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恆醫師 Dr. Hsu 復健專科

徐子恆醫師 Dr. Hsu 復健專科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徐子恆醫師 Dr. Hsu 復健專科, Doctor, Zhonghe District.

預約與其他:https://linktr.ee/painprofessor

疼痛職人診所院長
雙和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衛生福利部優良暨資深典範醫師

👨‍🔬五十肩治療國際論文研究主持人:
發表於美國復健醫學會(ACRM)權威期刊,目前為台灣相關文獻最高證據等級最佳期刊

📖暢銷著作:五十肩,一定治得好!
各大書局與線上販售(https://niurl.cc/kYqHa9)

國際論文涵蓋:複雜性肩痛、再生治療、疼痛醫學

專治頑固型五十肩、周全性肩部治療、疼痛治療、再生注射、運動傷害、退化關節疾病

【醫探究竟|五十肩別再拖!痛期要做對才會好】感謝 - 主持人梁惠雯 邀請你也有肩膀痛不能抓癢?不能扣內衣?到處嘗試治療,卻只進步「一點點」的問題嗎?大家都治療五十肩,為什麼五十肩治不好還是滿街跑呢?過去發表了肩膀相關研究,而深入五十肩並專門...
13/11/2025

【醫探究竟|五十肩別再拖!痛期要做對才會好】

感謝 - 主持人梁惠雯 邀請

你也有肩膀痛不能抓癢?不能扣內衣?到處嘗試治療,卻只進步「一點點」的問題嗎?

大家都治療五十肩,為什麼五十肩治不好還是滿街跑呢?

過去發表了肩膀相關研究,而深入五十肩並專門治療頑固性五十肩,發現許多人在早期便用錯方法,導致-「治療都有做,五十肩一直好不了」。

曾有患者來到我門診詢問我:
「醫師,我五十歲就五十肩,會不會這要痛到六十歲成為六十肩,兩隻手變成120肩!?」

👨‍⚕️: 「不會的~五十肩不是數學,但我們會用科學的方式讓你好起來!」

如果你也有五十肩一直沒好的困擾,一定別錯過這場訪談唷!

▶️ 想看醫師親自示範動作,立即上 YouTube 搜尋【醫探究竟】!

YouTube醫探究竟|https://www.youtube.com/-medical/videos
Podcast醫探究竟|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8zc9txp04yh01wy1iku98ah/platforms

#醫探究竟 #五十肩 #肩膀痛 #復健科 #肩膀卡卡 #復健運動 #姿勢調整 #徐子恆醫師 #疼痛職人

「你的五十肩,怎麼總是好不了?」其實五十肩,不是「肩膀卡住」而已,而是一種 全身性的「代謝+慢性發炎」疾病。過去接受訪談時,常提到反覆、慢性的發炎,會讓五十肩容易發生,這並不是說說而已。2025 年一篇針對 7,499 位患者 的最新研究告...
12/11/2025

「你的五十肩,怎麼總是好不了?」

其實五十肩,不是「肩膀卡住」而已,
而是一種 全身性的「代謝+慢性發炎」疾病。

過去接受訪談時,常提到反覆、慢性的發炎,會讓五十肩容易發生,這並不是說說而已。

2025 年一篇針對 7,499 位患者 的最新研究告訴我們:

1. 血糖控制
五十肩患者的 HbA1c 平均比一般人高 0.47%
當血糖長期不穩,關節囊的膠原纖維會變硬、變緊

2. 慢性發炎指標
五十肩患者體內的發炎因子明顯上升:
IL-1β:+1.62 pg/mL
TNF-α:+2.31 pg/mL

這兩個訊號會:
• 刺激 關節囊纖維母細胞過度活化
• 使關節囊 變厚、變硬
• 同時造成 夜間痛、翻身痛、靜態痛更明顯

3. 脂肪代謝的影響
五十肩患者 總膽固醇平均高 +14 mg/dL

代謝壓力高 → 微循環差 → 修復變慢
這就是為什麼:

同樣復健,有人一週有效,有人三個月也沒變化。

4. 為什麼大部分人治療常常無效
一週只到院 1–3 次
每次伸展 5–15 分鐘
痛就不敢拉
回家不做

5. 真正有效的治療原則
順序比方法重要。
-先降低 IL-1β / TNF-α(先降發炎)
-再穩定 HbA1c(不然關節囊會一直「再硬回去」)
-最後抓準時機 做高強度、方向精準的伸展或關節擴張術

其實五十肩要好,是身體的發炎與代謝環境都
要顧

你身邊也有五十肩一直好不了的人嗎?

