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2025
『好起來,不是一瞬間的事——談心理治療的進展』
很多家長在第一次初談後常問:「需要多久才會好?」這幾乎是每位家長都曾問過的問題,也反映出焦慮與期待。相較於感冒症狀的可預測性,心理師其實很難給出明確時間,因為影響的因素太多:孩子的特質、家庭互動、學校環境、配合度,以及家長能否維持穩定投入。我通常會說:在持續合作的前提下,大約三個月後常能感覺到明顯的不同。那種「不一樣」,其實有跡可循。
第一階段,是「危機處理」。多數孩子在開始治療時,已經歷長期困擾,影響到生活、學習、人際或親子互動,有時甚至到難以忍受的程度,例如頻繁爆發衝突或拒學。這時的首要任務是讓情緒和行為先穩定下來,從失控狀態回到可以被理解與協助的軌道。
第二階段,是「調整自己」。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與接納,逐漸相信心理師的陪伴是安全的,改變就開始發生。這時會練習如何專注、表達情緒、處理衝突、調整與同學或家人的互動方式。像是試著在衝突時停下三秒、用語言說出想法、或學會請求幫忙而非大喊。這是一段「補課」的歷程,需要一次又一次練習,讓新反應取代舊習慣。
第三階段,是「邁向獨立」。當孩子具備了初步調整能力,接下來要練習自主思考、做決定、面對失誤,並在需要時主動求助。這階段的起伏很常見:孩子變好了,但家長的期待也跟著提高,雙方都在重新學習如何面對改變。
每個孩子的歷程都不同,治療進度也沒有固定公式。心理治療的目標,不只是讓危機解除,更是讓孩子有能力在生活中延續改變。所謂「好起來」,或許不是完全沒問題,而是能以更成熟的方式面對問題。而這份能力,才是真正能陪孩子走更遠的力量。
#心理治療 #陪伴 #改變 #孩子的成長 #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