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哲(Dr. John Chung-Che Wu)

吳忠哲(Dr. John Chung-Che Wu)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 前台東基督教醫院主治醫師 成立此專頁為醫療福音奉獻付出!
網址是:
(ISA35.36就是Isaiah 35:3-6)以 賽 亞 書 35:3-6

剛到美國時,那時候剛開始一個假期叫「馬丁路德金二世紀念日」,一開始對它沒什麼感覺,只知道每年都有假可以放,很是開心。然後到了柏克萊,更多的瞭解了這個人物,尤其非洲裔的同學都會很讚揚他,彷彿他像是個神一樣,可是一問大家又說他不是。查了一下,看...
15/09/2024

剛到美國時,那時候剛開始一個假期叫「馬丁路德金二世紀念日」,一開始對它沒什麼感覺,只知道每年都有假可以放,很是開心。然後到了柏克萊,更多的瞭解了這個人物,尤其非洲裔的同學都會很讚揚他,彷彿他像是個神一樣,可是一問大家又說他不是。查了一下,看到他的演講文稿,覺得還蠻厲害的。不過也僅於此。

之後,慢慢知道了他的思維,覺得他的演說真的還蠻強的,很能夠激發人群、讓大家有共識。最近在一個領導課程裡,再度的接觸到他的演講,現在有Youtube可以看了,看得很是津津有味!

台灣很少非洲裔,大家也一般會與國際人種好好相處。不過也有些歧視同在。當然我們看到大陸遊客跟東南亞或非洲遊客當然大家都不以為意、互相歡迎;然而,有些同仁針對外籍病人的就診就很不以為然,覺得外籍人士來台灣用了過多健保資源。

雖然個人對國際醫療的作業模式會猶豫。畢竟尤其現在(甚至不僅僅現在)醫護蕭條的時候還要負擔外籍人士好像間接的會讓本地居民受到不平等待遇。當然也深深的體會到這個模式的優點與需求,也知道其實我們應當平等對待所有人。所以,也鼓吹要來台灣的外國人,不管來幾天或幾週,只要來台灣的人應當都要繳交健保費。

覺得,的確,醫護應當是台灣這塊土地上的領導者,我也很願意擔任起這樣的責任。我們也就應當想想馬丁路德金的演講,與其中述說的夢想。或許,有一天,除了工作、祈禱、奮鬥、進監獄、捍衛自由之外,我們也可以一起捍衛大家的健康!我也深深的相信,有這一天將會到來。

----------
百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我們今天站在他的象徵性陰影下)簽署了解放奴隸宣言。這項重大法令為數百萬人帶來了希望的偉大燈塔黑人奴隸在不公義的火焰中被燒焦。這是一個歡樂的黎明結束他們被囚禁的漫漫長夜。

但一百年後,黑人仍然沒有自由。有人問民政的信徒權利:“你什麼時候才能滿意?”只要黑人還是受害者,我們就永遠無法滿足警察的暴力行為令人難以言喻的恐懼。只要我們的孩子被剝奪了,我們就永遠不會滿足「僅限白人」的標語剝奪了他們的自我和尊嚴。不不,我們不滿意,直到“正義如水滾滾,公義如滔滔江水”,我們才會滿足。

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州的紅山上,前奴隸的兒子和前奴隸的兒子奴隸主將能夠坐在兄弟情誼的餐桌旁。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即使是密西西比州,一個充滿不公熱度的州,飽受壓迫的酷熱,轉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有一個夢想,希望我的四個孩子有一天能夠生活在一個他們不會被任何人評判的國家不管他們的膚色但只探討他們的性格內容。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在阿拉巴馬州,那裡有惡毒的種族主義者,州長也有他的嘴唇滴滿了扁人與蕭條的話語,阿拉巴馬州的小黑男孩和黑人女孩將能夠與白人小男孩和白人女孩攜手成為姐妹,
兄弟們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所有山谷都將被抬高,一切丘陵和大山都將被夷為平地,崎嶇的地方必被修平,彎曲的地方必被修直,榮耀的地方必被修平。主必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
這是我們的希望,這是我回到南方的信念。有了這個信念,我們一定能夠走出絕望之山,成為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夠改變把我們國家不和諧的聲音變成一首優美的兄弟情誼交響曲。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奮鬥,一起進監獄,一起捍衛自由。在一起,知道有一天我們會獲得自由。這一天將會到來。這一天將是所有上帝的孩子將能唱出新的意義:

我的祖國,這是你的甜蜜自由之地,我為你歌唱。
我祖先死去的土地,朝聖者驕傲的土地,
讓自由之聲從每個山腰響起!

