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人的小兒科醫師_王崑伊

在地人的小兒科醫師_王崑伊 兒童過敏免疫科,一般小兒科

16/08/2025

#診所停診公告 :

8月16日~8月24日

診所休診,請大家不要撲空喔 ! !

明天颱風來襲, 診所休診一天, 請大家注意安全喔!
12/08/2025

明天颱風來襲, 診所休診一天, 請大家注意安全喔!

中颱楊柳持續增強,暴風圈預計明(13日)上午觸陸,稍早台東縣政府表示,根據中央氣象署預報資料,台東縣已達停班停課標準,宣布明(13日)全縣停止上班、停止上課。

這幾個月常遇到喉嚨發炎,草莓舌,全身皮疹的孩子被帶來看診。 當我們告知家長這是A型鏈球菌感染,必須吃十天的抗生素,否則可能出現腎絲球腎炎甚至是更嚴重的風濕熱造成心臟的受損,家長常常會詢問是否有吃抗生素就不會發生併發症, 以及以後會不會又再度...
05/08/2025

這幾個月常遇到喉嚨發炎,草莓舌,全身皮疹的孩子被帶來看診。 當我們告知家長這是A型鏈球菌感染,必須吃十天的抗生素,否則可能出現腎絲球腎炎甚至是更嚴重的風濕熱造成心臟的受損,家長常常會詢問是否有吃抗生素就不會發生併發症, 以及以後會不會又再度感染復發。
今天針對這類的問題我們來分享一下正確的觀念 :



A型鏈球菌咽喉炎本身通常在治療後能順利康復,但真正的隱憂在於其後續可能引發的兩種非化膿性、免疫相關的併發症:後鏈球菌性腎小球腎炎(PSGN)與風濕熱(Rheumatic Fever)。這些併發症的發生,與細菌本身無關,而是身體對抗細菌的「免疫反應」失控所致。

1. 後鏈球菌性腎小球腎炎 (PSGN) 的機轉

機轉: PSGN是一種典型的第三型過敏反應(免疫複合物沉積)。當人體感染了「腎炎性菌株」的A型鏈球菌後,身體會產生大量針對鏈球菌抗原的抗體。這些抗原與抗體結合後,會形成「免疫複合物」。這些免疫複合物隨著血液循環流至腎臟,並沉積在腎小球的基底膜上。這些沉積物會活化體內的補體系統,引發一連串的發炎反應,導致腎小球損傷,出現血尿(尿液呈現紅茶或可樂色)、蛋白尿、水腫(特別是眼皮和腳踝)、高血壓等症狀。

潛伏期: 通常在咽喉炎感染後 1至2週,或皮膚感染後3至6週出現。

2. 風濕熱 (Rheumatic Fever) 的機轉

機轉: 風濕熱的致病機轉主要是分子模擬(Molecular Mimicry),屬於第二型過敏反應。某些「風濕熱性菌株」的A型鏈球菌,其表面的M蛋白等抗原結構,與人體心臟瓣膜、關節、皮膚及基底核等組織的分子結構非常相似。當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攻擊這些鏈球菌時,這些抗體會「認錯敵人」,轉而攻擊自身組織,引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主要會侵犯心臟(造成心臟炎,可能導致永久性的瓣膜損傷,即風濕性心臟病)、關節(移動性多發性關節炎)、中樞神經系統(舞蹈症)、皮膚(邊緣性紅斑)等。

潛伏期: 通常在咽喉炎感染後 2至4週 出現。

#及時使用抗生素就能高枕無憂嗎?

許多人認為,只要及時使用盤尼西林等抗生素殺死A型鏈球菌,就能避免所有後遺症。這個觀念只對了一半。

1. 抗生素對預防風濕熱效果顯著

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在A型鏈球菌咽喉炎的急性期,及時並完成10天的抗生素療程,能非常有效地預防風濕熱的發生。其成功率可達八成以上。在未經治療的流行中,約有3%的個案會併發風濕熱;而在接受完整抗生素治療後,此風險可大幅降低。其原理在於,抗生素能迅速清除細菌,減少免疫系統持續受到「風濕熱性抗原」刺激的機會,從而阻斷後續的自體免疫攻擊。

2. 抗生素對預防PSGN效果較不確定

相較於風濕熱,抗生素對於預防PSGN的效果則沒有那麼明確。文獻指出,即使及時使用了抗生素,PSGN仍然可能發生。

發生機率: 在未使用抗生素的狀況下,感染腎炎性菌株後發生臨床PSGN的機率約為5%至10%。即便使用了抗生素,部分研究顯示其發生率可能介於 0.05%至10% 之間,這個不確定的廣泛區間反映了抗生素預防效果的變異性。部分指引甚至認為,抗生素治療並不會改變PSGN的自然病程。

原因與機轉:

免疫反應啟動迅速: 導致PSGN的「腎炎性抗原」可能在感染初期就已大量釋出,並迅速啟動了免疫複合物的形成與沉積過程。等到喉嚨痛等症狀出現、患者就醫並開始使用抗生素時,這個免疫傷害的連鎖反應可能已經「煞不住車」了。

不同菌株的致病機轉差異: 引起PSGN與風濕熱的鏈球菌菌株及其致病抗原不盡相同,其觸發免疫反應的時間點與模式也可能有所差異。

反覆感染與猩紅熱的發生率

過去,醫學界普遍認為猩紅熱再次發作的機率很低。然而,近年來的臨床研究與觀察發現,反覆性猩紅熱並不如想像中罕見。部分研究指出,在兒童族群中,猩紅熱的復發率可達到 10% 至 16.5%。

#是否會會反覆感染?

