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 中心目的在推動人文社會跨神經科學領域之發展。

只招募五位,請趕緊報名喔實驗流程1.解說與準備(約15分鐘)o說明實驗流程與注意事項o更衣,卸除身上所有金屬物件2.磁振造影(約60分鐘)o結構性影像擷取:10分鐘o磁振頻譜擷取:50分鐘o期間需保持靜止,配合操作人員指示3 全程非侵入性、...
13/11/2025

只招募五位,請趕緊報名喔

實驗流程

1.解說與準備(約15分鐘)
o說明實驗流程與注意事項
o更衣,卸除身上所有金屬物件

2.磁振造影(約60分鐘)
o結構性影像擷取:10分鐘
o磁振頻譜擷取:50分鐘
o期間需保持靜止,配合操作人員指示

3 全程非侵入性、無放射性檢測

資料保護
•個人資料絕對保密
•實驗結束後,身分資料將銷毀
•影像資料將去連結後存檔,無法比對個人資訊

參加福利
•完成實驗後提供車馬費

報名連結: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dRhath5slCvYTzB2cpGa8Md0wb6t0MgpiCk7yLEOG6IBDKA/viewform?pli=1

徵求[催眠感受性問卷/功能性磁振造影]實驗參與者◎ 實驗內容:本研究共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將先請受試者完成哈佛群體催眠感受性量表,並調查受試者參加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實驗的意願,後續將依據第一階段之催眠感受性量表結果,邀請符合fMRI...
12/11/2025

徵求[催眠感受性問卷/功能性磁振造影]實驗參與者

◎ 實驗內容:

本研究共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將先請受試者完成哈佛群體催眠感受性量表,
並調查受試者參加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實驗的意願,

後續將依據第一階段之催眠感受性量表結果,
邀請符合fMRI實驗資格、且有意參加後續實驗之受試者參加fMRI實驗,會再主動通知並協調合適的時間進行後續兩階段實驗。

三階段實驗結束後都將請受試者填寫收據,費用詳情可預覽: 受試者同意書 第4頁。

第一階段: 哈佛群體催眠感受性量表 (團體施測,實驗總長約一小時)於政治大學 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舉行。

受試者將聆聽預錄的催眠提示,並自行填寫一系列的問卷,
例如:"我們讓您把頭向前低下的時候,您是否真的有把頭低下去",
以評估受試者對催眠提示的感受性。

第二及第三階段: 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實驗 (實驗總長約兩小時,兩次):將於政治大學 台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舉行。

我們會先說明實驗內容及受試者權益,請受試者簽署實驗同意書,
並卸除身上所有金屬物質,接著進入磁振造影儀內接受掃描,
同時聆聽催眠指示,或根據實驗者指示,觀賞影片及進行簡單的認知作業。

第二階段實驗前將透過非侵入方式,使用棉花棒在您的口腔內側輕輕旋轉20下左右,來沾取收集口腔黏膜細胞,進行基因型態的分析。
我們的基因分析不涉及基因重組,只單純分析並檢驗參與者之先天遺傳多樣性樣貌與進行實驗時大腦活動的相關性。

實驗過程中將同步蒐集眼動訊號,並於第二階段實驗另外進行約8分鐘的結構性掃描。
兩階段實驗結束後,我們會以問卷調查受試者的催眠體驗。

◎ 實驗時間:

第一階段:哈佛群體催眠感受性量表,實驗時長約為1小時

11月18日 (週二) 上午10點、下午1點
11月19日 (週三) 下午1點 、下午3點
11月20日 (週四) 上午10點、下午1點、下午3點

11月25日 (週二) 上午10點、下午1點
11月26日 (週三) 上午10點、下午1點、下午3點
11月27日 (週四) 上午10點

第二階段: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實驗,實驗時長約為2小時

時間暫定為12月

第三階段: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實驗,實驗時長約為2小時

時間暫定為12月

◎ 實驗地址:

第一階段: 政治大學 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
第二及第三階段: 政治大學 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

◎ 實驗參與者須符合條件:

- 右撇子
- 母語為中文
- 非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人。
- 無重大神經,血管,代謝疾病或腫瘤
- 視力正常或矯治後正常
- 聽力正常
- 體內無植入任何金屬物質,例如心臟支架、助聽器、關節置換、心律調節器、假牙等。
- 未曾罹患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情感性思覺失調症、躁鬱症、鬱症、精神官能症)
- 未曾罹患失智症與智能不足等疾病
- 未曾服用抗癲癇藥物,抗憂鬱藥物,或鎮定劑。
- 無幽閉恐懼症
- 年齡18~40歲

由於功能性磁振造影機器(fMRI)為一超高磁場的環境,身上與身體內必須無金屬物,
若您有開過刀(身體內有金屬物)、戴牙套、心律調整器者,或是有密閉空間恐懼感者,
為了您個人的安全,請勿報名本實驗!

