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芽諮商中心

芯芽諮商中心 為伯大尼兒少家園附設諮商中心,除了原有長年在兒少領域耕耘外;我們期盼能提供一處空間陪伴社區民眾一起探索生命的獨特經歷,並且好好地整理自己、陪伴自己、理解內在、承接困難,創造生命的可能。

【陪談的時間,不是無限供應的溫柔】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有時候,晤談就像一個沙漏,時間一開始就靜靜地流逝。我們會陪著你、聽你說,但每一次的會面都有終點。對心理師來說,這也是一種拉扯。當鬧鐘響起,即使時間到了,我們內心仍會掙...
14/10/2025

【陪談的時間,不是無限供應的溫柔】

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有時候,晤談就像一個沙漏,時間一開始就靜靜地流逝。我們會陪著你、聽你說,但每一次的會面都有終點。
對心理師來說,這也是一種拉扯。當鬧鐘響起,即使時間到了,我們內心仍會掙扎:「要不要再多聽一下?」但最終,我們還是得溫柔而堅定地結束。
這是因為我們明白,如果每次都無限延時,這段關係便會失去應有的節奏與界線。這並非我們沒有耐心,也不是不願多聽你說,而是深知:「有結束,才有下一次的開始。」
晤談結束,不代表你不重要,而是我們相信,你有能力把未完的話語,好好留待下次再續。
我們知道,有些人能理解,但也有些人會感到不開心,甚至覺得心理師斤斤計較。但其實,我們不是在計較金錢,而是在守護這段關係的架構與安全感。
心理師的溫柔不是無限供應。能陪你走一段路,已是我們最大的心意。我們也會累、會猶豫、會害怕你失望,但同時,我們也必須學習尊重自己的時間和專業。
每一次說「今天先到這裡」,我們不是在推開你,而是在引導你練習一種有界線的安全感。
#心理師的日常
#界線是為了靠近
#晤談有開始也會有結束
#創傷後成長絮語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溫柔陪伴

【沒按讚就代表討厭我?拜託,別被演算法氣壞啦!】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時候——發了一張精心修的照片、一篇真心寫的文字,結果底下一片靜悄悄。平常會跟你有說有笑的朋友也都來看,但就是不按讚。然後腦中開始小劇場:...
08/10/2025

【沒按讚就代表討厭我?拜託,別被演算法氣壞啦!】

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時候——
發了一張精心修的照片、一篇真心寫的文字,
結果底下一片靜悄悄。
平常會跟你有說有笑的朋友也都來看,
但就是不按讚。

然後腦中開始小劇場:
「他是不是不喜歡我?」
「是不是覺得我太愛現?」
「還是打從心裡厭惡我?」

其實,大多時候他只是滑太快、被貓跳上腿、或懶得動手。
不按讚,不代表不在意。
有些人只是默默關心,他們看著、笑著、但沒留下痕跡。

我們會這麼在意,是因為「被看見」是人很深的需求。
每個讚都像在說:「我在乎你」。
但當畫面沒動靜,
我們就開始懷疑:「是不是我不好?」
這是社群時代的幻覺。
演算法只是沒幫你推到他眼前,
不是全世界都討厭你。

所以啊,
與其數誰按了讚,不如數誰真的關心。
那些會私訊問你近況、記得你生日、在你低潮時願意聽你說話的人,他們才是真正的「粉絲」。

別讓別人的沉默變成你的焦慮。
你不是一個貼文,也不是一個數字。
有些喜歡,不在螢幕上,
而是在生活裡。 💛

#心理健康 #社群焦慮 #人際關係 #自我價值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05/10/2025
【心理師提醒:突發事件後,如何照顧自己的心?】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苗栗隨機殺人事件,讓許多人感到不安與恐懼。即使不是當事人,我們在看新聞、聽到相關討論時,也可能感覺到心裡揪緊、晚上難以入睡,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外出的安全。這...
04/10/2025

【心理師提醒:突發事件後,如何照顧自己的心?】

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苗栗隨機殺人事件,讓許多人感到不安與恐懼。即使不是當事人,我們在看新聞、聽到相關討論時,也可能感覺到心裡揪緊、晚上難以入睡,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外出的安全。這些反應,其實很正常。

