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2025
🎉【發表感想】以微創之路,邁向更安全的血管醫療
很榮幸能以博診所醫師的身分,參與這篇今年剛被《Radiology》接受的研究——
〈Feasibility of Diffusion-weighted MRI for Detecting Abdominal Aortic Endoleaks after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Radiology, 2025;317: e243466)。
這篇研究由長庚醫院影像醫學與心血管外科團隊主導完成,我有幸以共同作者的角色參與其中。能再次與昔日醫學中心的夥伴攜手,從構想到實作,一起見證一個臨床問題轉化為研究成果,實在感到無比欣慰與榮幸。
⸻
🧠【研究的核心精神】
這項研究嘗試用擴散加權磁振影像(Diffusion-weighted MRI, DWI)結合表觀擴散係數(ADC mapping),
在不使用顯影劑的情況下,偵測腹主動脈支架術後的內滲漏(endoleak)。
研究結果顯示:
• 準確率高達 94%,與傳統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幾乎相當;
• 影像判讀一致性更可達κ = 0.82,顯示穩定可靠;
• 這代表,在無需顯影劑、無輻射風險的前提下,也能精準監測術後狀況。
這樣的成果,不只是技術突破,更是對病人安全與微創理念的延伸實踐。
⸻
🌿【從臨床走回研究】
我一直深信,微創醫療不只是小傷口,更是一種思維的革新。
從治療、診斷、到追蹤,每一個環節都應盡可能減少病人的負擔與風險。
這篇研究的核心精神,正呼應我長年在靜脈與血管治療中所追求的方向:
「讓醫療更溫柔,同樣精準。」
⸻
☕️【個人心情】
回想當年在醫學中心的夜晚,常常一邊檢討影像、一邊咖啡續命。
曾經我自己還會烘豆——追求香氣與均衡,就像今天我們追求影像的細節與準確。
醫學與生活,其實都在尋找一個平衡:既要有熱度,也要有深度。
⸻
能在臨床之外,仍有機會參與研究、協助發表,是一種難得的幸運。
感謝所有參與本研究的長庚同仁,也感謝一路同行的夥伴與患者們。
每一個影像的進步,最終都指向同一個方向——
讓病人更安全,讓醫療更有溫度。
#微創醫學
#醫療創新
#降低風險提升安全
#從診斷到治療的微創精神
#影像中的人文溫度
#醫療研究的溫柔革命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n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mapping were combined with other noncontrast MR angiography sequences to accurately detect and characterize endoleaks in participant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