互聯網都這麼發達了,資訊前所未有的對稱,想找什麼培訓師找不到?繞掉中間商,豈不是更有CP值?

於是,幾乎沒怎麼猶豫,小王選了“一”,然後開始搜索。

然而,3分鐘不到,他就發現了一個問題:

培訓這個行業,很分散。

做培訓的講師有很多,一搜一大把,哪個水準是真的高,哪個是只會行銷?

不知道。

只能一個一個去猜,去打聽,去搜口碑,直到找到所有看起來對口的老師人選。

然後,再一個一個去問價格,對檔期,來回談判。

本來以為一個上午能搞定的事,跟進了一週才好不容易有了人選。

可是,要和對方簽合同時,卻發現,情況又變了。

先是最想簽的老師,臨時沒檔期了。再找備選的老師,發現對方參加了一檔綜藝,報價漲了三倍。

於是,重新尋找,重新對比,重新確定。

確定好合同後呢?還有新一輪的待確定。

比如,光是機票、酒店和接送時間,就和對方來來回回溝通了好幾天,前前後後確認了四五遍。

一圈忙下來,小王已經累到一句話都不想說了。

但是,他還不能下班。

看看電腦,在他的待採購清單裡,這個培訓只是長長一列中的其中一行。

要買的東西,還有很多項。

就算今天,互聯網已經把資訊變得前所未有的對稱,但收集資訊,篩選資訊,把資訊變成靠譜的交易……

每個環節都還有很多不確定。

這,就是上游的複雜度。

想到這樣的複雜度,小王整個人都不好了。

因為這也意味著,每一項,只要選“直接去找”,他就要從頭到尾忙一圈。

要收集,要辨別,要談判,要確認,要服務,要把關......

怎麼辦?小王不敢想,只能深吸一口氣,拼盡全力開始新一輪的加班。

------

培訓當天,講師按時按點地到了。

然而,採購最怕的事,還是發生了:採購到的商品,不靠譜。

那位老師交付的培訓,每一頁的PPT,都比他的個人宣傳海報潦草,開口講的內容,甚至文不對題。

老闆的臉色開始變化,同事們也開始竊竊私語。

26度的空調房裡,小王的衣服後背,卻慢慢被冷汗打濕。

但是,怎麼辦呢?這樣的失誤,很多時候並不會被允許再發生第二次。

培訓結束的第三天,拼盡全力的小王,“被離職”了。

很快,新來的採購小李,坐到了小王之前的工位上。

又是一個星期一,小李也接到了一個培訓採購需求。

聽說了小王的故事的他,毫不猶豫地選了“找中間商”:

找到相關的中間商,把需求發給他們。

哪個老師水準高?都是什麼報價?現在有沒有檔期?飛機酒店有什麼要求?能不能滿足我的需求?

我不管。你們去瞭解,你們做判斷,你們來確認。

我只需要拿著你們屏蔽掉這些複雜度後的那張報價單,做選擇題。

然後,把下一行,再下一行的需求,都這麼處理:

把需求發給你,把”確定性”留給自己。

從此,我不用管市場變化有多快,上次下單的供貨方這次還是不是存在,有沒有漲價,是不是依然是最優選擇。

也不用管這次要購買的東西,本身行業有多分散、多複雜,要詢價和對比多少家。

我只用找你一個人就行。

這麼多年下來,你手頭累積的供貨方,一定比我通宵加班幾個晚上搜到的還多,甚至還會有我搜不到的。

你對領域內的各個產品和服務的瞭解,也是基於最一線、最及時的回饋,遠比我看廣告篩選更靠譜。

只有交給你,和你合作,我才能更好地對我的採購結果負責,同時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來做我專業範圍內的事。

------

培訓的日子又到了,很早就和中間商敲定了講師的小李,收到了老闆和同事滿意的回饋:

這個講師很專業,我們的採購也很專業。

第二個月,小李再接再厲,根據公司的採購需求,分門別類地建了個中間商資料庫。

讓自己每次採購,都能找到那些比自己更專業的人,和他們合作。

年底,加班不多,卻每次都能交付確定性的小李,拿到了最佳員工的獎金。

這就是為什麼今天,很多上了規模的企業要採購東西,都還是會和中間商合作,而不是直接找最上游的製造商、品牌商簽單。

因為中間商賺差價的核心價值,不在於靠資訊差撿漏,不在於靠兩頭講價賺差價,而是能扎扎實實地幫你屏蔽上游的複雜度。

聽起來很有道理。

但是,如果我的上游沒那麼分散,沒那麼複雜呢?我還需要中間商來賺差價嗎?

