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2025
《修補破裂,別讓孩子自己療傷》
做父母的我們不管再怎麼溫柔堅定,再怎麼遵循愛的教育,不打不罵….but父母不可能不犯錯,還是有爆炸生氣,講不該講的話的時候;別慌——我們需要的是有「勇氣」回頭修補🫡
在教養的路上,我們情緒失控——
當你對孩子大吼、說出重話、看到他滿臉通紅當場大哭or轉身躲進房間,
那個瞬間,內心的懊悔總會浮現:「我是不是又傷到他了?」
臨床心理學家 Dr. Becky Kennedy 說,
真正維持好關係,不是我們能否避免錯誤,
而是我們是否懂得「修補(repair)」。
⸻
🌿 為什麼「修補」這麼重要?
在所有親密關係中(包含親子關係),破裂(rupture)是必然會發生的。
因為我們會誤會、會焦慮、會說錯話、會因為自己的情緒不好而爆炸——講了不該講的話,破裂💥因此發生。
但如果這些(需要談心道歉)的時刻被忽略,
孩子會開始在心裡築起一道牆,
並默默告訴自己:「一定是我不好,媽媽才會生氣。」
而「修補」的力量,就在於讓孩子重新感受到安全。
🫡勇敢的走向孩子,跟他說「對不起媽媽有工作的事情讓我很緊繃,剛才不應該對你大吼,你可以原諒媽媽嗎?」
你這麼做教會孩子:關係會受傷,但愛❤️能被修復;
錯誤會發生,但🔗連結仍然存在。
⸻
✋ 修補的三個步驟
1️⃣ 先修補自己
在找孩子之前,先對自己說:
「我犯錯了,但我仍是個好父母。」
從自我接納開始,情緒才有空間平靜下來。
2️⃣ 再修補對方
試著對孩子說:
「昨天我對你大喊,那讓你一定覺得被罵、被嚇到。
那不是你的錯,媽媽只是太累、沒處理好。
下次我會先深呼吸,再跟你說話。」
3️⃣ 讓修補成為教育的一部分
孩子透過這個過程,學會如何面對情緒、修復關係、
也學會:愛不是完美,而是願意回頭。
⸻
🌼 隨時都可舉出的真實例子💬
過去的2個月,女兒開始自己練琴,不是因為主動,而是覺得我不陪練,他反而壓力沒那麼大(他知道練琴就是考驗母女感情的時刻)。
不過甜美日子無法繼續,因為老師看不下去了,還是請我盡責「監督」練琴😩🫡
就這樣我拖著膽怯、無奈、不耐煩、不開心的心情開始了陪練,果然不到20分鐘我就忍不住大吼:「到底練不練啦!不練就收起來不要浪費我的時間!」
天啊‼️雖然後悔,但已說出口。女兒當場就哭啦!說自己要練…
我按住情緒坐下來,輕聲說:「剛才我太兇了,嚇到你了吧?我也有點累,沒控制好情緒。」
女兒抹著眼淚說:「沒關係,媽媽,我只是覺得很難。」
我開始問她覺得是指法難嗎?還是視譜不順利?我們找了有趣的互相考視譜的方式解決問題。那一刻,我知道我們重新連上了。☺️
⸻
修補,不只是關係的修繕,更是孩子內在安全感的養分。
下一次情緒升溫時,試著停下來,給自己一個呼吸的空間。
再勇敢地回頭,說一句:「對不起,我們一起好起來。」
#親子教養 #關係修補 #正向教養 #情緒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