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出沒! 簡睦旼醫師

熊孩子出沒! 簡睦旼醫師 這裡是紀錄兒科醫師與孩子們的點點滴滴~ 定時會張貼一些衛教資訊以及跟孩子們生活的事蹟。

來澳洲第一個心得,是這邊的人真的很會看人的正向那面。還在機場出關的時候,兩個熊孩子硬是要推著裝著重重行李的推車。可想而知,推車搖搖晃晃,看得我們在後面又氣又怕,忍不住訓斥他們,要他們不要再推了,放著給我們大人推。結果一旁的站務人員就安慰我們...
13/09/2025

來澳洲第一個心得,是這邊的人真的很會看人的正向那面。

還在機場出關的時候,兩個熊孩子硬是要推著裝著重重行李的推車。可想而知,推車搖搖晃晃,看得我們在後面又氣又怕,忍不住訓斥他們,要他們不要再推了,放著給我們大人推。結果一旁的站務人員就安慰我們說:「他們在試了,在努力了(they are trying )。」

不只給孩子們稱讚與包容,感覺上對於學生也是。在我們研究團隊的一次會議中,一個預計下個禮拜就要進行博士班口試的人上台報告,投影片時間分配很差,引言太長重點太少,投影片的字也太多了。這種低階的錯誤,讓我在下面聽了默默捏了冷汗。

沒想到教授也是先給予了稱讚:「我覺得你的概念講得很好,可以看得出你花了很多心血在上面。當天評審委員一定沒有你清楚,不必講那麼細。」接著再提時間跟分配投影片文字的部分。

對他們來說,這種稱讚似乎已經是種反射了。還是我遇到的都是特例,哈哈。

不過這也讓我反思,我們在台灣是不是太少給孩子/學生們稱讚了?

照片第一張是孩子去Anna Bay附近餵鯊魚。這邊真的滿多動物園/野生動物園區有類似這樣的活動。我看KLook上面還有活動票卷可以買。
第二張是去沙灘。每次去玩孩子們的衣服真是太可怕了,雖然有先用水沖過,還是替我們的洗衣機祈禱一下。
第三張是那位博士生後來的口試(他們稱為confirmation,過了之後跟我們一樣成為候選人)。跟我們不同的是他們口試是其他人可以去聽的,所以常常同研究室的人會去支持。口試當天的投影片好非常多,也順利通過

可能已經已經接近兩個月沒有貼文章了,也有爸媽發現不管在北醫還是羅東博愛醫院都掛不到我的號,這是因為我到澳洲進行為期一年的進修了!我進修的地方是位於Newcastle 的Hunter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N...
27/08/2025

可能已經已經接近兩個月沒有貼文章了,

也有爸媽發現不管在北醫還是羅東博愛醫院都掛不到我的號,

這是因為我到澳洲進行為期一年的進修了!

我進修的地方是位於Newcastle 的Hunter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

Newcastle 有的中文翻譯做紐堡,也有翻作新堡,

是一個位於雪梨北方車程約兩小時的小城。

雖說是小城,也已經是澳洲的第七大城市了。

這裡最有名的是它的沙灘以及衝浪,我們已經使用過附近的三個沙灘,確實都非常漂亮。

之後有機會再慢慢跟大家分享在這邊的見聞。
#澳洲見聞

長者或重症高危險群,目前還是建議每年乖乖施打新冠疫苗。
01/07/2025

長者或重症高危險群,目前還是建議每年乖乖施打新冠疫苗。

謝謝主任把這個故事寫出來。真的是滿有意思的經驗,當初想說有比較多的私人資訊,就謹慎一點沒有特別說了。幾件事情想要補充一下1. 當天確實在家族聚餐,不過已經吃到甜點了啦 😆我想會被急call這大概就是腸胃科醫師/心臟科醫師的宿命吧!2. 真的...
13/06/2025

謝謝主任把這個故事寫出來。真的是滿有意思的經驗,
當初想說有比較多的私人資訊,就謹慎一點沒有特別說了。
幾件事情想要補充一下
1. 當天確實在家族聚餐,不過已經吃到甜點了啦 😆我想會被急call這大概就是腸胃科醫師/心臟科醫師的宿命吧!

2. 真的要感謝 #北醫、校方以及大考中心的協助。非常迅速的,院方就已經找到了一個病床。但我看著那掉下去的血紅素、上升的Cre,內心實在有點不安,問能不能留在加護病房一天。院方也迅速做了應變。所以最後孩子是在加護病房考的。我一邊在辦公室裏面等待著,一邊聽著外面的老師們與護理師們在討論幾點之後老師會先進來,幾點發考卷...

