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

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 我們重視隱私,對人性的尊重與關懷。提供身心精神科諮詢,藥物服務、心理諮商等。
如有演講需求也歡迎洽詢。 Need someone who can speak English? May be Soul's Fragrance Psychiatric Clinic is for you.

精神科是療癒心靈的醫學。馨思診所除了提供基本的精神科診斷及藥物治療,希雅特醫師長期學習心理治療,並接受心理人類學的社會科學訓練,希望在藥物治療之外,提供整合的人性療癒與社會文化診治,讓精神醫療更加貼近人心。馨思診所的每個用心,都希望讓大家安心。
Need psychiatric or psychotherapeutic assistance in Taiwan? The clinic is a short walk from No. 5 exit of Dongmen Metro Station. The clinic is seclusively located on 7th floor。

馨思診所 古亭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41號7樓之1
古亭捷運站6號出口,靠近麥當勞
電話:02-3393-3369
醫師門診時間:
一 18:00~22:00 (最後看診時間為21:30)
二 13:00~17:00、18:00~22:00 (最後看診時間為21:30)
三 18:00~22:00 (最後看診時間為21:30)
四 13:00~17:00、18:00~22:00 (最後看診時間為21:30)
五 18:00~22:00 (最後看診時間為21:30)

醫師門診班表:
 |一|二|三|四|五|
午| |希| |希| |
晚|曾|希|希|希|希|

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 東門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208號7樓之1
東門捷運站5號出口,合作金庫樓上
電話:02-3393-3030
醫師們診時間:
一 13:00~17:00、18:00~22:00 (最後看診時間為21:30)
二 13:30~17:00、18:00~22:00 (最後看診時間為21:30)
三 13:00~17:00、18:00~22:00 (最後看診時間為21:30)
四 18:00~22:00 (最後看診時間為21:30)
五 13:00~17:00、18:00~22:00 (最後看診時間為21:30)

醫師門診班表:
 |一|二|三|四|五|
午|邱|邱|希| |希|
晚|邱|邱|曾|曾|曾|

【榮格】  榮格於1923年於鄰近蘇黎世的波林根(Bollingen)建立他的塔樓,並在接下來幾年不斷地修建,塔樓最後在1955年做了最後的修建,形成現在塔樓的模樣。大多數對榮格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從其「回憶、夢及省思」中對於塔樓的章節可以認...
09/11/2025

【榮格】

  榮格於1923年於鄰近蘇黎世的波林根(Bollingen)建立他的塔樓,並在接下來幾年不斷地修建,塔樓最後在1955年做了最後的修建,形成現在塔樓的模樣。大多數對榮格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從其「回憶、夢及省思」中對於塔樓的章節可以認識榮格怎麼書寫塔樓對他的意義,但是他鮮少去描述他跟家人在塔樓的生活,也因此可能忽略了這個空間對榮格及其親人生活的重要性。

  這張圖是榮格1923年第一座塔樓牆上後來加上的一座雕刻,在畫面中,可以看到一個人跪求著來自哺乳動物的母奶。
  有一場於榮格心理俱樂部的Zurich Lecture Series演講,講者解釋了這個雕刻,指出每個人都值得可以好好長大的機會。當然我們可以做很多的聯想與詮釋,但跟羔羊跪乳為了生存不同,人類向著自然祈求豐厚內心富足的養分,這是為了心理的成長。

  在動力取向的分析中,不僅僅是針對病症,或是早期的人生經驗做爬梳,更重要的是透過分析的過程,直視內心的需求,整合陰影與對立,成為更完整的自己。這常常不是幾年的分析就能完成,而是需要有足夠且多元豐富的刺激與引領下,我們才能將集體無意識的智慧,轉換成為個體自我的整合。
  藉由這張榮格的雕刻,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性發展的環境。

「悲秋時節給你的⼩提醒。」  親愛的你:  最近天氣轉冷了,那股涼意⼀下⼦就滲進骨頭裡 。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體和⼼情也常跟著變得格外沈重 。 天⿊得早 、 潮濕的空氣裡夾雜異味 、 路樹枝頭落葉蕭條,像是在提醒我們某些結束和分離 。 也...
04/11/2025