好問題。

======

02 小規模低成本

當上游特別集中,要採購的產品都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廠、巨頭手裡時,會發生什麼?

你可能會見到這麼一群人:卑微的甲方。

什麼?甲方不是付錢的一方嗎?

為什麼給別人送錢的,還會卑微?

哎,我舉個例子吧。

有次吃飯,一個做工程的老闆曾笑著問我們:你們買過鋼材嗎?

剛做專案時,我第一次感覺到卑微,就是買鋼材。

我一個工地,隨便一個建築都要買幾百噸的鋼材,所以剛開始,我不想讓中間商賺差價。

於是我把我的鋼材需求,直接發給了鋼廠。結果呢?

等了好幾天,人家沒理我。

為什麼?

我仔細檢查了一遍,種類、厚度、直徑、工藝......所有細節都列得清清楚楚。

為什麼不理我?

我去問朋友,朋友一看,樂了。什麼也沒說,指了指一個數字:1000。

一次下單1000噸,怎麼了?

有什麼問題嗎?

我朋友更樂了,問我:你知道,鋼廠一個月的產量是多少噸嗎?

10萬噸。

你拿個1000噸的單子去找人家,都不夠人家回你個郵件的功夫。

要是我一次多買點呢?

你的資金周轉得過來嗎?

那麼大的專案,那麼長的工期,不說鋼材的錢了,就是運鋼材的運輸費,囤鋼材的場地費,你知道要幾位數嗎?

那要是我和他打好關係,請他幫忙通融通融,給我勻個1000噸呢?

那也沒戲。

鋼材種類那麼繁雜,你需求又那麼細,人家就算和你有交情,想幫你生產,也得要提前耗費人力、物力換軋機調規格。

什麼?這麼複雜?那怎麼辦?

去招標,去找中間商啊。

可是,中間商一賺差價,成本豈不是就上去了?

不,相反,中間商一賺差價,有時反而能幫你把成本降下去。

什麼意思?

你知道團購吧。

很多買家的需求“集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更大的訂單,給到賣家,就能把議價能力提上去,把價格打下來。

中間商,也一個意思。

你看,你沒法臨時和鋼廠提太細的需求,但鋼材貿易商可以提前交計畫給鋼廠,提前安排,確保你要什麼規格都能買到。

更重要的是,你拿1000噸到鋼材貿易商那兒,整合上他其他客戶的需求,就變成10000噸的訂單,你的單價自然能更便宜。

順便,你還能省下不少隱性成本。

鋼材資金他幫你墊付,庫存壓力他幫你消化,甚至還可以按時按需幫你把鋼材配送到工地上。

中間商,確實賺了差價。

但你,也實現了原本很難做到的,小規模低成本的採購。

一來二去,你不但不卑微,還更划算。

這就是在上游特別集中時,很多中間商依然具備的核心價值:

幫你實現小規模低成本的採購。

但是,這還不是全部。

我最怕找不到的那種中間商,還具備另一種能力:

品控(品質控制)。

======

03 安全品質擔保

曾經,有個做直播的學員和我說:

做直播帶貨,我不怕主播話術不夠好,也不怕供應鏈資源不夠,就怕品控掉鏈子。

為什麼?因為前兩個,只要我努力,我還能掌握。

如果出問題,我也只是做得不夠好,繼續努力就行。

但品控不一樣。

我們做直播,做的就是信任的生意。

品控,影響的恰恰就是信任。

一旦品控沒做好,有1個產品出問題,你賣的其他99個產品都會被質疑。

一旦質疑開始,信任就結束了,全部結束。

這都不是做得不夠好的問題,而是會滅頂的問題。

你看看過往那些熱搜,哪個不是這樣?

