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光物理治療所

宏光物理治療所 以運動治療為主軸的物理治療所。
A physiotherapy clinic featured in movement therapy.

本物理治療所為台北市衛生局主管之醫事機構。依物理治療師法第12條:「物理治療師執行業務,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照會或醫囑為之。」請患者們持三個月內之醫師診斷書、照會單、或是醫囑單到院,方可接受評估與治療。
A diagnosis/ order/ referral from the medical doctor within 3 months is required.

27/10/2025

「人好好的,怎麼就突然倒下去了?」

我一直覺得這句話是幹話。多數所謂的「突然」,其實早有跡可循。最近一個韓國研究,剛好把這件事講清楚了。

研究做法:從兩個大型前瞻世代擷取已發生冠狀動脈疾病、心衰竭或腦中風的個案,回頭檢視在事件發生之前是否存在「未達最佳」的四大傳統心血管危險因子。定義如下:

• 血壓:收縮壓 ≥120 mmHg 或 舒張壓 ≥8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 血脂:總膽固醇濃度 ≥200 mg/dL,或正在接受降脂治療。
• 血糖:空腹血糖濃度 ≥100 mg/dL,或已診斷為糖尿病,或正在接受降糖治療。
• 吸菸:過去或現在吸菸。

結果(事件基數:韓國 KNHIS 601,025 件;美國 MESA 1,188 件):

• 冠心症發作前,至少一項非最佳風險因子的盛行率:KNHIS 99.7%、MESA 99.6%。
• 心衰竭發作前:99.4%、99.5%。
• 中風發作前:99.3%、99.5%。
• 男女各年齡層皆維持極高比例(>99%);最低的也在女性<60 歲、心衰或中風,仍>95%。
• 事件前同時具備兩項以上風險因子也很常見(93.2%~97.2%)。

一句話結論:在這個雙國別、以人群為基礎的研究裡,幾乎所有心血管事件(冠心症、心肌梗塞、心衰竭或中風)都發生在至少一項傳統危險因子未達最佳或臨床上明顯偏高之後。沒有任何已知風險因子而發作的情況,非常罕見。

Lee H, Huang X, Khan SS, et al. Very High Prevalence of Nonoptimally Controlled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at the Onse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2025;86(14):1017–1029. DOI: 10.1016/j.jacc.2025.07.014.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41033739

要注意喔~
18/09/2025

要注意喔~

11/09/2025

🧬「第 5 型糖尿病」正式誕生! #醫療新知

你知道嗎?除了大家熟知的第 1 型、第 2 型、妊娠糖尿病、和其他類型糖尿病之外,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在 2025 年 4 月的泰國世界糖尿病大會上,正式承認「第 5 型糖尿病」,全名叫 「營養不良相關糖尿病」 (Malnutrition-related diabetes)。

📌 為什麼需要這個新分類?

這種糖尿病常見於 低收入國家的年輕男性,BMI

續前篇,大家都用得到。
17/08/2025

續前篇,大家都用得到。

🌿 降血壓,不靠藥也有辦法!

高血壓不只是吃藥的事,生活方式調整也能讓血壓明顯下降,甚至減少未來用藥的需要。
根據教科書整理的最佳證據,六大非藥物降壓方法如下:

1️⃣ 吃對飲食:
採用 DASH 得舒飲食(多蔬果、全穀、低脂乳、少飽和脂肪),高血壓患者平均可降收縮壓約 5 mmHg。

2️⃣ 減重:
體重每減 1 公斤,收縮壓可降約 1 mmHg;持續半年常見減重 4.5 公斤,等於降壓約 4–5 mmHg。

3️⃣ 限鈉:
鈉攝取越少,血壓越低;每日鈉減 2300 毫克,高血壓患者可降收縮壓 5 mmHg 左右。用低鈉鹽還能降低中風與全因死亡風險。

4️⃣ 多鉀:
多吃高鉀食物(蔬果、豆類、綠葉菜),可降收縮壓 3–5 mmHg,尤其是鈉攝取高的人效果更好。(腎功能差或易高鉀者須先詢問醫師)