「悲秋時節給你的⼩提醒。」

  親愛的你:

  最近天氣轉冷了,那股涼意⼀下⼦就滲進骨頭裡 。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體和⼼情也常跟著變得格外沈重 。 天⿊得早 、 潮濕的空氣裡夾雜異味 、 路樹枝頭落葉蕭條,像是在提醒我們某些結束和分離 。 也許你最近也覺得特別難提起勁,甚⾄不知道該怎麼跟這樣的季節 、 這樣的⾃⼰相處 。
  秋轉冬的此刻,易感憂鬱悲傷的你過得如何?
  延宕多⽇的瑣事,讓我們先從⾝體開始,慢慢找回⼀些動⼒ 。


🌦️感受光線,⽽不只是看⼿錶時鐘
  天氣變冷,⾝體會⾃動縮起來,但如果有機會,起床後讓⾃⼰站到窗邊五分鐘 。 那不只是光線,⽽是⼀種訊號⸺它會告訴你的⾝體 : 「⼀天開始了」 。 縱然是雨天,天然光線仍能幫助調整⽣理節奏,讓⼈比較有精神,也比較不那麼容易陷進陰暗的思緒裡 。


☕為⼿⼼準備⼀杯溫熱飲品
  不⼀定要泡精緻的茶,可以試著準備⼀個你喜歡的⾺克杯和喜歡的沖泡包 。 在你需要的時候,沖泡他⼿裡握著它,感受熱氣往指尖散開 。 聞聞味道 、 ⼩⼝啜飲,專注去感覺那股暖流從喉嚨⼀路滑到胃裡 。 這個動作聽起來很普通,但若你能專注在每⼀個入喉片刻,就能回到此刻體感 、 不被腦中的混亂淹沒 。 等待⼀杯熱飲適⼝並喝下的這⼗五分鐘,讓腸胃和情緒⼀起被滋潤滋養 。


🍂出⾨走路,即使沒有⽬的地
  你不必走快,也不必走遠 。 走出⾨,聽⼈⾏道的喧雜 、 呼嘯⽽過的⾞陣,或許不經意發現眼前有荒謬或趣味的景象,苦笑也是⼀種笑呢 ! 在最想孤絕的念頭中,讓世界的節奏重新進到你⾝體裡 。 要求⾃⼰運動太勉強,散步走路不是為了健康數據,每⼀步都只是⼀個單純的 「我在這裡」 的證明 。


🕯️為夜晚點⼀盞⼩燈
  天⿊得早的時候,⼈容易覺得世界也跟著變⼩ 。 在家裡點⼀盞⼩燈等你歸來,讓那個⾓落有⼀點溫柔的光 。 ⼀盞⼩燈的⾊溫就能使⼼靜下來,創造讓疲累可安歇的歸屬感 。


🧣給⾃⼰軟軟的包覆感
  你有鍾愛的冬季服飾嗎?那種穿上去會讓你覺得被擁抱的材質 。 ⽑毯 、 圍⼱ 、 ⽑帽 、 厚襪⼦都⾏ 。 這些觸覺的安撫比你想像的更重要,它在告訴你 : 「安全 、 溫暖 、 被照顧」 。 當然,床邊⽑茸茸的⼤玩偶或那隻陪伴多時 、 調⽪打呼嚕的貓狗也是無可取代的溫暖寶⾙ 。


🍜不論⼼情如何,每天都要吃熱食
  有時候我們難過得連進食都有困難,但⾄少,為⾃⼰叫⼀份外送,或是沖⼀碗熱湯熱泡麵吧 ! ⾃我照顧的動作不需要像⼩當家⼀樣繁複華麗 。 每⼀⼝熱乎乎的食物,⼝腔味蕾的刺激,都是在幫助我們感知此時此刻 。 ⾝體需要熱量,先活下來,吃飽再說 。


🐚允許⾃⼰什麼都不做
  植物都在慢下來,落葉 、 休眠 、 等待下⼀輪再⽣ 。 我們也可以學著這樣 。 你不⽤時時刻刻 「努⼒好起來」 。 如果你需要⾃⼰安靜地待著,那就給⾃⼰⼀段這樣的時間 。 不需要他⼈的允許 、 不需要他⼈理解,你可以走在⾃⼰的⽣命節奏中 。