我自己個人就遇到好幾個反覆出現猩紅熱的案例,所以反覆感染 A型鏈球菌已即出現猩紅熱表現是可能的。

反覆感染的成因相當複雜,涉及病原體、宿主與環境三方面的因素:

1. 多樣的菌株血清型: A型鏈球菌具有超過200種M蛋白血清型,人體對單一血清型感染後產生的免疫力,不一定能對抗其他型別的菌株。因此,即便得過一次猩紅熱,仍有可能因為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產毒菌株而再次發病。

2. 無症狀帶原者: 部分人群(特別是學齡兒童)的鼻咽部可能帶有A型鏈球菌,但本身沒有任何症狀。這些健康的帶原者如同移動的傳染源,在家庭、校園等群聚場所中,容易將細菌傳播給抵抗力較弱的接觸者。

3. 宿主免疫因素: 個人的免疫系統狀態扮演了關鍵角色。例如,免疫功能較低下、或本身屬於前述「帶原體質」的個體,可能更容易在接觸病菌後發病,或是在體內菌量增高時出現症狀。

4. 抗生素治療不完全: 未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可能無法完全清除體內的鏈球菌,殘存的細菌可能伺機再起,導致疾病復發。

5. 環境因素: 學校、托兒所、軍營等人口密集場所,是A型鏈球菌傳播的溫床。在這些環境中,要完全避免接觸到不同的菌株相當困難。

總而言之, 在醫師診斷認為是 A型鏈球菌感染後,務必依醫囑完成完整的抗生素療程,切勿自行停藥。 即使在完整治療後,仍需密切觀察是否出現併發症的警訊。若在喉嚨痛後的一到數週內,孩子出現 尿色變深、血尿、眼皮浮腫、關節腫痛、不明原因的皮疹或異常的肢體不自主運動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近期的感染史。

最後提醒大家,許多診所常常動不動就因為喉嚨發炎開立抗生素,但常常沒有要求病人完整治療十天,若真的是 A型鏈球菌感染就容易出現併發症,所以家長們務必主動瞭解每次看診的藥單是否有開立抗生素,若有一定要跟醫師確認開立原因以及療程喔 !

26/06/2025

近半年來, 常常遇到從成功來的病患,說在某診所接受扎血快篩檢測黴漿菌的發現陽性, 然後,被開立抗生素治療。因為發生多次,家長詢問為什麼會一直黴漿菌感染? 檢查是正確的嗎? 為什麼明明沒有
厲害咳嗽也被檢驗說黴漿菌陽性,吃了抗生素治療?

今天我們來談一下黴漿菌的幾個我覺得病人該知道的問題 :

#黴漿菌跟一般細菌不同:

-黴漿菌是目前已知可以自行複製、存活的最小微生物。 也是最小的細菌,可以通過一般細菌過濾器.
-它跟一般細菌的最重要的不同在於沒有細胞壁,導致無法被一般細菌學診斷的重要工具(革蘭氏染劑)所染色,也因沒有細胞壁束縛,型態多變,不固定.
-對盤尼西林 (Penicillin)、頭孢菌素等針對有細胞壁的細菌使用的常見細菌抗生素有抗藥性.
-生長緩慢,培養困難,需要特殊的培養基,耗時數週。

●一般細菌就像穿著盔甲 (細胞壁) 的士兵,形狀固定、有很好的防護。我們可以透過攻擊它的盔甲(例如使用盤尼西林)來消滅它。
黴漿菌 則像一個沒有固定形狀的軟體生物 (無細胞壁),可以鑽進很小的縫隙。攻擊盔甲的武器對它完全無效,必須使用不同的策略(如抑制其內部機能的抗生素)才能對付它。

#黴漿菌如何確診:

●醫生通常會先從「臨床診斷」開始懷疑,再透過「實驗室檢查」來確認。

●臨床診斷 (初步懷疑)
- 病史詢問:這是最重要的一步。醫生會詳細詢問症狀,特別是:咳嗽持續時間是否超過一週,甚至長達數週的頑固性久咳?
- 症狀特徵:初期是乾咳,後期可能轉為有少量痰的咳嗽。
- 發燒情況:通常是低燒,甚至不會發燒 , 不像流感那樣突然高燒
- 接觸史:家中、學校或社區是否也有類似症狀的人?(群聚感染)
- 聽診:肺部聽診可能正常,或僅有輕微的囉音,與症狀不成比例。
- 胸部X光:影像常呈現「非典型肺炎」的特徵,如瀰漫性、斑塊狀的浸潤,有時看起來比實際症狀嚴重。 但X光無法區分是黴漿菌還是其他病毒引起的。

臨床診斷的準確度:僅為高度懷疑,無法確診。因為很多病毒感染(如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也會有類似的表現。

● 實驗室檢查方式與準確度:

以下是主要的實驗室確診方法,從最常用到最精準的順序介紹:

1. 血清抗體檢測 (Serology Test):

