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樂多牙醫診所

氧樂多牙醫診所 院長趙哲暘醫師不僅是57健康同學會及健康2.0節目的常客-,也是暢銷書《?

品牌故事-院長趙哲暘牙醫師的健康理念

常看57健康同學會及健康2.0節目的觀眾,以及看過趙醫師的暢銷書《牙齒有毛病,身體一定出問題》《顧好牙齒 讓孩子不生病》的讀者,應該很熟悉院長趙哲暘醫師推廣的健康概念。許多人不知道原來牙科的症狀,其實是身體疾病的表徵,健全的口腔功能深深地影響著呼吸道與腸胃道,其中的關鍵連結,就是氧氣(O2)與養分。診所取名「O2氧樂多」,就是希望大家增加身體的含氧量,讓健康多更多。所以趙醫師希望透過書籍、演講、參加電視台與廣播電台的訪談以及臉書,更首創牙醫界周末免費健康講座,將身體健康的簡單方法傳播出去,幫助大家遠離口腔及身體疾病的傷害。

但全台許多慕名而來的民眾,因為趙醫師太仁慈了,擔心位於土城的「仁祥」診所交通不方便,而婉拒看診。後來實在太多人要求在台北看診,以及趙醫師想找一個適合辦講座的場地,所以就在捷運藍線上,與「仁祥」診所往返半小時內可到的條件之下,找到了台北善導寺旁的「O2氧樂多」診所。由於近台北車站,不僅新竹、台中,連遠從高雄、屏東、花蓮的人都來聽演講及看診,讓我們深深覺得好的理念真的能嘉惠千里,並需要持續推廣。

04/11/2025

美國等多個國家今天在一場有關限制汞的國際會議上,呼籲2030年前全面禁用以汞為基礎的牙科填充物「汞齊」。

04/11/2025

正確的診斷與可逆的治療(咬合板搭配物理治療)讓顳顎關節症狀緩解才是目前顳顎關節診療的趨勢。

看到一位醫師習慣修磨牙齒治療顳顎關節來粉絲團留言,沒有學術依據且不可逆的手法只會讓問題複雜,病人發生問題跟拔牙矯正造成呼吸道與顳顎關節問題一樣只會兩手一攤,這等於是傷害行為了!

一位病人多年前一進診所就要跪下求助,也是從咬合板、頭顱結構舒緩、復健與中醫支援各種可逆的治療,一直到現在是贗復專科醫師幫忙收尾,顳顎關節診療應該是有系統有方法的,只是需要有心的醫師與支援人力的合作,很期盼書籍趕快寫好,甚至明年開辦跨科合作課程,讓更多病人受益。

04/11/2025

【病人的怨言💡別讓治療疼痛成為詐騙的入口】

最近有位患者跟我分享了他的心路歷程,讓人既心疼又感慨 !😢

這位朋友長年飽受疼痛困擾,看了好多醫生都沒改善。在症狀激烈到痛不欲生的時候,只要聽到「能解決疼痛」,什麼都願意試:
❌ 20-30萬隱適美會改善顳顎關節疼痛
❌ 30-40萬功能醫學產品可以找出病因

結果...都沒有效果 😞
直到接受了正確的顳顎關節治療(徒手鬆開顱縫+咬合板),症狀才真正改善:「終於從地獄回到天堂了!」

💭 給正在疼痛中的你
✅ 疼痛治療有標準的診療流程
✅ 選擇有學術依據的治療方式
✅ 不要被廣告話術迷惑
✅ 價格高≠效果好

記得一位中醫前輩說的:
「身在杏林好修行」

身為醫療人員,我們更應該賺良心錢!

🙏如果你也有長期疼痛問題,一定要諮詢專業意見,找對方法比花大錢更重要!

#顳顎關節
#咬合板
#別當冤大頭
#慢性疼痛
#隱形矯正
#整合醫學
#正確就醫觀念

04/11/2025
04/11/2025

看到一位病人顳顎關節疼痛的求診原因

您看到會不心痛嗎?

雖然原來的矯正與口腔外科專科醫師都有盡心盡力幫忙
但還是替病人感到悲傷!

