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德中醫診所

濟德中醫診所 專治一切疑難雜症
蕁麻疹 減重 糖尿病 氣喘 針灸

13/11/2025

牛皮癬的中醫治療
中西醫師鄧正梁 濟德中醫診所

13/11/2025

牛皮癬的中醫治療
中西醫師鄧正梁 濟德中醫診所

一塊塊的紅斑,上面堆了許多銀白色的皮屑,西醫稱為銀屑病,俗稱牛皮癬,用手摳它,脫了一層又長一層,反反覆覆,非常的癢,抓地有血痕。

西醫認為是免疫系統出問題,是自體免疫疾病,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治療就是壓制,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MTX拼命去壓,一開始效果很好,但是藥一停,發作的更猛。病根還在,藥一停會變本加厲地反撲回來。如此反反覆覆十幾年,仍不見緩解。很多人以為牛皮癬治不好!

中醫稱牛皮癬為白疕,形容白色的皮屑,病的根源不在皮膚,根在血裡面。所有頑固性皮膚病,根源一定在體內,在血分,中醫要辯證論治,急性期皮膚又紅又腫又燙,像火燒一樣,新發的疹子不斷地跑出來,病人覺得很煩熱,口乾舌燥,大便乾硬,舌頭很紅,舌苔是黃的,一看就知道是血熱病,血中有熱毒,可能與吃太多辛辣燥熱的東西有關,也可能與肝氣鬱結化火有關,也可能是感染外面的風熱邪氣,熱邪在血中出不去,拼命往外衝,衝到皮膚上去,就表現出一片火熱的景象。風熱毒邪搏於肌膚,治療就是涼血解毒。源頭解決了,皮膚病自然就好了。

方劑可用〈犀角地黃湯〉,犀牛角不能用,用水牛角代替。生地、赤芍、丹皮涼血解毒,再加上連翹、金銀花、蒲公英等清熱解毒。病程久,陰血、津液都被烤乾了,顏色變暗紅,皮膚乾燥,粗糙,癢變成乾癢,有口乾,不想喝水,到冬天特別乾燥,舌紅偏暗,沒什麼舌苔,代表津液已被耗乾,這時稱為「血燥」,這時需養血潤燥,把耗損的陰血補回去,讓血脈充盈,皮膚重新得到滋潤,可用〈當歸飲子〉之類的,有當歸、熟地、白芍、川芎,何首烏,黃精,再加上祛風的藥,如荊芥、防風。補血、滋陰、祛風同時進行。

所以對於同樣是牛皮癬,不同的人,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藥,就是辨證論治。除了血熱與血燥兩種分型之外,還有溼熱型的,皮損有滲水流湯;血瘀型的,顏色特別暗;還有寒溼困脾型,每個人情況不盡相同。這叫同病異治。

很多皮膚病與情緒有關,整天憂鬱、焦慮、生氣,肝氣鬱結化火,火跑到血分,就會產生皮膚病。所以一定要保持心情的開朗,不要煩惱,越煩皮膚病越嚴重。

飲食要忌口,發物不能吃,海鮮、蝦蟹、魚類,牛羊肉也不要吃,火氣較大,等於火上澆油。蔥、薑、蒜、辣椒、胡椒、酒也不要吃,會動血,讓病情更嚴重。發酵、醃製的也要少吃,吃得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西醫往微觀走,中醫往宏觀走,看人體小宇宙與外面大宇宙的關係,內部氣血陰陽的平衡,皮膚病是內在失衡的外在表現,只要把內部調理好,皮膚自然就恢復正常了。

12/11/2025

心陽不足心悸胸悶
中西醫師鄧正梁 濟德中醫診所

12/11/2025

心陽不足心悸胸悶
中西醫師鄧正梁 濟德中醫診所

心臟嚴重心悸,感覺跑完長跑,心臟快跳出來,半夜胸口像被石頭壓住喘不過氣,感覺空氣不夠用,要坐起來才緩過來,這是心臟在發出求救的信號。下一步就是心梗,血脈堵,心肌死,神仙難救。

西藥用他汀類藥物降低壞膽固醇,用阿司匹林靈稀釋血液,為何血液會黏稠?為何血管壁會長斑塊?為什麼很多吃素的人膽固醇不高,照樣心肌梗塞?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寒與溼。

