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御醫講透中醫

蕭御醫講透中醫 鍼還中醫診所
內科醫師『蕭家駒中西醫師』
特聘為內科駐診醫師蕭醫師。 蕭御醫講透中醫-和你輕鬆聊中醫
https://pse.is/42ubxh

14/11/2025

預告|這類痘痘是假火?!外冷內熱,冰桶體質調脾胃
Podcast EP247 收聽完整版🔥

12/11/2025

治病思維,五行陰陽辨證多重要
#中醫 #蕭御醫講透中醫

〈開藥,就像沖煮一杯好咖啡〉——精準來自千變萬化的細節最近有個朋友來找我調理身體。初診時,我根據脈象與針灸測試後,判斷他屬於「胃強脾弱、陰火內伏」的狀態。於是我為他開立了李東垣的經典方——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一週後回診,他的狀況明顯好轉,脈...
09/11/2025

〈開藥,就像沖煮一杯好咖啡〉
——精準來自千變萬化的細節

最近有個朋友來找我調理身體。
初診時,我根據脈象與針灸測試後,
判斷他屬於「胃強脾弱、陰火內伏」的狀態。
於是我為他開立了李東垣的經典方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一週後回診,
他的狀況明顯好轉,脈象也朝好的方向移動。
然而,他卻出現了一個副作用:
手肘長出紅疹、又癢又腫。

脈象依然穩定、方向正確,理論上不需大改。
那麼,這些疹子是從哪裡來的?



從藥桌到吧台:咖啡的啟發

剛好這段時間,我迷上了研究咖啡。
家裡新入了一台義式機,我開始學習如何沖出一杯「好」的espresso。

結果我發現:
一杯好咖啡,關鍵不在豆子多貴、機器多高級,
而在細節。
研磨粗細、水粉比例、水溫、填壓力道、甚至水流時間——
這些微小的變化,都能徹底改變一杯咖啡的風味。

我突然意識到:這不就是開藥嗎?
方向對固然重要,但真正能決定成敗的,是那幾個細微的調整。



方雖對,仍需微調

臨床上我們常說:「大方向對就好。」
但若像咖啡師一樣追求卓越,
就必須在「對」的基礎上,更客製化一點。

就像咖啡師根據客人的回饋調整萃取曲線:
• 如果太酸,就延長萃取時間、磨得更細、提高水溫;
• 如果太苦,就縮短萃取、加粗顆粒、降低水溫。

中醫的調方,其實也是這樣。

那位出現紅疹的朋友,大方向沒有錯;
只是他身體的反應提醒我——處方得微調一點。



從「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到「升陽散火湯」

李東垣的方藥結構精妙,通常由三個軸心組成:

• 補脾:人參、黃耆、白朮、甘草等甘味藥;
• 瀉陰火:黃連、黃芩、石膏等酸苦味藥;
• 升陽:柴胡、升麻、羌活、獨活、防風等辛味藥。

我原本開的是三者兼具的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但既然出現濕疹,我就往「火鬱發之」的方向微調。

於是我改用了李東垣的另一張方——升陽散火湯。
這張方減掉了補脾氣的黃耆,
瀉陰火的黃連、黃芩、石膏,
以羌活、獨活、防風、升麻、柴胡、葛根
六個辛味藥為主,讓氣機更暢,陰火自然化散。

這樣一來,就像把咖啡的「粉量」和「水流」微調,
味道瞬間平衡,
患者服藥後疹子自然消退,整體狀況更輕盈。



精準的關鍵,不是技巧,而是感受

後來我想起胡希恕先生的一句話:

「方證是辨證的尖端。」

真正的臨床功夫,不在「看懂」哪張方最像,
而在「聽見」那個方與人之間的共鳴。

就像一杯完美的咖啡——
酸、苦、甜、厚實,缺一不可。
開藥也是如此——補、洩、升、降,都該恰到好處。

每一次微調,都是醫者與身體的對話。
我們要的,不只是「有效」,
而是那種讓人喝下去覺得「剛剛好」的平衡。

07/11/2025

沒食慾用苦茶油開胃?兩種解法 辛香派VS酸鹹派
Podcast EP246 收聽完整版🔥

05/11/2025

背書口訣,一句話記住超長處方
#中醫

甘草:讓火變得溫柔的藥我們在學中藥的時候,一定會碰到甘草這味藥。但多數人對它的認識,大概停留在兩句話——「調和諸藥」、「緩和藥性」。《輔行訣》中說:「脾德在緩」,而入脾的代表藥物正是甘草。「緩」究竟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很少有人深究。臨床上...
02/11/2025