如果美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一點就必須成為現實。

因此,讓自由之聲從新罕布夏州的巍峨山頂響起吧。
讓自由之聲從紐約的崇山峻嶺中響起。
讓自由之聲從賓州阿勒格尼山脈的高聳處響起。
讓自由之聲從白雪皚皚的科羅拉多州洛磯山脈響起。
讓自由之聲從加州優美的山坡上響起。
但不僅如此。讓自由之聲從喬治亞州的石山響起。
讓自由之聲從田納西州盧考特山響起。
讓自由之聲響徹密西西比州的每一座山丘。
讓自由之聲從每個山坡響起。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當我們允許自由之聲響起時,當我們讓它從每個村莊、每個地方響起時哈姆雷特,來自每個州和每個城市,我們將能夠加速那一天的到來,那時上帝所有的孩子,黑人和白人、猶太人和外邦人、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將能夠攜起手來,用古老的黑人靈歌中的歌詞來唱:

終於自由了!終於自由了!
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於自由了。

Martin Luther King's speech I have a dream Chinese subtitle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演讲 中英字幕

這個週末和醫學系入學30年的同學們重逢,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感觸和喜悅。當年住校的那段時光,讓我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雖然有些同學無法親自到場,重要的同仁們還是透過線上參與,讓這次相聚格外珍貴。我們只用了一個週末,雖然無法聊盡30年的生活點滴...
08/09/2024

這個週末和醫學系入學30年的同學們重逢,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感觸和喜悅。當年住校的那段時光,讓我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雖然有些同學無法親自到場,重要的同仁們還是透過線上參與,讓這次相聚格外珍貴。我們只用了一個週末,雖然無法聊盡30年的生活點滴,但看到大家都已經安居樂業,結婚生子,真的讓我心中充滿了感恩。我們還舉行了一場小型的禱告會,驚訝地發現,當初在校的許多同學也成為了基督徒,那時並不為人知,這讓我們之間的連結變得更加深厚。
這次的活動從籌備到實現,都經歷了數月的努力。無論是紀念品的設計,還是海報的推廣,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讓我們在這個特別的時刻回憶起了過去的精彩時光。第一晚的晚宴活動更是充滿了驚喜,許多同學提起當年在學校的點點滴滴,喚起了那些沉寂已久的美好記憶。
在這次聚會中,讓我深感驕傲的是同學們在各自領域的成就。湯其暾同學如今是三總的神經外科大師,腦神經手術技藝已經達到巔峰。而周伯鑫和李龍興則在骨科的腰椎脊椎手術上都是一流的專家。與他們重聚,讓我倍感開心。自己現在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頸椎手術,約占我所有手術的八成。感謝在復健科、家醫科、神經內科、精神科和心臟內科的同學們,對我的支持和轉診的幫助,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為病人提供服務。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合作機會,攜手為病人帶來更優質的醫療照護。
但在這份喜悅之中,也夾雜著一絲思念。除了三位已經離世的同學,特別懷念當初與馬來西亞僑生泗德同學,他如今在馬來西亞的偏鄉無私奉獻,為當地的人們服務。非常希望能夠去拜訪他,但最快的航班也要超過9個小時,還要轉機,有些航班甚至需要20多個小時才能抵達。心中對他的掛念始終揮之不去,只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夠有機會親自去看望這位如此令人敬佩的朋友。
回想起我們在學校四年級時,團契只剩下我和泗德兩個人帶領著學弟妹們,那段時光雖然辛苦,但也充滿了上帝的恩典。我們的付出和堅持在主的帶領下,使福音能夠不斷傳承下去。看到這份信仰的火種在不同世代延續,我心中充滿感恩,感謝主一直以來的引領與保守。
《我們只是路過!》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美國瑪麗蓮.夢露兩位都是1926年出生。

起跑同時,但終站大不同。

瑪麗蓮.夢露的「終站」36歲,沒見過手機;但女王目睹「元宇宙」的醞釀。

30歲時,某天兩人在倫敦舉行的電影首映會上遇見。

女王穿黑色露肩禮服,夢露也列隊其中,穿金色低胸禮服,行屈膝禮。

被全世界追捧的瑪麗蓮.夢露,面見女王時的心情如何?