3. 妹妹自己也相當努力。一開始on cath(周邊靜脈導管),妹妹就有強調想要on非慣用手。我做完胃鏡當下,因為裡面有食物殘渣混著血塊,想要隔一兩天再進去看一次,相當猶豫要不要讓妹妹禁食。猶豫的點在於,妹妹明天可是要考一生一次的大考,空著肚子真的可以嗎?爸爸跟我說,沒問題的!所以妹妹第二天的會考,真的是空著肚子用點滴撐著考的。

一直不太敢問,不過聽到妹妹最後考到心目中的理想成績,真是太好了。

114年度 北醫附醫的國中會考

這個時期,高中生的學測,國中生的會考成績、結果陸續公布
今年的國中會考於5/17及5/18,對北醫附醫兒科,或整個醫院來說,都經歷了一個難忘的體驗
5/17我值急診10-22,傍晚應該是6點左右
救護車緊急運送一位在考場吐血的考生過來
心想“考試考到吐血,壓力也太大了吧。一定把周遭的考生們都嚇死了”
不久,救護車到了,擔架搬運進來的一位看起來就是那種很會讀書的女學生,的確臉色蒼白,而且不知為什麼,除了學校的老師以外,敝院心臟內科的高醫師也跟著病童進到急診區。
仔細詢問下才知道,原來這位大妹妹的爸爸是醫療器具廠商的員工,目前也有提供本院心臟內科器材,高醫師算是病童爸爸的朋友。
高醫師提及,上個月大妹妹也有同樣胃出血情形,在友院已放了兩個夾子止血,但是應該這次也是類似狀況。
一邊聽著說明,周遭團隊一邊幫妹妹裝上生命徵兆監控儀器,發現女童的確血壓有點低加上心跳有點快,雖然意識清楚但是倦怠感強。
後來護理師拿了當下吐血的毛巾等測量了大概的出血量,約有300-400克,說著說著又吐了第二次大概也有300-400克左右。
這下不行,我們從點滴給了止血藥,隨即order紅血球並進行輸血,同時聯絡兒童腸胃科簡醫師。
電話那頭的簡醫師應該在與家人在吃晚餐,預期應該吃完後,大概一個小時過來醫院,結果不到30分鐘簡醫師就出現了。
確認了情況後,簡醫師隨即聯繫內視鏡室,準備進去確認胃出血情況,同步給予必要治療。
因當下 上一台的內視鏡還沒結束,所以在等待的同時,安排床位。考量生命跡象還不穩定,還有可能吐血的可能,聽從簡醫師建議,先聯絡了兒童加護病房PICU請他們保留床位。
正在聯絡時,心臟內科高醫師進來拜託,說道明天是第二天考試,校方詢問這個情況是否適合明天回去繼續考,例如醫師陪伴下等。
包括高醫師在內大家當下第一反應是 “有可能再吐血,真的要冒著生命危險考試嗎?” 我們絕對了解這個考試的重要性,但是風險太大了。萬一出事,我可以想像明天新聞的頭條 “驚悚!!考試考到吐血!!
後來聽高醫師說明 才知道,因會考沒有補考,所以除了回去考場應考外,必須看看有無其他方式讓妹妹順利完成考試”。
接著高醫師道出了這個大妹妹一定要完成這次學測的理由。
原來這位大妹妹與他的媽媽有約定,這次考試要考好,希望能進入與媽媽約定的中山女中就讀,而他的媽媽前幾年才因癌症過世,所以她一定要遵守這個約定。
了解狀況後,心中很是感動,心想不管如何,一定要讓他順利完成這次會考。
隨即找了老師及校長討論,考量同學的身體狀況,不宜離院,所以決定開立診斷書,說明情況請求會考中心允許大妹妹可以在醫院參加考試。

開立診斷書的同時,也必須準備兩個連續的房間作為考官房間及考場。立即聯絡當天行政值班的社工室主任,一起找適合的場地,並聯繫場地負責單位說明情況,請求協助。
隨即高醫師告知,心臟內科醫師的院長已知道目前情況,允諾一定會請各單位協助。有院長出馬,一切就好辦了。不用多久,場地問題解決。決定在PICU的病房直接考試(因為需裝著生命監控系統)。
大致處理完已10點多,留下還在內視鏡室的簡醫師我先行下班,但也擔心是否明天的考試能否順利進行。

第二天一早,社工室主任,學校老師們還有校長,當天行政值班護理長都到齊。幸好一切順利,準時開始考試,特別吩咐護理師,一旦有監控系統的警鈴響起,請立即關上並確認狀況,避免影響考生。