甘草:讓火變得溫柔的藥

我們在學中藥的時候,一定會碰到甘草這味藥。
但多數人對它的認識,大概停留在兩句話——「調和諸藥」、「緩和藥性」。

《輔行訣》中說:「脾德在緩」,而入脾的代表藥物正是甘草。
「緩」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很少有人深究。
臨床上,許多人甚至把甘草當成一個佐味劑——
可有可無、讓藥湯好入口的東西。

然而,這樣的理解其實大大低估了甘草的地位。
它在臨床上的作用,遠不只是「讓味道變得順口」。



四逆湯裡的祕密:不是附子,而是甘草

我們不妨回到《傷寒論》來看。

傷寒陰病的第一方——四逆湯,
組方極簡:附子、乾薑、甘草。

很多人都認為附子回陽救逆,是四逆湯的核心,但從源流上來看,這個方的底方其實是甘草乾薑湯。

換句話說,真正不可取代是甘草,而不是附子。

更有意思的是:
當病情從「四肢厥冷、脈微細」進展到出現上熱、煩躁時,方中反而會加入人參、茯苓——

也就是更多甘味藥。

熱象出現,卻加更多甘味。
這看似矛盾,其實正揭示了甘味藥的深層功能——
讓火變得緩慢而持久。



甘草的作用:讓火「緩釋」

可以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理解。

假如你用金屬鍋來烹調,它升溫很快、熱得猛烈,食物容易「外熟內生」,熱來得急卻不持久。若換成砂鍋或鑄鐵鍋,升溫雖慢,但熱能穩定、溫厚、持續。

這,就是甘草在方中扮演的角色。

它讓藥氣的「釋放速度」變得緩慢、綿長。
從一個「急躁的火」變成「溫養的火」。

用現代藥理來說,這就像是從短效藥轉為長效釋放的製劑——

不是要讓藥性變弱,而是讓它更持久、更穩定。



甘味藥的核心價值:把烈焰轉為溫火

中醫裡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藥——
甘草、茯苓、人參——
其實正是讓火「化烈為柔」的關鍵。

我們在臨床上常看到:
火太急,病人就出現躁、煩、熱、上衝;
若能讓火緩釋,則整體氣機安穩、陰陽得調。

這就像烤地瓜時控窯——
土堆得好,火透得深,地瓜從裡到外都熟;
土堆太薄,外面焦了、裡面還生。
甘草,就是那層讓火緩釋的「厚土」。



厚土之功:李東垣的啟示

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系統裡,也隱含同樣的思路。
他強調「甘溫除大熱」,
這並不是矛盾的說法,而是說:
透過「厚土」來控火,
讓那股上衝的烈焰,被穩穩地藏在中焦之內。

這就是中醫所謂的「厚土制火」——
不是滅火,而是讓火有地方待著,更有節律地釋放。



結語:從甘草看見中醫的緩

所以,甘草是「調和諸藥」的象徵,
它代表著整個中醫思維中最溫柔的那一面——
以緩為法,以厚為德。

它教我們,
火不必急、療效不必快。
最深的治癒,是緩緩滲透、溫溫相守的那一種。

31/10/2025

預告|臉色知病邪從肝來?!古書教你「望聞問切」

🔥Podcast EP245 收聽完整版!

難經第49難參考網址:
https://cloudtcm.com/shu/t1/441/49

29/10/2025

便便不出來,狂吃「鹹味」卻無用怎麼回事?

