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院 -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和信醫院 -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和信醫院於1990年3月創設,1997年8月遷至關渡現址。創院迄今,提供全人、全家、全程、全方位團隊整合的癌症醫療及健康促進服務。在和信,「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是全院上下、全體同仁的首要掛念。

【世界子宮頸癌消除日|讓可以避免的遺憾不再重演】有一種癌症,科學已經為我們指引了出口。它的發生與死亡,都能透過疫苗、篩檢與及早治療大幅減少。在全球眾多疾病之中,子宮頸癌是極少數「可以被終結」的那一種。每年十一月十七日,世界以同一個目光望向同...
16/11/2025

【世界子宮頸癌消除日|讓可以避免的遺憾不再重演】

有一種癌症,科學已經為我們指引了出口。
它的發生與死亡,都能透過疫苗、篩檢與及早治療大幅減少。
在全球眾多疾病之中,子宮頸癌是極少數「可以被終結」的那一種。

每年十一月十七日,世界以同一個目光望向同一個目標:
讓女性不再被一個可以預防的疾病奪走健康、家庭與未竟的人生。
這是一項跨越國界的承諾,也是醫療現場最深切的期盼。

臨床上,我們常看見兩種截然不同的故事。
一種來自注意身體訊息、完成疫苗與篩檢的女性,她們早一步被看見,也早一步得到自由。
另一種則來自錯過關鍵時刻的家庭,治療之路更長,也更痛。
差別往往不是命運,而是行動。

在這一天,我們提醒每一位女性,也提醒每一個愛著她的人:
安排一次篩檢、接種HPV疫苗、鼓勵身邊的人關心自己的身體。
這些微小的選擇,累積起來,就是改變一個個生命的力量。

子宮頸癌可以被預防,也可以被治癒。
科學已經把這條路照亮,只需要我們願意向前踏一步。

#和信醫院
#子宮頸癌

#以病人為中心

【堅韌如光|胡小姐的抗癌旅程】胡小姐的人生,是一段靠著踏實與毅力累積起來的軌跡。從台東的質樸成長,到年少離鄉、在異地慢慢站穩腳步,她一路專注向前,用自己的方式回應生活的每一道挑戰。直到疾病悄然出現,生命才像被輕輕按下暫停鍵,讓她不得不回望那...
13/11/2025

【堅韌如光|胡小姐的抗癌旅程】

胡小姐的人生,是一段靠著踏實與毅力累積起來的軌跡。從台東的質樸成長,到年少離鄉、在異地慢慢站穩腳步,她一路專注向前,用自己的方式回應生活的每一道挑戰。直到疾病悄然出現,生命才像被輕輕按下暫停鍵,讓她不得不回望那些被忽略的訊號。

從誤信偏方、病況急速變化,到在和信重新找到安心的落點,她說,那是一種「有人在身後接住」的踏實。多科團隊接續介入,以沉穩而周密的步伐陪她走過診斷、手術與治療。也在那些近距離面對身體脆弱的時刻,她重新看見了「被照顧」的價值,並明白堅強並不是全部,願意接受支持同樣重要。

如今仍在療程中的她,依舊以笑容與樂觀回應每天的考驗,把溫度留給身旁的人。她說,在和信,感受到的不只是治療本身,更是一種被陪伴、被理解的力量。

這是一段重新認識自己、也重新找到力量的旅程。完整採訪故事請見官網:
https://www.kfsyscc.org/medical_news_group_detail/47

#和信醫院
#以病人為中心
#多科整合

【婦癌整合討論日誌|進行性腹脹:巨大卵巢囊腫的臨床提醒】卵巢腫瘤常以不明顯的腹部不適作為開端,直到壓迫症狀加重後才真正浮現。本案例中的56歲女性,多年來習慣以強忍處理身體不適,加上對就醫的不確定與擔憂,使她在腹脹、食欲下降與體重減輕的前半年...
12/11/2025

