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生醫師的腫瘤粉專

邱德生醫師的腫瘤粉專 治療癌症、預防癌症
(1)

12/11/2025

邱德生

✅【感恩見證】68歲的女士,確診罕見的子宮體惡性混合性米勒管瘤(  /   ,Stage 3C)。感謝主帶領手術順利完成,達到 R0 切除(手術邊緣完全乾淨),所有肉眼與病理檢查皆顯示腫瘤完全移除。這類高惡性的腫瘤,以往多需大切口、長時間手...
12/11/2025

✅【感恩見證】
68歲的女士,確診罕見的子宮體惡性混合性米勒管瘤( / ,Stage 3C)。感謝主帶領手術順利完成,達到 R0 切除(手術邊緣完全乾淨),所有肉眼與病理檢查皆顯示腫瘤完全移除。

這類高惡性的腫瘤,以往多需大切口、長時間手術,如今在經驗豐富的團隊合作下,也能以 #微創方式完成。只要操作熟練、 #套袋取出組織得當,微創同樣可以做到完整切除與安全分期。

術後病人恢復良好,腸胃功能恢復快、傷口疼痛輕,預備接受輔助治療。這是一場不僅醫療,更是信心的旅程——每一次刀口與縫線,都是上帝手中的恩典筆觸。

🙏感恩禱告:
主啊,感謝祢的醫治與保守,讓手術順利完成,也感謝祢賜下智慧與平安,使醫療團隊能在有限中看見祢的無限。願這位姊妹的生命在康復的道路上見證祢的恩典,也願我們每一次的醫治,都成為榮耀祢的事奉。

#微創手術 #子宮體癌 #醫療恩典 #感恩見證 #榮耀歸主

10/11/2025

邱德生

🎗【五年的恩典旅程:與子宮內膜間質肉瘤同行】(2020-2025)2020年5月,黃小姐因骨盆腫瘤接受檢查,發現一顆約10公分的巨大子宮腫瘤。最終確診為「低惡度  #子宮內膜間質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10/11/2025

🎗【五年的恩典旅程:與子宮內膜間質肉瘤同行】
(2020-2025)

2020年5月,黃小姐因骨盆腫瘤接受檢查,發現一顆約10公分的巨大子宮腫瘤。最終確診為「低惡度 #子宮內膜間質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low grade)」——一種少見、但具有復發特性的子宮癌。當時她46歲,接受微創分期手術,切除腫瘤並完整保留周圍結構。感謝主,手術順利、病理顯示未轉移。

2022年起,影像追蹤顯示主動脈旁淋巴仍有2公分病灶;2023年曾完全緩解(CR),而2024–2025年仍穩定追蹤中。她體重穩定、體能良好(ECOG 0),持續服用 Megace 維持控制,沒有任何化療副作用。

她常說:「每次追蹤的影像報告,只要看到 NED(三個字:無復發),就感謝上帝。」
在這漫長的五年間,她經歷手術、放療、追蹤、無數次檢查,但她的信心、平靜與勇氣從未減少。

🙏【感恩禱告】
親愛的主,感謝祢5年來的恩典與保守,讓她在癌症與恐懼中仍能見證平安。求祢繼續堅固她的身心,使每次影像追蹤、每次報告,都成為「神蹟的見證」。
願她的生命,成為許多病人心中「活著的盼望」。

🩺醫療小語:
低惡度子宮內膜間質肉瘤(LG-ESS)若早期發現,可透過達文西微創手術完整切除與套袋取出腫瘤,減少擴散與復發風險。
後續追蹤與荷爾蒙治療(如 Megace)能有效延緩復發並維持生活品質。

——
👩‍⚕️婦癌團隊
#微創手術 #癌後人生 #感恩

三年半無癌 — 重生,不只是病理報告上的「NED」她是一位銀行職員,生活規律、工作認真。2022年春天,一場原本例行的子宮鏡手術,卻意外揭開了令人心驚的診斷——子宮內膜惡性混合性腫瘤( ,FIGO IIIA)。那是一種罕見且兇險的癌症, #...
09/11/2025