◎ 若您有興趣參與,請填寫 受試者報名表單
表單連結: https://forms.gle/75a29U4dUoEBZQCp6
我們將於1~2週內與您聯繫,謝謝。

*已參與過實驗者,請勿重複報名。

*因實驗需求,將優先招募以下受試者:
- 年齡18~40歲
- 有興趣參加後續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實驗者
- 無近視或可佩戴一般透明隱形眼鏡者

實驗主持人:張惠娟助理教授,電話:02-6620-2589 #10533

◎實驗主持人:台北醫學大學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 張惠娟助理教授
電話:+886-2-6620-2589 #10533

◎ 本招募文宣經臺北醫學大學暨附屬醫院聯合人體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查核准,轉載(貼)不得修改內容。

※※※Taiwan Mind & Brain Imaging Center (TMBIC)※※※Postdoctoral Researcher Recruitment【Institution】Taiwan Mind & Brain Imag...
11/11/2025

※※※Taiwan Mind & Brain Imaging Center (TMBIC)※※※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Recruitment

【Institution】
Taiwan Mind & Brain Imaging Center (TMBIC),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NCCU)

【Job Description】
.Promote the Center's featured research and facilitate journal publication.

.Plan, organize, and serve as an instructor for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cultivation courses.

.Provide data analysis and in-depth consultation services for the Center's service projects.

.Prepare the Center's annual project report and outline future planning.

.Complete other tasks assigned by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Required Qualifications】
.Ph.D. degree in a relevant field such as Cognitive Neuroscienc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echnology, Psychology, Statistic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r Information Science.

.Ability to conduct research independently and strong enthusiasm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rior experience in fMRI data analysis is highly preferred.

【Application Deadline】
Open until the position is filled. (Interview and commencement dates will be notified separately.)

【Salary Range】
Starting salary based on the NCCU 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ff Salary Reference Table, minimum NTD 65,005 per month for Ph.D. level.

Includes Labor and Health Insurance, plus year-end bonus.

Actual salary will be adjusted based on experience, qualifications, and final approval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NSTC).

【How to Apply】
Submit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via email : tmbic.nccu@gmail.com

1.Curriculum Vitae (CV).
2.Graduate Transcripts.
3.Copy of the highest degree diploma.

The Email Subject Line must be: "應徵計畫博士後研究員_[Your Name]"

Only shortlisted candidates will be notified for an interview. Applications that do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will not receive a reply. Thank you.

【協助廣宣】2026 臺灣認知神經科學年會倒數計時! 您準備好與頂尖學者一同探索心智、大腦與跨領域前沿了嗎?國內外關心認知神經科學的朋友們,臺灣認知神經科學學會誠摯邀請您參與這場年度盛宴!📍 時間: 2026年1月23日(五)至 1月24日...
07/11/2025

【協助廣宣】2026 臺灣認知神經科學年會倒數計時!

您準備好與頂尖學者一同探索心智、大腦與跨領域前沿了嗎?國內外關心認知神經科學的朋友們,臺灣認知神經科學學會誠摯邀請您參與這場年度盛宴!

📍 時間: 2026年1月23日(五)至 1月24日(六)
📍 地點: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

🔥 2026 年會精彩亮點不容錯過! 🔥

【Day 1:1月23日 - 聚焦新銳與尖端技術】

#優秀學生論文競賽
為年輕學術新秀加油打氣,見證未來之星的努力與光芒!


難得機會!特邀 Jonathan Polimeni (Stanford) 與 林發暄教授 (U. Toronto),深入介紹 7T fMRI 的最新研究進展。無論您是想理解目前高場fMRI的掃描極限或是認知目前聲學與7T的前端性成果,都別錯過!

【Day 2:1月24日 - 頂尖 Keynote 演講】

 
🗣️Nochine Hadjikhani 教授 (Mass General Hospital)
🏺主題:探討偏頭痛的疼痛歷程與自閉症的情緒感知,運用多模態腦造影技術。


🗣️Nathaniel Daw 教授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題:研究人類與動物如何從嘗試與錯誤中學習並決策,結合計算建模、神經與行為角度。

📢 最後機會:年會出席註冊截止日!
雖然論文與工作坊投稿已截止,但您仍可以把握最後機會報名參加年會,聆聽大師精彩分享!