【婦癌整合討論日誌|進行性腹脹:巨大卵巢囊腫的臨床提醒】

卵巢腫瘤常以不明顯的腹部不適作為開端,直到壓迫症狀加重後才真正浮現。本案例中的56歲女性,多年來習慣以強忍處理身體不適,加上對就醫的不確定與擔憂,使她在腹脹、食欲下降與體重減輕的前半年,選擇了等待與觀察。延誤就醫,導致原本局部的腫塊逐步牽動全身代謝與器官功能。

首次就診時,影像發現一顆直徑24公分的巨大卵巢囊腫,壓迫雙側輸尿管導致腎積水並使腎功能惡化;同時伴隨重度貧血、凝血異常、代謝性酸中毒與下肢血栓,使手術時機的評估充滿挑戰。

病友轉至和信後,跨科團隊在24天內調整營養、腎功能與凝血狀態,使她逐漸回到能進行手術的生理範圍。手術中抽出約3000cc棕色液體,病理證實為囊腺瘤,並未見惡性,但腫瘤因體積過大,已對腎臟、腸道與血管造成明顯壓迫,形成複雜的臨床風險。

卵巢囊腫在臨床上常見的特徵與情形:

✅早期可能完全無症狀
✅腫瘤變大後可能造成腹脹與壓迫不適
✅可能導致尿路或腸道的阻塞
✅超音波、CT、MRI可用於判斷腫瘤大小與內部結構
✅最終需透過手術與病理確認腫瘤性質
✅大型囊腫通常需要手術,避免破裂、扭轉或器官損害

在婦癌診療中,「早一步被看見」往往能減少複雜度,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危急狀況。持續性的腹脹並非小事,察覺身體的細微變化,是女性面對自身健康時一種成熟而必要的自覺。

👉 點擊下方連結閱讀完整文章:
https://www.kfsyscc.org/cancer_knowledge_detail/gynecologiconcology/77

#和信醫院
#以病人為中心
#婦癌整合討論日誌
#卵巢腫瘤
#囊腺瘤
#病人安全

【國際觀點|年輕乳癌病友的多重挑戰】ABC(Advanced Breast Cancer)Global Alliance於ABC8國際共識會議公布全球調查,聚焦40歲以下晚期乳癌病友在醫療與生活層面的現況。此次調查涵蓋67個國家、3,881...
12/11/2025

【國際觀點|年輕乳癌病友的多重挑戰】

ABC(Advanced Breast Cancer)Global Alliance於ABC8國際共識會議公布全球調查,聚焦40歲以下晚期乳癌病友在醫療與生活層面的現況。此次調查涵蓋67個國家、3,881名病友,其中385位為40歲以下女性。

結果顯示,48%的年輕病友仍需照顧18歲以下子女,64%因病中斷工作,40%背負醫療債務,經濟安全感從確診前的51%驟降至3%。雖然多數病友在確診時能主動與醫師討論,但仍有40%曾延遲就醫,多因早期症狀被忽略、疾病認知不足或恐懼而錯過治療時機。最終,85%靠自行察覺才確診,僅14%經例行篩檢發現,反映出年輕族群在早期偵測與就醫意識上的不足。

心理層面的影響同樣深刻。80%病友出現顯著心理困擾,身體形象、生育、性健康與家庭照護壓力交織,卻常缺乏足夠支持。雖有90%接受遺傳性基因檢測,但僅59%完成腫瘤基因分析,顯示精準醫療的可近性仍需加強。

臨床研究指出,確診年齡較低的乳癌病友,較常出現高分級、三陰性或HER2陽性亞型,這些特徵在生物學上與疾病進展速度與復發風險相關,但實際預後仍取決於個體腫瘤特性與治療介入。年輕並不代表風險低,乳癌防治應從認知與警覺開始。