💡 在面對這種突發的社會事件時,可以試著用以下方式調適:
1. 限制過度接觸資訊
 重複觀看血腥或驚悚的畫面,會讓大腦停留在「危險模式」,恐懼因此加劇。選擇只接收必要且可信的消息就好。
2. 保持身心日常
 維持原本的作息,例如吃飯、睡眠、運動。生活中的規律,就是安全感的基礎。
3. 給情緒一個出口
 害怕、焦慮、憤怒,都是自然反應。可以找信任的人聊聊,或透過寫日記、畫畫等方式釋放,而不是壓抑。
4. 主動尋找支持
 如果發現恐懼持續、影響生活,別害怕尋求專業協助。心理師或支持團體,都能成為重要的資源。

社會事件帶來的震撼,我們無法完全避免,但可以決定如何讓心慢慢恢復力量。
記得提醒自己:你並不孤單,有人能陪伴你一起走過這段不安。

#苗栗隨機殺人事件心理衛教 #心理師陪伴 #心理健康 #心靈修復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學會劃界,不代表拒絕,而是更健康的靠近】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劃界」這兩個字,常讓人覺得好像很冷漠,彷彿是在築牆、拒絕靠近。但其實,界線不是為了隔絕,而是為了讓關係能呼吸。如果你身邊的人一有情緒,你就急著配合、安撫或解...
04/10/2025

【學會劃界,不代表拒絕,而是更健康的靠近】

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劃界」這兩個字,常讓人覺得好像很冷漠,彷彿是在築牆、拒絕靠近。
但其實,界線不是為了隔絕,而是為了讓關係能呼吸。

如果你身邊的人一有情緒,你就急著配合、安撫或解決,時間一久,你會發現自己被耗得好累。因為那些情緒不是你的,你卻背在身上,久了只會失去自己。

劃界,是一種溫柔卻堅定的提醒:
👉 我能理解你,但我不用替你承擔。
👉 我願意陪伴你,但我也要照顧好自己。

當我們不再害怕「讓人失望」,就能更自在地做自己。因為健康的關係,不是你永遠滿足對方,而是你能在尊重彼此的同時,依然保有自己的選擇。

界線不是拒絕愛,而是給愛一個更清楚的空間。
照顧自己,也尊重他人,這才是能靠得更近的方式。💛

#情緒界線 #心理健康 #自我照顧 #關係平衡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成長,不是討好,是回到自己】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還記得小時候嗎?我們常常把「被喜歡」當成人生成績單:考第一名、很乖、很聽話,好像別人點頭了,自己才算被肯定。可走著走著才發現,人生不是收集掌聲的比賽。你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
02/10/2025

【成長,不是討好,是回到自己】

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還記得小時候嗎?
我們常常把「被喜歡」當成人生成績單:考第一名、很乖、很聽話,好像別人點頭了,自己才算被肯定。

可走著走著才發現,人生不是收集掌聲的比賽。
你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人,但你可以練習滿足自己。
不用做到完美,不用演出最佳版本,只要過得自在、心裡踏實,就很值得了。

也許曾經你覺得:爸媽一句話能決定你的人生走向,老師的一個眼神就能影響你整天的心情。
但當你慢慢長大,你會懂——他們有他們的限制,你也有你自己的自由。你的人生,從來不是別人的作業。

真正的長大,是敢承認自己有恐懼,也願意在恐懼裡繼續前進。
是明白人生不會照劇本走,但你還是可以寫自己的故事。

成長,不是變成別人期待的樣子,而是能安心說:
「這就是我,不完美,但夠真實。」

【十月,新的篇章打開了】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九月走完了。這一個月,也許你很努力,但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也許你咬著牙撐過去,卻還來不及好好喘口氣。不管是什麼樣的九月,它都已經過去了。十月,就像剛翻開的新頁。還是同一本書,但...
01/10/2025

【十月,新的篇章打開了】

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九月走完了。
這一個月,也許你很努力,但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
也許你咬著牙撐過去,卻還來不及好好喘口氣。
不管是什麼樣的九月,它都已經過去了。