Podcast EP 242 收聽完整版
#中醫 #蕭御醫講透中醫

26/10/2025

《火神派精華・陰火證治》讀書心得

先說在前頭:這篇文章裡的觀點都只是我個人的淺見。如果哪裡和你的想法不一樣,那你一定是對的。

一、什麼是「陰火」

這本書對「陰火」的定義,我覺得非常清楚。

作者先把我們熟知的「實火」與「虛火」都歸入「陽火」的範疇——也就是說,不論是陽盛還是陰虛,本質上都是「陽盛陰虛」的狀態。

用太極圖來來看,無論是白魚多(陽盛)還是黑魚少(陰虛),其實都是陽的偏勝,這就是「陽火」。

相對之下,「陰火」則是一種更不直覺的狀態。
它出現在陽虛陰盛的體質裡——整體偏寒、氣血低迷,卻偏偏外現火象。

這種「寒極似熱、虛中見火」的病機,就是陰火最難辨的地方。它不是陽盛之火,也不是單純的陰虛之熱,而是寒極而火形的一種現象。

我覺得要理解這個現象,關鍵是要區分「火象」和「火」根本上是兩個概念。有些人看到「火象」,如長痘痘、嘴巴破,就覺得病因是「火」。就像看到冒煙,就認為底下肯定有個大火鍋,是火太大、湯太滾才會冒煙。

但其實,在盛夏的午後,當那台賣冰淇淋的老阿伯推著車經過,他打開冰桶的瞬間,往往也會有一股白煙裊裊升起。

冰淇淋車也有有「火象」,但本質上卻不是「火」,而是「冰」。而這,就是陰火。



二、六種除「溫陽」外,佐治陰火的方法

書中整理了六種常見的佐治陰火方法,我覺得很貼合臨床,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理解陰火的本質。

1. 潛鎮法:常用牡蠣、龜板、磁石等酸鹹重鎮之品,以鎮壓浮火。
2. 酸斂法:以白芍、烏梅、麥冬、五味子等酸味藥收斂浮陽。
3. 厚土法:以人參、炙甘草等甘味藥緩其烈焰為溫煦持久之火。
4. 納氣法:以砂仁之辛香藥下氣納火,使浮火歸元。
5. 引治法:以車前子、懷牛膝等甘鹹之品引火下行。
6. 反佐法:以黃連、黃柏、豬膽汁等苦味藥搭配大劑溫陽,避免藥物格拒。

這六法幾乎涵蓋五味——酸、苦、甘、辛、鹹——可說是五味齊備、法門盡出。

倘若陰火的病因真的只是命門陽虛所致,理論上只需溫補命門、薑、附大劑溫陽即可,又何來這樣繁複多元的治法?

我認為這恰恰說明:陰火並非單純的「陽虛發熱」,而是整個命門—三焦系統的火外洩現象。

因為外洩的路徑不同,治法才會遍及五味。六法之繁,其實對應的是火從不同通路外走的臨床樣貌。



三、李東垣的「氣虛陰火」究竟是不是混淆?

火神派的作者指出,李東垣將「氣虛陰火」與「腎虛陰火」混為一談,導致混淆。氣虛者應升陽益氣發,腎虛者則應溫養命門。

因此他認為,李氏的陰火定義有所偏誤。

我認為這樣的分析有其合理性,但仍可以更進一步地統合。在我看來,「陰火」這個詞不應以虛的種類(氣虛、陽虛)來定義,而應該從火的出處來理解。

自《難經》以降,命門與三焦系統被納入火理核心。這股火潛藏於陰中,推動生命運行,是人體最深層的能量來源。

若這股火外洩、不循常道,就會形成陰火。



四、命門相火的視角:陰火即系統外洩之火

若僅以「命門陽虛」來理解陰火,那治法應該只剩「補火」一途。但臨床上我們看到的陰火,遠比「陽虛」更複雜。

我更傾向於認為:陰火是命門與三焦系統中的相火外洩。

命門火原本如核電廠的核心能量,深藏不露、穩定推動。它應該推動生命,而不是燃燒生命。

當封藏失守——無論是肝膽疏洩不及、脾胃不固,或腎虛水寒,這股潛火便外走。

因此,治陰火的關鍵不在「滅火」,而在引火歸位。前述六法雖形多而名異,實則同宗一理:

用五味之偏性導命門相火復其正軌。

酸以收、苦以堅、甘以緩、辛以散、鹹以軟——
都是讓那股外走之火,重新回到命門,使潛陽復序。



五、結語:安火之根,非滅火之象

《難經》說:「命門者,生氣之根。」治陰火,不在滅火,而在安其根、定其軌。

無論是用附子以溫、牡蠣以鎮、白芍以斂,其旨皆在導火歸藏,使命門之火重歸其位。

當火能潛於命門,不越其位,陰陽自復其序,陰火自息。

24/10/2025

預告Podcast EP244
類風濕性關節炎,五行裡最難「水行」怎麼治?

