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科 Dr.黃世綱

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科 Dr.黃世綱 專攻成長發育🌱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

經歷: 馬偕兒童醫院主治醫師
現職: 台北愛群兒童成長診所
【兒童成長門診】平日下午,週四五夜間,週六
👉合作邀約請聯絡:mayuigrace@gmail.com 兒童內分泌科 ‧ 主治醫師

【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都是免費的】​香奈兒曾說過:​「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都是免費的,第二好的則非常、非常昂貴。」​生活裡,最美好的東西往往都是免費的。陽光、空氣、親情……還有孩子每天自然分泌的生長激素。​孩子熟睡時,身體就默默打開了「生長開關...
07/11/2025

【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都是免費的】

香奈兒曾說過:

「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都是免費的,第二好的則非常、非常昂貴。」

生活裡,最美好的東西往往都是免費的。
陽光、空氣、親情……還有孩子每天自然分泌的生長激素。

孩子熟睡時,身體就默默打開了「生長開關」;
孩子運動時,骨骼就像在工地加緊施工,一磚一瓦地往上蓋。

這些機制,本來就屬於孩子,是天賜的禮物。
不用花錢,不用外力,只要把環境調整好,
生長激素就會自然而然在體內湧出。

反過來,如果要靠人工生長激素來補足,
代價不只昂貴,還需要嚴格的醫療條件才能使用。換句話說,第二好的方法,真的「非常非常昂貴」。

所以,爸媽們不妨相信孩子的潛力,
缺的往往不是「藥物」,
而是規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持續的運動。

讓長高的路別走進「困難模式」。
記得,能幫助孩子長高的最有效方法,往往是免費的。
只是,我們需要有耐心,陪孩子一起把這些基本功做好。

你會發現,最好的禮物,從來不需要花錢。

#生長激素
#兒童內分泌

【女孩胸部提早發育時的兩齣劇本】​女孩胸部提早發育時,常見的兩種情況分別是:「乳房早熟症」和「中樞性性早熟」。​這兩個名詞乍聽之下很像,但對孩子的影響,其實天差地遠。​就如我之前分享過,我們不妨把青春期的啟動,想像成一個「水龍頭」。​💧 劇...
05/11/2025

【女孩胸部提早發育時的兩齣劇本】

女孩胸部提早發育時,常見的兩種情況分別是:「乳房早熟症」和「中樞性性早熟」。

這兩個名詞乍聽之下很像,但對孩子的影響,其實天差地遠。

就如我之前分享過,我們不妨把青春期的啟動,想像成一個「水龍頭」。

💧 劇本一:水龍頭沒關緊——乳房早熟症

有時候,水龍頭的開關只是微微鬆動,滴出一些微量荷爾蒙,這樣的刺激就足以讓乳房長出小硬塊。然而身體其他部分,例如身高、骨齡,卻仍停留在原地踏步。這種情況叫做「乳房早熟症」,通常是局部的小插曲,絕大多數會自己停止,胸部硬塊甚至會慢慢消下去。

💧 劇本二:水龍頭完全打開——中樞性性早熟
若是水龍頭被整個打開,青春期的荷爾蒙便會大量湧出。這時胸部會繼續發育,身高會突然暴衝,骨齡也會迅速前進。這就是真正的「中樞性性早熟」,需要我們仔細評估是否要介入治療。

所以,當孩子胸部出現硬塊時,我們要釐清的關鍵就是:水龍頭只是漏水,還是已經全開?最簡單的判斷方式,就是觀察水池(水位)——也就是身高,有沒有明顯暴增。

不過,話說回來,所謂的「提早發育」是指 8 歲以前長胸部的狀況,如果女孩子已經滿 8 歲,那就是該正常發育的年紀囉!這個時候發育是很正常的!

