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2025
24 歲的 C 小姐,長年為體重所困擾。她平常有吃宵夜的習慣,而含糖飲料、零食、餅乾、油炸物和各種外食,幾乎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吃東西的時候,因為太忙,常常用餐時間無法固定,導致一不自覺就狼吞虎嚥。壓力大或心情不好時,她最先想到的紓壓方式,就是「吃點東西」。運動方面則是幾乎空白,日常活動大多只是在公車站牌和公司之間來回,或是家中爬樓梯這麼簡單。
這些年來,C 小姐也不是沒努力過。她試過 168 斷食,買過各種直銷營養補充品,卻總是撐一陣子又回到原點。直到 7/15 那天,她在臉書上看見我們的文章,鼓起勇氣,踏進減重門診,正式參加「高效飲控」課程。將近四小時的課程內容,徹底顛覆了她過去對減重的所有想像——原來減重不是「少吃、挨餓、痛苦硬撐」,而是要「吃得對、吃得飽、時間恰恰好」。
在課程中,她第一次真正理解:只要在對的時間吃對的食物,不餓到肚子,才有辦法長期穩定地走下去。課後,她開始練習把蛋白質擺在C位,調整每餐的食物比例。從那之後,她每天都吃得好、吃得飽,減重過程不再是以往那種飢餓、頭暈、心情低落的折磨,反而變成一種「如何把東西吃夠、吃對」的小挑戰。現在的她,和過去那個節食到痛苦難熬的自己完全不同——每天煩惱的事情不再是「如何少吃一點」,而是「如何多吃一點好讓肌肉長快一點」。
另外,C 小姐也照著醫師建議,把運動融入每天生活。她沒有勉強自己去衝刺高強度運動,而是選擇「長距離徒步」這種溫和卻扎實的方式。一週五個工作天裡,她固定選兩天,把原本通勤的時間拉長:提早一站下車、多走一段路,或是刻意安排下班後走路回家的一大段路。透過這樣穩定而和緩的運動,讓內臟脂肪慢慢被動員燃燒,但肝醣仍能保留下來,不會影響隔天上班和日常體力。
在醫師的建議下,她選擇以低劑量的「第二代腸泌素」作為輔助工具,幫助自己調整食量、提升飽足感,減少對高熱量美食的吸引力。搭配每週兩天的長距離徒步,等於幫身體多加裝了兩顆小小的「渦輪機」,在不知不覺中把多餘的脂肪一點一點地燃燒掉。
這一切努力,很快就看到了成果。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她的體重下降了 14.4 公斤,更難得的是,在這段過程中骨骼肌只減少了約 2 公斤 —— 代表身體流失的幾乎都是脂肪,而不是寶貴的肌肉。對一個長年與肥胖拔河的人來說,這份成績不只是數字上的漂亮,更是身體組成「質」的徹底翻轉,相當不簡單。
這一週回診時,看到 InBody 數據與體重變化,連醫師都替她感到驚艷。C 小姐的眼神多了自信,也多了「原來我真的做得到」的踏實感。於是,她主動和醫師討論下一階段的目標,決定把原本每週兩天的長距離徒步,直接拉高到每週五天,讓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剩下兩天,則保留給自己當作上班族珍貴的休息日,好好充電。
接下來,我們會繼續陪著 C 小姐,一步一步往 60 公斤的目標前進。減重不是短跑,而是一場跟自己和解的長途旅行。她願意給自己一次機會,我們就會站在同一陣線,一起看著她把過去那些被體重綁架的人生,慢慢換成有力量、有選擇的每一天。
C 小姐,加油,我們真的很看好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