- 目前臨床上最普及、最常用的檢測方式。原理是檢測人體因感染黴漿菌而產生的抗體。
- 檢測目標:抗黴漿菌免疫球蛋白 IgM 和 IgG。

IgM 抗體 (Anti-Mycoplasma IgM Ab) :通常在感染後約 1 週出現,是急性期感染的指標。數月後才會慢慢消失。
IgG 抗體 (Anti-Mycoplasma IgG Ab) :出現得較晚(約感染後2-3週),但會持續很久,代表曾經感染過或正在感染中。

檢查方式與準確度:

A. 單次血清 IgM 檢測 (最常見) , 重要但非絕對的參考指標。

→優點:方便、快速、普及。抽一次血或像成功的某診所用扎血的

→ 缺點/準確度問題:

-偽陰性:感染初期(第一週內)檢測,IgM 可能根本還沒產生,會測不到 (準確度低)。

-偽陽性:IgM 抗體可能在體內殘留數月,因此陽性可能代表「近期感染」而非「當前」的致病原因。少數情況下會與其他病原體產生交叉反應。

B. 急性期與恢復期成對血清檢測 (Paired Sera)

- 方式:在急性期(發病初期)抽一次血,2-4週後在恢復期再抽一次血,比較兩次血清的 IgG 抗體濃度。
- 準確度:準確度非常高,是血清學診斷的「黃金標準」。如果第二次的 IgG 抗體濃度比第一次高出四倍以上,即可確診。
- 缺點:耗時太長,需要等2-4週才能確診,對於指導急性期的治療幫助不大,通常用於流行病學研究或回溯性診斷。

2. 核酸擴增檢驗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這是目前最快速、最準確的診斷方法,被視為現行的「診斷黃金標準」。
- 檢測目標:直接檢測檢體中是否含有黴漿菌的 DNA。
- 採檢方式:採集咽喉拭子、鼻咽拭子或痰液。
- 準確度:
極高的敏感性:只要有少量病菌存在,就能偵測到,可避免初期偽陰性的問題。
極高的特異性:只會針對黴漿菌的 DNA 進行放大,幾乎不會有偽陽性。
-優點:
快速:數小時至一天內就能有結果。
準確:可在感染初期就抓到病原體。
- 缺點:
費用較高,並非所有醫療院所都列為常規檢查。
陽性代表「有此細菌存在」,但極少數情況下可能是無症狀的帶菌者(carrier)。不過對於有症狀的病人,陽性結果幾乎可以確診。

3. 細菌培養 (Culture)

方式:將檢體(如痰液)放在特殊的培養基上,試圖將黴漿菌「養」出來。
準確度:特異性高(養出來就是了),但敏感性極低。
臨床應用:幾乎不用於臨床診斷。因為黴漿菌生長非常緩慢,需要數週時間,且培養條件苛刻,成功率低。主要用於科學研究。

#黴漿菌治療現況:

黴漿菌沒有細胞壁,所以傳統用來攻擊細菌細胞壁的抗生素,如盤尼西林 (Penicillin) 和頭孢菌素 (Cephalosporins),是完全無效的。
有效的抗生素主要有三類,它們的目標是抑制細菌的蛋白質合成或DNA複製. 包括 :

1.巨環類 (Macrolides) : Azithromycin (日舒/阿奇黴素), Clarithromycin, Erythromycin
2.四環黴素類(Tetracyclines): Doxycycline (多喜黴素), Minocycline
3.氟喹諾酮類 (Fluoroquinolones) : Levofloxacin, Moxifloxacin

● 台灣目前正面臨對「巨環類抗生素 (Macrolides)」的高度抗藥性問題。

- 抗藥性比率:根據近年台灣各醫院及學術單位研究,兒童黴漿菌對巨環類(如 Azithromycin/日舒)的抗藥性比率,已經高達 60%~70%,甚至在某些研究中更高。這個比率在東亞地區(包括中國、日本、韓國)都普遍偏高。

-抗藥性原因:主要是黴漿菌的 23S rRNA 基因產生突變,導致巨環類抗生素無法與其結合,進而失去抑制蛋白質合成的效果。

-臨床意義:這代表當醫生為孩童開立第一線的「日舒」時,有超過一半的機率是無效的。病患服藥後,發燒和咳嗽症狀可能完全沒有改善。

● 目前兒童的治療策略:

第一線藥物選擇:「巨環類 (Azithromycin)」 仍常是是首選。
- 安全性考量:Azithromycin 對兒童的安全性記錄最好,副作用相對較少。
- 仍有有效機率:雖然抗藥性高,但仍有約30-40%的機率有效。
- 診斷不確定性:在沒有快篩或PCR確認前,咳嗽也可能是其他病毒或細菌引起,巨環類抗生素的抗菌範圍較廣。
- 關鍵步驟:密切觀察治療反應。在服藥 48-72 小時後,必須評估症狀是否改善(如退燒、咳嗽頻率降低)。治療無效時的第二線選擇 (非常重要) 如果服用 Azithromycin 72小時後,孩子仍然持續發燒、劇烈咳嗽,代表極可能是抗藥性菌株感染,此時必須更換藥物。

對於 8 歲以上兒童:
- 首選更換為「四環黴素類 (Doxycycline)」。Doxycycline 對於抗藥性黴漿菌的效果非常好,通常換藥後1-2天內症狀就會有顯著改善。