#乳房早熟症
#兒童內分泌
#骨齡

【不是每個乳房長硬塊的孩子都要打針】​先說重點:聽到「性早熟」,不等於一定要打針。多數 6–8 歲在乳暈下摸到的小硬塊,其實是「乳房早熟症」。這種情況通常是單一部位先冒出變化,真正的青春期根本還沒開始,多半不需要馬上用藥,先觀察就好。​那打...
04/11/2025

【不是每個乳房長硬塊的孩子都要打針】

先說重點:聽到「性早熟」,不等於一定要打針。
多數 6–8 歲在乳暈下摸到的小硬塊,其實是「乳房早熟症」。
這種情況通常是單一部位先冒出變化,真正的青春期根本還沒開始,
多半不需要馬上用藥,先觀察就好。

那打針(GnRHa)是給誰用的呢?
主要是針對「中樞性性早熟」。
怎麼分辨?很務實:
先把身高曲線抓出來,持續追蹤;
再看看骨齡有沒有明顯超前。
如果沒有生長加速、骨齡也沒有領先太多,
那就以觀察、記錄、定期回診為主。

什麼時候才會考慮治療?
當可以想像腦袋中,有個掌管青春期的水龍頭
當「水龍頭真的全開」也就是長高速度明顯加快,
而且第二性徵變化也很快時,
這才需要評估要不要治療。
(不是這樣就治療喔!是「評估」要不要治療!)

處理的原則,永遠都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小心評估,避免過度治療。把追蹤時間拉長一點看,很多方向就會更加清楚。

#乳房早熟症
#兒童內分泌
#骨齡

【每週二 ‧ 剛好來解答】Ep.99​瘦小又挑食的孩子不少,有時跟吸收有關,這時,我在門診驗完糞便後,就會轉介給 陳如瑩醫師 - 小兒腸胃 / 親子減重 / 瘦小偏挑食 幫忙~​瘦小之所以難以處理,就是因為多數情況下,並不是身體真的出了什麼...
04/11/2025

【每週二 ‧ 剛好來解答】Ep.99

瘦小又挑食的孩子不少,有時跟吸收有關,這時,我在門診驗完糞便後,就會轉介給 陳如瑩醫師 - 小兒腸胃 / 親子減重 / 瘦小偏挑食 幫忙~

瘦小之所以難以處理,就是因為多數情況下,並不是身體真的出了什麼毛病,而是飲食比例、份量、與習慣的問題。

這一塊領域,很需要專精於此的小兒腸胃科醫師醫師,來和整個家庭一起設定目標,找出方法。

你的孩子也有偏挑食的問題嗎?

(偷偷說:其實我女兒也會)

不知道大家都怎麼應對?



我是專職 #兒童成長發育 的兒童內分泌科醫師,

在我的兒童成長門診,專門協助爸爸媽媽

掌握孩子的身高與發育步調,

依據孩子體質,規劃成長發育的最優路徑,

我最擅長的是 #骨齡 判讀、兒童身高與發育的評估,

投入許多時間研究 #性早熟 的應對策略

• #週二結束前提問
• 週三結束前回答
• 兒童肥胖瘦小、生長發育、骨齡問題為主

#剛好來解答

【每位爸媽,內心都必須先準備的「發育腳本」】我常常在想,如果每個家庭手上,都能有一本「發育腳本」,是不是就能少掉很多不必要的焦慮?像是:✔ 幾歲到幾歲要留意什麼發育徵象✔ 發育後下一步該檢視什麼✔ 女生來月經、男生變聲,其實都已經是身高成長...
31/10/2025

【每位爸媽,內心都必須先準備的「發育腳本」】

我常常在想,如果每個家庭手上,都能有一本「發育腳本」,
是不是就能少掉很多不必要的焦慮?