這週,學測成績發表,大妹妹應可順利錄取中山女中,遵守了與媽媽的約定。

身為兒童醫療人員,維持兒童健康是責任,但是用這種方式參與了病童的生命中的重要時刻,也是美好的回憶。

也只能分享了!實在很常被開上抗生素。也同步分享學長的留言:一個簡單的方式就是詢問家長小朋友  #是否有搔抓的現象,蜂窩性組織炎是痛到是不會有人要去抓的,只要孩子會去抓幾乎就是叮咬反應
27/05/2025

也只能分享了!實在很常被開上抗生素。也同步分享學長的留言:一個簡單的方式就是詢問家長小朋友 #是否有搔抓的現象,蜂窩性組織炎是痛到是不會有人要去抓的,只要孩子會去抓幾乎就是叮咬反應

剛好被同事問到,提醒一下雖然  #困難梭菌 (Clostridium difficile)社區感染情形越來越多,2歲以下的孩子是不建議常規篩檢的。也有證據顯示,在兩歲以下被驗的C difficile toxin的孩子,不管有沒有給予針對困難...
12/05/2025

剛好被同事問到,提醒一下

雖然 #困難梭菌 (Clostridium difficile)社區感染情形越來越多,2歲以下的孩子是不建議常規篩檢的。

也有證據顯示,在兩歲以下被驗的C difficile toxin的孩子,不管有沒有給予針對困難梭菌的治療,症狀都會改善。

資料來源:IDSA 2017 guideline

來聊聊最近使用   的心得身為同時有購買過   , , 試用過   的人,應該可以說嘴一下1.   應該還是通用第一名。可以畫圖,可以寫程式,還可以輸出word檔。 Claude不能畫圖真的是很可惜,但他還是可以製作chart /diagr...
30/04/2025

來聊聊最近使用 的心得

身為同時有購買過 , , 試用過 的人,應該可以說嘴一下

1. 應該還是通用第一名。可以畫圖,可以寫程式,還可以輸出word檔。 Claude不能畫圖真的是很可惜,但他還是可以製作chart /diagram。

2.在生成題目上,最新模型真的比過去強太多了。我還記得去年我拿我幫醫學系四年級的上課投影片扔給GenAI,請他幫忙生成題目,題目真的似是而非。然而今年,真的是生成得很好。再也不用怕學生說都是出考古題了😝

3.一樣是跟考題相關,在寫詳解的部分也進步非常多。對於我這種早已跟其他次專科不熟的人,但又需要講解 Dravet syndrome 這種我很少看過的病,真是一大福音。你還可以依照回答調整詳細程度。

4. 在文辭選擇上,也是一大幫助,特別是在寫信的時候。但要很小心,有時候生成出來的文辭真的非常的AI感。舉例來說,每封信的開頭幾乎都是“ I hope this letter finds you well"。請他稍微informal一點,卻往往又太不正式。

5. 相同的狀況出在寫論文的時候。一個常見的場景是當你已經寫完results,準備寫討論時,如果你將這一個大量文本拋給生成式AI,他生成的discussion 往往會讓你覺得好像「沒有回答到點上」。我覺得,文章的 #靈魂 就在這裡了。對於文章的修編,比較好的方式是:先設好一個架構>找文獻放入>做生成。

6. AI在revise大量文本(上千字)的時候,另一個問題是比較不會偵測 redundancy 。必須要特地在prompt中給予提示。

AI的運用已經開始application化,不再是哪一家最好用,而是在哪個場景該使用何種工具。下次有機會再聊vibe coding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月中也很不喜歡用美康。
29/04/2025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月中也很不喜歡用美康。

🤔為何皮膚專科烏惟新醫師不建議使用複方藥膏

很多患者來台大求診時都會說之前醫師開的藥物無法有效控制他們的皮膚疾病,而絕大多數患者拿出的都是複方藥膏。以最常被開立的美康藥膏(Mycomb Cream)為例,其成分每公克含有 Nystatin100,000 單位、Triamcinolone Acetonide 1 毫克、Neomycin(新黴素)2.5 毫克 及 Gramicidin 0.25 毫克。雖然其複方設計旨在同時對抗黴菌、細菌及炎症,但烏醫師並不建議使用,原因與其成分的侷限性及潛在風險有關。以下從成分角度分析其問題。

