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2025
「五十肩治療,同樣是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什麼有人一次就有效,有人做三次也沒感覺?」
這是許多頑固性五十肩的患者常問我的問題,這些患者不乏先前已經做過許多治療,甚至做了關節囊擴張術,還是一樣。
因為 真正決定效果的,不是有沒有做,而是做得「對不對」。
關鍵差異 1:時機不對
許多人不了解,五十肩不是一直維持同一種狀態,它會「變化」。
有一段時間是 痛非常多,夜間痛、翻身痛、不動也痛。這個階段,身體是在「發炎」,不是「卡住」。
如果在這個階段硬要去「撐開」關節囊,
結果往往不是變好。
此外,根據今年最新的五十肩國際共識,
這時候沒有使用適當治療,單純用針灸或徒手治療,效果容易不如預期甚至可能惡化。
因此,疼痛期時候先消炎,角度受限的時候要擴張。
關鍵差異 2:擴張的位置有沒有打對
關節囊擴張術之所以有效,是因為五十肩的本質不是「肌肉沒力」,也不是「關節發炎」。
過去做發表五十肩的研究時,就特別研究如何治療讓患者達到最好的療效,那時候就知道-
五十肩最關鍵收縮的地方是在前上方,而不是後方。
真正變硬的肩關節囊本身,常是靠近前上方以及 旋轉間隙(Rotator Interval) 的位置。
根據近期研究:
1. 旋轉間隙注射的 10 mL 藥液更有效分佈到關鍵的前上關節囊與週邊結構,帶來更理想的囊擴張與拉伸刺激
2. 旋轉間隙的擴張+復健,在 3 個月內的疼痛減輕、功能(如 SPADI)與外旋恢復均優於傳統後路做法
由此可知,不同部位做關節擴張術,當然效果有差異,而傳統的方式,若只從後方注射,或沒用超音導引,效果有時有限(這也是為何近年有更多不同位置治療的研究)
如果藥液和擴張力道是對準旋轉間隙與前上關節囊,改善會 更快、更明顯,外旋回來的速度也更優。
關鍵差異 3:做完之後有沒有把「動作重塑」
關節囊打開很重要,但會不會再黏回去,取決於重新教育肩胛骨和肩袖肌群的協調。
如果做完擴張術,沒有練:
-肩胛骨穩定
-外旋活動度
-抬手時的正確滑動軌跡
那麼你的肩膀會 很快再回到原本卡住的位置。
我常告訴患者,一定要按照我的治療建議執行,以免治療到一半時重新來過。
總之,療效取決於三件事:
1. 擴張的位置有沒有打對
2. 時機是否正確(痛期 vs 僵硬期)
3. 術後有沒有重新建立動作控制
這三個只要少一個,效果就會差非常多。
而這,就是五十肩治療的真正關鍵。
分享並留下你肩膀痛的問題,徐醫師來解答你的疑惑;
也別忘記才不會錯過五十肩最新的知識與治療方法唷!
#疼痛職人 #五十肩專門 #徐子恆醫師 #五十肩治療
文獻來源:
1. Kozlowski, B. J., Tran, J., Peng, P. W. H., Agur, A. M. R., & Mittal, N. (2022). Comparison of the spread pattern of medial-to-lateral and lateral-to-medial rotator interval injections: A cadaveric study. Interventional pain medicine, 1(4), 100164
2. Salamh, P., Stoner, B., Ruley, N., Zhu, H., Bateman, M., Chester, R., Da Baets, L., Gibson, J., Hollmann, L., Kelley, M., Lewis, J., McClure, P., McCreesh, K., Mertens, M. G., Michener, L., Seitz, A. L., Struyf, F., Zuckerman, J., & King, W. (2025)
3. Elnady, B., Rageh, E. M., Hussein, M. S., Abu-Zaid, M. H., Desouky, D. E., Ekhouly, T., & Rasker, J. J. (2020). In shoulder adhesive capsulitis, ultrasound-guided anterior hydrodilatation in rotator interval is more effective than posterior approach: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Clinical rheumatology, 39(12), 3805–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