人體的心臟就是人體的太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臟是神明所住的地方,主宰全身的陽氣,當心陽火力充足,血液是溫暖的,溫暖的血液是流動的,會很順暢地流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因此心臟健康的人,手腳是溫暖的,臉色是紅潤的,精神是飽滿的。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人體對不正常的風,不正常的冷,是要躲開的,若突然接受太冷的冷氣,就是賊風入侵,就會傷到心陽。寒主收引,寒氣讓心臟冠狀動脈收縮,血就過不去了,就會感到陣陣胸悶。吃冰冷的飲料與食物,脾胃之火被澆熄,心臟跳動也變慢,甚至漏跳一拍,就是心悸,心陽越來越衰弱,血液循環就不好。「血得溫則行,遇寒則凝」,溫暖的血是紅色的,流動的,寒冷的血是暗紫色的,凝滯的,心臟不好的人嘴唇是發紫的,舌下靜脈是又粗又黑又彎曲,冷的黏稠的血液,就是瘀血,慢慢地就會在血管上形成斑塊,斑塊破裂把血管堵住了,就是血栓;這時即使用他汀、阿司匹林;血管支架,容易淤積的環境仍是沒有改變。所以很多人吃藥後仍是胸悶、心悸,因為心陽仍是不足,循環仍是不好。

醫聖張仲景用〈栝蔞薤白白酒湯〉治療胸痹,薤白辛辣、溫熱、通陽,白酒溫熱走竄,胸燜胸痛心悸是因為陽微陰弦,陽氣太微弱,陰寒太強盛,通陽散結,驅寒救逆是唯一方法。西醫硝化甘油是救急用的,讓血管擴張。中醫治心絞痛,醫聖還有一方〈烏頭赤石脂丸〉,有蜀椒、附子、乾薑等,治療胸痛徹背,背痛徹心。

平常可用桂枝加龍眼肉泡茶喝,桂枝溫心陽,龍眼肉補心血,治虛又治寒,桂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桂枝辛甘溫,振奮心陽,溫通經脈,化氣行水,一陰一陽,陰陽雙補,氣血流通,是真正的補心丹。

11/11/2025

氣血不達 手麻腳麻
中西醫師鄧正梁 濟德中醫診所

11/11/2025

氣血不達 手麻腳麻
中西醫師鄧正梁 濟德中醫診所

手腳麻,好像有螞蟻在爬,嚴重的晚上睡覺會被麻醒,西醫檢查,抽血,照X光,做肌電圖,搞了半天,沒什麼特別發現,於是診斷「末梢神經炎」,開了一堆維他命回去吃,吃了一段時間,還是麻。

中醫看就是氣血已經送不到末梢,麻就是一個警告,氣血供應出了問題,更嚴重,氣血供應斷掉,就會失去知覺,稱為「木」,如糖足病,腳黑掉了,切掉。

氣血不達四末就會麻木,醫聖張仲景在漢朝就已經告訴我們治療思路。《金匱要略》中的血痹篇,專門討論這個問題。「血痺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痺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血痹就是血走不動了,陰就是血,陽就是氣,陰陽俱微,就是氣血兩虛,寸口關上微是中焦脾胃不足,尺中小緊表下焦有寒,寒主收引,把氣血經脈綁住了,血流不過去。

所以病因就是氣虛,有寒邪阻滯,外證身體不仁就是麻木不仁的意思,皮膚肌肉沒有感覺了,如風痺狀,感覺好像風溼病一樣,醫聖的建議就是給予〈黃耆桂枝五物湯〉。

益氣溫陽,和血通痹,君藥用黃耆補氣,補一身之氣,尤其是肺氣、衛氣,重用黃耆;桂枝辛甘溫,通陽氣,開經絡;白芍酸甘微寒,和營歛陰,有收斂濡養的作用;生薑與大棗固護脾胃中焦,服藥後麻木冰冷的手腳開始溫暖起來,螞蟻爬的感覺自然而然就消失了。適合體質虛弱又有點怕冷的老人。

10/11/2025

中藥鎮定劑龍骨
中西醫師鄧正梁 濟德中醫診所

10/11/2025

中藥鎮定劑龍骨
中西醫師鄧正梁 濟德中醫診所

龍骨為哺乳動物骨骼化石,出土後露置空氣中極易破碎。《神農本草經》:味甘平。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欬逆,洩利膿血,女子漏下,癥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

龍骨為「鎮靜安神之石」,能讓心神安定,把浮躁的火氣收下來,只要看到有人嚇到,心慌亂跳,就想到龍骨,有沉降的作用,中醫叫做「重鎮安神」,用在心悸、失眠、焦慮這些問題上,非常合適。

