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0/2025
[上腹痛] 越壓越痛的劍突軟骨
最近常有病人因為上腹痛走進診間,超音波與胃鏡都已經在外院做完,不過還是會出現一些似有若無的不適,說很痛也不是很痛,說脹也不是脹,不過就是輕鬆不下來,開始懷疑東懷疑西,懷疑自己胰臟長東西、懷疑自己心肌梗塞、懷疑自己自律神經失調才會疑神疑鬼。
其實,就只是自己的劍突軟骨被壓到發炎,忍耐一週不要亂壓他,吃點止痛消炎藥物,一週後就甚麼事都沒有了。
今天就趁這個機會來衛教一下,可能會在上腹發生不適的原因吧!
上腹部疼痛(心窩痛)是一個很常見的症狀,除了常見的胃炎、胃潰瘍和胃食道逆流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器官的問題也可能引起此處不適。
上腹部匯集了許多重要器官,因此疼痛的原因非常多樣化,不過在仔細問診與身體理學檢查後就可以排除很多問題,當然啦,腸胃科三寶的超音波、胃鏡與大腸鏡也是我們的診斷武器:
1. 膽囊與膽道系統疾病
膽囊位於肝臟下方,在右上腹,但其疼痛感常常會輻射到上腹部(心窩)或右肩甚至背後。
膽結石 (Gallstones)以及膽囊發炎: 膽囊內的結石,是造成膽囊相關疼痛最常見的原因,以我的經驗,絕大多數都在晚上或半夜,吃甚麼胃藥都效果很差,只有止痛消炎藥才能緩減。
膽管炎 (Cholangitis): 膽管發炎或感染,可能伴隨發燒、黃疸(皮膚或眼白變黃)。
2. 胰臟疾病
胰臟位於胃的後方,胰臟發炎或腫瘤引起的疼痛,常被誤認為胃痛,但其疼痛感更為劇烈,且常會「痛到後背」。
急性胰臟炎 (Acute Pancreatitis): 胰臟急速發炎,常由膽結石或酗酒引起,會導致嚴重的上腹部劇痛,並可能延伸至背部。
慢性胰臟炎 (Chronic Pancreatitis): 胰臟長期發炎導致功能受損。
胰臟癌 (Pancreatic Cancer): 早期症狀不明顯,持續性的上腹或背部悶痛是可能的警訊之一。
3. 肝臟疾病
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但如果肝臟腫大、發炎或長腫瘤,導致包膜(Glisson's capsule)受到拉扯,就可能引起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
急性肝炎 (Acute Hepatitis): 如病毒性肝炎(A型、B型、C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炎,可能引起上腹不適、疲倦、黃疸。
肝膿瘍 (Liver Abscess): 通常是悶痛合併數天發燒,如果一開始被診斷為感冒後使用抗生素,就會變成每天低燒,這是因為肝臟內因細菌感染形成膿包,也就是老人家說的金包銀。
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腫瘤長大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引起上腹脹痛。
4. 心臟與大血管問題 (需高度警覺的急症)
這是最危險且最容易被誤認為胃痛的類型,可能危及生命。
心肌梗塞 (Myocardial Infarction): 俗稱「心臟病發」。心臟下壁的心肌梗塞,其疼痛感可能表現為上腹部「灼熱感」或「壓迫感」,而非典型的胸痛,常會伴隨冒冷汗、噁心、呼吸困難。
主動脈剝離 (Aortic Dissection): 主動脈內壁撕裂,會引起如「刀割」般的劇烈胸痛或背痛,疼痛也可能延伸至上腹部。
5. 腸道問題
雖然胃位於上腹部,但其他腸道部位的問題有時也會引起上腹痛。
十二指腸潰瘍 (Duodenal Ulcer): 雖然常與胃潰瘍並提,但其疼痛模式(常在空腹或半夜時疼痛)稍有不同。
腸阻塞 (Bowel Obstruction): 腸道不通,可能引起腹脹、嘔吐和上腹絞痛。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 也稱為「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經胃鏡檢查後無明顯潰瘍或發炎,但患者仍感到上腹疼痛、飽脹感。
6. 其他可能原因
腎臟問題: 如右側的腎結石或腎盂腎炎,疼痛有時會從後腰延伸至上腹部。
肺部問題: 位於下肺葉的肺炎或肋膜炎,因靠近橫膈膜,有時疼痛會反射至上腹部。
帶狀皰疹 (Shingles): 俗稱「皮蛇」。在水泡出現前幾天,病毒沿著神經節發作,可能先表現為單側的上腹部刺痛或灼痛。
上腹部附近的肌肉以及軟骨發炎: 就像一開始說的劍突軟骨發炎,另外也常見肋骨下的肋間軟骨發炎,甚至是劇烈運動後的腹直肌發炎,而這些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診斷。
最後還是叮嚀一下,上腹部痛的時候,最重要的還是要找醫師看一下,不要只請問估狗大神,很多病人估狗後都覺得自己應該是長了壞東西,引起不必要的焦慮,以台灣醫療可近性來說,找個醫師看真的不難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