🫶說不出來的可以寫下來或畫出來
  有時連說話都懶,有⼼事也不⼀定非得找誰深談 。 試著在紙上或⼿機備忘錄寫下 「現在的我覺得⸺」 。 不需要完整 、 這不是考試也不是作⽂ 。 讓思緒⾃由流動,⽂字或聲⾳ 、 藝術創作等等表達⽅式都能讓⾝體積壓的情緒委屈有安全的出⼝ 。


  四季的變換無從掌控,秋入冬的無⼒感並不是因為你軟弱渺⼩,並不是因為你 「⼜來了」 。 這些傷感無奈,正代表你充滿感覺,感覺是活著的證明 。 有些不好的感覺確實令我們迷惑不安,但我們可以⽤⼀點點⽅法和技巧,創造⼀些好的感覺,被⾃⼰照顧和被⾃⼰所愛的感覺 。 你會發現⾃⼰還在,並且更柔軟 、 更真實 。
  在濕冷的天氣,我們⽤盡⽅法,溫暖⾃⼰吧

— 你的朋友

#陳姝卉 #臨床心理師

【《運動員的情緒低落》——我得了憂鬱症嗎?還是是訓練過度?】文/  #吳秉憶  #臨床心理師  作為運動員,規律地訓練、飲食、作息是生活中必要的模式,也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影響情緒。情緒的起伏對於規律地訓練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有些人會因此相...
28/10/2025

【《運動員的情緒低落》——我得了憂鬱症嗎?還是是訓練過度?】
文/ #吳秉憶 #臨床心理師

  作為運動員,規律地訓練、飲食、作息是生活中必要的模式,也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影響情緒。情緒的起伏對於規律地訓練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有些人會因此相當自責,認為自己得想辦法壓抑情緒的變化,避免影響訓練或比賽的表現。
  許多運動員很容易忽略一個可能影響情緒的原因,便是求好心切帶來的「過度訓練」。根據統計,六成運動員都經歷過訓練過度,而兩成的人們一生中經歷過憂鬱的時期,這樣的情緒低落,是許多人共通的經驗。

  我們可以嘗試分辨情緒低落的來源,進行調整或求助,讓自己不再一個人煎熬,也能夠幫助接下來的運動表現。
  訓練過度,容易出現的表現為:
▶ 開始感覺對於比賽和訓練抗拒
▶ 對自己毫無信心、心情厭倦
▶ 身體疲勞感相當重
▶ 想到比賽或訓練就難以停止的緊張
▶ 對於訓練感到沒有動力
▶ 對於身邊的人事物感到莫名憤怒
▶ 越接近比賽/重要訓練越感覺身體各處疼痛或突然頻繁出現受傷的狀況

可能會有以上現象,不會是單一,可能會多重出現,而憂鬱症的診斷準則:
▶ 心情低落
▶ 失去原本興趣
▶ 體重或食慾明顯變化
▶ 失眠或是嗜睡、精神不振
▶ 他人可見的行動焦躁或緩慢
▶ 沒有價值感或罪惡感強烈
▶ 難以專注/思考/下決定
▶ 反覆想到死亡或結束生命

  這兩項狀況也可能同時出現,但也可能是在初階的訓練過度,可以檢視看看是否有以下情形,符合以下敘述越多項目,則訓練過度的機率越高。

1. 除了運動專項以外的事物,仍感到有趣,例如玩手遊、看動畫。
2. 只要不去想比賽或訓練,大部分時間心情還算平靜。
3. 深深感覺自己,除了運動以外一無是處,沒了運動員的身份之後,就毫無價值感。
4. 忍不住想到「如果是在比賽前受傷就好了」。
5. 一但真的停止訓練(一週以上),身體實際感到無比放鬆。

  如果發現身為運動員的自己,處在訓練過度的狀態機率很高,建議先停止訓練,向信任的教練或是訓練夥伴討論目前的情況,並適度的調整對於比賽的目標(嘗試以長期目標進行安排),足夠的休息相當重要,越是過度的訓練越需要足夠的休息以平衡,在休息足夠之後,嘗試回憶起當初投入該運動項目的初衷,讓自己能夠重新開始新的訓練計畫。

  如果發現自己比起訓練過度,更傾向於全面性的情緒憂鬱,則建議尋求身心醫療協助,並告知親近的家人或朋友自己的情形,讓身邊的人支持你,並告訴自己這個痛苦無助的感覺是可以透過身心醫療和諮商改善的,並暫時遠離當前最大的壓力源頭,讓自己心理有足夠的空間修復。

  無論你是上述哪種情境,甚至合併兩者,都請記得你不孤單,只要開始尋求協助,就是朝著改善的方向前進,你不會是一個人!

