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0/2025
你是不是也常對自己說「我沒事」?
圖文|廖思淇 實習心理師
-
「欸你真的很玻璃心欸,我又沒那個意思。」
關係裡的不舒服、被忽略的委屈、難以開口的憤怒,
我們常選擇沈默,不是因為無所謂,
而是因為害怕失控、怕被誤解、怕造成負擔。
從小我們被教導要理性、不麻煩別人。
久了,連面對自己都會感到愧疚,
彷彿情緒本身就是錯的。
那些吞回去的情緒
不是沒感覺,只是不知道怎麼說...
有時,身體會用另一種方式來替我們說。
胸悶、胃痛、疲倦
身體在偷偷說它累了
那我們能怎麼做呢?
▎從理解自己開始
✨發生這件事,我現在的情緒是什麼?
✨這個情緒可能在保護我什麼?
✨如果能說出口,我希望被怎麼對待?
情緒是指引,而非洪水。
透過情緒更認識自己的需求與害怕
▎練習表達
✨「我感到___,因為___,我希望__」
表達不是指責,而是讓對方更理解自己。
這是需要練習的,也需要安全的對象。
慢慢來--覺察一點、表達一點、停一下,都沒有關係🌱
不需要壓抑到崩潰才被看見
你有權利難過,也有能力慢慢好起來
願我們在理解自己的路上,越來越誠實、越來越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