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2025
藤田安二と犬香薷
展覽進入倒數尾聲,來到林業技術大樓,參加下午兩點的導覽場。
很幸運地,導覽是由策展人葉若鋆老師講解。
策展動機在於犬香薷的相關資料,在網路的資訊往往被簡化、AI圖表化,報導中一句話輕輕帶過,省略了背後許多珍貴的人性細節。
在研究價值以外,這些有意義的拾遺,可以帶領我們透過不同的面向,觀看藤田安二這位研究者,以及犬香薷與他的一生。
葉老師在開始研究犬香薷的歷程中,接觸到藤田安二的報告,印證了團隊對於犬香薷化學成份分析並無錯誤。
一開始,藤田安二也是平板的、一個研究報告的作者名。
然而隨著一步步逐漸深入追查藤田安二的出生、服務單位、甚至曾經參加過的台灣山岳會。
在《臺灣山岳》上發表〈山に寄すろ斷章〉中寫道:
「私がだまっているのは自然の声が聞きたいからだ」
——我之所以沈默,是為了傾聽山的聲音。
對於自然的豐沛情感躍然紙上,讓他不再只是一篇研究報告上的署名。
研究報告中所呈現的,專注在學術性、知識性的內容,然而在挖掘文獻的歷程中,種種發現令人動容。
如團隊在2019年開始對犬香薷的精油化學類型分類,必須開始種植這一年生的植物,並且粹油採樣。
藤田安二早在他27歲那年(1930)就開始採集、種植、蒸餾——那個年代的研究資源與工具大大不可與今同日而語。
「我現在計劃要進行的研究,在距今將近九十年以前,就有人曾經做過。」
我想這在時而孤寂、時而枯燥的研究生涯中,應該帶來了一種超越時空的震盪與連結。
前有古人,後有來者,我並不是孤獨地走在這條道路上。
藉由不同面向的各種素描,這位出生於明治、求學於大正、任職於昭和,在台灣二十年(1928–1947)的學者,從扁平逐漸立體。
最終透過葉老師從藤田安二晚年發表報告中聯合署名的藤田真一,推測出這是位重要相關人士並上網聯絡,戲劇性地與藤田的長子真一連線。
而今展場中關於安二的影相,都是由真一提供。
藤田安二於此,對於我們而言,終於有了真實面目可以想像:
當年他是如何帶隊搭火車到頂雙溪、徒步經牡丹坑、爬上三貂嶺,沿途解說臺灣北部特有的山林投,並且採集樣本,在山頂發出:
「山登りはにつまつた人生の様に」——登山就像是人生的縮影。
葉老師嚴謹治學,今天在現場有許多她在意並想更精確表達的時間點。
如一般大眾以為藤田在戰敗後即回到日本,然而藤田在戰後作為留用人員,1946年仍任職台灣省工業研究所。
直到1947年228事件爆發,5月才離開台灣。
可以想見,當初藤田安二其實是想要繼續留在這塊已經有感情的土地,無奈時局乖舛,才離開台灣。
(藤田真一回憶,夫人當時帶了大量的糖回日本,據說當時上限是一人四個皮箱,但安二的扣打都裝書了XD)
另外,展場有巨大本《臺灣野生食用植物圖譜》,親自來訪的藤田真一表示,當時還小的他,對於本書成書也做出了貢獻:——試吃。
當時媽媽會把植物煮給他吃。
圖譜中收集的植物都曾經會員親嚐,並依照適口性給予「優、良、可」的評價。
觀展者可以參見書中的推薦烹調方式作為對照。
溫馨的展場資訊濃度很高,更可貴是氣氛怡然。
坐在條凳上,輕輕嗅吸乾燥犬香薷的香氣,慢慢咀嚼藤田筆下:
「自然を愛し得る事の幸福さ、とりきなほさず自然から愛される事の幸福さ」
——能夠熱愛自然的幸福,就是被自然所垂愛的幸福。
犬香薷實乃一種野草,藤田安二是時代洪流中的一位研究人員。
時光中點滴累積的真實不必轟轟烈烈,卻往往能與我們的生命經驗共鳴。
這份浪漫,還有五天可以到展覽現場親自感受,細細品味。
#犬香薷
#藤田安二
#イヌカウジユ
⸻
📷 攝於〈藤田安二と犬香薷〉展覽・林業技術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