然而,除了疾病本身的特性,真正的挑戰往往在於「被早一步看見」。對年輕族群而言,提升乳癌認知、建立正確就醫觀念與落實追蹤,是預防與照護的關鍵。和信以預防醫學為基礎,從早期偵測、臨床診斷到心理支持與家庭輔導,持續推動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照護,讓醫療更貼近生活,也延續生命的力量與節奏。

(原始國際報告全文請見留言處)

#和信醫院
#乳癌
#以病人為中心
#癌症照護

【十一月肺癌關注月|分清期別,才能看見治療方向】肺癌的治療策略取決於疾病的「分期」;了解分期,能幫助病友與家屬掌握病情全貌,理解不同階段的治療差異。TNM系統是目前最常用的分期方式,依三項要素評估:✅T(腫瘤):腫瘤大小與侵犯範圍✅N(淋巴...
10/11/2025

【十一月肺癌關注月|分清期別,才能看見治療方向】

肺癌的治療策略取決於疾病的「分期」;了解分期,能幫助病友與家屬掌握病情全貌,理解不同階段的治療差異。

TNM系統是目前最常用的分期方式,依三項要素評估:

✅T(腫瘤):腫瘤大小與侵犯範圍
✅N(淋巴結):是否擴散至鄰近淋巴結
✅M(轉移):是否轉移至遠處器官

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早期以手術為主要治療;局部晚期多需同步化學放射治療,並接續免疫治療以降低復發;若癌細胞已擴散至遠處,標靶與免疫治療將成為控制病情、維持生活品質的關鍵。

小細胞肺癌(SCLC)則分為侷限期與擴散期,治療以化學放射治療為主,並可能進行腦部預防性放射以降低轉移風險。

分期不只是醫療體系的專業語言,也是治療藍圖的擬定基礎。透過精準診斷與多專業合作,才能為病友找到最合適的治療方向。

👉閱讀完整內容:
https://www.kfsyscc.org/cancer_knowledge_detail/lungesophageal/121

#和信醫院
#以病人為中心
#肺癌關注月
#肺癌治療藍圖
#精準醫療
#肺癌

【婦科照護|子宮肌瘤手術獲《康健》特色醫院肯定】在 康健雜誌 首度舉辦的「特色醫院」評選中,和信以穩健的手術成果與完善的照護流程,入選2025年「子宮肌瘤手術」特色醫院。評選依據住院天數、術後併發症與再入院率等客觀指標,綜合健保資料與品質認...
10/11/2025

【婦科照護|子宮肌瘤手術獲《康健》特色醫院肯定】

在 康健雜誌 首度舉辦的「特色醫院」評選中,和信以穩健的手術成果與完善的照護流程,入選2025年「子宮肌瘤手術」特色醫院。評選依據住院天數、術後併發症與再入院率等客觀指標,綜合健保資料與品質認證,選出全台表現前20%的醫院,肯定團隊長年在臨床品質與病人安全上的努力。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治療方式會依肌瘤大小、位置與病人狀況而定,從開腹、微創到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皆可採行。和信婦癌及婦科照護團隊以安全為首要目標,在精準診斷與縝密照護間取得平衡,讓病友在治療與恢復過程中都能感受到安心與信任。

#和信醫院
#特色醫院
#子宮肌瘤手術
#婦科照護
#以病人為中心

07/11/2025

【伸出你溫暖的手,生命會更有意義】

主講者:盧俊義牧師

05/11/2025

【和信癌百科.乳癌篇 EP22|化療後癌症就不會復發或轉移嗎?】

結束化學治療,並不代表癌症從此「畫下句點」。復發與轉移的風險雖難以完全避免,但醫療團隊會透過多種治療策略,盡力把風險降到最低。

陳智文醫師指出,腫瘤大小、淋巴結侵犯數量,以及癌症分型(例如三陰性或荷爾蒙強陽性乳癌),都與復發機率有關。臨床上因此會依病情安排前導性化學治療、術後輔助化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或免疫治療等方式,降低癌細胞再次活化的機會。

根據長期研究觀察:

✅50歲以下病友若能接受完善治療,十年內的復發風險可降低約三成
✅50至70歲族群,整體風險也可降低約兩成

陳醫師提醒,若醫師判定存在特定風險因子,仍建議積極配合後續治療安排。唯有持續治療、完整追蹤,才能讓復發與轉移的可能降到最低。

#和信癌百科
#乳癌篇
#化學治療
#和信醫院
#以病人為中心
#陳智文

【靈性關懷 × 生命思維|伸出你溫暖的手,生命會更有意義】最動人的時刻,往往不是來自語言,而是靜靜的陪伴。當病友與家屬面對病痛與別離,陪伴不只是安慰,更是一種靈性的同行,使人得以在脆弱中被理解,在告別中感受愛的延續。本週五(11/7)上午八...
05/11/2025

【靈性關懷 × 生命思維|伸出你溫暖的手,生命會更有意義】

最動人的時刻,往往不是來自語言,而是靜靜的陪伴。

當病友與家屬面對病痛與別離,陪伴不只是安慰,更是一種靈性的同行,使人得以在脆弱中被理解,在告別中感受愛的延續。

本週五(11/7)上午八點,和信院會邀請長年深耕靈性關懷的盧俊義牧師,以「伸出你溫暖的手,生命會更有意義」為題,分享他近二十年在和信醫院的陪伴經驗。從祈禱、傾聽到靜默守候,他以一個又一個真實故事,引領我們思索:當醫療的盡頭不再只是治療的終點,何謂真正的陪伴?而我們又能為彼此留下什麼?

盧牧師畢業於台南神學院,曾在台東關山、嘉義西門、台北東門等教會牧會,並於多所神學院授課。自2006年起,他在和信醫院擔任宗教師,以誠摯的信仰與深厚的關懷,陪伴無數病友與家屬走過生命最後的旅程。

當醫療的專業與靈性的力量相遇,陪伴不再只是職責,而是一份理解生命、接納無常的修練。

院會將同步於和信Facebook粉絲專頁直播,邀請您線上參與,一同傾聽、感受,讓這份靜默的溫度,成為我們面對生命時最深的力量。

#和信醫院
#以病人為中心
#盧俊義

【十一月肺癌關注月|理解疾病,從呼吸開始】每年十一月,是提醒社會重新關注呼吸與健康的時節。衛福部統計顯示,肺癌長年穩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顯示防治挑戰仍未鬆動。這種疾病常在早期無明顯症狀,當出現咳嗽、胸悶或呼吸困難等變化時,病情往往已進入較複...
03/11/2025

【十一月肺癌關注月|理解疾病,從呼吸開始】

每年十一月,是提醒社會重新關注呼吸與健康的時節。衛福部統計顯示,肺癌長年穩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顯示防治挑戰仍未鬆動。這種疾病常在早期無明顯症狀,當出現咳嗽、胸悶或呼吸困難等變化時,病情往往已進入較複雜的階段。

為深化對肺癌的理解,和信醫療團隊推出系列專文【肺癌治療藍圖:全面解析】,以臨床經驗與科學實證為基礎,從病理、診斷到治療與照護,勾勒出完整的醫療視野,將於肺癌關注月期間陸續發布。

首篇《肺癌簡介、常見症狀與診斷》說明了疾病如何在細胞層次開始變化---當肺部細胞的DNA突變,原本受控的生長節律被打亂,異常增生逐漸侵蝕健康組織。除了吸菸這一主要危險因子外,氡氣、石棉、空氣污染、放射治療史與家族病史等因素,也都可能提高罹病風險;肺癌早期多半無聲無息,持續咳嗽、咳血、胸痛或聲音沙啞,則是需提高警覺的信號。

對於高風險族群(50至80歲且具有吸菸史者),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也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早一步診斷,往往意味著多一份治療的可能與生活的主動權。