像是:
✔ 幾歲到幾歲要留意什麼發育徵象
✔ 發育後下一步該檢視什麼
✔ 女生來月經、男生變聲,其實都已經是身高成長的後期

這些看似零碎的訊息,其實就是爸媽最需要的地圖。

如果學校或社區有健康教育的時間,
我最想推廣的,就是「怎麼應對性早熟」。

因為當資訊透明,爸媽就不會被模糊的數字嚇到,
孩子也能少掉很多不必要的檢查與用藥。

很多焦慮,其實不是因為孩子真的生病,
而是因為「不知道」。

也很歡迎學校、社區、家長團體來找我,
安排專屬的講座。

讓我們一起,用最簡單、最科學的方法,
守住孩子的成長節奏,陪孩子把路走穩。

#兒童內分泌
#發育

【最難的治療,叫等待】​鑽研兒童成長的這幾年來,我發現,最折磨人的不是疾病或症狀本身,而是我們的焦慮,以及那股深深的不確定感。​很多爸媽會問:「醫師,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是不是少做了什麼?」只要起初的診斷正確,面對「僅乳房有變化、骨齡未明顯...
29/10/2025

【最難的治療,叫等待】

鑽研兒童成長的這幾年來,我發現,最折磨人的不是疾病或症狀本身,而是我們的焦慮,以及那股深深的不確定感。

很多爸媽會問:「醫師,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是不是少做了什麼?」
只要起初的診斷正確,面對「僅乳房有變化、骨齡未明顯超前」的乳房早熟症,我們常做的,就是讓時間說話。

醫師該做的,是陪著家長一起:把身高記好,把每次回診的變化寫下來;一起看清趨勢、掌握速度,守住孩子的節奏。

其實啊,有時候醫師什麼治療都沒做,回頭看,孩子穩穩地長,乳房的小硬塊也不再變化。

我知道那段時間的擔心是真的;而我也很慶幸,能陪來找我的家長們,一起等到答案。

#兒童內分泌

在《原子習慣》裡,作者說:行為的改變,始於「覺察」。​其實,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要幫孩子順利長高、長壯,第一步不是做什麼,而是「看得懂」他的成長曲線。​先了解孩子會怎麼長,才知道何時該觀察、何時該幫忙,才能把時間與心力,用在對的地方。​這...
28/10/2025

在《原子習慣》裡,作者說:行為的改變,始於「覺察」。

其實,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

要幫孩子順利長高、長壯,第一步不是做什麼,而是「看得懂」他的成長曲線。

先了解孩子會怎麼長,
才知道何時該觀察、何時該幫忙,
才能把時間與心力,用在對的地方。

這也是我寫《身高體重剛剛好》這本書的初衷。
希望能帶著爸媽,一起看懂孩子的成長方向。

【每週二 ‧ 剛好來解答】Ep.98​如果說我在做的,是幫孩子掌握「現在的成長狀況」和「未來的發育方向」,那中醫,就是我最強大的後盾。​因為很多孩子的狀況,說嚴重不到疾病,但爸媽就是會覺得哪裡怪怪的——​比方說腸胃吸收不好、常睡不安穩、半夜...
28/10/2025

【每週二 ‧ 剛好來解答】Ep.98

如果說我在做的,是幫孩子掌握「現在的成長狀況」和「未來的發育方向」,
那中醫,就是我最強大的後盾。

因為很多孩子的狀況,說嚴重不到疾病,
但爸媽就是會覺得哪裡怪怪的——

比方說腸胃吸收不好、常睡不安穩、半夜容易驚醒……

這些其實都還不到醫學上「疾病」的等級,但卻是爸媽最常掛心的事。

這時候,我就會請 吳佳玟 中醫師 幫忙,讓我們一起把孩子的狀態調整得更穩、更舒服。

很多時候,孩子並沒有真的「生病」,
只是還沒「好得那麼安穩」。

這時,中醫就能發揮它的角色囉。



我是專職 #兒童成長發育 的兒童內分泌科醫師,

在我的兒童成長門診,專門協助爸爸媽媽

掌握孩子的身高與發育步調,

依據孩子體質,規劃成長發育的最優路徑,

我最擅長的是 #骨齡 判讀、兒童身高與發育的評估,

投入許多時間研究 #性早熟 的應對策略

每個禮拜二晚上,你問問題,我來回答!

