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百善臨床心理師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自閉症|親職|日常療育
▉星兒的翻譯者▉
⭐沛智心理治療所
⭐順安復健專科診所
#親職 #溝通
合作邀約 zenpsychologists@gmail.com 歡迎演講、課程等邀約,請來信洽詢
專長為 自閉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問題行為 親子溝通技巧

對小小孩來說比起用語言,讓他們直接用看的會比較快。但還是要小心後續有些小孩可能會一直想這個畫面到睡不著覺之類的問題。
13/11/2025

對小小孩來說比起用語言,讓他們直接用看的會比較快。
但還是要小心後續有些小孩可能會一直想這個畫面到睡不著覺之類的問題。

This Is How Japan Trains Kids to Cross Roads Safely 😳🇯🇵 | Must-See Discipline!In Japan, even the youngest kids learn **road safety** with incredible disci...

青少年的情緒起伏劇烈像個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會爆炸家長不了解孩子 孩子不了解自己情緒教育還有一段路要走如果你家也有困在情緒中的青少年看完文章發現跟你家的狀況很像歡迎來參加我們這個月舉辦的講座時間:11/22(六) 13:30-15:00地點:...
12/11/2025

青少年的情緒起伏劇烈
像個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會爆炸
家長不了解孩子 孩子不了解自己
情緒教育還有一段路要走
如果你家也有困在情緒中的青少年
看完文章發現跟你家的狀況很像
歡迎來參加我們這個月舉辦的講座
時間:11/22(六) 13:30-15:00
地點:沛智心理治療所
人數:12人,額滿為止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L5eXWSBVXYnEdSFs5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自閉症|親職|日常療育  早療場域中會遇到高比例有自閉特質的孩子,這樣的特性讓他們在團體中很突出,而一般的互動與教育方式和他們格格不入。為了這些特殊的家庭,接下來我會以「自閉症」「常見的困擾」「日常療育」這樣的主軸推出系列...
09/11/2025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自閉症|親職|日常療育

早療場域中會遇到高比例有自閉特質的孩子,這樣的特性讓他們在團體中很突出,而一般的互動與教育方式和他們格格不入。為了這些特殊的家庭,接下來我會以「自閉症」「常見的困擾」「日常療育」
這樣的主軸推出系列文章,集中探討這些困擾以及在家療育的基本概念。
當然心理治療的部分無法詳述,這是我們專業所在,而且也難用文字的方式傳遞治療的訣竅。
如果你對我的分享表示認同,並且有相關需求,請就近尋求兒童專業的臨床心理師提供真正的協助。

EP220聽不懂語氣
█常見的情境
最近常常給出類似的回饋,
因為孩子對於父母的呼喚會無視或者生氣,
這樣的反應在星兒家庭中經常出現。
因為孩子其實很難分辨,
此刻你是要罵他還是要跟他說話?
所以我會跟家長討論,
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跟文字,
讓孩子比較容易分辨我們的意圖。
█發生了什麼事情
分辨語氣的能力其實不是每一個孩子天生擁有,
尤其在星兒身上,這個比例其實並不高。
他們用來分辨的能力比較像是文字辨識系統,而不是語氣辨識系統。
所以他們在意的是你用哪一個詞,而不是是你用怎麼樣的聲音。
能夠辨別語氣的能力,多是後天學習而來的。
或者有些孩子對於聲調跟音量的感受比較敏感,
所以有時你只是因為距離較遠而提高音量,他們卻會誤以為你在罵人
有更多的比例恐怕是聽不懂你語氣中的內容跟情緒
他們更專注於字面上的內容
所以你會發現星兒花更多力氣在找你的錯字
多過於聽你的意思
█用兩套不同的台詞
所以我會建議家長,用不同的語氣或者台詞,讓孩子明白當下是什麼情況。
就跟我們在看影集或者卡通時被訓練出來的那樣,​​聽到特定的音效或台詞時,
就能預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壞人即將登場,或劇情即將轉折,主角準備變身。
這是一種默契的培養,也是一種生活經驗的簡化和歸納。我們原本是從家庭中累積這些經驗,練習歸納,再延伸到其他情境與環境。但星兒們的困難就是他們不容易累積最初的經驗,所以我們需要降低難度,透過刻意設計來製造孩子容易累積經驗的情境。
刻意的安排與表演,對孩子來說是必要的。因此,從幼兒期開始,我們就可以透過各種誇張化的表達方式,來幫助他們理解語氣的變化,這是孩子需要的,也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孩子的無視可能不是挑釁,而是難以解讀情緒線索所造成的反應。家長可透過穩定語氣、固定台詞與誇張表達,幫助孩子累積理解他人的經驗,從家庭中培養這種默契,站穩理解他人情緒的起點。