☀️1.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並非第三代低萎縮性類固醇

複方中的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是一種中效類固醇,具備消炎、止癢及抗過敏作用。然而,它並非第三代低萎縮性類固醇(如 Mometasone 或 Fluticasone),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紫斑或皮膚變薄等副作用。特別在敏感部位(如臉部、腋下或腹股溝),這些風險更為顯著。皮膚專科醫師通常偏好使用更安全的類固醇或限制使用時間,以降低不良反應風險,而美康複方的設計使得類固醇劑量與使用時機難以精確控制。

☀️2. Nystatin 對皮癬菌無效,多數皮膚黴菌感染由皮癬菌引起

複方中的 Nystatin 是一種抗黴菌成分,主要針對念珠菌(Candida)感染有效。然而,大多數皮膚黴菌感染(如香港腳、股癬)是由皮癬菌(Dermatophytes)引起的,而 Nystatin 對皮癬菌無效。皮膚專科醫師通常會選擇針對皮癬菌的抗黴菌藥物(如 Terbinafine 或 Clotrimazole),以確保治療效果。美康複方的 Nystatin 成分在治療常見黴菌感染時效果有限,可能延誤正確治療。

☀️3. 類固醇合併抗黴菌藥物易導致 Tinea Incognito

複方同時含有類固醇(Triamcinolone Acetonide)與抗黴菌成分(Nystatin),這種組合可能導致 Tinea Incognito(隱者癬)。Tinea Incognito 是指黴菌感染因類固醇抑制免疫反應而掩蓋典型症狀(如紅斑、脫屑),使感染外觀不明顯,延誤診斷並加重病情。類固醇雖能暫時緩解搔癢與發炎,但可能促進黴菌生長,特別在皮癬菌感染中更為嚴重。皮膚專科醫師通常建議先若要合併類固醇消炎只能短暫使用,待發炎改善需長時間使用單方抗黴菌藥物以避免此風險。

☀️4. Neomycin 易引發接觸性皮膚炎

複方中的 Neomycin 是一種抗生素,用於對抗細菌感染。然而,Neomycin 是常見的接觸性過敏原,容易引發 接觸性皮膚炎,特別在長期或反覆使用時。患者可能出現紅腫、搔癢或皮疹,進一步加重皮膚問題。皮膚專科醫師通常避免使用含 Neomycin 的外用藥物,改以其他低過敏性的抗生素或非抗生素治療方案,以降低過敏風險。

☀️5. 外用抗生素效果有限,Gramicidin 作用存疑

複方包含兩種抗生素:Neomycin 與 Gramicidin。然而,外用抗生素在治療皮膚感染中的效果常不如預期,尤其在黴菌或病毒感染中幾乎無效。此外,長期使用外用抗生素可能導致細菌抗藥性,降低未來治療效果。Gramicidin 是一種針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抗生素,但其在皮膚感染中的實用性有限,且臨床研究顯示其效果不如其他現代抗生素。市場上幾乎沒有單獨使用 Gramicidin 的藥膏,多以複方形式出現,這也反映其單獨療效的局限性。若需要針對革蘭氏陽性菌的單一抗菌藥膏,皮膚專科醫師可能會推薦其他更常見的單方抗生素藥膏,如 Mupirocin(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革蘭氏陽性菌)或 Fusidic Acid(同樣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若為較嚴重的深層複雜皮膚軟組織細菌感染,必須使用口服甚至靜脈注射之抗生素,並非外用抗生素可以處理。

☀️6. 複方使病情診斷更為困難

複方的設計(抗黴菌、類固醇、抗生素)雖看似全面,但當治療無效或病情惡化時,會使醫師難以判斷問題根源。例如,症狀未改善可能是因為 Nystatin 對皮癬菌無效、類固醇掩蓋感染症狀、類固醇強度不足、Neomycin 引發過敏,或感染本身對抗生素無反應。這種複雜性可能導致誤診或延誤正確治療。皮膚專科醫師通常偏好單一成分藥物,以便精確評估療效並調整治療方案。

👉結論

複方的設計雖方便,但其成分的侷限性與潛在風險使其不被烏醫師推薦。Triamcinolone Acetonide 的萎縮風險、Nystatin 對皮癬菌無效、類固醇與抗黴菌組合導致的 Tinea Incognito、Neomycin 的過敏風險、外用抗生素的有限效果,以及複方對診斷的干擾,均顯示其在潛在的缺失。複方就像是使用方便的調理包,讓對皮膚疾病診斷治療不熟悉的非專科醫師敢於開藥治療。但若是到星級餐廳就不應該吃到調理包加熱的食物。烏醫師認為若是您看診得到複方藥膏,就暗示著醫師對診斷信心不足,或是不清楚複方藥膏的缺點。受過皮膚專科訓練的醫師應確立診斷給予單方合適的治療。為確保安全與療效,患者應諮詢皮膚專科醫師,使用針對性更強的單一成分藥物,並避免長期或不當使用複方藥膏,以免耽誤甚至惡化病情。