📝文獻參考📝
莊艷惠(1999)運動員過度訓練與身心倦怠之因素探討,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DSM-5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 (台灣精神醫學會譯),新北市: 合記圖書。

【孩子生氣時,我該怎麼辦?】 #邱壬貞  #臨床心理師  生氣,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情緒表現,用來提供我們戰鬥力,保護自己、告訴別人不該這樣對我、讓人知道我的需要沒被滿足.....  即使知道生氣是必要的情緒,當孩子生氣時,作為家長的我們依然...
27/09/2025

【孩子生氣時,我該怎麼辦?】
#邱壬貞 #臨床心理師

  生氣,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情緒表現,用來提供我們戰鬥力,保護自己、告訴別人不該這樣對我、讓人知道我的需要沒被滿足.....
  即使知道生氣是必要的情緒,當孩子生氣時,作為家長的我們依然很頭痛。

  以下提供三步驟,獻給深夜中,仍與孩子奮鬥的家長們:
(1) 深呼吸:
  大家多少都有經驗,當你越氣,孩子會更氣,或現在看起來不氣了,但臭著一張臉,之後對你說話更衝。此時比起直接處理,不如讓自己深呼吸、注意一下自己現在是很著急、擔心、疲倦還是什麼,稍微照顧一下自己,再搞懂孩子怎麼了。

(2)猜情緒:
  猜猜孩子現在的生氣,是適當發洩、他知道生氣可以引人注意、不知道怎麼表達他的失望/挫折/委屈等感受、想找解決方法但找不到.....
  知道孩子生氣底下是什麼情緒、會不會造成自己或別人的身體傷害,看懂了,我們就可計畫接下來的行動。

(3)行動:
  依據我們的猜測,幫孩子說出他的情緒(ex.考差了,你很難過),再提供應對策略。
  適當發洩,給孩子安全的空間,讓他可以氣一氣也是種抒發;引人注意,讓孩子知道我們看出他的目的了,邀請孩子避免使用被討厭的方式;不知怎麼表達感受,示範語言表達和各種生氣下的調節技巧;想找解決方法,一起去找癥結點.....

  每個生氣,都有獨特應對的行動,猜錯也沒關係,看看反應,再回到深呼吸,開啟新的三步驟就好。

  越小的孩子越是說不清楚生氣原因、只會叫罵哭摔跑(即使到成年,也有很多人搞不清楚自己在氣什麼),但為了讓孩子健康、安全、符合社會規範等,我們會想讓孩子先平息怒火,尤其是要趕行程時,這一切都超爆炸。

  作為家長會生氣,也是很正常的,只有關心孩子,才會為了處理、為了關心、為了怎麼處理都一個樣而生氣,至少至少,比起讓孩子平息怒火,先照顧好自己的心情,累了,就交給隊友自己先休息,隊友也陣亡了,就先一起休息吧!

  只要孩子此時此刻人身安全,你就有權利休息。

#心宅探秘
#親子教養

【我從北模作文題目〈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中看見的權力運作】文 /  #江佳儒  #諮商心理師  作為心理師,我使用的工作地圖是後現代取向。後現代取向相信真理是被建構出來的,而語言的使用與揀選,是權力施展的舞台。  在真實世界裡,我們的用字背...
12/09/2025

【我從北模作文題目〈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中看見的權力運作】
文 / #江佳儒 #諮商心理師