05/11/2025

最近的chatgpt讓我感覺像在面對成年亞斯一樣,雖然社會化但真的很囉唆

上課中觀點的僵化其實是跟家長工作時最花力氣的時候非黑即白的想法在成人的世界中也是常見的狀況事情都要二分法,沒辦法換另外一個角度看世界 #練習  #沒有什麼是一定要
02/11/2025

上課中
觀點的僵化其實是跟家長工作時最花力氣的時候
非黑即白的想法在成人的世界中也是常見的狀況
事情都要二分法,沒辦法換另外一個角度看世界
#練習 #沒有什麼是一定要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自閉症|親職|日常療育  早療場域中會遇到高比例有自閉特質的孩子,這樣的特性讓他們在團體中很突出,而一般的互動與教育方式和他們格格不入。為了這些特殊的家庭,接下來我會以「自閉症」「常見的困擾」「日常療育」這樣的主軸推出系列...
01/11/2025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自閉症|親職|日常療育

早療場域中會遇到高比例有自閉特質的孩子,這樣的特性讓他們在團體中很突出,而一般的互動與教育方式和他們格格不入。為了這些特殊的家庭,接下來我會以「自閉症」「常見的困擾」「日常療育」
這樣的主軸推出系列文章,集中探討這些困擾以及在家療育的基本概念。
當然心理治療的部分無法詳述,這是我們專業所在,而且也難用文字的方式傳遞治療的訣竅。
如果你對我的分享表示認同,並且有相關需求,請就近尋求兒童專業的臨床心理師提供真正的協助。

EP219給自己壓力
█常見的情境
過濾不了周遭的刺激
給自己很多的設限、要求
處理訊息的時候產生衝突的條件
星兒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起來真的有很多麻煩的地方
所以脾氣不好是理所當然的
但我沒有要合理化脾氣不好這件事
只是以同理的角度說這個現象
█發生了什麼事情
從外部來看,有些星兒的感官過濾跟處理系統特別敏感
對於觸覺、味覺、口感之類都有很多限制跟挑剔
所以吃了吐出來、固定吃同樣的東西、食之無味都有可能
或者對於別人覺得好笑的聽不懂,別人覺得不好笑的笑個不停
先天的配備造成後續的格格不入,這是外部的壓力
從內部來看,有些星兒會給自己一些限制跟條件
好的時候讓自己很有規律,生活很有節奏
壞的時候是條件不近人情,或者像苦行僧一般
這樣的生活跟節奏還有要求會讓旁人跟不上
所以長期下來其實不好相處
最後是處理訊息的部分,指的是內建公式的衝突問題
就像常常遇到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一樣
像是明明知道時間不夠,但又有把事情做完的衝動
結果擾亂後續行程也不舒服,提前終止事情也不舒服
又或者明明知道對方變胖了很想說實話,但又知道社交規則這樣說傷害感情
知道對方因為分手很難過,但聽過程明明就是朋友錯的比較多
老闆說這個不用急,但是上次慢慢做就被罵,到底該不該聽話
不同的資訊產生無法對齊的現象,於是進入當機狀態
█事前與事後釋放壓力
老實說這跟找程式bug一樣麻煩
尤其程式還不是自己寫的,再加上寫的通常亂七八糟
或者用一般人也能懂的例子
這就像織毛衣但是發現有織錯的地方
不只要慢慢數,還可能需要拆到錯的地方重來一樣麻煩
所以當下跟事前的快速釋壓
我認為比較有實際幫助
這樣的釋壓分成兩種
一個是當下,也就是馬上阻斷壓力源、轉移注意、幫他梳理情緒跟原因
另一個則是事前的準備,包括確保他有自己步調的時間、足夠時間做喜歡的事、先避開不喜歡的刺激、準備好後續放鬆的空間跟時間等等
有人比喻星兒是火星來的孩子
這樣說的確蠻貼切的
他們需要跟地球不一樣的氣壓與溫度
即便暫時在地球生存
他們也要保留時間回到跟母星一樣的空間
才能好好生存

# #起源 這是在其他粉專看到的故事,很快地就有人留言評論老師,但是很意外的是大多數的人就趕快決定老師的對錯,這跟我平常的思考相差甚遠,感受到同溫層之外原來差這麼多。外加討論的方向五花八門,連想要統整都有困難。我來分享一下我的思考邏輯█ 第...
29/10/2025

# #起源
這是在其他粉專看到的故事,很快地就有人留言評論老師,但是很意外的是大多數的人就趕快決定老師的對錯,這跟我平常的思考相差甚遠,感受到同溫層之外原來差這麼多。外加討論的方向五花八門,連想要統整都有困難。

我來分享一下我的思考邏輯

█ 第一個故事:

還需要思考的有以下內容

1.偷東西的理由

2.兩個同學的關係

覺得不合理的地方

1.老師公開的理由是什麼(懲罰?公審?)