對於 8 歲以下兒童 (關鍵決策點):
傳統上,Doxycycline 因牙齒染色風險而停用。但現在觀念已改變!
最新國際與台灣兒科指引皆建議:對於巨環類抗生素治療無效的嚴重或頑固性黴漿菌感染,即使是8歲以下的兒童,也可以且應該使用短療程 (約7-10天) 的 Doxycycline。

理由:多項研究證實,短期使用 Doxycycline 造成牙齒染色的風險極低,而放任嚴重肺炎不治療可能導致肺部長期損傷,其風險遠大於牙齒染色的微小風險。

第三線或重症選擇:
對於極少數對 Doxycycline 也反應不佳,或併發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的重症病童,才會在權衡利弊後,考慮使用氟喹諾酮類 (Levofloxacin) 作為最後一線藥物。

★★ 提醒家長的是,除非孩子有劇烈咳嗽或久咳,才需要考慮黴漿菌感染,千萬不要有事沒事就篩檢一下, 要先有懷疑才檢驗!! 若要篩檢就要知道
黴漿菌抗體的存在可以長達數個月 !! , 除非是定量的檢測,才能依據抗體濃度的變化, 判斷是否真的黴漿菌感染. 太過浮濫的檢查,只會造成無謂的
使用抗黴漿菌抗生素. 雖然目前可以比較安心使用 doxycycline 藥物但畢竟還是有一點點牙齒染色的疑慮,如果能不濫用還是盡量不要.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最近有過敏性鼻炎的運動員小朋友來看診,詢問因為過幾天要參加比賽, 開立的鼻噴劑是否可以使用, 會不會不合規定屬於禁藥?   前幾天新聞也看到奧運網球新星曹家宜驗出禁藥物質(Methylephedrine),因而暫時停賽甚至退出國家隊。  因...
19/03/2025

最近有過敏性鼻炎的運動員小朋友來看診,詢問因為過幾天要參加比賽, 開立的鼻噴劑是否可以使用, 會不會不合規定屬於禁藥?
前幾天新聞也看到奧運網球新星曹家宜驗出禁藥物質(Methylephedrine),因而暫時停賽甚至退出國家隊。 因為許多醫師包括我自己也不是完全清楚哪些藥物在競技比賽會被禁止甚至影響運動員的資格, 我決定寫這篇文章,讓一般運動員可以在感冒或一般症狀去基層診所看診時注意醫師是否開立到這些藥物.

以下是針對運動員在感冒或皮膚病就醫時,需特別注意的常見藥物中可能屬於禁藥的部分。這些藥物可能出現在醫療處方或非處方藥中,因此運動員應謹慎確認其成分是否列於停用清單,並在必要時申請治療用途豁免(TUE)。

#咳嗽 : 一般的單方止咳藥物通常是ok的,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有比較劇烈的咳嗽,特別是原本有氣喘的人,或是支氣管發炎的病人,醫師可能會開立選擇性或是非選擇性的乙二型交感神經致效劑( Beta-2 Agonists) 以及其光學異構物,也就是所謂的支氣管擴張藥物來治療,但這些無論是比賽內或是比賽外都是全面禁止使用的喔!
例如 : Fenoterol (Berotec ) , Procaterol ( meptin ) , Salbutamol
( Ventolin), Salmeterol , Terbutaline ( Bricanyl ) , Trimetoquinol
( Trimsoan ) 等等這些常用的都不行。

鎮咳的藥物中常常會有 Codeine 可待因成分,它是一種鴉片類鎮痛藥,常用於緩解中度疼痛和強力止咳。​根據世界反運動禁藥機構(WADA)的規定,可待因在比賽期間被列入監控計畫,但未被禁止使用。 但是可待因在體內代謝後可能產生嗎啡等代謝物,這些物質在比賽期間被禁止。​因此,使用可待因可能導致藥檢結果呈陽性所以最好還是避免使用。

當劇烈咳嗽時,口服的氣管擴張藥物只剩下屬於茶鹼類的老藥 Theophylline 類藥物沒有被列在禁藥名單,可以使用。

至於吸入型擴張劑藥物,可以使用短效 Salbutamol 噴劑 (也就是常用的 Ventolin 泛得林噴劑) 或是長效 Formoterol 噴劑,但每日的劑量有一定限制,必須跟醫師讨論清楚上限以免違規。
至於另一個常用的 Brotec 備勞喘噴劑則屬於不准許使用的噴劑喔!

#鼻塞鼻涕: 最常違規的藥物大概就是因為鼻塞症狀醫師開立含有 Pseudoephedrine (偽麻黃素),Ephedrine (麻黃素),Methylphenidate (甲基芬尼特) 這些成分的解充血藥物來緩解鼻塞,但由於其具有興奮的作用,屬於比賽期間禁止使用的藥物。
所以如果鼻塞鼻涕請醫師開藥時,務必提醒醫師不要開立含這些成分的單方或複方藥物,以免參加比賽時藥檢違規失去資格。

至於市面上常用的歐治鼻 ( Oxymetazoline ) 鼻噴劑被列為興奮劑,在比賽期間必需停用。然而,與其他興奮劑不同,清單未明確規定其尿液濃度閾值。鼻噴劑中的Oxymetazoline屬於局部使用,其系統性吸收量極低,通常不會導致尿液中檢測出足以違規的濃度。
局部作用(鼻腔收縮)不太可能影響表現,因此實務上風險較低。
實際違規案例極少。 運動員仍應謹慎,避免過量使用,並保留藥物使用證明(如處方或購買紀錄)以應對可能的質疑。

#類固醇藥物: 所有類固醇藥物,如果是經由口服,注射或是肛門給藥的途徑給予都是被禁止的。
至於氣喘或過敏性鼻炎患者常使用的吸入性類固醇或是類固醇鼻噴劑,或是經由皮膚/眼睛給予的局部類固醇藥物都是可以使用的,但不可以超過仿單上的合理建議劑量。

以上是運動員因為感冒看診不知道醫師開立藥物中有禁藥成分而違規的最常見藥物,整理出來給喜歡運動甚至要參加競賽的大小朋友們參考,希望大家都能贏得勝利 !