5️⃣ 規律運動:
有氧運動(快走、游泳、跳舞)每週 150 分鐘,高血壓患者可降收縮壓約 5 mmHg,合併阻力訓練可降到 7 mmHg。

6️⃣ 減酒或戒酒:
酒精攝取越多,血壓越高;減量可降收縮壓 5 mmHg 以上,特別是飲酒量多的人效果最明顯。

📌 小提醒:

這些方法彼此加成,綜合效果更強。
有高血壓或慢性病的人,改變飲食與運動前先和醫療人員討論。

來源:Hypertension (Ch. 288). Harrison's Internal Medicine. 22nd Ed. (2025)

29/07/2025

兩週前蘋果宣布,在台灣通過衛福部醫療器材許可,正式開通健康功能的「睡眠呼吸中止症通知」。

如何檢測?
這個偵測,不是一般認為的偵測「血氧飽和度SpO2」下降、也不是靠「呼吸聲音/打呼聲」的分析,而是利用手錶的「三軸加速器」測量。藉由偵測在呼吸暫停時,手腕的細微變化,再透過AI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分析,它是否符合Breathing Disturbance(呼吸障礙/呼吸干擾)?註:Breathing Disturbance(呼吸障礙/呼吸干擾)不等於AHI(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睡眠呼吸中止指數)

Breathing Disturbance(呼吸障礙/呼吸干擾)是一個連續變項,單位是「每小時的事件數」,依這個數值,每晚會顯示在「Elevated上升」區塊或「Not Elevated未上升」區塊。
每30天它會發一次報告(非滾動式:也就是7/1-7/30, 發一次報告;下一次就是7/31-8/29再發一次報告)
在這30天內,至少要配戴10天(可以不必是連續的),才有足夠的資料提供分析。

而在這30天的區間內,如果超過50%(例如配戴20天話,就要有10天以上)的夜晚是在「Elevated上升」區塊,那麼,圖上方的Most Frequent Level就會變成「Elevated」,它就會發出通知「Possible sleep apnea很可能有睡眠呼吸中症」,表示你很可能有中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應該去就醫。

它可靠嗎?
偵測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靈敏度是66.3%,特異度是99.5%
也就是,100位患有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有66.3位會接到「通知」(註:如果是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它的靈敏度是可以高達89.1%)

特異度98.5%表示:100個非「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是正常,或是輕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有98.5位不會收到通知。
(註: 正常的人是100%不會被通知,輕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是91%不會被通知)

刻意提高特異度,而稍微犧牲靈敏度的設計,是有它的用意的。
特意度越高,表示演算法不會亂發通知,降低誤報率,避免造成使用者的困擾與焦慮。應該也是不希望這個功能帶給使用者反感,反正夠嚴重的,再通知就好。

它需要觀察「30天」的資料,才發通知,也是為了避免造成使用者過度的擔心。不過,透過這麼簡單的方式,就可以「抓出」近三分之二的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已經很不錯了。

只是不知道,枕邊人通過這麼多個夜晚的共枕,能抓出「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的靈敏度,會不會也是差不多?不過,相較於枕邊人,打呼者還是比較相信自己的Apple Watch吧?

圖是我的同事開通一週的畫面
每天都是「未升高」

Address

Taipei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宏光物理治療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宏光物理治療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就診須知

本物理治療所為台北市衛生局主管之醫事機構。依物理治療師法第12條:「物理治療師執行業務,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照會或醫囑為之。」請患者們持「三個月內」之醫師診斷證明、照會單、或是醫囑單到院,方可接受評估與治療。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dical regulations, clients should bring a recent diagnosis, a referral, or an order (within 3 months) from the medical doctor to receive physical 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