浮陽,是心陽往上浮,心慌、心悸、睡不好,都是浮陽在作用,要用龍骨把這心陽拉下來,讓它待在該待的地方。龍骨無毒,可以用得安心,大人小孩都可以用,張仲景的〈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療遺精虛勞、心神不寧的方子,心腎不交,陽氣浮在上面,陰氣守不住,用龍骨配牡蠣,加上〈桂枝湯〉,治男子失精,女子夢交,陽氣外浮,龍骨牡蠣將之收回來。

龍骨主要作用是安神定驚、固澀止遺、收斂止汗,「心浮氣躁」,就是龍骨要用的地方。龍骨不是強心劑,而是讓你心神安定下來,能鎮攝心陽,用的時候打碎入煎劑。龍骨可治小孩夜啼,小孩晚上一直哭鬧,怎麼哄都不行,是魂不安,用一點龍骨,配上茯神、遠志,就能安魂定魄。小孩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容易興奮,龍骨正好能讓神經穩定下來。

小孩驚悸,突然發燒、抽搐,也可以用龍骨,有安神定驚的效果,古人說:「龍骨治驚癇」,就是指小孩驚風、抽搐等問題。龍骨是收斂沉降的藥,如果陽氣本來就虛的不行,不能用龍骨,太過收斂會導致氣機不通。《內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是皇帝,如果皇帝天天慌亂,全國都會失序。龍骨可鎮攝心神。

龍骨還有一個作用,可收攝婦科出血,如子宮頸癌或子宮出血不止,很多病人因止不住血而虛脫,龍骨這種收斂藥常常能救命,「女子漏下不止。崩中帶下,皆可用之」,子宮出血、白帶過多,都可以用。

龍骨可治臍下悸,感到肚臍以下在跳動,可能因為焦慮或氣機不順。龍骨「固澀精氣止汗止遺」,身體很多病都是收不住,如盜汗,是衛陽不固,小便失禁,老人控制不住尿液,夢遺、滑精,都是同樣的道理,都可以用龍骨,收斂固澀,把不該流失的東西都收回來。

焦慮症急性發作,突然心慌,呼吸急促,全身發抖,中醫會用龍骨,因為這是陽氣浮越,精神失守,龍骨把浮陽壓下來,人就安定了。龍骨安神定驚,收斂固澀,止汗止遺,婦科止血,小兒夜啼,代表方劑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是中醫的天然鎮定劑。

07/11/2025

蓮子顧心脾腎
中西醫師鄧正梁 濟德中醫診所

07/11/2025

蓮子顧心脾腎
中西醫師鄧正梁 濟德中醫診所

進補不一定要人參、鹿茸、阿膠,蓮子也能顧護身體,但要日積月累,長時間見效。

蓮子補心脾腎三大臟腑。蓮子凝聚了整株荷的精華,青綠的外殼,蓮子中還有蓮心,清心降火,交通心腎。蓮子性甘澀,味平,精準的入心脾腎,《本草綱目》:「蓮產於汙泥而不為泥染,居於水中而不為水沒。其味甘氣溫而性嗇,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脾者,黃宮,所以交媾水、火,會合木、金者也。土為元氣之母,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昔人治心腎不交,勞傷白濁,有清心蓮子飲;補心腎,益精血,有瑞蓮丸,皆得其理。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除寒濕,止脾泄久痢,赤白濁,女人帶下崩中諸血病。得茯苓、山藥、白朮、枸杞良。」

蓮子可用溫水泡軟,在口中細嚼,是脾腎兩虛之人的救命稻草。蓮子有紅白之分,紅蓮子是保留了外層紅棕色的種皮,顏色較深,白蓮子是打磨了種皮,留下雪白圓潤的果仁,紅蓮子性偏於收澀,側重入於腎經,若手腳冰涼、腰膝痠軟、遺精滑泄,是腎氣不固,精關鬆動之象,紅蓮子最擅於固護根本,培補元氣,白蓮子性情較為溫潤平和,側重於入脾經,面色萎黃無光,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大便不成形,典型的脾虛之象,可用白蓮子煮米粥,健脾開胃,益氣養神,白蓮子糯軟,極易消化,是脾虛之人的首選。若要脾腎雙補,就紅白各半,雙管齊下。

蓮心是至寶,是清心丹,味極苦,性大寒,可清瀉心火,若口舌生瘡,舌尖紅赤,夜寐不眠,心悸頭昏,這是心火上炎無疑,只需取蓮心兩三克,配上茯苓、酸棗仁,熱水一沖,保溫杯悶上一刻鐘,便能安神助眠。