其他更詳細的藥物清單可以參考以下網址 :

https://www.antidoping.org.tw/prohibited-list/

另外,我們合作的藥局何藥師可是有證照的運動諮詢專業藥師喔! 如果有這方面的問題也歡迎大家去永盛藥局問他!

最近來看診的病人,應該常常看到我對於某幾家 ENT診所的開藥作風嘆氣不已,甚至碎念幾句。真的不是我要唸,是看到病人莫名其妙一吃就是十多天口服類固醇,問起原因常常一問三不知,甚至有些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曾經吃過很常一段時間類固醇 !   我覺得...
23/02/2025

最近來看診的病人,應該常常看到我對於某幾家 ENT診所的開藥作風嘆氣不已,甚至碎念幾句。真的不是我要唸,是看到病人莫名其妙一吃就是十多天口服類固醇,問起原因常常一問三不知,甚至有些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曾經吃過很常一段時間類固醇 !
我覺得爸爸媽媽們有需要了解類固醇,正確使用它,所以今天就來簡單談談類固醇的臨床用途。
#口服類固醇: 主要指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s),如 Prednisone 和 Dexamethasone。 這些藥物的中文名子很多,廠牌也多, 但這些藥物都是通過模仿體內自然分泌的皮質醇,與細胞內的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進而調節基因表達,從而抑制免疫反應,減少發炎物質的釋放,達到抗發炎和免疫抑制的效果。
#臨床應用:臨床上,醫師 " 應該 " 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謹慎地使用口服類固醇。常見的適應症包括:
1. 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SLE)、類風濕性關節炎(RA)等,類固醇可抑制過度活躍的免疫系統,減少組織損傷。
2. 某些腎臟疾病:如腎病綜合症,類固醇可減少蛋白尿,改善病情。
3. 過敏性疾病:如嚴重的過敏反應(anaphylactic shock )、氣喘急性發作等,類固醇可迅速減輕炎症,緩解症狀。
4. 器官移植後:為防止排斥反應,類固醇常與其他免疫抑制劑聯合使用。

事實上無論是前述風濕免疫疾病,腎臟疾病若醫師,器官移植等,當醫師認為病人身上目前的免疫反應過度強烈導致傷害到身體時,兩害相全取其輕,會使用類固醇藥物來控制病情。 但針對過敏性疾病特別是過敏性疾病中是否合理使用類固醇變得非常重要。
以下是針對類固醇用在過敏性常見疾病的建議:
1. 氣喘:對於急性嚴重發作,短期口服類固醇可有效控制症狀。然而,長期控制通常依靠吸入型類固醇,因為兩者劑量相差天壤之別。 口服類固醇僅在必要時使用。

#個人建議 : 病患久咳不愈( 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劇烈咳嗽特別是睡眠, 1週以上,還可忍受不嚴重的咳嗽2~3週以上),排除黴漿菌感染可能,且已經使用多天支氣管擴張藥物仍無法改善,可以考慮在沒有發燒或是黃稠痰跟鼻涕的狀況下使用。 若真的必須在發燒或是黃痰狀況下使用,通常會合併口服抗生素使用比較安全。

#口服類固醇與吸入性類固醇的劑量差距 : 由於吸入性類固醇經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影響身體的比例極低 (1/100~1/10),加上原本的單位劑量( μg)就是口服( mg ) 的1/000. 吃一顆5mg的類固醇大概可以噴 將近1000下的吸入型類固醇 ( 50 μg/每一噴 , 吸收到全身不到 5μg ). 所以當我看到原本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很穩定的病患,到別家院所被隨意開立口服類固醇多天,特別是跟病人解釋說 " 用一點點類固醇抗發炎好比較快! " 這種拿不上檯面的說法,真的讓我扼腕嘆息 !

2. 過敏性鼻炎:目前醫療常規是以抗組織胺藥物和鼻用類固醇噴劑為主。口服類固醇僅在症狀極為嚴重且其他治療無效時,短期使用。 但是,許多病患明明不是因為鼻塞嚴重到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和鼻用類固醇噴劑無效,也是被開立口服類固醇 !
3. 異位性皮膚炎:主要以外用類固醇軟膏或是許多新的抗發炎藥膏(例如普特皮,醫立妥,適健膚) 為主,搭配口服長效抗組織胺就可以控制的不錯。 口服類固醇一般只會用於嚴重且面積較廣泛的發作時,且短期使用通常就會停止。

4. 蕁麻疹:急性嚴重發作時,醫師判斷使用長短效抗組織胺無效, 可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但長期管理應以避免過敏原和使用抗組織胺為主。