2.為什麼老師要買一個鉛筆盒?


我的想法脈絡:

眼紅或者真的很想要都容易讓小孩做出偷竊的行為,但這還不一定馬上發展成為問題行為或者慣犯,所以最重要的是先理解動機。跟道德有關的議題可以參考「漢斯偷藥」故事,也就是如果你發現漢斯偷藥是為了重病的老父親,是否會改變刑罰或者你的立場。(我們不討論實際的刑罰,但是討論道德的彈性,而大多數留言的人感覺這方面的彈性很…奇妙,當然有他律階段的答案,反正老師就對,不該偷東西。另一派的就是歪樓到體罰對不對。還有個國小老師完全離題,趁機發表自己對教育界的論點)


然後是後續的處理,包括偷東西的小華跟被偷東西的小明。被偷東西的小明,我們會先了解孩子受到的影響,是不是對他來說很重要的東西,家長怎麼說,回去有沒有被罵等等。然後是偷東西的小華,我們會好奇孩子是什麼動機造成的?是因為想要然後得不到的羨慕嫉妒?是兩人有恩怨的懲罰?是慣犯?沒辦法控制自己?


而最後到了老師的角色,我認為有積極處理是好事,但是處理的方式可能會引發後續更多的問題。例如有沒有提前先跟孩子們溝通,還是自己就決定要這樣處理?以及界線的問題,直接幫孩子買新的鉛筆盒是一種公私不分的狀況,也阻絕了小華有機會自己賠償對方的贖罪機會。
思考的流程圖請參考圖片
█ 第二個故事:

還要思考的有以下內容:

1.什麼脈絡下造成老師需要這麼堅定的要求?

2.夠不夠直怎麼判斷?

3.沒有帶尺,用鉛筆盒或者其他直的東西代替可以嗎?

覺得不合理的地方

1.沒有清楚的理由,就是頒布命令一樣的方式

2.可以是帶班風格,但是理由跟標準都是重要的,不然哪天突然標準改變就變成專制狀態了


我的想法脈絡:

這邊沒有小孩出場的地方,所以思考的是老師的脈絡。包括為什麼他會想要這麼強制的方式處理,是因為改到煩了?還是自己被這樣教,所以套用在學生身上?還是拿學生出氣?自己有某些強迫的思考?心情不好?這樣比較方便?


最重要的問題是:想要透過這件事情教孩子什麼?我看不到

(請不要幫老師腦補,這種事情只有本人知道,這個社會不缺腦補的人,不需要把奇怪的同情心放在這種地方,說不清楚的地方就是要自己說清楚,一直想幫別人補充的人也是界線有些狀況。況且現在是強勢的一方,不需要幫忙補充。需要的是說不出來的弱勢,同情心不能夠濫用)。
(行為改變的投影片還沒做完,先用這個比較快)

25/10/2025

治療所的大家都放假出去玩了
我文章也要放假一天
#牽拖

23/10/2025

藝人逃兵讓人這麼生氣,我想是因為你「課金買外掛又高調」這樣吧
#相對剝奪感 #無課玩家憤怒

 # #行為改變技術:從了解前因後果開始 █一、為什麼需要行為改變?許多人在面對「行為改變」這個概念時,常會質疑——如果行為是自然發展的結果,為什麼還要刻意去改變它?甚至會擔心:在引導或修正一個人的行為時,是否等於剝奪了他自然學習的機會?為...
22/10/2025

# #行為改變技術:從了解前因後果開始

█一、為什麼需要行為改變?

許多人在面對「行為改變」這個概念時,常會質疑——如果行為是自然發展的結果,為什麼還要刻意去改變它?甚至會擔心:在引導或修正一個人的行為時,是否等於剝奪了他自然學習的機會?為什麼不讓他好端端的自然發展下去?