 #兒科醫學會這次在會議上報告了一下我跟國際友人一起進行的,亞太地區兒消訓練的狀況。有幾個注意到的狀況:1.整體而言亞太地區訓練中心的醫師都較少,跟歐洲類似但輸美國。2.部分處置量不夠訓練,特別是像大腸鏡,或是特殊檢查如膠囊內視鏡、食道蠕動...
25/04/2025

#兒科醫學會
這次在會議上報告了一下我跟國際友人一起進行的,亞太地區兒消訓練的狀況。
有幾個注意到的狀況:
1.整體而言亞太地區訓練中心的醫師都較少,跟歐洲類似但輸美國。
2.部分處置量不夠訓練,特別是像大腸鏡,或是特殊檢查如膠囊內視鏡、食道蠕動壓力檢查等
3.部分處置操作者的變化,例如肝臟切片、腸道超音波在許多國家主要由放射科施作。

會中台兒消理事長也說,很多事情因國情不同,還在努力,但這幾年兒消真的也推動了不少活動。

不過,其實我最在意是一早各醫院的主任們在聊現在兒科人力的狀況 😆
許多的年輕醫師,現在心目中最重要的事情已經不是「 #薪資」,反而是 #生活品質
這點其實跟日前報導者作的護理師離職調查很類似,許多護理師在從醫學中心中離開後,薪水反而是減少的。

隨著 #住院醫師 減少,主治醫師值班變成了常態。不願意值班的,加上少子化後門診人數減少,就開始紛紛離開醫院,至診所執業。

康健雜誌最近有在介紹這件事情。我是滿認同之後兒童醫院變成 #公共財 這件事情,也就是之後應該是附近的主治醫師集中到兒童醫院協助業務。有一定的量,護理師會有足夠的經驗,值班的CP值也才會比較高,分攤下來班數也不會太多。
依照現況,我猜測5-6年左右部分醫院大概就要來考慮關掉兒科住院業務了。

分享一下 林園海邊感染醫 李韋辛醫師 的介紹!希望能夠增加孩子們接種流感疫苗的意願。聽說定價 $1,600。說真的看過腸病毒、流行性腦膜炎疫苗之後,這個價錢已經嚇不倒我了😆
21/04/2025

分享一下 林園海邊感染醫 李韋辛醫師 的介紹!
希望能夠增加孩子們接種流感疫苗的意願。

聽說定價 $1,600。說真的看過腸病毒、流行性腦膜炎疫苗之後,這個價錢已經嚇不倒我了😆

台大兒醫跟舊院之間的連通道竟然變成密閉了!雖然是不會淋到雨了,可是好悶熱還是喜歡原來的設計… #台大醫院
18/04/2025

台大兒醫跟舊院之間的連通道竟然變成密閉了!
雖然是不會淋到雨了,可是好悶熱

還是喜歡原來的設計…
#台大醫院

延續上一篇,既然有人敲碗了,再回頭重新整理一下。如果  #新生兒黃疸 值高了,到底  #要不要停母乳 呢?再重新仔細整理文獻後,我想這個問題應該要先拆分成幾個時間點:1️⃣我的寶寶剛出生不久,黃疸偏高,需要停母乳嗎?2️⃣我的寶寶正在照光,...
16/04/2025

延續上一篇,既然有人敲碗了,再回頭重新整理一下。

如果 #新生兒黃疸 值高了,到底 #要不要停母乳 呢?

再重新仔細整理文獻後,我想這個問題應該要先拆分成幾個時間點:

1️⃣我的寶寶剛出生不久,黃疸偏高,需要停母乳嗎?
2️⃣我的寶寶正在照光,需要停母乳嗎?
3️⃣我的寶寶剛照完光,黃疸偏高,需要停母乳嗎?
4️⃣我的寶寶已經兩三個禮拜了,還有黃疸,需要停母乳嗎?
如果想要看原始文獻的,最完整的整理應該是2017年母乳醫學會(Academy of Breastfeeding Medicine)的Clinical Protocol #22。

這邊就附上簡易版的圖卡說明。
細節可以在網誌找到:https://www.bearkidsonboard.net/blog/77613a54d26

Address

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2號
Taipei
11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熊孩子出沒! 簡睦旼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