30/10/2025

【牙齒矯正的警訊🚨】看不見的風險:牙根骨板過薄與口腔功能異常的致命關聯

最近評估了幾位準備矯正的大學生案例,在 3D 電腦斷層 (CBCT) 影像中,我們發現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前牙暴牙區的牙根周圍骨板過薄,甚至出現骨質缺損(破孔)。

這不僅是牙齒排列問題,更是一個潛在的高風險信號。

一、 骨板變薄背後的六大潛在病因
當我們觀察到骨板過薄時,必須警覺患者可能存在以下口腔功能異常,這些因素正在持續破壞牙齒的穩定地基:
◎異常推力: 吞嚥時舌頭習慣向前推動前牙(即「逆吞嚥」)。
◎呼吸障礙: 由於鼻功能不佳或阻塞,習慣性張口呼吸。
◎肌肉限制: 舌繫帶沾黏,影響舌頭的正常運動和休息位置。
◎低舌位: 舌根習慣性墜落於下顎或咽喉處。
◎飲食習慣: 長期精緻飲食,缺乏咀嚼功能刺激。
◎牙齒位置: 牙齒本身已過度前傾,牙周骨板遭受持續擠壓。

二、 醫師如何警覺高風險?
一個專業的矯正醫師,其實不需耗費一小時仔細分析,就能初步警覺風險:
◎肉眼觀察與觸診: 只要拉開嘴唇,用眼睛觀察前牙牙齦,若看到明顯的牙根突起,或用手指輕輕觸摸時,感覺到牙根周圍的骨板薄到幾乎消失,這就是高風險警訊。
◎影像分析: 矯正治療前的完整診斷,絕對需要:
◎側頭顱 X 光 (Ceph): 分析上下顎骨與牙齒的相對位置。
◎3D 電腦斷層 (CBCT): 這是黃金標準!能精準評估上呼吸道空間、牙床骨寬度、咬合關係,以及最重要的——牙根與周圍骨板的厚度。

【給民眾的建議】:如果您被診斷有牙齒過度前突,請務必要求醫師進行 CBCT 掃描,確認牙根周圍的骨頭是否健康。

【您也可以診斷】:
其實也不用像我這樣細膩且嚴謹的花一個小時分析與解說,以大部分矯正醫師一般初診不到10分鐘的做法,只要拉開嘴唇用眼睛看一下前牙牙根的牙齦,就可以注意到明顯的牙根突起,用手去觸摸可以明顯地警覺牙根周圍的骨板薄到幾乎消失,這些就是高風險的矯正病人,不可不慎。

三、 矯正治療的專業核心原則
學術界對於所有治療,包括齒顎矯正、正顎手術、顳顎關節治療等,都有共同的要求:問題不在於治療過程造成什麼傷害,而在於「治療前確切診斷」!

矯正醫師的職責是:
◎減少病因造成的持續傷害: 透過口腔肌功能訓練(OMT)等,修正舌推等異常習慣。
◎治療過程事先預防傷害: 運用精準力學(如隱形矯正的 Power Ridge 或固定矯正的根傾控制),確保牙根移動時處於骨板中央。
◎擴大地基: 若牙弓狹窄,可考慮使用 MSE (骨性擴張器) 等工具先擴大顎骨空間,避免牙齒外傾。
◎跨科合作: 若骨板已過薄,則需與牙周病科醫師合作,透過 PAOO 植骨手術主動增加骨量。

矯正治療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醫師不應活在象牙塔中。 我們鼓勵所有醫師以病人為核心,勇於面對學術依據,透過每一次的臨床實踐不斷精進。

四、 醫病溝通與轉診的重要性(致同業與公會)
兩三位矯正醫師看到我這邊的文章而焦躁不安甚至留下不適當的訊息,我都可以體諒他們長期的疏忽造成病人的傷害並不是當初刻意造成,無法面對自己過去的錯誤只好用情緒來反擊我的貼文甚至遮掩自己的疏失,公會系統也離譜地想用醫師倫理來約束我以學術為依據的媒體言論及臉書貼文,說真的,我都可以尊重,但是,病人怎麼辦?如果是您的家人或朋友受到傷害求助無門,然後醫師門庭若市開豪車穿名牌吃大餐,您能接受嗎?每幾天就一兩位矯正甚至正顎手術失敗或出現顳顎關節疼痛的病人來求助,小診所到頂級大學教學醫院都有,然後最後被當作精神病人看待,只因為沒有醫師可以好好地從頭開始分析他們的X光與口顎功能,等到分析結束後,都可以注意到病人甚至家長不自覺潸然淚下,我這個當醫師的也很無奈。

時代不同了,AI工具大量發展與應用,越來越多病人帶著原來醫師的錄音、逐字稿與AI的分析建議甚至訴狀,不大理解用情緒去對待收到治療傷害病人的必要性,牙科醫療疏失都有轉圜的餘地,平心氣和地溝通,情緒顧不好,轉診教學醫院尋求協助,讓更多醫師朋友協助並照顧病人,怎麼可能弄到要上法院?