事實上,行為改變並不是要扭曲或壓抑自然發展,而是基於特定目的與需求,運用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原理,幫助個人建立更適應環境、更符合社會期待、也更能促進幸福的行為模式。

自然的學習歷程中,本來就存在「增強(reinforcement)」與「懲罰(punishment)」的效果,只是它們通常是偶然發生的。而行為改變技術的價值,正在於讓這些效果被有系統地觀察、設計與運用,達成預期的改變目標。

█二、行為改變的目的與價值

行為改變的應用十分廣泛,其目的 包括:

1. **維護自身安全**:例如防止危險行為、養成安全習慣。例如規劃健身時間或每日的喝水量 。
2. **維護社會秩序**:透過制度化的獎懲,建立可預期的社會規範,如透過獎勵回收 或違規罰單 建立大家的好習慣與默契。
3. **創造人類幸福**:像是公司提供的生產獎金 ,藉此「提升生活品質」,最終目的是「創造人類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從「回收獎勵」、「生產獎金」到「生活品質提升計畫」,都可以視為行為改變技術的應用。而「社會代幣制度」更是一種典型的例子:透過可兌換的象徵性獎勵(如積分、貼紙、代幣),促進良好行為的重複出現。說是自然,但我們早就浸潤在行為改變的概念中。

█ 三、行為改變的理論基礎

行為改變技術的根源可追溯到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發展歷程:

- **巴甫洛夫(Pavlov)——古典制約**

巴甫洛夫的實驗中,狗聽到鈴聲就分泌唾液,說明「中性刺激」與「非條件刺激」連結後,會產生新的制約反應。這是理解行為習得的起點。

- **史金納(Skinner)——操作性制約**

史金納強調,行為的出現與消失取決於後果。若一個行為之後緊接著有愉快的結果(正增強),該行為出現的機率會提高;若結果令人不快(懲罰),則出現的機率會降低。這是所有行為調整技術的核心。

- **桑代克(Thorndike)——效果律**

桑代克指出,「導致滿足結果的行為會被保留,而導致不滿足結果的行為會被消除」。發現行為「好結果保留」的效果,並強調「獎勵比懲罰有效」。

- **班杜拉(Bandura)——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進一步指出,人類不僅能從自身經驗中學習,也能透過觀察他人行為及後果而學習(模仿學習)。這說明了榜樣、環境與觀察的重要性。


這些學者的理論共同構成了行為改變技術的學理基礎,也奠定了臨床與教育實務中的應用模式。

█四、ABC分析:行為觀察的核心工具

在史金納 的理論中,包含 S (刺激) 、R (反應) 與「正負增強物」。行為改變技術常使用「ABC分析」 來拆解行為:

- **A(Antecedent)前置事件**:行為發生前的刺激或情境,例如環境、他人的言語、時間點。
- **B(Behavior)行為**:個體可觀察到的反應或動作。
- **C(Consequence)後果**:行為發生後立即出現的結果,它會影響行為是否再次發生。

舉一個家庭互動的例子來讓大家理解:

1. **情境開始:** 弟弟得到了玩具 ,哥哥覺得不公平 。
2. **行為發生:** 哥哥「找理由搶弟弟的玩具」。
3. **後果介入:** 媽媽出現,但「護短助長弟弟哭叫」。
4. **循環加劇:** 這種情況「每次都這樣」。弟弟的哭叫 反而「助長哥哥好鬥」,哥哥的行為動機演變為「征服」和「報復」。

**用ABC拆解這個循環:**

**(A) 前置事件:** 「只有一台」玩具,並且「給弟弟」。

**(B) 行為反應:** 這「引發打鬥」。

*分析:* 這說明了「行為反應(B)都有前置事件(A)」。

**(B) 行為反應 (新的B):** 媽媽「偏袒弟弟」。

**(C) 後果事件:** 哥哥「覺得每次都吃虧」。

*分析:* 「事件(C)又會導致未來的遠因(A)不公平的信念」。

█五、如何運用ABC分析促進改變?

行為改變技術的重點,就是「透過分析找出問題行為的因果關係」。分析的目的是「找出可能的因素之後驗證」,而這些因素「可能不只一個」。

例如,孩子的行為可能來自:

- 吸引注意
- 擔心被冷落
- 尋求成就控制感

透過ABC分析,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行為背後的動機,從而制定有效的介入策略。

1. **觀察與記錄**:收集行為發生的時間、情境與頻率,找出重複的觸發點。
2. **找出維持因素**:分析行為是否受到注意、逃避、感官滿足或控制感的增強。
3. **設計介入策略**:以替代行為、延遲增強或改變前置條件的方式,降低不當行為的發生機率。
4. **驗證與修正**:透過觀察結果調整策略,確保行為改變持久且正向發展。