不管你做得多大,一個產品爆雷,整個直播間都遭殃。

不管你是不是大明星,有多少粉絲,也不管你已經做到多大,資本有多雄厚,只要還想好好做這門生意,都得在品控上戰戰兢兢。

可是,偏偏,品控又是最能玩貓膩的。

品牌商很多,但就算99個都靠譜,也總還可能有1個不靠譜。

一個不小心,成分、規格、功效、資質..……哪個細節都可能出問題。

必須非常專業,才能保證這個產品沒問題。

可是,我們每天選的產品,數以百計,背後涉及的行業、產品知識,太龐雜了。

我一個小小的直播間,要雇多少採購,才能應付得過來這麼多問題?

更難受的是,就算我們把對樣品的把控做到了極致,還是可能會出問題。

因為有些品牌商,它送到我這兒的樣品非常好,我們研究完,覺得可以,上了鏈接。

但是他發出去給消費者的商品,卻可能又是另外一個東西。

這樣的事,簡直防不勝防。一旦發生,就是大問題。

那怎麼辦?怎樣才能避免這些問題?

------

我還是舉個例子吧。

有一次,我們選品,選中了一款奢侈品包。

樣品送到,我們的團隊非常仔細地檢測,細節都對,是正品,上鏈接。

可是商品一發出,卻發現,有問題:發出去的產品,是仿品。

然而,我的直播間,卻沒有因此遭遇滅頂之災。

因為我們第一時間發現了這件事,在事情進一步醞釀之前,及時做好了召回和澄清,保住了直播間聲譽,同時讓相應的供貨商承擔了應該承擔的責任。

------

我們是怎麼及時發現的呢?

通過中間商。

和我們合作的MCN機構,及時發現了問題。

說起來,那次奢侈品包的供貨商,其實已經做得很隱蔽了。

他們在有那個牌子專賣店的城市,會發正品,因為消費者可能會拿到店裡去驗貨。

而在其他城市,他們才發假貨。

好在,這些和成千上百個品牌商打過交道的MCN機構,非常有經驗,真的是專業。

所以在上鏈接之前,他們就已經預判到了風險,做好了準備。

比如,他們甚至幹了這樣一件事:

他們在一二三四線的上百個城市,部署了很多自己人。

這些人,每一次都會到合作的直播間裡購買產品,無論是新品牌還是老品牌,大品牌還是小品牌。

買到之後,他們會拿來和樣品做對比,一有問題,馬上回饋。

這麼麻煩的事,我們直播間是顧不過來的。

還好有他們幫我們做到這個地步,我們才能及時發現問題。

要不然......

哎。

======

04 最後的話

都說,最好沒有中間商來賺差價。

但是,家門口的那家24小時便利店,每天都在觀察你需要什麼,幫你篩選有CP值的商品,天不亮就開始進貨整理,讓你凌晨3點都能想買就買。

把牛肉乾從草原帶到超市的中間商,每個月都在草原上勤勤懇懇找貨源,再長途奔襲幾千公里,把牛肉乾帶到沿海的超市裡,讓你下樓就能吃到。

更多的中間商,躺在很多企業的供應商資料庫裡,默默連接著交易的雙方。

很多金牌中間商,口才不一定好,酒量不一定好,甚至脾氣也不一定好,但跑市場的腿腳和眼光一定過硬。

只要你有需要,他就能給你連接到。

這種連接,有什麼價值呢?至少,有三種:

1. 為你屏蔽掉上游的複雜度;

2. 為你實現小規模低成本的採購;

3. 為你的安全品質做擔保。

發現了嗎?

