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2025
冬日心情藍:憂鬱傾向,還是憂鬱症?
全職實習生:洪筠靚 實習心理師
當氣溫逐漸下降、白晝變短,許多人會發現自己變得容易疲倦、提不起精神,甚至莫名想哭。這樣的情緒低潮,在冬季相當常見。但我們常會困惑:這是「季節性的憂鬱傾向」,還是已經「憂鬱症」了?
★很多人會把「憂鬱傾向」當成「憂鬱症」?
• 語言上的混淆
在日常語言裡,「憂鬱」常被用來指心情不好,例如「今天好憂鬱」。但在臨床上,「憂鬱症」是有診斷標準的精神疾病。語言的模糊,讓人誤以為只要難過、沒動力,就是得了憂鬱症。
• 媒體與社群的誤導
網路上常出現各種「我是不是憂鬱症?」的心理測驗或文章,雖提升關注,但若缺乏專業說明,容易讓人對號入座。
• 現代人的高壓與共感
高壓社會中,多數人都曾出現短暫的低落、倦怠或無力,這些屬於心理的「小感冒」,卻被誤認為重病。
• 如何區別?
(1)憂鬱傾向:幾天至一週、仍可工作互動、自我調整後能恢復。
(2)憂鬱症:至少兩週以上、情緒持續低落並影響功能,甚至出現自傷想法。
• 簡單說:憂鬱傾向像短暫陰雨;憂鬱症是連日暴風雨,需要專業協助。
憂鬱傾向往往是靈魂早期的提醒,有些感受被忽略,有些信念該鬆動。若能在這階段覺察、理解與改變,情緒自然能轉化,不一定會發展成疾病。
★依據《DSM-5-TR》,重度憂鬱症的診斷需符合以下條件:
情緒低落或興趣喪失持續兩週以上,並伴隨以下症狀中至少五項:
• 食慾或體重顯著變化(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 5%)
• 睡眠過多或失眠
• 精神遲緩或焦躁
• 疲倦、缺乏動力
• 無價值感、自責
• 專注力困難
• 重複出現死亡或自殺想法
如果情緒低落只是暫時的,仍能從人際互動、運動或放鬆中恢復,那多半是憂鬱傾向,不等於憂鬱症。它像一場短暫的陰天,提醒你:「有些內在的雲,該被看見了。」
★賽斯說:「你的想像跟這信念走,你的情緒業也是一樣」
憂鬱不是詛咒,而是一種邀請「去看見被壓抑的自己」。也許你一直在忍耐、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也許你太努力滿足別人的期待,而忘記傾聽自己的需要。憂鬱的出現,像是一封內在寄來的信,溫柔地說:「我還在這裡,請別忘了我。」當我們願意停下來,傾聽那份沉默裡的聲音,憂鬱不再是黑暗,而是一條帶我們回家的路。
★如何幫助自己:讓心重新呼吸的 10 個方法
1. 曬太陽、讓身體動起來陽光會啟動血清素分泌,幫助穩定情緒。每天出門散步、做伸展操或走樓梯,都能喚醒身體的能量。
2. 保持規律作息
憂鬱傾向常讓人失去節奏,越不規律越容易陷入混亂。固定起床、睡覺、用餐時間,讓生活重新有「秩序感」,心也會慢慢穩定。
3. 傾聽內在、允許情緒存在
不必急著把悲傷趕走。當你願意對自己說:「我現在真的好累」,那份真實的允許就是療癒的開始。
4. 書寫或創作:讓情緒有出口
寫日記、畫畫、拼貼、調香、做手作──任何形式都可以。當你「創造」時,也在讓壓抑的能量流動。
5. 音樂陪伴,調頻心的節奏
聽音樂是最自然的情緒療法。憂鬱時,可以選擇旋律溫暖的輕音樂、爵士或古典樂;不要急著聽快節奏的快樂歌,而是讓音符慢慢接住你。
6. 自然療癒:接地與呼吸
到公園、海邊或陽台,讓腳底觸碰地面。深吸氣、慢吐氣,感受空氣流動。呼吸是靈魂與身體的橋樑,每一次深呼吸都在提醒:「我還在這裡,活著。」
7. 關係連結:允許被看見
憂鬱時,人會本能想退縮、封閉。但孤立會讓黑暗更深。試著與朋友、家人聊聊,或參加支持性團體。哪怕只是說一句「最近我有點低落」,都能讓能量流動。
8. 轉化信念:從責備到理解
覺察那些潛藏的自我批評:「我不夠好」、「我沒用」。然後溫柔地改寫:「我已經盡力了」、「我值得被愛」。賽斯提醒我們:信念創造實相,當信念改變,情緒就有了新的空間。
9. 善用專業與支持資源
若情緒低落持續兩週以上、影響睡眠或出現自傷念頭,請尋求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的協助。
也可以運用賽斯許多友善資源:
• 許添盛醫師演講與影片:許醫師長期以身心靈整合觀點推廣「信念創造實相」與「自我療癒」,可透過 YouTube「SethTV Love」頻道、FB「SethTV賽斯電視台」、「賽斯文化有聲書 APP」收聽心靈音頻。
• 賽斯分會課程:全台賽斯分會皆有課程,主題涵蓋情緒覺察、信念轉化、冥想靜心等,能幫助你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練習覺察與成長。
• 心園丁陪談機制:由受過訓練的心園丁提供傾聽與支持,若暫時還沒準備好接受心理諮商,也能先透過陪談,讓心有個可以歇息的地方。
• 尋求幫助不是軟弱,而是你願意讓生命重新呼吸的勇氣。
10. 感恩與覺察:找回內在的光
每天睡前寫下三件值得感謝的小事。當焦點從「缺乏」轉向「擁有」,心中的陰霾就會被一點點照亮。感恩不是忽略痛苦,而是讓你看見——在困境中仍有溫暖。
★冬天不只是寒冷,也是一種靜的禮物
醫學觀點讓我們理解身心需要支持;賽斯觀點則提醒我們,憂鬱是靈魂想被看見的呼吸。冬天的沉靜,其實是讓生命休息、準備再次萌芽的時刻。當你願意用愛去看待自己的黑暗,黑暗會轉為力量。請相信-每一次覺察與接納,都是在點亮內在的春天。
參考文獻:
賽斯書-個人與實相的本質
DSM-5-TR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