三年半無癌 — 重生,不只是病理報告上的「NED」

她是一位銀行職員,生活規律、工作認真。2022年春天,一場原本例行的子宮鏡手術,卻意外揭開了令人心驚的診斷——子宮內膜惡性混合性腫瘤( ,FIGO IIIA)。
那是一種罕見且兇險的癌症, #兼具上皮與間質肉癌的惡性特性,往往意味著高風險與長治療。

手術、化療、放療,每一關都不容易。化療的嘔心、放療的腹瀉、體力的流失、身體的疼痛、焦慮的等待——這些都是真實的戰場。她曾一度覺得自己「快被治療掏空」,卻仍微笑著說:「醫師,我想把這一關走完。」

三年半過去了。
她的CA125穩定、影像學追蹤皆為 NED(no evidence of disease)。
身體逐漸恢復,食慾回來了、笑容回來了,甚至能重新回到熟悉的工作崗位。

值得鼓勵的是,像她這樣的病例,只要手術醫師具備足夠的經驗與精細技術,仍可採「微創手術」完成完整分期與腫瘤切除——以 #套袋方式安全取出標本,兼顧治療與術後恢復,讓患者以更少創傷、更多希望面對未來。

有人問她:「怎麼撐過來的?」
她說:「我只是一天一天地相信,明天會比今天再好一點。」

在醫學上,我們看的是數據、影像、指標;
但在生命裡,我們看到的是勇氣、信念與愛。

致每一位正在治療中的病友:
你不是一個人在走。
你的每一次抽血、每一次等待、每一個『撐下去』的夜晚,都正在寫下一個見證——關於重生、關於希望、關於你自己。

三年半無癌,不只是幸運,而是一場持續選擇相信的恩典。

🙏 感恩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在困境中與我們同在。
祢的手醫治身體,也撫慰心靈;
祢讓治療的痛楚,成為信心的見證。
願祢繼續堅固每一位正在對抗病魔的靈魂,
賜下出人意外的平安與盼望。
使我們在軟弱時,仍能說:
「主啊,祢的恩典夠我用。」
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詩篇103:2)

08/11/2025

邱德生

《五年無病灶(NED)──從肉瘤到重生》2020年3月,一位中年婦人因腹部腫脹與下腹疼痛就醫,影像發現子宮肌層中有一顆迅速增長的腫瘤,最終被確診為  #子宮平滑肌肉瘤(  )。那是一種罕見且高度侵襲性的癌症,手術是唯一的關鍵機會。當時,她接...
08/11/2025

《五年無病灶(NED)──從肉瘤到重生》

2020年3月,一位中年婦人因腹部腫脹與下腹疼痛就醫,影像發現子宮肌層中有一顆迅速增長的腫瘤,最終被確診為 #子宮平滑肌肉瘤( )。那是一種罕見且高度侵襲性的癌症,手術是唯一的關鍵機會。當時,她接受了全子宮與雙側卵巢輸卵管切除術。

這五年間,她走過孤單的療程與生活的變遷——
父親過世,母親髖部骨折臥床,自己則持續在荷爾蒙治療與心理支持間,尋找平衡。
但她學會重新擁抱生命。

每三到六個月一次的追蹤,CT與CA125指數穩定,超音波檢查一次次顯示「NED(無病灶)」的結果。
2025年7月,這個結果再次確認——她已穩定超過五年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

在診間,我看著她靜靜坐著,微笑著說:「醫師, #我想我終於能輕鬆呼吸了。」
那一刻,沒有華麗的言語,只有深深的感恩。

癌症改變了她的身體,也重新定義了她的心。
生命不是回到從前,而是學會帶著痕跡前行——
在每一次檢查、每一個正常報告的日子裡,看見恩典的延續。

#子宮平滑肌肉瘤 #五年無病灶 #醫病同行 #婦癌照護 #重生的故事 #醫療人文

《子宮惡性肉瘤:從顯微鏡下,看見不同的戰場》在婦癌領域中, #子宮惡性肉瘤 是一個特別棘手的對手。它罕見,卻兇猛;發生時常沒有明顯預兆,一旦出現,往往已相當進展。而在  #顯微鏡下,它並非單一模樣,而是多種細胞類型的「戰場」——不同的細胞來...
07/11/2025