#類固醇使用時間的長短: 通常連續使用天數小於或等於14天叫短期使用,但臨床上就算是過敏氣喘急性發作到必須急診通常也口服3-5天就可以搞定。 長期口服類固醇必然有其原因在此就不多討論,但過去認為短期比較不會有影響的看法,這幾年有長庚醫院兒童過敏科姚宗杰教授的研究對此提出警告,使用口服類固醇後第一個月內,其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機率將高出1.8倍、敗血症高出2倍、心臟衰竭高出2.4倍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沒有任何慢性疾病史的患者,短期使用14天以下的口服類固醇,也會出現同樣的疾病風險。
#類固醇壓制免疫不分好壞 : 大家要知道免疫系統是我們對抗感染的重要武器,發炎反應更是第一道防線 ! 一般感冒去看 ENT 開立口服類固醇美其名改善症狀快一點,但追求症狀好的快的假象,也同時把對身體抵抗感染至關重要的"發炎反應"全給壓制光光,所以我們常會看到給予口服類固醇後,鼻涕跟痰轉黃稠的狀況。 兒科病人又是需要施打各種常規疫苗的年紀,貿然使用類固醇也可能導致服藥前後施打預防針抗體產生的效果大打折扣,這點是也是醫師開立類固醇給兒科病患時要注意的可能影響。

總之,講這些是提醒大朋友小朋友,每次看診後都要三問醫師。
一問我的診斷是什麼 ? 二問有開到抗生素或類固醇嗎 ? 三問為什麼原因要開? 療程多久? 希望大家都不會後來才知道自己曾經吃過類固醇而不自知 !

      從以前俗稱的「美國仙丹」,到後來的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症狀,類固醇已成為社會大眾耳熟能詳的一種藥物。先前的研究指出,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可能會產生嚴重副作用,所以臨床醫師在開立口服類固醇多會謹慎...

最近新聞都在討論麻疹,連護士都在詢問哪裡可打疫苗。 本想寫點東西但是最近病人爆量累翻了.....剛好看到新鮮出爐的黃瑽寧醫師衛教影片! 分享轉貼給大家!   讓我偷個懶吧!https://youtu.be/JW2bC9Zky98?si=O6...
09/01/2025

最近新聞都在討論麻疹,連護士都在詢問哪裡可打疫苗。 本想寫點東西但是最近病人爆量累翻了.....剛好看到新鮮出爐的黃瑽寧醫師衛教影片! 分享轉貼給大家! 讓我偷個懶吧!

https://youtu.be/JW2bC9Zky98?si=O68xMlU3Dx1FdKCL

近期台灣新增多起麻疹確診案例,如果你也覺得資訊很混亂,看完影片你就明白了。台灣MMR疫苗接種率高達98.7%,我們根本不需要恐慌,而是要理性因應,重點放在保護未滿1歲、尚未能接種疫苗的寶寶家庭。至於1981年之後出生.....

最近剛好有空北上參加這場" 常見兒童感染症與抗生素實務研討會",內容著重在目前台灣抗生素的使用狀況。  確實如同新聞報導所述,今年三月以來黴漿菌肺炎特別是抗藥性黴漿菌造成大人小孩劇烈咳嗽甚至肺炎住院的狀況大幅增加。 想必許多家長對於劇烈咳嗽...
02/12/2024

最近剛好有空北上參加這場" 常見兒童感染症與抗生素實務研討會",內容著重在目前台灣抗生素的使用狀況。 確實如同新聞報導所述,今年三月以來黴漿菌肺炎特別是抗藥性黴漿菌造成大人小孩劇烈咳嗽甚至肺炎住院的狀況大幅增加。 想必許多家長對於劇烈咳嗽的孩子是否感染了黴漿菌非常擔心,所以利用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基本的觀念。
#黴漿菌感染的族群:
感染的高風險年齡層主要集中在5至15歲的學齡兒童和青少年,五歲以下少見,除非有明確接觸史,否則不用一開始就考慮感染黴漿菌。 成人老年人也不多見但若有明確接觸史也是要考慮。

#黴漿菌感染的主要症狀以及如何與氣喘的劇烈咳嗽區分 :

主要症狀包括:
- 持續乾咳:最初乾咳,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有痰的咳嗽。
- 輕微發燒:通常不會出現高燒,發燒程度較輕。
- 全身疲倦:患者常感到疲倦無力,這是感染的常見反應。
- 喉嚨痛:喉嚨不適或疼痛是常見的初期症狀。
- 頭痛:許多患者會感到頭痛,這也是感染的常見症狀。
- 呼吸困難:在某些情況下,患者可能會感到呼吸急促或喘鳴。
- 其他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關節或肌肉酸痛,甚至有輕微的腹瀉或嘔吐.