舉例而言,若孩子因渴望注意而哭鬧,家長可在他表現平靜時給予關注與鼓勵,而非在哭鬧時滿足他的需求。這樣的「差別增強」策略能有效改變行為模式。在這邊只用簡單的篇幅點出,實際上這在大學是整學期的課程。

█六、從行為分析到尋求原因

行為改變不只是修正「不當」行為,而是在尋求原因的同時,讓家長跟當事人都能認識到自己行為背後的動機與後果,未來便能更有意識地選擇行為,培養自我控制力。無論是在親職教育、臨床心理輔導,還是在職場管理與公共政策中,行為改變技術都提供了一套可實踐、可驗證的框架,讓人類行為更符合個人與群體的福祉。

---

█ 結語

行為改變的核心不是「控制」,而是「理解」,雖然行為上我們是透過觀察、分析與正向增強,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從前因後果的連結中,看見行為背後的意圖與需求,並以更智慧、更人性的方式引導改變。當我們懂得用行為科學的眼光看待自己與他人時,改變技術就不是壓迫,而是一種與人連結的技巧。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自閉症|親職|日常療育  早療場域中會遇到高比例有自閉特質的孩子,這樣的特性讓他們在團體中很突出,而一般的互動與教育方式和他們格格不入。為了這些特殊的家庭,接下來我會以「自閉症」「常見的困擾」「日常療育」這樣的主軸推出系列...
18/10/2025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自閉症|親職|日常療育
早療場域中會遇到高比例有自閉特質的孩子,這樣的特性讓他們在團體中很突出,而一般的互動與教育方式和他們格格不入。為了這些特殊的家庭,接下來我會以「自閉症」「常見的困擾」「日常療育」
這樣的主軸推出系列文章,集中探討這些困擾以及在家療育的基本概念。
當然心理治療的部分無法詳述,這是我們專業所在,而且也難用文字的方式傳遞治療的訣竅。
如果你對我的分享表示認同,並且有相關需求,請就近尋求兒童專業的臨床心理師提供真正的協助。

EP218內建加密系統
█常見的情境
星兒有一種特長,可以把事情變複雜
明明是清楚的訊息進去,但到達腦袋時就已經亂掉
然後從嘴巴說出來的時候也可以再亂掉一次
他們天生有把事情更複雜的能力,
誇張一點可以說是把事情搞砸的能力
讓人再次感到他們的思考模式與眾不同
█發生了什麼事情
因為跟其他人的大腦結構不同造成理解不同
從聲音轉意義的時候就會產生理解差異,好像我們說的是「紅色」
但到星兒的大腦就會變成「黃色」,最後講出來的只剩「色」
中間有誤解,有編碼錯誤,有解碼錯誤
結果就變成一團錯誤
一般來說我們也會有聽不清楚的情況
但是還是會有個常識的系統,top-down的系統在背後監控跟修正
像是當我們在聊錢的事情講到匯款,因為有常識的框架在作用
我們就不會馬上想到「賄款」
因為這樣用聽到的字直接判斷,再加上不跟對方確認意思
所以誤會只會越來越多
甚至是想要解除誤會之後又更增加更多的誤會。
這樣的狀況很像,是在不斷解密跟加密的過程中逐漸的失真。
原本簡單的事情到了他們手上或者經過他們手就變得複雜起來了。
█解碼能力的普及
要讓誤解變少,最終要提升整個社會的理解力
當理解能力變得普遍,就不用只靠專業人士來完成
就跟早期的電腦連解壓縮檔案都要安裝特定軟體才能解開
但現在的電腦都早已內建
所以當大眾都有更好的解讀能力,就可以減少誤會
當然星兒的心理治療也在做練習解碼的工作,像是減少給別人的雜訊
以及練習跟對方再次確認狀況的能力
更大的孩子還能發展出一個情境會有ABC三種不同可能的假設能力
只是不管如何,星兒仍然容易受到加密系統的影響,而有偏差。
但話說回來我們理解彼此的時候不也嘗試產生誤會嗎?
一句台詞、一個新聞標題都容易各自表述
所以誤解這件事情一直都存在,也不分對象
而我們的重點能力是,去思考對方的動機,察覺對方的情緒
當有這種基本功的能力,誤解他人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
如果還能有更細緻的溝通,就有機會在事情變壞之前就解決問題
請一起練習思考人的動機、人的情緒
不要只靠表面的語言來理解彼此

Address

Xinbei
234021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