  作為心理師,我使用的工作地圖是後現代取向。後現代取向相信真理是被建構出來的,而語言的使用與揀選,是權力施展的舞台。

  在真實世界裡,我們的用字背後有其牽連的脈絡,而那些脈絡裡有我們對事物的評價、褒貶,有我們想要傳達的價值。例如:當我用「家長」一詞而非「父母」的時候,代表我考慮了同性婚姻家庭、隔代教養家庭及單親家庭等非由異性戀父母與孩子所組織的家庭。考卷裡的題目也是。這次北模以〈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作為作文題目,乍看像是引導學生對社會時事進行思考與討論,但若從「語言如何形塑知識,知識如何形成權力」的觀點來看,我認為這是一個帶來壓迫的題目。

「語言與知識,知識與權力」
  Michael White以Michel Foucault對權力的看法作為基礎,發展敘事治療的理論視框,認為人們所面臨的困境或問題,往往源於社會中主流、單一化的知識或故事,也就是「主流論述」。「主流論述」框定了「標準」和「期待」,將其餘的邊緣化或排除,例如:當社會頌揚「積極」這個特質的時候,一方面傳遞積極的好處,也同時隱微地貶抑了「消極」。
  這便是語言作為載體時,如何創造知識,以及賦予權力,以上述例子來說,就是「給予『積極』地位」。

  回到北模〈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這個題目。
  首先,題目以第一人稱「我的」標定範圍,將學生置放於「一個代理孕母的孩子」的角色中,限縮了學生思考的出發點。
此外,「媽媽是代理孕母」強化「代孕」與「母職」的連結。
  『母親』一詞在我們的語言中,承載著複雜的社會角色與人際關係經驗,有著高度的、強烈的情感,使學生在寫作時傾向產出感動、感恩的敘事。學生在這樣的設定裡,容易受到文化中對於角色的期待,使得在進行〈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的討論過程,難以考慮「代理孕母」議題本身所隱含涉及醫療、法律、性別與階級的複雜現象。

  也就是說,在題目所設定的框架,與所提供的範文「她教會我愛,也教會我怎麼給」、「這是幫助他人實現夢想的證明」、「我怕有一天,她會懷念那個孩子多於我」、「有些幫助,會悄悄改變我們之間的關係」,學生被迫進入一種敘事:把代孕理解為「代孕是幫助他人的」、「偉大的媽媽做了一個偉大的決定」,而不是另一種「女性生殖勞動商品化」的社會現實討論。
  出題者所設定的語言在此決定了「主流論述」,排除了其他批判思考的可能。換句話說,出題者的「知識」(對代孕的理解或偏好)透過「語言」(題目與範文)形塑了學生的思考框架,這便是「權力」運作的過程。
  以及,出題者之於學生的權力應該是不需多言的事了。學生盡可能滿足出題者的偏好,猜測出題者的心意,是取得分數的技巧之一,相信受這個體制訓練了十幾年的我們,對這樣的過程是熟悉不過的。

  簡而言之,〈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不只是一個單純的作文題目,它示範了考試制度中語言與權力的作用方式。出題者藉由語言建構了單一而情感化的世界,並藉此框限了學生的思維與表達。學生在其中被迫演繹出「正確」的情感,這正是權力不對等最鮮明的展現。

  這道作文題目提醒我們:語言是有力量的,當握有權力者有意使用時,可以成為有利的規訓工具。

#我的媽媽是代理孕婦

【去諮商了,心理師就能幫我解決問題?】文/  #陳亭亘  #諮商心理師  在我去找我的心理師的諮商裡,有個數一數二既抓狂又深深療癒我的片刻,就是我花了好多次好多次的諮商,終於能把我自己的困境完整的形容出來了,終於把整個困難的輪廓都描述清楚了...
29/08/2025

【去諮商了,心理師就能幫我解決問題?】
文/ #陳亭亘 #諮商心理師

  在我去找我的心理師的諮商裡,有個數一數二既抓狂又深深療癒我的片刻,就是我花了好多次好多次的諮商,終於能把我自己的困境完整的形容出來了,終於把整個困難的輪廓都描述清楚了,端到心理師的面前,我跟我的心理師說「老師,那現在這有什麼解決的方法嗎?」