以上症狀與一般流感類似,所以醫師在判斷是否黴漿菌感染時常常要進入劇烈咳嗽的階段才會考慮。 聯床上同樣會劇烈咳嗽與黴漿菌混淆的應該是氣喘體質的病人,我的經驗是可以參考下面幾個重點:
1. 黴漿菌感染應該比較是整天不分白天夜晚睡覺都是劇烈咳嗽 , 如果只有夜咳很嚴重白天還ok,或是相反晚上睡得很好,白天不定時一陣陣劇烈咳嗽比較考慮是氣喘的發作。
2.若合併發燒或是觀察到黃痰,應該先考慮感染性的劇烈咳嗽,黃綠黏稠考慮一般細菌性感染,黃色較稀的痰考慮黴漿菌。 白色的痰則比較像病毒感染或是氣喘的痰。
3. 黴漿菌感染時比較不會有鼻涕症狀,但如果有鼻涕還要考慮是否合併過敏性鼻炎導致。如果是像感冒鼻炎整天都有鼻水,就比較不像黴漿菌感染。

#黴漿菌的診斷工具:
目前唯一能確定診斷的工具應該是 Film array 系統 ( PCR 分子診斷技術 ) , 所謂的黴漿菌快篩不夠準確, 而抽血檢測 黴漿菌的 IgM 抗體就算陽性也不能代表目前正在感染,因為此抗體可持續存在幾個月。 但目前 Film array 系統幾乎只有醫學中心等級才具備,並不普遍。
所以大部分病人被醫師告知黴漿菌感染幾乎都是臨床懷疑就開立抗生素治療。

#黴漿菌的治療:
- 主要治療藥物 :
紅黴素類( 第一代 Erythromycin , 第二代 zithroamx 也就是鼎鼎有名的"日舒") ,以及四環黴素類 ( 較老的 tetracyclin 以及最近很夯的 doxycycline 藥物 ),跟喹諾酮類藥物 Quinolone ( Cirpofloxacin 或是 Levofloxacin ).
- 目前台灣的黴漿菌對於第一代 Erythromycin 幾乎都具有抗藥性,就算是常用的第二代 zithromax 日舒 , 也從疫情前六到七成抗藥性增加到將近八九成的抗藥性
- 當懷疑抗藥性時,醫師會開立四環黴素類藥物 ( 以前認為8歲以下兒童會造成牙齒染色骨頭生長影響而不建議開立,但目前美國 FDA 結論認為可以開立 doxycycline 不會造成這樣的副作用 )
- 至於喹諾酮類藥物 Quinolone ( Cirpofloxacin 或是 Levofloxacin ) 雖然對黴漿菌有效但是過去因為動物實驗認為有肌腱發炎甚至斷裂的嚴重副作用風險,而不建議用在兒童。 目前已經放寬可以安全使用於兒童但仍不建議作為第一線使用。

Doxycycline 藥物雖然已經確認可以安全用在兒童,但在文獻還是嘔而有少數 1-4% 的牙齒染色報告,雖然後來多數有恢復正常,但 doxycycline 的影響會累積,劑量療程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若動不動就因為懷疑黴漿菌吃一個療程,很難說長期下來會不會有影響。

#結論:
- 若年齡不到五歲,雖然劇烈咳嗽,未確認肺炎甚至住院的程度,能等則等,先考慮其他細菌或是病毒性支氣管炎造成,開立其他抗生素治療,若無效才考慮使用針對黴漿菌的抗生素

- 若確實懷疑黴漿菌感染,若年紀大於8歲,病況嚴重可以跳過抗藥性高的紅黴素類藥物,直接使用 Doxycycline,但還是要注意是否常常用到這個藥物,需注意會有劑量累積的效果。 若病況輕微,建議還是先試試看第二代紅黴素" 日舒" 若效果不好才考慮開立 doxycycline 藥物為佳。

- 若有接觸疑似黴漿菌感染的案例,最好搞清楚是否真的確診,用哪種方式確診 ! 不要人云亦云,風聲鶴唳,咳嗽厲害就只考慮黴漿菌感染,應該跟醫師好好討論評估給藥的必要性,有時候先等待幾天症狀治療反而可以避免濫用誤用抗生素。

在新冠疫情解封後,不少傳染疾病陸續回歸,感染科權威、台大黃立民醫師特別示警黴漿菌疫情,今年從3~4月開始蔓延到現在都沒有斷過,近期光台大醫院每周都做出幾十個黴漿菌PCR陽性。然而臨床上卻看到不少醫師會有開抗生...

15/10/2024

每次建議病人噴霧治療,病人去藥局購買生理食鹽水的時後,都會被推薦購買所謂專門噴霧治療用的"0.45%鹽水" 。
實際上目前文獻研究並沒有建議使用這種低濃度的鹽水,會比較刺激黏膜,又沒有生理食鹽水或是高濃度3%食鹽水的化痰效果。 剛好有多才多藝的醫師用AI作曲創作了衛教神曲來說明,馬上分享給大家參考!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追蹤他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DAgElo2NQ7R/?igsh=dWc5OHExcmRqdng4

最近看到多位先去某間新開業診所看診的病患來追蹤,發現無論有沒有發燒,都被醫師開立" 抗生素+類固醇+止痛退燒藥三合一" 來治療....Orz..(這也是普遍基層兒科診所生意會被ENT診所打趴的原因.....),這樣的藥物組合對於經過訓練的兒...
04/09/2024

最近看到多位先去某間新開業診所看診的病患來追蹤,發現無論有沒有發燒,都被醫師開立" 抗生素+類固醇+止痛退燒藥三合一" 來治療....Orz..(這也是普遍基層兒科診所生意會被ENT診所打趴的原因.....),這樣的藥物組合對於經過訓練的兒科醫師來說,真得為台東的孩子捏把冷汗。

抗生素,類固醇或止痛退燒藥,在醫療上各自都有重要的角色沒錯, 但是為了控制體溫,改善喉嚨痛,鼻塞,鼻涕這些呼吸道症狀,常態性合併使用就真的弊大於利了....