據女王口述:「瑪麗蓮.夢露小姐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但她太緊張了,把口紅都舔掉了。」

6年後,36歲的夢露辭世。在她死後仍被視爲流行文化偶像,美國電影協會將她列入:「好萊塢黃金時代最偉大的傳奇女星」。

女王繼續活了60年,之後,也接見過美國演藝圈的伊莉莎白.泰勒、法國碧姬.芭杜。與女王同年齡的人一個個「下車」了,握過的很多手早已冰冷,不論是世界領袖或閃爍大明星。

法國詩人呂凱特說:「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於度過。」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美國瑪麗蓮.夢露兩位都是1926年出生。不論活了36年或96年,兩位世紀人物都活出精采,只是一位是短跑跑者,一位是馬拉松跑者。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曾在一次演講中引用澳洲原住民的一段格言,用於她輝煌一生的結語:「We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 Our purpose here is to observe, to learn, to grow, to love; and then we return home.

「我們只是路過。我們此生的目的是觀察、學習、成長、愛人,然後平安回到天家。」
我們每個人在這世上只是客旅,只是寄居。生命不在乎長短,乃在乎活得有意義。

神經外科的抉擇:科學之外的人性與倫理神經外科醫師的工作,遠不止是對人體最複雜的器官——大腦與脊椎——進行手術。我們還要面對那些改變患者生命的抉擇:維持生命與保留他們作為“人”的本質。我們的每個決定,不僅影響生理機能,還關乎他們的記憶、個性與...
06/09/2024

神經外科的抉擇:科學之外的人性與倫理

神經外科醫師的工作,遠不止是對人體最複雜的器官——大腦與脊椎——進行手術。我們還要面對那些改變患者生命的抉擇:維持生命與保留他們作為“人”的本質。我們的每個決定,不僅影響生理機能,還關乎他們的記憶、個性與未來。

當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時,我們該如何在進步與人性之間保持平衡?每當進行一場生死攸關的手術,我們不僅要思考如何拯救生命,更要權衡救治的代價:患者可能會失去什麼?這些問題不僅是神經外科醫師的日常挑戰,也是現代醫療領域中無法迴避的倫理問題。

拯救生命是醫師的天職,但生命的質量與人的尊嚴同樣重要。當技術能延長生命時,我們應如何判斷何時是“值得”?這不僅是醫學界的責任,也是全社會共同面對的倫理挑戰。

讓我們一起思考這些深刻的問題,探討在技術進步的時代,成為“人”的真正意義。歡迎分享您的看法,讓這個對話觸及更多人。

#神經外科 #醫療倫理 #人性 #醫療抉擇 #科技與倫理 #腦科學 #醫學與人文

With ChatGPT, the dawn of something new,We seek its aid for matters small and light.Yet pen and paper call us, tried and...
05/09/2024

With ChatGPT, the dawn of something new,
We seek its aid for matters small and light.
Yet pen and paper call us, tried and true,
To ink our thoughts with scent and touch in sight.

We yearn for self-reliance, pure, refined,
But know that teamwork shapes our highest aim.
How does this AI help us steer mankind,
To face the future, altered yet the same?

As AI takes the tasks once in our hands,
What now remains for us to call our own?
Can we, perfectionists, still understand
A world where human skill is overthrown?

Perhaps, with AI, we might rise and blend,
And craft a future we have yet to send.

隨著 ChatGPT 的新時代來臨,
我們尋求它的幫助,處理瑣碎之事。
但紙筆的呼喚依舊那麼真實,
將我們的思緒化作墨香與觸感。

我們渴望自立,追求完美極致,
卻也明白,團隊合作方能達到高峰。
這 AI 如何幫助我們領航未來,
面對變遷,卻依然如初。

當 AI 接手我們曾經的工作,
我們還能擁有什麼可稱為己有?
完美主義者能否理解
在這人力被取代的世界?

或許,與 AI 結合,我們能攜手前行,
共同創造,尚未寄出的未來?

Address

No. 252 Wu Hsing Street, Taipei City, Taiwan (R. O. C. )
Taipei
110

Opening Hours

Thursday 08:30 - 12:00
Friday 13:30 - 17:00
18:00 - 20:30

Telephone

+886227380032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吳忠哲(Dr. John Chung-Che Wu)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