  老師只微微一笑地告訴我,「妳覺得有那種東西嗎?」

  那一瞬間我經驗到一種「天啊!這一切都是浪費時間!」的憤怒,以及一種「我最害怕的事果然還是發生了!沒有人有辦法幫助我!」的恐懼,以及一種內心深處緩緩升起的「其實我的確很努力了對吧,這一切當然沒有很簡單的做法,如果有我就不必這麼辛苦了」。我告訴心理師,我覺得自己好像是把這一堆東西帶到老師前面,然後我希望老師可以告訴我一個答案,然後這一切就可以不必這麼辛苦。
老師繼續微微地一笑,看著我說「我們學這麼久,妳覺得有這種事嗎?」

  一種混和著深層彷彿被心理學背叛的憤怒,以及一種鬆了一口氣的酥麻感,從脊椎一點一點往上麻。我好不容易花了很多的力氣、很多時間、以及相當的成本,才能描述完的困境,我原先以為可以得到什麼很好的解答,結果,竟然是這樣嗎?

  恍如被棄置在大峽谷般的空蕩,卻好像奇妙地有什麼正發芽生長。

  心理師不是告訴我她擁有我一切問題的鑰匙,她沒有高高在上或是高人一等地告訴我解答,她只是站在了我的身側,跟我一起看看人生真的很難,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很希望有快速的解答,能讓自己不必繼續受磨難,令人遺憾的是,這裡並沒有那種快速的解藥。然而,沒有這種解藥,並不意味著逃避,而只是一種邀請,邀請我們找到「如何在沒有解藥、持續受難的情況下,足以生存的方式」,那是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的事。

  我們可能會持續受苦,但我們能試著一起凝視這一切不假裝沒事。
  那是一種所受的苦彷彿第一次被「看見了」的感受,不是假裝不苦、不是假裝有神奇的魔法棒等等就不會痛苦、不是別過頭去蓄意分心忽略自己,也不是被遺棄跟忽視,而是有人願意看到這個苦,這個苦的確很深,這個苦的確很難,也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不夠認真、不夠上進而無法解決這個苦,而是這一切本來就很難。

  聽著老師說的這句話時,我感覺自己好像第一次鬆了一口氣。
  不必蓄意強調這一切有多辛苦,對自己而言有多困難,也不必蓄意想引起別人注意,看看能不能獲得幫助,或是蓄意用力讓自己看起來足夠努力或用力解決問題了,以免再次被檢討或攻擊,那一切,不管是什麼,全部都好累,太累人了,發現不需要繼續扛著的瞬間,鬆了一口氣。

▼ 聽了上面這個我的故事,妳有什麼感覺呢?
  你會覺得如果是你去諮商,遇到了這樣的情境,心理師提供了許多同理跟支撐,她並不是不理解你遇到了很多困難,也並不是不了解你受著某種心理的苦,只是她表示我們並沒有速成的答案,也沒有一下就解脫痛苦的方法,這時候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你會覺得鬆了一口氣,或是覺得自己花了很多錢卻沒獲得幫助呢?

▼ 諮商不就是我形容自己的狀況,心理師幫我解決,不是這樣嗎?
  諮商不是「你形容自己的狀況,然後心理師幫你解決」,甚至不應該是「你形容自己的狀況,然後心理師幫你突破盲點」,那樣的關係。我花了一點時間才理解到「諮商」,其實比較像是心理師陪著個案一起看看那些過去會被別過頭去的痛苦。
長大的歷程裡,我們的痛苦很多時候會被別過頭去,假裝不存在。

  這每一次的被忽略、被遺忘、被假裝沒事,都可能會刺傷著我們,讓我們養成一些奇怪的習慣,像我前面說的那些,要過分努力、要過度證明自己、要刷存在感等等,讓自己卡著不太舒服,卻又不知道怎麼辦的那些。
  心理師在做的事是,做為一個善意穩定的大人,陪我們看看這些。

  雖然有很多時候,大家會說「撫養自己的內在小孩」,彷彿我們長大以後看了兩本心理學書,就能為自己做這一切。但其實這一切很難,因為我們沒遇過,不知道那是什麼,我們明明想善待自己,卻會複製著小時候或大環境裡的暴力,我們以為已經善待自己了,其實還在對自己施暴,所以那個孩子總是在哭。