• #週二結束前提問
• 週三結束前回答
• 中醫成長發育,轉骨等問題
• 兒童身高、發育、骨齡問題為主

#剛好來解答

【只有乳房有動靜?先別慌】── 性腺軸線可能還在睡​剛好來說內分泌,以下這種狀況我想很多家長都遇過:​女孩因為早發育去看醫生,醫生做了很多檢查,發現「只有」乳房有發育,抽血也沒發現明顯的荷爾蒙上升,子宮卵巢都還在未發育的大小,骨齡也沒有超前...
27/10/2025

【只有乳房有動靜?先別慌】
── 性腺軸線可能還在睡

剛好來說內分泌,以下這種狀況我想很多家長都遇過:

女孩因為早發育去看醫生,醫生做了很多檢查,發現「只有」乳房有發育,抽血也沒發現明顯的荷爾蒙上升,子宮卵巢都還在未發育的大小,骨齡也沒有超前或加速。

那這個「乳房輕微發育」到底是什麼狀況呢?是不是就可以放心了?

大致是沒錯喔,通常這種狀況,是最不用擔心的!

那為何會出現這種「只有乳房有動靜」的狀況?

這是因為,女孩青春期的啟動,是「下視丘 → 腦下垂體 → 卵巢」這條性腺軸線在運作。

如果下視丘(腦部)只是短暫釋放發育的訊號,訊號強度不大,體內的雌激素量也偏低,但乳房組織剛好對這訊號特別敏感時,就會先在乳暈下摸到小硬塊。

這時,其他器官(像子宮、卵巢)多半還維持青春前的大小,身高速度也不會爆衝。我們把這種「青春期訊號弱、第二性徵變化限縮於乳房」的狀態,稱作「乳房早熟症」。

重點來了:
它跟「全身同步啟動」的中樞性性早熟(CPP)不一樣。
一如我們之前提過,CPP 好比水龍頭全開:
身高會明顯加速、第二性徵一路進展;

乳房早熟則常常停在初期、甚至胸部也會消下去。
實際上呢,也就是「性腺軸線」仍在休眠的狀態。

我常常說, #乳房早熟症 很像是我們晚上睡覺,在凌晨三四點睡眼惺忪,下床上個廁所一樣。上完廁所後,大多數人又會繼續睡回去了,還不算真正的「起床」。

孩子的發育與第二性徵,只要不是一開始哪種「百米衝刺」的狀態
多半不需要急著下結論;

把步伐調穩、把記錄做好、該回診時好好回診,
內心焦慮的陰霾,就會逐漸撥雲見霧!

#性早熟
#乳房早熟症

【乳房早熟會長不高嗎?重點在追蹤】​前幾個禮拜寫了乳房早熟症的文章,有家長問我:「6 歲半女兒乳暈下摸到硬塊,會不會以後長不高?」​我先說:先別把早發育和長不高畫上等號,很多時候,真的不用急著下結論。​如果只是「乳房早熟症」,通常只有胸部出...
25/10/2025

【乳房早熟會長不高嗎?重點在追蹤】

前幾個禮拜寫了乳房早熟症的文章,有家長問我:「6 歲半女兒乳暈下摸到硬塊,會不會以後長不高?」

我先說:先別把早發育和長不高畫上等號,很多時候,真的不用急著下結論。

如果只是「乳房早熟症」,通常只有胸部出現變化,
青春期那台「生長引擎」還沒真正啟動,
所以不會帶來明顯的生長加速,通常,也不會影響成年身高。

單一次的抽血檢查,雖然重要,但提供的資訊依然有限,最重要的是「時間」和「趨勢」。

爸媽只要連續觀察三件事,大概就不會錯失良機:

第一,長高速度,有沒有從原本的成長步調,突然加速?
第二,其他第二性徵,像腋毛、陰毛、皮膚油脂分泌變多等,有沒有慢慢冒出來?胸部是不是發育到有輪廓?
第三,骨齡,有沒有明顯超前同齡很多?