📌 年會註冊截止:2026年1月9日 (五)
🔗 立即註冊出席:http://register.tw-scn.org/
❤️ 完整網頁資訊:https://sites.google.com/view/tscn2026

會員專屬: 已繳交 2025 常年會費的會員免費參加!

#認知神經科學 #大腦研究 #神經科學 #學術交流 #陽明交大

 #斷捨離 中心影像資料庫要大掃除囉! 最近有來做實驗的朋友們,請好好清點檔案阿!希望大家可以  #從從容容遊刃有餘 的分析,不要變成  #匆匆忙忙連滾帶爬 ,小編沒有在  #睜眼說瞎話 ,謝謝大家!
04/11/2025

#斷捨離
中心影像資料庫要大掃除囉! 最近有來做實驗的朋友們,請好好清點檔案阿!
希望大家可以 #從從容容遊刃有餘 的分析,不要變成 #匆匆忙忙連滾帶爬 ,小編沒有在 #睜眼說瞎話 ,謝謝大家!

你那「想衝又怕」的感覺從何而來!​上周搭訕別人結果失敗了,問對方可不可以加入IG,對方說他沒有...​應該是覺得,我是一個輕浮的人吧!!​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搭訕成功率特高?為什麼你準備開口前會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答案藏在你的腦袋裡!🧠___...
16/10/2025

你那「想衝又怕」的感覺從何而來!

上周搭訕別人結果失敗了,問對方可不可以加入IG,對方說他沒有...

應該是覺得,我是一個輕浮的人吧!!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搭訕成功率特高?
為什麼你準備開口前會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答案藏在你的腦袋裡!🧠
____________

「搭訕」 (Flirting) 並不是膚淺的技巧,它是社交神經科學 (Social Neuroscience) 的一個重要研究主題。當你嘗試接近心儀對象時,你的大腦正在進行一場複雜的「社交賭博」!以下是四個讓你大開眼界的科學機制 👇

🎲 第一重機制:獎賞系統在發牌!(風險 vs. 回報)

當你主動搭訕、或感覺對方對你有興趣時,你的大腦核心的獎賞系統立刻被點燃:

⚡️ 活化腦區: 伏隔核 (NAcc) 與 腹內側前額葉皮質 (vmPFC)。

科學解釋: 這些腦區專門處理「快感」與「獎賞預期」。研究認為,你的大腦正在權衡兩件事:「被拒絕」的風險 vs. 「被接受」的巨大獎賞!多巴胺 (Dopamine) 就在這時驅動你「鼓起勇氣」開口。

💡 小結: 你心癢癢想衝過去,其實是你大腦裡的多巴胺在喊:「賭一把!」(結果輸了)

🧭 第二重機制:鏡像神經元在讀心!(讀懂對方)

成功的搭訕,絕不只是靠開場白,更要靠「讀心術」。

🤝 無意識的同步: 搭訕時,你會不自覺模仿對方的姿勢、表情或語氣。這就是鏡像神經元系統在運作,幫助你建立連結、讀取對方情緒。

🎯 社交雷達: 科學家發現,擅長搭訕的人,他們的右顳頂交界區 (TPJ) 和上顳溝 (STS) 活動力更強。這代表他們更擅長運用「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精準感知「對方正在想什麼」。

💡 小結: 眼神交流、肢體模仿,都是你的大腦在進行高速的非語言訊息處理。

🚨 第三重機制:杏仁核在拉警報!(焦慮與心跳)

想搭訕又害怕?那種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的感覺,是你的壓力與焦慮系統在運作:

🤯 啟動腦區: 杏仁核 (Amygdala) 與 HPA 軸 (壓力中樞)。

科學解釋: 你的身體誤以為搭訕是一種「社交威脅」,腎上腺素飆高,導致了「戰鬥或逃跑」的反應。如果你有較高的社交焦慮,這個警報器會被過度啟動,讓你傾向於逃避。

💡 小編自我安慰: 別怪自己緊張,那是你的原始大腦在執行幾十萬年來的生存機制!

💬 第四重機制:語言 vs. 邊緣系統!(策略選擇)

非語言的直擊: 眼神、微笑、姿態等非語言訊號會直接跳過理性分析,進入大腦的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直接影響對方的情感。這就是「眼神接觸」特別有效的原因!

語言的驚喜: 當你使用機智、幽默或雙關語的開場白時,除了左腦的語言區外,還會活化右前額葉,引發一種「驚喜快感」的愉悅反應。

總結:下次搭訕時,記得這是場神經科學實驗!