在面對癌症的長程照護中,知識的累積即是防線的建立。理解疾病的起點,是邁向更穩定與安心生活的第一步。

閱讀完整內容:https://www.kfsyscc.org/cancer_knowledge_detail/lungesophageal/113

#和信醫院
#肺癌治療藍圖
#以病人為中心
#癌症預防
#肺癌

【記憶力變差,是時間的流轉,還是治療的痕跡?】記憶力的減退,對多數人而言是自然的生理變化;但對部分癌症病友來說,這份模糊感,卻可能來得更早。部分病友在化學治療期間或結束後,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閱讀理解與數字運算能力變差等情況,俗...
02/11/2025

【記憶力變差,是時間的流轉,還是治療的痕跡?】

記憶力的減退,對多數人而言是自然的生理變化;但對部分癌症病友來說,這份模糊感,卻可能來得更早。

部分病友在化學治療期間或結束後,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閱讀理解與數字運算能力變差等情況,俗稱「化療腦(chemobrain)」,一種化療後常見的神經認知變化。

多數病友的症狀僅持續一段短暫時間,即能隨著身體恢復而逐漸改善;但也有少部分病友,這份「腦中的霧」會停留得更久,影響生活的節奏與自信。

造成記憶與專注力下降的原因並不單一,癌症本身、治療過程(如手術與麻醉、放射線、抗荷爾蒙治療)、以及更年期、壓力、焦慮、睡眠不足、疼痛或用藥,都可能成為干擾思緒的無形力量。若感覺思考變得遲緩,與醫師討論,是理解自身狀況的第一步。

雖然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方案,但一些調整能讓生活重新聚焦:

✅維持規律運動與健康飲食,讓身體循環順暢、思緒更清晰
✅保持充足睡眠,讓大腦有修復與整理的時間
✅透過拼圖、動腦遊戲或學習新事物,讓思考保持活性
✅使用記事本或手機記錄待辦事項,替自己建立外在記憶
✅一次專注做一件事,在整潔安靜的環境中工作
✅告訴家人你的狀況,讓他們在需要時協助與陪伴
✅面對偶爾的遺忘,試著以平常心對待

若記憶力的變化影響到生活品質,請與主治醫師討論,找出可能的原因並對症處理。

記憶的模糊,不一定是退化的象徵;有時,它只是身體在恢復過程中留下的溫柔訊號。

#和信醫院
#化療腦
#長期追蹤
#癌症治療
#以病人為中心

【乳癌術後運動指南|在節制與堅持之間,找回身體的自由】手術結束後,許多人最先面對的,不是疼痛,而是「我還能做什麼?」乳癌治療帶來的不只是身體的改變,還有對動作的遲疑與不安。余本隆醫師提醒,術後能不能運動,關鍵不在於身體的限制,而是如何找到安...
30/10/2025

【乳癌術後運動指南|在節制與堅持之間,找回身體的自由】

手術結束後,許多人最先面對的,不是疼痛,而是「我還能做什麼?」

乳癌治療帶來的不只是身體的改變,還有對動作的遲疑與不安。余本隆醫師提醒,術後能不能運動,關鍵不在於身體的限制,而是如何找到安全的節奏。

若手術清除了腋下淋巴結,手臂的淋巴回流會受影響;過度出力、提重物或局部感染,都可能增加水腫風險。

因此,余醫師建議,病友應學會「傾聽身體」:

✅逐步調整強度,定期測量雙側手臂周長
✅避免單手長時間用力,或讓患側手臂進行抽血、打針、量血壓
✅從緩和運動開始:瑜珈、太極、伸展訓練皆可,但務必熱身並觀察身體反應

「不要因為乳癌而放棄運動,」余醫師說,運動不只是復健,也是一種重新找回生活主導權的過程。

當你能再次舉起手臂、平穩呼吸,那份穩定與力量,就是康復最真實的樣貌。

#和信醫院
#乳癌照護
#以病人為中心
#病人安全
#余本隆

Address

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Taipei
112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和信醫院 -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和信醫院 -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