中間商賺差價的背後,是降本增效:

降的,是你的交易成本。降低你的單價和風險、節省你的時間和精力。

增的,是你的連接效率。讓上游的賣方,讓下游的買方,讓整個商業世界裡的每一個人,都更省心省力。

賺差價,只是中間商的盈利模式。

憑降本增效賺差價,才是中間商的商業模式。

前幾天,《財富》世界500強公佈了最新榜單,超過所有公司登頂榜首的,就是一個中間商:美國的零售巨頭沃爾瑪。

哎,登頂就登頂吧。

誰讓我最怕的,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祝福。

(全文完)

------

學習讓你更值錢!
#即時更新《KMIB國美商學院》完整課表
ACCUPASS 活動通APP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34X35R
提高認知 | 開拓視野 | 破圈成長 | 有效學習 | 實體課程

#每一口都是幸福的滋味 | 不是業配是自家商品
《茗太祖臺灣茶》官方旗艦店 https://reurl.cc/LlqXDa
2012年創立 | 臺灣當季原片茶 | 回購率超過6成
從茶山到茶桌 | 全程品質嚴控 | 你喜歡就是好茶!
臺灣茶園製茶廠直供 | 自用實惠送禮大方

------

#陳風來了 #國美商學院 #數跑俱樂部
#創業 #商業模式 #社群電商 #私域流量 #職場 #實戰 #成長 #學習 #人性 #逆商 #財商 #情商 #認知 #格局 #企管 #行銷 #營銷 #方法論 #溝通 #中間商賺差價

------

原文 https://reurl.cc/961EQV
圖片來自網路或原文引用
完整全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lonelyride/
更多學習內容搜尋fb #創業者的孤單心事

這次來到望安,是為了一年前答應的一個約,針對家庭照顧者們提供照顧技巧與正確身體使用的培訓,沒想到是我得到滿滿收穫。這是望安衛生所的一個走廊邁向「重返二十歲」的通道!走進衛生所的大門,跟大部分衛生所一樣,有一半的門診、護理站等設置,看不出有什...
11/12/2024

這次來到望安,是為了一年前答應的一個約,針對家庭照顧者們提供照顧技巧與正確身體使用的培訓,沒想到是我得到滿滿收穫。

這是望安衛生所的一個走廊
邁向「重返二十歲」的通道!

走進衛生所的大門,跟大部分衛生所一樣,有一半的門診、護理站等設置,看不出有什麼不同。

直到走進這個通道……

通道的兩側滿滿的照片,是望安社區長輩們鍛鍊的成果。哪怕你是步履蹣跚的個案,再重返二十歲之路兩旁滿滿的見證,像是鼓舞你前進的歡呼聲。

二十歲的門後,是個小小的復健區,有電療、熱敷、牽引等常見的設備,但就…小小的。

走過這個房間之後,是個大大的運動空間,不只是有球、TRX等基本器材。更有各類油壓的重訓器材。

據了解這是這裡的主任(家醫科醫師)有這樣的願景計畫,透過護理師寫計畫拿資源,才有這樣的呈現。

走進重返20歲之路的多是80歲以上的長輩,不甘心身體受限、不願意麻煩孩子,在這個地方接受鍛煉。透過醫師與醫護人員以身作則,引導這一群長輩規律鍛煉。

據說原本復健區區域是大大的,然而為了真正的做出改變,原本大大的復健區變成了教室與健身房。我夢想中很完美的畫面就這樣在這一趟很意外的旅途裡出現了。

我一直覺得,無倫是復健或物理治療,都只是患者們的中繼站,「訓練」才是身體強健的歸途。

很開心在這次到訪望安能看到這麼美的畫面,也很感謝這裡醫護人員的落地展現。

老陳哥是多年的好朋友這幾年也受邀在104高年級平台授課大受好評這是他在基隆社大開設的課程在基隆的朋友不要錯過跟老陳哥學習  #用手機紀錄美好生活
10/12/2024

老陳哥是多年的好朋友
這幾年也受邀在104高年級平台授課大受好評
這是他在基隆社大開設的課程
在基隆的朋友不要錯過
跟老陳哥學習 #用手機紀錄美好生活

Address

大同區民權西路106號3樓
Taipei
10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溫柔解痛|洪岳裕物理治療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溫柔解痛|洪岳裕物理治療師: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