下次當你在酒吧、咖啡廳或任何地方,嘗試與人互動時,請記住:

你的大腦正在高速運轉,進行風險評估、意圖判斷和獎賞追逐。
這就是科學,也是愛情的開端!

📚 代表性研究

Fisher, H. et al. (2016).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mate selection and romantic attrac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Walter, H. et al. (2011). Sex-specific brain activation during flirting: an fMRI study. NeuroImage.

Scheele, D. et al. (2012). Oxytocin enhances brain reward system responses in men viewing the face of their partner. PNAS.

#社交神經科學 #搭訕的科學 #腦科學 #獎賞系統 #交友 #愛情

暫時招募完成【內容】評估全腦氧氣擷取率【地點】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地點】台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測驗時間與報酬】MRI60分鐘,另外會使用類似採血針採低血【實驗限制】: 1. 年齡在 20-50 歲之間 2. 無心血管疾病...
09/10/2025

暫時招募完成

【內容】評估全腦氧氣擷取率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
【地點】台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
【測驗時間與報酬】MRI60分鐘,另外會使用類似採血針採低血
【實驗限制】:
 1. 年齡在 20-50 歲之間
 2. 無心血管疾病、非貧血患者
 3. 無心律調節器或金屬植入物
 4. 非抽菸、電子煙或尼古丁產品使用者
 5. 非懷孕或哺乳中婦女
《聯絡資訊》
單位名稱與科系別:國立中山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計畫主持人:吳珮歆

目前開放時段如下

#十月十六日周四

10:00
11:00 #陳嘉平
12:00

14:00 #詹琍琍
15:00 #張小光
16:00 #林偉博

報名請直接留言,並私訊小編
【姓名、年齡、電話、郵件地址】

範例:陳樂天,報名10:00

【🧠 最新研究|自閉特質與大腦平衡的秘密】你知道嗎?自閉特質與感官敏感,其實不只出現在臨床診斷的自閉症患者身上,連一般人也可能以不同程度展現!元智大學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范揚騰,聯合台北醫學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最近在...
03/10/2025

【🧠 最新研究|自閉特質與大腦平衡的秘密】

你知道嗎?自閉特質與感官敏感,其實不只出現在臨床診斷的自閉症患者身上,連一般人也可能以不同程度展現!

元智大學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范揚騰,聯合台北醫學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最近在國際期刊《NeuroImage》發表成果,首次系統性揭示:

– 大腦「興奮-抑制平衡」(Glx/GABA 比值),與自閉特質及感官敏感反應有密切關聯。
– 如果前額葉的 Glx/GABA 比值偏高,就更容易出現自閉傾向與感官敏感。
👉 這個比例就像「橋樑」,連接了「感官敏感」與「自閉傾向」。

🔎 研究提醒我們,大腦化學物質的微妙平衡,可能是理解自閉症的重要關鍵。未來,這項比值更有望成為自閉症早期偵測與臨床介入的生物指標。

📍新聞連結: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1002002541-260405?chdtv

📑 論文原文連結放在留言區 👇

元智大學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范揚騰,與台北醫學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組成的跨校研究團隊,近日於國際神經科學權威期刊《NeuroImage》發表最新成果,首次系統性揭示腦內興奮與抑制神經傳導物質平衡(

【電子報頭條】嬰兒如何洞察意圖?從腦科學看廣告心理學!親愛的朋友們,您好:本期電子報充滿振奮的研究成果與活動花絮!從嬰幼兒心智奧秘,到廣告心理學的解構,帶您一窺腦科學的迷人世界。✨學術亮點歡迎早稻田大學 鄭會穎老師,再次加入我們的研究團隊!...
22/09/2025

【電子報頭條】嬰兒如何洞察意圖?從腦科學看廣告心理學!

親愛的朋友們,您好:
本期電子報充滿振奮的研究成果與活動花絮!
從嬰幼兒心智奧秘,到廣告心理學的解構,
帶您一窺腦科學的迷人世界。

✨學術亮點

歡迎早稻田大學 鄭會穎老師,再次加入我們的研究團隊!
同時,也要恭喜多位研究員於國際期刊發表重要成果。

✨嬰兒也能「讀心」?

黃啟泰研究員團隊發現:
12個月大嬰兒可由物體移動判斷是否「有意圖」。
兩歲幼兒更能從他人錯誤中學習正確使用工具!

✨多元研究成果

此外,蔡尚岳、李佳穎、楊建銘、蔡介立研究員
分別於疼痛敏感度、語言理解、睡眠治療、跨文化感知等
領域發表卓越成果,展現中心的多元研究實力!