十月,就像剛翻開的新頁。
還是同一本書,但這一頁乾乾淨淨,等著你慢慢寫上新的內容。
這次,也許你可以放下對自己的苛責,給自己一點點餘裕。

🌿 小提醒:
🔸沒完成的事,不代表失敗,只是需要更多時間。
🔸情緒不必硬壓著走到下一個月,讓它停留在九月就好。
🔸給自己一個小小的起點:一杯熱茶、一次散步,甚至只是告訴自己一句「沒關係」。

十月不一定可以凡事自動變好,但它能給你一個重新調整的機會。
當你願意用新的心情開始,就已經是最好的禮物。

願這個月,你能慢一點、輕一點,
也能在平凡裡,遇見一些意想不到的溫柔。

#心理衛生 #十月新的開始 #生活慢一點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翻篇的勇氣:從九月走向十月】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今天是九月的最後一天。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這個月,好像過得不太輕鬆?有些事計畫了一半,最後卻沒有完成;有些關係讓人心裡打轉,想解釋卻又覺得白費力氣;還有一些情緒,反覆在...
30/09/2025

【翻篇的勇氣:從九月走向十月】

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今天是九月的最後一天。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這個月,好像過得不太輕鬆?
有些事計畫了一半,最後卻沒有完成;有些關係讓人心裡打轉,想解釋卻又覺得白費力氣;還有一些情緒,反覆在腦海裡吵個不停,弄得人很疲憊。

但時間從來不會為我們停下。
九月,今天就要劃上句點。那些甜美的片刻、那些拉扯不休的糾結,都會留在它應該待的地方。

翻篇不是「忘光一切」或「假裝沒事」,而是能對自己說:
「我知道那些事存在過,但它們不再主宰我。」
過去的故事就像日記裡的某一頁,字跡還在,可是我們已經準備好翻到下一張空白。

情緒也一樣。
它不是來阻礙你的,它只是提醒你:
什麼事情在你心裡很重要。
會難過,是因為你真心在乎;
會憤怒,是因為你在守護界線;
會感到遺憾,是因為你渴望更好的結局。

所以,與其一直壓抑,不如先聽一聽它想說什麼。
當我們願意這樣陪伴自己,心就會慢慢清楚,接下來要往哪裡走。

十月不需要你重頭做人,
它只是給你一個新的機會:
把九月的內耗換成更溫柔的自我照顧,
把那些糾纏安放下來,
讓自己帶著痊癒的力量,繼續往前走。

或許九月有眼淚,但十月可以有新的呼吸。
或許九月充滿混亂,但十月能慢慢帶來清晰。

📖 翻篇,不是要把過去擦掉,
而是選擇把自己放回心裡真正想去的地方。

讓九月留在九月,
讓十月,成為一個新的開始。

#心理健康 #翻篇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心理師不是X光機:想讀心?請找X教授】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很多人第一次走進諮商室時,心裡常有個小劇場:「糟了,心理師是不是一眼就能看穿我在想什麼?」放心,心理師不是X光機,更不是X教授。我們沒有「心靈透視」的超能力,也...
29/09/2025

【心理師不是X光機:想讀心?請找X教授】

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很多人第一次走進諮商室時,心裡常有個小劇場:
「糟了,心理師是不是一眼就能看穿我在想什麼?」

放心,心理師不是X光機,更不是X教授。
我們沒有「心靈透視」的超能力,也不會在你坐下的第一秒就把你的秘密全翻出來。

心理師真正依靠的,是細心的聆聽、耐心的提問,以及對你行為和情緒的觀察。
這些專業工具,能幫助我們陪你一起梳理複雜的想法與感受。
換句話說,心理諮商不是「被看穿」的過程,而是「被陪伴理解」的旅程。

如果心理師真的會讀心,大概最常用的場合,應該是便利商店排隊時:
「老闆啊~到底什麼時候要開第二個櫃檯?」😏

所以,下次別擔心自己在諮商室裡「毫無防備」。
心理師的任務不是抓住你的祕密,而是幫助你安心地把內心世界說出來,並找到更適合面對生活的方法。

因為我們不是X教授,
我們只是專業的心理師,陪你一步一步探索自己。

#心理衛教 #心理諮商日常 #心理師真相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今天入手了一本期待已久的工具書——《DSM-5-TR 臨床個案實戰手冊》。對心理師來說,診斷手冊不是冷冰冰的條文,而是需要透過「案例」來活用,才能真正貼近每一個來到眼前的獨特個案。這本書收錄了不同臨床...
28/09/2025