只要沒有「長高加速」的跡象,通常就是良性的狀況,可以繼續觀察。

若懷疑孩子早發育,請記得把孩子的身高記錄(包含量測日期)帶去門診,醫師就能幫忙把曲線畫清楚,你也能更快安心。

#兒童內分泌
#性早熟

【發育的快慢,由腦袋中那顆水龍頭決定】​我常常跟爸媽聊到一個比喻。青春期的開關在腦袋裡,就像是一顆「水龍頭」。​乳房早熟症,是水龍頭「關不緊、滴滴答答」。有時滴一下,有時停一下,因為身體沒什麼青春期荷爾蒙的影響,所以長高速度也還是維持得差不...
23/10/2025

【發育的快慢,由腦袋中那顆水龍頭決定】

我常常跟爸媽聊到一個比喻。
青春期的開關在腦袋裡,就像是一顆「水龍頭」。

乳房早熟症,是水龍頭「關不緊、滴滴答答」。
有時滴一下,有時停一下,
因為身體沒什麼青春期荷爾蒙的影響,
所以長高速度也還是維持得差不多,
每年長高速大多維持在 4–6 公分之間,
就算有第二性徵,也不會在短時間內持續變明顯。

中樞性性早熟,則是水龍頭「被打開」的狀況。
腦袋中青春期的荷爾蒙持續釋出
如果是「快速進展型」的中樞性性早熟
那就更像是水量全開的狀態,孩子的
身高會明顯加速、第二性徵持續進展,
爸媽會感覺得出來,孩子成長節奏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個水龍頭的比喻,分享給大家:
有時家長回診,我便會用孩子「青春期的水龍頭」來回顧近況。
跟家長分享,最近是「滴滴答答」?
還是忽然「水柱變大」?
身高年成長率如何、乳房變化如何、是否出現腋毛/陰毛,
身體在發育的選擇上,是否水量全開?

了解這顆青春期的「水龍頭」開到甚麼程度,
我們就知道該按部就班追蹤,還是準備該想下一步藥物的規畫了,

無論孩子的發育狀況如何,重點一然不變:規律量身高、固定回診。
就不至於錯失做出正確決策的機會。

#剛好聊聊天
#性早熟

【用心觀察,才會帶來改變】​《原子習慣》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概念,叫做「習慣計分卡」。意思是把自己從早到晚,生活中自然會做的習慣,一一記下來。​其實,想要改變,一定要先看清楚現況。作者提醒我們,在做習慣計分卡的時候,要不帶評價、不急著下結論...
22/10/2025

【用心觀察,才會帶來改變】

《原子習慣》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概念,叫做「習慣計分卡」。意思是把自己從早到晚,生活中自然會做的習慣,一一記下來。

其實,想要改變,一定要先看清楚現況。作者提醒我們,在做習慣計分卡的時候,要不帶評價、不急著下結論。不要因為做錯就責備自己,也不要因為做對就過度讚揚。這一點,我覺得放在孩子的成長發育上,同樣非常重要。

想幫孩子長高、長得健康,第一步不是立刻要求孩子「去運動」「去吃青菜」,而是先退一步,好好觀察孩子一整天的生活。
比方說,他有沒有天天均衡飲食?課後有沒有利用時間運動?如果沒有,那他又做了什麼呢?

很多孩子最怕的,就是爸媽看到什麼就唸什麼。這樣不但不會幫助習慣的養成,還會讓親子之間多了壓力。

如果爸媽能先冷靜下來,給自己兩三天的時間,只是單純地觀察,不帶批評地理解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的想法,往往就能找到改善習慣的突破口。

舉例來說,有些孩子放學後只想看卡通,其實是因為累了一天,心裡需要放鬆。如果爸媽一看到就責怪,馬上要他去讀書或運動,反而會讓他更抗拒。

所以,孩子的長高、發育,其實都和日常習慣密切相關。

真正該做的,不是立刻下指令,而是先看清楚:生活裡,哪些習慣才是「有效的」?

爸媽不妨花個兩三天,記錄一下孩子的日常。當我們把全貌看清楚,答案就會變得很明顯。

Address

信義路三段155號1樓
Taipei
10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科 Dr.黃世綱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科 Dr.黃世綱: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