期盼公會系統不要只是顧著保護醫師,真正照顧醫師的方法不是逆風遮掩事實,反於要站在照顧醫師的立場幫忙建置矯正醫療疏失後的轉診系統,不要讓病人可憐地到處求助無門,甚至臉書與各個社群哭鬧,民眾只會同情病人,牙醫師的地位只會越來越被瞧不起的。

〖醫學進步是仰賴公開討論和不斷修正〗

期盼公會系統和所有醫師:
◎真正以病人為核心: 積極與患者溝通,若出現治療限制或疏失,應助轉診至教學醫院或其他專業醫師尋求協助。
◎建立轉診支持系統: 建立完善的矯正醫療疏失後轉診制度,避免患者求助無門,在社群媒體上造成不必要的醫病衝突。
◎醫術的精進,源於真誠地面對和解決問題。只有當我們真正照顧好病人,牙醫師的專業地位才能得到公眾的尊重與信任。

***********************************
就如同牙齒矯正對於上呼吸道與顳顎關節傷害一般,問題不在治療過程造成什麼傷害,所有學術建議都一律要求『治療前確切診斷』,還是幫忙用AI整理一些資料給大家參考(連結放在回覆中),學術的依據與論證辯證都垂手可得,矯正醫師不能活在象牙塔,自以為造成的疏失別人不知道,也不要無聊不提供治療前的X光,反而應該要善意幫助可憐的病人,不僅病人會感激你,自己的醫術也才會更加精進,每一位醫師都是在學術為前提下不斷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試誤學習成長茁壯,認錯不是懦弱,真正以病人為核心才是真正的勇敢。

30/10/2025
18/10/2025

你知道哪些人做植牙,注定會失敗嗎?今天邀請到 牙醫師 趙哲暘 來告訴大家,能不拔牙絕對不要拔!植牙和牙橋的壽命都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長! 醫師說刷牙「不要用牙膏」,為什麼?一起來聽聽看他怎麼說! #植牙 #牙橋 #洗.....

Address

萬華區康定路229號
Taipei
108

Telephone

+886233225718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氧樂多牙醫診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

矯正就是要不拔牙

在多年的努力實踐與研究下,趙哲暘醫師逐漸走出一條牙齒矯正的哲學,就是牙齒矯正不拔牙,在牙科這似乎是離經叛道的作法,在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日趨嚴重的現今社會,學術的研究慢慢支持趙哲暘醫師多年來堅持的理論,儘管美國矯正醫學會依舊堅持拔牙對上呼吸道不會影響,但是越來越多的學術研究一再提醒,拔牙可能對上呼吸道造成負面影響,也越來越多病人過來診所尋求拔牙後睡眠品質變差,說話變得口齒不清,甚至偏頭痛與各種可能與拔牙有關的身體不適,面對這樣多需要幫忙的病人,趙醫師還是默默的寫書、上媒體、甚至進研究所,為了就是希望提醒大家拔牙矯正雖然創造最佳的美觀,但是也有可能的後遺症,能避免,還是要盡量在治療前再三考慮,以免矯正後需要面對治療可能的傷害。

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是趙哲暘醫師現今學術研究的重點,在以往,改善打鼾是耳鼻喉科醫師的專長,而現在的研究,慢慢簡易由牙醫師搭配做牙床的擴張,經過擴張的牙床,上呼吸道很容易就暢通,自然容易獲得打鼾症狀的改善,然而,習慣用嘴巴呼吸、彎腰駝背、噘嘴表情、甚至趴睡的習慣也需要一同更改,才有機會獲得有效且長期穩定的治療效果,趙哲暘醫師總是苦口婆心規勸病人,儘管現今社會重視療效而不重視習慣改變的氛圍阻礙了趙醫師推展理念的努力,然而,在不斷整理學術資料與編寫一本本書的努力下,趙醫師還是堅持對病人最好的方向,醫療是需要病人一起努力的,而趙醫師給了大家明確的方向,期望認同趙醫師理念且願意腳踏實地改變壞習慣的朋友一同來位自己的健康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