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2025
|一起討厭,讓我們更親近?|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和一個剛認識的人聊起共同討厭的某個事物或人物時,突然覺得彼此間的距離拉近了許多,彷彿一見如故?
這並不是偶然!社會心理學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奧秘。
🎓研究發現:負面共鳴的魔力
根據 Weaver, J. R., & Bosson, J. K. (2011) 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上的研究,他們探討了「共同分享對第三方的負面態度」如何影響人際關係。
💡 核心結論:
• 負面態度能迅速建立熟悉感:研究發現,與分享正面態度相比,與陌生人分享相似的負面態度(例如,共同討厭一位教授或名人)更能讓參與者產生對彼此的熟悉感,進而促進親近。
• 熟悉感是關鍵橋樑:這種被強化的熟悉感是導致親近的關鍵中介因素。換句話說,因為「共同討厭」讓你覺得更了解對方,所以你們的關係也更快拉近了。
• 態度的強度影響效果:這個效果在人們對該態度信念不強烈時尤其明顯。
🎓為什麼「共同討厭」比「共同喜歡」更容易拉近關係?
研究者指出,這種現象可能源於幾個心理機制:
1. 透露更多個人訊息(Diagnostic Information):
-正面態度(例如:「我喜歡這部電影」)通常比較安全和常見,透露的個人特質相對較少。
-負面態度(例如:「我討厭這個人或事物」)通常被認為更具診斷性,因為表達負面意見時,發言者可能是在冒險、劃清界線、或表明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分享這種較為「敏感」的資訊,會讓人感覺自己更被信任,從而產生「拿你當自己人」的親密感。
2. 劃分內團體與外團體(In-group/Out-group Boundaries):
-當兩個人共同討厭某個第三方時,他們無形中建立了一個「我們」(共同討厭者)與「他們」(被討厭者)的界線。這種團體界線的建立,能迅速鞏固彼此的連結和歸屬感。
⚠️ 給你的社交小提醒:了解「負面共鳴」的雙面刃
雖然「共同討厭」能快速拉近關係,但我們需要了解其潛在的影響:
• 不應成為關係的主旋律:在社交初期,共同的負面話題可以是一個快速破冰、建立初步熟悉感和安全感的好方法,可以作為關係的敲門磚。雖然負面共鳴能迅速建立連結,但真正長久、健康、穩定的親密關係,需要更多地建立在共同的興趣、目標、價值觀和互相支持的正面互動上。有研究指出,分享和慶祝彼此的成功與喜悅,對關係滿意度更為重要。試想,你也不希望身邊熟悉的親友每次對談都只有負向內容吧!
🌟共享負面態度在早期人際關係建立中的作用,甚至可以作為友誼的催化劑。但要讓關係持續升溫和深化,別忘了找到你們「共同熱愛」的事物,並分享彼此的正面情緒和生活!
Ref. Weaver, J. R., & Bosson, J. K. (2011). I Feel Like I Know You: Sharing Negative Attitudes of Others Promotes Feelings of Familiarit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7(4), 481-491. https://doi.org/10.1177/0146167211398364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2011)
#心理學 #身心科 #李旻珊醫師
【您的心聲·捷思聆聽】
捷思身心醫學診所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236號12樓之3(近捷運科技大樓站)
專線 ∣ 02-23221739
LINE ∣ https://lin.ee/OBIDnEY
官網 ∣ https://bit.ly/3afnVG3
YT頻道∣ https://bit.ly/2LFkfoG
捷思心理治療所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二段100號5樓之7(近捷運忠孝新生站)
專線|02-23210031
Line|https://page.line.me/244qzskr
官網|https://www.justcounselingcenter.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