脾胃大虛之人,吃蓮子時務必把蓮心去掉,若強行吃蓮心,胃痛、腹瀉必找上門。蓮子最補的吃法是生嚼,溫水泡過,反覆咀嚼,緩緩嚥下,勝過吃一堆昂貴的保健品。適合吃蓮子之人,一是心煩意亂,失眠多夢,二是長年腹瀉,脾胃虛寒之人,三是精關不固,滑精早泄,四是老人、小孩、病多之人,氣血不足,脾胃又弱,適合蓮子這種溫和之品,慢慢調理。

身體虛弱睡不好,可用蓮子、龍眼肉、白合、茯苓、酸棗仁,養心血,安神志。腸胃不好,可用蓮子、芡實、薏苡仁、小米,煮粥吃,功效是健脾益胃,止瀉祛溼,厚實腸胃,適合一到梅雨季就腸胃不適。需補腎固精,可用蓮子、芡實、益智仁,山藥,做成藥丸服用。

蓮子補卻不引人上火,澀卻不導致氣機凝滯,入心能養神而不助火,入腎而能固精不燥熱,入脾而能健運不知膩,誠乃藥中之君子也。每天吃蓮子,就是在滋養命門之火,固攝精氣,安頓神魂,健康在生根發芽了。

06/11/2025

癡呆的病根在腎
中西醫師鄧正梁 濟德中醫診所

06/11/2025

癡呆的病根在腎
中西醫師鄧正梁 濟德中醫診所

癡呆,電腦斷層發現腦部有許多斑塊,典型的阿茲海默症,無論怎麼治療,最後還是記憶力喪失,什麼都不記得。現代醫學認為癡呆就是腦部的斑塊在搗亂。

中醫認為,癡呆的病根在腎,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腦為髓海,腎氣不足,無法為髓海提供足夠的滋養,時間久了,髓海逐漸空虛,功能衰退,引發癡呆。髓海空到一定程度,即便華陀在世,神仙下凡,也難以挽回。

想真正解決癡呆的問題,就必須補腎,讓髓海重新充盈起來,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腎是製造髓的工廠,存放在大腦,腎不光是兩個腎臟,腎是生命之根,來自父母,是先天之精,晚上睡覺就是在補充腎精,晚上11點到1點是陰陽交泰的時候,這時要睡覺,如果熬夜,就是在消耗腎精,腎精空,髓海也跟著空,《內經》:「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髓海不足,就會頭昏似旋轉,耳鳴,小腿發酸,眩暈,眼睛看不見東西,全身懈怠無力,嗜睡。這些都是腎精在快速流失的警訊,如果再不挽回,下一步就是神守不住了,開始忘記事情,剛講過的就忘了。

癡呆不是一個臟器的問題,是系統性的崩壞,腎是根,心藏神,神平時住在大腦,如果腎精虧虛,大腦髓空了,神守不住,叫神不守舍,慌慌張張,丟三落四,胡思亂想,神跑掉了。

西醫發現有一種癡呆,叫做血管性癡呆,腦部血流供應受阻,腦得不到血足夠的濡養,心主血脈,心功能不好或血管堵塞,神就待不住,很多癡呆的病人伴隨著心臟病、高血壓,就是心腎不交,正常人是水火既濟,天天熬夜的人腎水枯竭,沒辦法救濟上面的心火,火在上面燒,就嘴巴破、煩躁、失眠。髓海也隨之消耗。

脾胃吃太多生冷,產生很多痰溼,跑到關節,產生關節炎,跑到血管,就是高血脂、斑塊,跑到大腦,就把髓海堵住了,痰迷心竅,神明被痰蒙住了,人就糊里糊塗,反應遲鈍,好像隔著毛玻璃在看這個世界。西醫發現阿茲海默症大腦裡的澱粉樣斑塊,就是痰與瘀血混合成的垃圾。

肝主疏泄,全身氣機要通暢,怒傷肝,肝氣鬱結,全身的氣機就堵住了,津液走不動,就變成痰。氣走不動,血也停住了,就變成瘀血。氣堵久了,肝鬱化火,讓人脾氣暴躁。

腎是虛症,心是火症,脾是痰症,肝是鬱症,最後全部爆發在大腦,所以癡呆不是吃吃安眠藥、降壓藥就可以解決的,必須心肝脾腎同調,才能獲得真正的進步。

Address

松山路411號
Taipei
110

Opening Hours

Monday 14:00 - 21:00
Tuesday 14:00 - 21:30
Wednesday 09:00 - 18:00
Thursday 14:00 - 21:30
Friday 09:00 - 18:00

Telephone

+886225287516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濟德中醫診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濟德中醫診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