《子宮惡性肉瘤:從顯微鏡下,看見不同的戰場》

在婦癌領域中, #子宮惡性肉瘤 是一個特別棘手的對手。它罕見,卻兇猛;發生時常沒有明顯預兆,一旦出現,往往已相當進展。
而在 #顯微鏡下,它並非單一模樣,而是多種細胞類型的「戰場」——不同的細胞來源,代表不同的攻擊方式與治療策略。

🔹子宮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來自子宮肌層的平滑肌細胞,是最常見的一型。它生長快、容易轉移,儘管手術仍是主軸,但往往需要化療與放療共同抵抗。

🔹子宮內膜間質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起於內膜間質細胞,分為「 #低度」與「 #高度」惡性兩類。低度者較溫和、可藉由手術與激素治療控制;高度者則侵略性強,需要更積極的多模式治療(包括免疫療法與標靶治療)。

🔹未分化子宮肉瘤(Undifferentiated Uterine Sarcoma)
最為兇險的類型,細胞極度異常、分化不清,治療艱難,但仍值得全力以赴——每一位患者,都是一個獨特的戰場。

🔹混合型與梭形細胞肉瘤
當腫瘤內同時存在多種細胞來源,情況更加複雜。它提醒我們,疾病從來不只是黑與白,而是醫學智慧與臨床判斷不斷協作的灰色地帶。

這些分型看似艱澀,其實是醫學在與疾病對話的語言。
準確的病理分類,幫助我們為每一位病人找到最合適的治療方向——
因為在「罕見」與「惡性」的陰影下,每一個被精準診斷的瞬間,都是希望的開始。

#子宮惡性肉瘤 #婦癌知識 #醫療教育 #婦科腫瘤 #醫病同行 #早期診斷希望

微創手術切除  #子宮肌瘤 後,自然分娩是可能的,尤其是在手術過程中未進入子宮腔且手術無併發症時。多項回顧性研究顯示,經微創(腹腔鏡或開腹)肌瘤切除後,嘗試自然分娩(TOLAM)者成功率高,且子宮破裂風險極低。例如,Gambacorti-P...
06/11/2025

微創手術切除 #子宮肌瘤 後,自然分娩是可能的,尤其是在手術過程中未進入子宮腔且手術無併發症時。多項回顧性研究顯示,經微創(腹腔鏡或開腹)肌瘤切除後,嘗試自然分娩(TOLAM)者成功率高,且子宮破裂風險極低。例如,Gambacorti-Passerini等大型隊列研究中,超過九成接受TOLAM的產婦成功陰道分娩,且未發生子宮破裂。[1][2][3]

分娩方式的選擇需個體化,重點考慮手術細節,包括切除肌瘤的數量、大小、位置、手術方式(腹腔鏡或開腹),以及是否進入子宮腔。若手術時有進入子宮腔,臨床上較常建議剖腹產,因為子宮腔進入可能增加子宮破裂風險。美國母胎醫學會(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指出,術後分娩時機與方式應根據手術報告及個人風險評估決定。[1][3][4]

雖然傳統上多數指南傾向於術後選擇剖腹產以保險,但近期證據支持在選擇性病例中可考慮自然分娩,且成功率高、併發症少。目前相關數據有限,建議詳細查閱手術記錄並進行個體化風險評估,未來仍需更多高品質研究以明確最佳分娩方式。[1][2][3][5]

References

1. Vaginal Birth After Prior Myomectomy. Gambacorti-Passerini ZM, Penati C, Carli A, et al.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2018;231:198-203. doi:10.1016/j.ejogrb.2018.10.007.
2. Uterine Fibroids. Stewart EA.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01;357(9252):293-8. doi:10.1016/S0140-6736(00)03622-9.
3. Timing a cesarean in patients who have had uterine surgery or a prior cesarean. Loralei L. Thornburg. 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 (2015).
4. Postmyomectomic Uterine Rupture Despite Cesarean Section. Kacperczyk J, Bartnik P, Romejko-Wolniewicz E, Dobrowolska-Redo A. Anticancer Research. 2016;36(3):1011-3.
5. Surgical Treatment of Fibroids for Subfertility. Metwally M, Raybould G, Cheong YC, Horne AW.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1:CD003857. doi:10.1002/14651858.CD003857.pub4.