🎉活動回顧與預告

七月:楊建銘研究員主持「多機構睡眠晨會」。
八月:張葶葶主任帶領「腦動一夏大腦數學營」,
啟發孩子探索大腦奧秘。

📰心腦學誌特刊:心理學 × 廣告

為什麼有些廣告越看越順眼?
為什麼會把 A 品牌商標看成 B 品牌?
答案就在本期特刊!

政大陳同學、中央羅同學的得獎文章
帶您認識「商標混淆」與「單純曝光效應」,
如何悄悄影響我們的消費決策。

👉完整內容請見電子報:
https://rcmbl.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11521&id=36031

政大心腦學中心 睡眠實驗,徵求 國、高中生 參與者 親愛的家長與學生們,您好!我們是國立政治大學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徵求國、高中學生(年齡13~17歲)參與「多維度睡眠測量」研究計畫。以下為實驗資訊,若有興趣參加,可透過報名表...
17/09/2025

政大心腦學中心 睡眠實驗,徵求 國、高中生 參與者

親愛的家長與學生們,您好!

我們是國立政治大學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徵求國、高中學生(年齡13~17歲)參與「多維度睡眠測量」研究計畫。

以下為實驗資訊,若有興趣參加,可透過報名表單連結或掃 QR code 進行報名!

________

【實驗資訊】
計畫主持人: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 張葶葶教授
實驗目的:探討睡眠的機制與影響
招募參與者:年齡介於13~17歲之間
研究益處:將提供實驗參與費用
實驗地點:政大 資訊大樓B1 台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


【實驗內容】

l 第一部分(在政大進行,共約需3小時):
1. 大腦造影:約需1.5小時
2. 行為測量與問卷:約需1.5小時

l 第二部分(在家中進行,於睡覺時佩戴腕表):
穿戴式腕表測量:4~7天,須於睡覺時佩戴腕表、及填寫睡眠日誌,並於7~10天內將腕表繳回。

如對研究流程或其他部分有任何想進一步瞭解的,都歡迎跟我們聯繫。

報名表單連結:
https://forms.gle/VqfjgLSiEobkHVJu8

________

本招募廣告經國立政治大學人類倫理審查委員會核准,且轉載 (貼) 不得修改內容。招募廣告版本/日期:V3 / 20250704

實驗者信箱:sleeprcmbl@gmail.com

創傷後,心與身都更緊繃:傷害記憶如何讓壓力和疼痛長期放大(以小鼠實驗為例) #九月十五日本週睡眠演討會介紹的是小鼠中的痛覺實驗,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一隻老鼠曾經受過傷,即便傷已經好了,它遇到危險(像是聞到「狐狸氣味」這種捕食者的味道)時,會比...
15/09/2025

創傷後,心與身都更緊繃:傷害記憶如何讓壓力和疼痛長期放大(以小鼠實驗為例)

#九月十五日

本週睡眠演討會介紹的是小鼠中的痛覺實驗,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一隻老鼠曾經受過傷,即便傷已經好了,它遇到危險(像是聞到「狐狸氣味」這種捕食者的味道)時,會比沒受傷過的老鼠更加緊張、更容易痛,而且這種容易痛的狀態可以持續好幾個月。

🧐 重點

∎受過傷的經驗,不只是影響當下,而會讓動物(可能也包括人)在未來遇到壓力或危險時更容易「緊張又痛」。

∎老鼠在傷癒之後,碰到可怕氣味時,全身僵住的反應會變強,而且不只原本受傷的地方,比之前沒受傷的地方也會變得很敏感、容易痛。

∎這種「想跑又不敢動」和「一碰就痛」的反應跟身體裡面一種叫做「皮質酮」的壓力荷爾蒙,以及TRPA1這個氣味偵測開關有關。

∎科學家發現,只要讓皮質酮不要分泌,或者把TRPA1的功能蓋掉,老鼠就不會變得特別緊張或痛,但這兩種藥只能影響部份症狀,代表「害怕」和「痛」其實分別是兩個路徑。

🫡 意義
∎這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受過傷(像開過刀、摔傷),即使傷好了,遇到 壓力或恐懼時,會覺得身體又痛起來。

∎壓力、疼痛和過去的受傷經驗,原來會交織影響,甚至可能慢慢演變為慢性疼痛。

🐭 總結

「受過傷會讓動物的大腦和身體變得更容易把壓力和痛當成『危險』,而這種影響會留下長期痕跡。」

Address

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Taipei
116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8:00
Tuesday 09:00 - 18:00
Wednesday 09:00 - 18:00
Thursday 09:00 - 18:00
Friday 09:00 - 18: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