首先,非不得已,退燒藥的使用不應該規律,這應該已經是大部分兒科醫師跟新時代家長的共識了。 但還是有不少醫師為了緩解家長對於體溫的焦慮,固定在藥粉內加上退燒藥。這對於免疫力的產生有很大的影響, 有時反而因此拖延到病情的恢復。 至於口服類固醇,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醫師會利用其強力的抗發炎免疫調節效果去改善病情。 但沒告知病人需要使用的原因就直接開立,這點就值的檢討,畢竟病人應該有選擇是否要承擔口服類固醇可能帶來的壓制免疫系統的後果來改善目前的疾病狀況不是嗎?

至於抗生素添加到藥粉中使用,除非有懷疑細菌感染否則徒勞無功之外反而增加大環境抗藥性菌種的產生。兒科的發燒百分之八十是病毒感染造成,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理由應該主動告知病人,而不是口說感冒但卻開立抗生素! 鼻竇炎大概是最常聽到的診所醫師使用抗生素理由,但要知道無論是統計數據還是臨床實務上,感冒時看到黃鼻涕其實只有不到10%真的是因為細菌感染造成而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但台灣確實存在許多ENT診所一看到病人有黃鼻涕,不論症狀持續幾天就馬上投予抗生素治療的狀況,只是因為抗生素常被隱藏雲端藥歷看不到而已。 這也是我常要求病人必須把不同診所看診時的藥單帶參考的原因。

以上有感而發,或許哪天就會刪文,畢竟人微言輕改變不了大環境,總之,先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

07/07/2024

最近天氣炎熱,動輒38度以上的高溫,家有過敏兒的家長想必非常苦惱。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夏天照過過敏孩子的重點 :

1. 氣喘跟過敏性鼻炎的孩子 : 由於他們的呼吸道特別敏感,當室內溫度低於26~27度的時候,或是因為開啟了電風扇導致一直有氣流(風)吹進鼻腔或氣管,都容易受到刺激而出現咳嗽喘或是鼻過敏症狀。
由於每個房間是否西曬,冷氣機好壞,房間內人數多寡都會造成體感溫度的不同,建議家長可在房間放置簡易溫度計,了解目前的冷氣溫度設定是否會造成室溫過低。
風的流動對於呼吸道處於過敏狀態時,有很大機會造成咳嗽或鼻塞鼻水症狀,若室內原本環境不佳充斥過敏原或灰塵,更可能被氣流帶入呼吸道造成過敏症狀發作。
如果孩子特別怕熱,可以試著穿著最少的衣服甚至打赤膊亦無不可,不要一邊吹冷氣,一邊蓋被子(怕孩子著涼),又說孩子怕熱 !
要知道感冒是因為被感染源經由口鼻侵犯人體,而不是因為沒蓋被子著涼了。 若不蓋被還是怕熱可試著讓孩子睡在較涼感的竹席或涼墊上,或是戴著口罩睡也ok (前提是小孩可以接受)。

至於塵蟎的控制已經是老生常談,還是提醒家長不要嫌麻煩,枕頭套/被單跟床單務必每週用55-60度的熱水或是具有抗菌防蟎效果的洗衣精來清洗。如果房間內有無法清洗的絨毛玩具也建議狠下心移除或是用大塑膠袋收起來喔 ! 厚重的窗簾最好不要,若要裝設也建議盡量有空就拆卸下來清洗為佳。

天氣炎熱,若是家長要帶孩子去游泳,要注意泳池通常會加氯消毒,含氯過高會刺激氣喘發作(建議自由氯含量在1.0~3.0 ppm),最好選擇戶外或是含氯量低的泳池。 若是前往溪邊玩水,則要注意溪水的溫度是否會太冰涼,可能會造成氣喘的發作。 也可考慮在游泳前十五分鐘使用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可以短暫預防因為游泳而導致的氣喘發作。

最後談到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兒,夏天的酷熱會造成流汗增加,除了盡量待在有空調的室內減少流汗之外,若要進行戶外活動務必隨時注意要將身上汗水移除,過多且相對較為弱鹼性的汗水會使角質層剝落,皮膚更加發炎,也會活化角質細胞和皮膚神經上的蛋白酶活化受體(PAR-2 receptor),引起搔癢,加重癢抓癢的惡性循環喔 !

30/05/2024

又到了端午佳節, 也是進入炎熱夏季的開始, 如果原本在保養控制氣喘跟過敏性鼻炎的孩子, 最近已經連續三個月沒有嚴重發作紀錄,例如吃到抗生素或類固醇藥物, 可跟醫師讨論是否能在端午過後開始休息或調降藥物劑量頻率. 也提醒家長, 冷氣溫度不要低於 26 度, 更不要又加上電風扇, 氣流的流動常常會造成孩子咳嗽與鼻塞鼻涕症狀喔 !

Address

台東市中山路261號
Taitung
950

Opening Hours

Monday 08:00 - 11:30
15:00 - 18:30
Tuesday 08:00 - 11:30
15:00 - 18:30
Wednesday 08:00 - 11:30
15:00 - 18:30
Thursday 08:00 - 11:30
15:00 - 18:30
Friday 08:00 - 11:30
15:00 - 18:30

Telephone

+88689356688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在地人的小兒科醫師_王崑伊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