  心理師透過自己身心的善意穩定,幫助我們能開始學習善意待己。
  其中一個方向可能是,我們不會凡事都有答案,而那是沒關係的。

▼ 諮商如果不能解決問題,那去諮商幹嘛?
  我常常開玩笑說,假使有一個女孩要來談分手困難,在她進諮商室之前每個人就都知道,她的困擾解決方式不外乎幾種選項:分手、不分手、藕斷絲連,問題是,這些選項她自己不知道嗎?旁邊的人大概也跟她提過吧,但還是沒辦法協助她面對困擾,所以她才會進來諮商,所以諮商的重點,也不是去談「解決困擾的選項」,而是去談,是什麼讓她卡住了,無論是關係裡的眷戀、關係裡的遺憾、關係裡的美好、個

  人的價值觀、個人對未來的渴望等等。
  人不見得是不知道選項,而是還需要時間看到自己的每個面向。

  長大的歷程裡,很多部分的自己會被引導忽略、被要求噤聲、被割離不要感受、被誘發解離,讓我們無法感覺到完整的自己,所以總會感覺到好像自己絆自己、自己阻礙自己、自己卡自己那樣的困擾感,這種時候,我們常常會運用更多的言語暴力自我撻伐(或自以為那個叫做「自我鼓勵/激勵」),而這些往往讓情況更惡化。
  心理師透過穩定的身心狀態,幫助我們一點一點接回失聯的自己。
  當那些被冰凍、不被允許的自我也可以發聲,有時候狀況就會變得比較容易,我們會自己有能力應付情況,自己能決定要怎麼應對,同時透過心理師的陪伴,我們也逐漸學會不暴力對待自己,也就更容易維持自己的狀態。

▼ 所以,換作是妳的話,妳會覺得這樣的諮商怎麼樣呢?
  對我而言很療癒的這個經驗,對你而言可能會是很讓人憤怒的也說不定,但這是我個人的諮商經驗,是我的心理師針對我做出的回應,也讓我獲得了幫助,雖然她沒有幫助我解決了問題,卻讓我獲得了幫助。
  妳會怎麼看待諮商呢?如果心理師這樣對妳說,妳有什麼感覺呢?
  諮商也許不能幫你解決痛苦,那會讓你對諮商有什麼看法呢?

  願每顆被拋擲在這個不完美世界的質樸之心,都能有機會緩下腳步,重新看看自己的來時路,跟自己一路以來的習慣,是否已經不再適合自己了,讓我們可以重新整理,用最適合現在自己的樣子,重新出發。

#來談談諮商 #諮商也許不會幫你解決問題 #那你會怎麼看諮商呢

【不要讓親密關係中的”毒素”成為婚姻中的裂痕】文/  #盧珍珍  #諮商心理師  我們難免都會被理想中或想像中的婚姻關係所迷惑,以為經歷戀愛與交往過程,在一起結婚後,從此可以高枕無憂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事實上,我們都從早期的依附關係、個...
15/08/2025

【不要讓親密關係中的”毒素”成為婚姻中的裂痕】
文/ #盧珍珍 #諮商心理師

  我們難免都會被理想中或想像中的婚姻關係所迷惑,以為經歷戀愛與交往過程,在一起結婚後,從此可以高枕無憂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事實上,我們都從早期的依附關係、個人成長環境與社會價值等因素,被影響著,當你進入親密關係不久後,期待你的伴侶可以大大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可能要大大地感到失望了,因為我們可能會再次在親密關係中面臨依附關係再現的困境。

  親密關係的惡化並非一天兩天的時間所造成的,是因為在關係中漸漸產生的“毒素”,在慢慢侵蝕著親密關係,尤其在爭吵時出現的批評、輕蔑、自我防禦、不回應、忽略或覺得對另一半的無感覺與缺乏愛意等等,還有其他可能被忽略的毒素正漸漸醞釀中。

  尤其當家庭出現新的成員(新生兒)時,夫妻的忙碌狀況會更加劇,也容易疏忽彼此兩人有品質的相處時間,更加惡化彼此的關係。
  為防止親密關係中毒素的擴大,平常就要付出與行動,以下筆者提供幾點策略以增進伴侶親密關係的維繫:

