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2025
關於白內障的小知識 🔔
讓我們的院長鐘珮禎醫師來告訴大家😉
#白內障 與 #白內障手術 相關採訪報導~🎙️📹
《白內障不只是模糊!55歲以上小心1徵兆 白內障拖延恐引發青光眼》
(以下摘錄自 健康2.0 新聞採訪報導)
最近看東西,突然不用戴老花眼鏡也變清楚了,難道是視力「回春」?先別高興得太早!眼科醫師警告,這很可能是白內障警訊之一。55歲以上樂齡族是白內障好發年紀,究竟白內障還有哪些常被忽略的症狀?該如何預防與治療?
>> 55歲以上樂齡族群占比高 白內障風險同步上升
台灣不只是近視王國,更已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根據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人口已突破450萬人,占總人口數20%,其中高達8成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內障。
此外,55歲以上樂齡人口,也已達總人口的35%,隨著人口結構老化及3C產品使用量大增,白內障已成為不可輕忽的全民眼疾。
>> 77歲嬤白內障 生活處處不便
一名77歲的徐女士,就曾因白內障深受困擾,不論做生意或日常生活都造成極大不便;尤其下廚時,若不戴眼鏡,醬料分量及火候常掌握不準;戴上眼鏡又會因為油煙及汗水起霧,還擔心眼鏡滑落,讓做飯變成一件提心吊膽的事。
在家人陪伴下,徐女士於8年前接受白內障手術並置換人工水晶體,術後重獲清晰視界。現在的她不僅可以輕鬆閱讀手機、報紙,甚至還能縫補衣物、和家人出遊健行,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再次享受精彩人生!
>> 視力回春?小心是白內障警訊
永和大學眼科院長鐘珮禎醫師表示,許多55歲以上的樂齡族,最常忽略白內障早期徵兆,就是「老花眼突然好了」。原本需要老花眼鏡才能看清楚報紙、手機,突然間能看得一清二楚,讓人誤以為視力變好。她解釋,這其實是「核心型白內障」造成的假象。
這是因為水晶體混濁硬化,改變眼睛屈光度,如同內建一副凸透鏡,暫時抵銷老花度數,才會產生近視加深、老花眼消失的錯覺。此外,看東西顏色變得不鮮豔、夜間開車覺得眩光刺眼、視力模糊等,也都是白內障常見症狀,若有以上情況,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檢查。
>> 白內障不治療會怎樣?小心青光眼、虹彩炎找上門
要注意的是,別以為白內障只是視力模糊,拖著不處理,後果可能比你想像更嚴重!鐘珮禎說明,當過熟的白內障持續膨脹,可能會阻塞眼內的排水孔,導致眼壓急速升高,引發「急性青光眼」。
此外,過熟的水晶體也可能釋放出發炎物質,造成眼睛內部「虹彩炎」。鐘珮禎強調,當白內障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應該積極與醫師討論治療時機,避免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
>> 幾歲不適合白內障手術?醫:只有「過熟」才棘手
「我年紀這麼大,還有三高,適合開刀嗎?」這是許多長輩患者的共同疑慮。鐘珮禎表示,基本上白內障手術沒有絕對的年齡或疾病限制,無論是50幾歲或100多歲,只要身體狀況允許,都可以接受手術。
唯一比較棘手的情況是,白內障拖到「過熟」。當水晶體熟到一定程度,不僅手術風險增加,術後視力恢復的成效也可能大打折扣。
鐘珮禎進一步提到,白內障手術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她分享,曾有患者在15年前接受白內障手術,如今101歲高齡,視力依舊維持良好;植入的人工水晶體材質穩定,除非遇到嚴重外力撞擊,否則不太可能有問題。
鐘珮禎強調,選擇人工水晶體時,最貴的不一定最好,重點應依據個人用眼習慣及眼睛條件,與醫師充分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才能同時改善近視、老花或散光等問題。
>> 如何降低白內障發生?醫師教你「抗氧化」護眼5招
雖然老化無法避免,但可以透過日常保養來延緩白內障的發生與惡化。鐘珮禎提醒,白內障成因是水晶體「氧化傷害」,因此預防之道就在於抗氧化:
1️⃣戶外防曬:外出時配戴可抗UV400的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傷害。
2️⃣戒除菸癮:抽菸是加速氧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控制三高:妥善控制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
4️⃣避免外傷:保護眼睛,避免遭受外力撞擊。
5️⃣補充營養:多攝取富含葉黃素、玉米黃素的抗氧化食物,例如深綠色蔬菜、玉米、南瓜等。
原文連結 附在留言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