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 今天入手了一本期待已久的工具書——《DSM-5-TR 臨床個案實戰手冊》。
對心理師來說,診斷手冊不是冷冰冰的條文,而是需要透過「案例」來活用,才能真正貼近每一個來到眼前的獨特個案。

這本書收錄了不同臨床案例,幫助我們把理論與現場結合,不只是背分類號碼,而是思考「這個人在他的生命脈絡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有點像是多了一位臨床前輩,帶著我走進各式各樣的故事,再次提醒自己:心理健康工作不是單靠知識,而是結合理解、判斷與同理。💡

#心理師的日常 #臨床案例 #心理健康

【諮商室裡最常被誤會的瞬間—當心理師不遞衛生紙的那一刻】在諮商室裡,有一些「經典誤會場景」:🔸個案哭了,心理師卻沒有遞衛生紙 → 「天啊,他也太冷漠了吧!」🔸個案沉默,心理師也跟著安靜 → 「他是不是在放空?」🧠 心理師 OS:其實我不是冷...
28/09/2025

【諮商室裡最常被誤會的瞬間—當心理師不遞衛生紙的那一刻】

在諮商室裡,有一些「經典誤會場景」:
🔸個案哭了,心理師卻沒有遞衛生紙 → 「天啊,他也太冷漠了吧!」
🔸個案沉默,心理師也跟著安靜 → 「他是不是在放空?」

🧠 心理師 OS:其實我不是冷漠啦,我只是怕「搶走」了你的眼淚。
因為有些時候,眼淚需要自由地流,而不是被遞衛生紙提醒「趕快擦掉吧」。

🧘‍♀️ 心理師 OS:我也不是在放空,而是在陪你一起守著這份沉默。
有些沉默,本來就不需要急著被打破,它可能比語言更有重量。

所以,下次如果你發現心理師看似「什麼都沒做」,很可能,他正在用最小的動作,給你最大的空間。
👉 那是我們心裡默默對你說的:「你這樣就很好,這裡很安全。」

#心理師的祕密 #心理諮商 #情緒陪伴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心理師不是麻吉咖:為什麼不能跟個案當朋友?】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很多人好奇:「老師,我們聊得這麼投緣,會不會以後也能當朋友?」聽起來很合理,但背後的祕密是——心理師真的不能跟個案當麻吉咖。😅為什麼?因為諮商關係跟友情不...
26/09/2025

【心理師不是麻吉咖:為什麼不能跟個案當朋友?】

圖、文/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很多人好奇:「老師,我們聊得這麼投緣,會不會以後也能當朋友?」
聽起來很合理,但背後的祕密是——心理師真的不能跟個案當麻吉咖。😅

為什麼?因為諮商關係跟友情不一樣。
朋友是「互相傾訴」,今天你抱怨老闆,明天換我抱怨房東。
但在諮商室裡,舞台只屬於你。
如果心理師也來「倒垃圾」,那會變成誰比較慘競賽。

再說,朋友間難免會交換人情,
「你幫我顧小孩,我請你喝飲料。」
可是在心理師這裡,你不用負擔人情債,因為這是一段專業關係,不是人情交換。

還有一點最重要:
如果心理師成了你的朋友,就很難保持中立。
你跟另一半吵架,朋友可能會偏袒你;但心理師要做的,是幫你看清吵架的模式,而不是幫你站隊。
要是心理師變成啦啦隊,那療效大概就歪掉了。

🌱 小提醒:
心理師不是冷漠,也不是不想交朋友。
而是因為 這段關係的專業性,才能讓你放心地說任何話。
所以放心吧,我們不當你的麻吉咖,是為了更穩當地當你的心理師。💜

#心理師的日常 #心理衛生 #心理諮商 #黃律惠諮商心理師的創傷後成長絮語

Address

文山區保儀路129號9F
Taipei
129

Opening Hours

Monday 13:00 - 21:00
Tuesday 13:00 - 21:00
Wednesday 13:00 - 21:00
Thursday 13:00 - 21:00
Friday 13:00 - 21: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芯芽諮商中心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