1. 擁有彼此真正談話的空間與時間:伴侶彼此生活了一段時間,認為彼此都應該有默契,總認為對方應該都知道,所以不需講,把工作做好即可,但日子久了,就會漸漸疏離。
所以固定談心是必要與需要,以持續了解對方的內在想法與感覺。

2. 在婚姻關係中彼此成長:婚姻關係並不是意味著要放棄你自己而獲得親密感,相反的,如果你沒有持續發展你個人的獨特性,反而會讓婚姻呈現停滯、單調與枯燥。你仍然需要維持自己的興趣與嗜好,且持續耕耘你的人際關係與專業發展。

3. 了解自己的內在語言:要先成為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的人,瞭解自己的觀點、感覺或想法,才可能真正可以照顧你的伴侶。當在互動關係中發生爭吵,被伴侶觸發某種情緒時,如果有機會覺察到自己的內在情緒,才能夠避免傷害性的立即反應。

4. 在合適的時間分享你自己:在合適的時間分享你對自己的觀察,可以讓彼此有真正的連結與交流,也讓伴侶更加了解你的反應與感受,對方也可以透過你的分享看到自己的需要。尤其婚姻是長期的,兩人總有不同的境遇與想法的改變,維持分享彼此的想法是必要的。

5. 學習如何提出彼此間的衝突:人們總是以為衝突是造成婚姻破裂的原因,但事實上“避免衝突”更是造成離婚的另一個因素。如果你的伴侶造成你很大的困擾,重點是要如何與何時提出,才會讓你們兩人關係更加的親近。
通常建議先談自己的狀態,而不是用“你就是..…”,例如,我會很焦慮,當你上次講話很大聲時…. 。(通常要能夠如此的表達,也是需要一些時間的練習與自我的覺察,所以當你的伴侶有造成你的困擾時,建議可以先感受自己的內在狀態)。

6. 分享各自的遠景轉化為共同的目標:將各自的未來計劃,建構為共同未來的計畫,彼此朝向共同的目標邁進。

  如果你們發現在親密關係中有已有“毒素”的產生,先讓彼此找到跡象,溝通、分享與彼此討論,也可尋找專業心理師的協助,儘早在親密關係找到修復與復原的機會。

馨思診所(古亭) 鄰近捷運古亭站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41號7樓之1古亭捷運站6號出口,靠近麥當勞電話:02-3393-3369診所營業時間:一 13:00~17:00、18:00~22:00二 13:00~17:00、18:00~...
01/08/2025

馨思診所(古亭) 鄰近捷運古亭站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41號7樓之1
古亭捷運站6號出口,靠近麥當勞
電話:02-3393-3369
診所營業時間:
一 13:00~17:00、18:00~22:00
二 13:00~17:00、18:00~22:00
三 13:00~17:00、18:00~22:00
四 13:00~17:00、18:00~22:00
五 13:00~17:00、18:00~22:00
*最後掛號時間為21:30

Address

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41號7樓之 1
Taipei
106

Opening Hours

Monday 13:00 - 17:00
18:00 - 22:00
Tuesday 15:00 - 17:00
18:00 - 22:00
Wednesday 14:00 - 17:00
18:00 - 22:00
Thursday 13:00 - 17:00
18:00 - 22:00
Friday 13:00 - 17:00
18:00 - 22:00
Saturday 10:00 - 15:00

Telephone

+88623393303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Our Story

歡迎各方演講、團體、課程邀約。 每週六晚上九點固定發布心理相關文章。

精神醫學是療癒心靈的醫學,馨思診所不僅提供基本的精神醫療服務,希雅特醫師跟資深的心理師團隊們,長期研習心理諮商及治療,包括不同取向的個別治療、家族或伴侶諮商、還有團體心理治療,輔以社會科學的基礎理念,在藥物治療之外,提供整合人性與社會文化的心靈療癒,讓精神醫療貼近人心,讓病患能接受更完整的治療。馨思診所的每個用心,都希望讓大家安心。 Need psychiatric or psychotherapeutic assistance in Taiwan? Need someone who can speak English? May be Soul's Fragrance Psychiatric Clinic is for you. The clinic is a short walk from No. 5 exit of Dongmen Metro Station. The clinic is seclusively located on 7th fl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