#中醫 #蕭御醫講透中醫

22/10/2025

商務艙喝到暈!靠OO急救
#中醫 #蕭御醫講透中醫

19/10/2025

修好核電廠 ⸻
一位產後女性的復原之路

她第一次走進診間時,神情非常平靜,卻帶著一種說不出的倦意。在問診單的最後一欄,她寫下那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

「希望蕭醫師能幫我重拾人生。」

當我看到這句話時,就知道這不只是一個皮膚炎的病人。

1. 一場漫長的產後災難

她懷孕初期劇烈孕吐,中期嚴重便祕,生產後又出現持續不癒的皮膚炎。

從妊娠期的 PUPPP(妊娠性蕁麻疹樣丘疹)開始,產後皮疹越來越廣,從腹部延伸到會陰與肛門。那裡流湯、結痂、乾裂交替發作,有時像火在燒,有時又乾得發疼。

「那時候我每天都要拍照片,因為部位太私密了,沒辦法當面給醫師看。」她苦笑地說。

她用手機記錄自己身上的每一寸變化──那是一種勇敢,也是一種無聲的求救。

一年半以來,她嘗試過免疫抑制劑、皮膚專科藥膏、飲食調整,甚至去看其他中醫。症狀的確緩解了些,但從未痊癒。

「就像一場永遠醒不來的惡夢。」她說。



2. 脈象裡的秘密

當天把脈時,我注意到她右側的脈比左側明顯更大,右關最為高起,整體滑而有力,但在中層按壓時卻空虛、鬆散,深按甚至會被壓扁。

那一刻我知道,這不是單純的「火太旺」,而是氣虛導致的陰火外洩。

中焦是整個能量運行的樞紐,就像人體的「核電廠」。

當脾胃的氣足,能量循著三焦、命門的通路傳輸到全身,這股火便是「陽氣」。但當脾胃虛弱、樞紐鬆動,這股能量無法循常道運行,就會外洩成「陰火」。

「所以不是太熱,而是太虛?」她抬頭看著我。

「沒錯。」我笑著說,「有時候火太旺,不一定是要滅火,而是要修好核電廠。」



3. 補中瀉陰火

初診我選擇李東垣的方──補脾胃瀉陰火生陽湯加減:

人參三錢、黃耆三錢、白朮三錢、甘草三錢、柴胡一錢、生麻一錢、羌活一錢、黃連一錢、黃芩兩錢、石膏五錢、牡丹皮五分、生地黃一錢。

雖然方中也有一些清熱藥,但劑量極低。

整體仍以補中氣為主──重在人參、黃耆、白朮、甘草這四味藥。

我對她說:「這副藥不會讓你更冷,它是幫你把外洩的能量收回來。」



4. 兩週後,她的照片

兩週後,她再度出現在診間。

「蕭醫師,我要給你看這個!」她一邊說一邊打開手機,興奮地展示她記錄的照片。

照片裡,那些曾經糜爛流湯的地方幾乎完全收斂,紅腫退去,只剩些微乾癢。

我看著她的笑容,心裡非常踏實。那是病癒的一刻,也是她重新與身體和解的一刻。



5. 修復的延續

痔瘡仍是她困擾的問題,我解釋這也是中氣下陷的表現,延續補中益氣的思路,稍作加減。

「這個還要一點時間,但方向對了,火氣回家之後,身體自然會收。」

她點點頭,眼神裡多了一點光。



6. 臨床後記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皮膚紅、腫、癢,就直覺想到要「清熱解毒」。

但真正的熱,並不全是火生出來的──也可能是陽不歸根、氣虛外洩的假熱。

這位患者讓我再一次體會:
火與陽,其實是一體兩面。

當我們不急著滅火,而是先修好能量的通道,火也會自己回家。

Address

2f-6, No. 500, Sec. 4, Zhongxiao E. Road , Xinyi Dist
Taipei
110

Opening Hours

Monday 13:30 - 19:30
Tuesday 11:00 - 19:30
Thursday 11:00 - 19:30

Telephone

+886227200627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蕭御醫講透中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蕭御醫講透中醫: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