【子宮頸癌治療新方向:精準醫療不是未來,是現在】最新 NCCN(2026 V1) #子宮頸癌指南 中,明確指出:生物標記檢測對於復發、晚期、轉移性子宮頸癌的治療決策非常重要。過去,我們多數治療方式大多「一體適用」。但現在,不同腫瘤基因特性 ...
05/11/2025

【子宮頸癌治療新方向:精準醫療不是未來,是現在】

最新 NCCN(2026 V1) #子宮頸癌指南 中,明確指出:生物標記檢測對於復發、晚期、轉移性子宮頸癌的治療決策非常重要。

過去,我們多數治療方式大多「一體適用」。但現在,不同腫瘤基因特性 → 可對應不同治療,甚至有機會使用免疫、靶向,延長存活、提升生活品質。

🔍 指南中強調的四項重要檢測:

1. PD-L1:決定是否可使用免疫治療(如 Keytruda, Nivo)

2. HPV / p16(尤其腺癌):區分腫瘤亞型與預後

3. HER2:陽性者可使用抗HER2靶向治療

4. MMR / MSI / TMB / NTRK / RET:尋找泛癌精準治療機會

🎯 這對患者代表什麼?

- 不再只剩化療一條路

- 有機會用免疫藥物提升控制率

- 有機會使用精準標靶藥物攻擊腫瘤弱點

一句話總結:

子宮頸癌治療已正式進入「看腫瘤基因,而不是只看病灶位置」的時代。

05/11/2025

邱德生

 #五年無癌 — 一位年輕女子的堅強與恩典2020年10月29日,她接受了陰道式子宮頸切除術與子宮頸環狀縫合術。那一年,她還年輕、未婚、生活忙碌、工作疲憊,上一回抹片檢查在2016年。2020年那一次的追蹤,改變了一切。病理報告寫著:「CI...
05/11/2025

#五年無癌 — 一位年輕女子的堅強與恩典
2020年10月29日,她接受了陰道式子宮頸切除術與子宮頸環狀縫合術。那一年,她還年輕、未婚、生活忙碌、工作疲憊,上一回抹片檢查在2016年。2020年那一次的追蹤,改變了一切。
病理報告寫著:「CIN3 with microinvasion,FIGO stage IA1」。這六個字,對任何女性都像是時間暫停的信號。手術後,她開始一場漫長的等待與追蹤——每三個月、每半年回診、檢查、再檢查。從 colpo 到 Pap、HPV、TVS、MRI、CT,五年來,她沒有缺席。
每一次「NED」(no evidence of disease) 都是一份安靜的恩典。沒有新聞、沒有掌聲,只有在診間裡那一句:「很好, #沒有復發。」
今天,她五年 cancer free。
五年裡,她沒有讓病名定義人生,也沒有讓恐懼奪走未來。她繼續工作、繼續生活、繼續相信身體的恢復力與上帝的醫治。
臨床紀錄上留下的是一串日期與檢查結果;但在我眼中,那是一段充滿勇氣、紀律與信心的旅程。
願這樣的故事,提醒每一位女性:健康不只是指數的正常,而是對生命的敬重與愛。
五年,是醫學的里程碑;更是信心與盼望的印記。

Address

110301臺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2號, Sinyi District
Taipei
110301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7:00
Tuesday 09:00 - 17:00
Wednesday 09:00 - 17:00
Thursday 09:00 - 17:00
Friday 09:00 - 17:00
Saturday 09:00 - 00:00

Telephone

+886227372181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邱德生醫師的腫瘤粉專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邱德生醫師的腫瘤粉專: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