追蹤並且傳給他看看吧

文獻參考:

Hamed-Hamed, D., Rodríguez-Pérez, C., Pruimboom, L. et al. Influence of the metabolic and inflammatory profile in patients with frozen shoulder –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6, 475 (2025)

#疼痛職人 #五十肩專門 #徐子恆醫師 #肩膀痛

你真的認識魚油嗎?蠻有趣的醫學新知,今年(2025)十一月 最新研究來看看👀
10/11/2025

你真的認識魚油嗎?
蠻有趣的醫學新知,今年(2025)十一月 最新研究來看看👀

「最新研究」補充魚油,真的能降低心血管風險?

心血管疾病是洗腎(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透析患者身上,能真正有效的預防策略一直相對有限。

加拿大與澳洲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大型、長期研究將 1228 位接受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
一組每日補充 4 公克魚油(含 EPA 1.6g、DHA 0.8g)
另一組則補充外觀相同的玉米油安慰劑。整個試驗採雙盲設計

研究團隊追蹤了患者 3.5 年。結果相當明確。

補充魚油的患者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降低了 43%
深入分析各細項事件,也呈現一致的保護效果:
-心臟死亡風險下降 45%
-心肌梗塞風險下降 44%
-外周血管疾病導致截肢風險下降 43%
-中風風險下降最明顯,高達 63%

此外,若把「全因死亡」與首次心血管事件一起考慮,魚油補充仍能讓風險下降約 27%

臨床上代表什麼?

對於一般人來說,魚油的健康效果常被討論得模糊甚至誇大;
但對於洗腎患者這個心血管風險極高、治療選項有限的族群,這項研究提供了相對明確的證據:

每天補充足量 EPA + DHA,可能是一項真正擁有心血管保護效果的治療策略。

特別提醒

本研究的對象是 「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洗腎患者」。不能直接套用到沒有洗腎、或只有腎功能不佳的一般患者身上。
是否適合補充,仍需與醫師討論。
#黎安瑟診所 #中西醫整合抗衰老 #魚油

「五十肩治療,同樣是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什麼有人一次就有效,有人做三次也沒感覺?」這是許多頑固性五十肩的患者常問我的問題,這些患者不乏先前已經做過許多治療,甚至做了關節囊擴張術,還是一樣。因為 真正決定效果的,不是有沒有做,而是做得「對不對」...
09/11/2025

「五十肩治療,同樣是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什麼有人一次就有效,有人做三次也沒感覺?」

這是許多頑固性五十肩的患者常問我的問題,這些患者不乏先前已經做過許多治療,甚至做了關節囊擴張術,還是一樣。

因為 真正決定效果的,不是有沒有做,而是做得「對不對」。

關鍵差異 1:時機不對

許多人不了解,五十肩不是一直維持同一種狀態,它會「變化」。

有一段時間是 痛非常多,夜間痛、翻身痛、不動也痛。這個階段,身體是在「發炎」,不是「卡住」。

如果在這個階段硬要去「撐開」關節囊,
結果往往不是變好。

此外,根據今年最新的五十肩國際共識,
這時候沒有使用適當治療,單純用針灸或徒手治療,效果容易不如預期甚至可能惡化。

因此,疼痛期時候先消炎,角度受限的時候要擴張。

關鍵差異 2:擴張的位置有沒有打對

關節囊擴張術之所以有效,是因為五十肩的本質不是「肌肉沒力」,也不是「關節發炎」。

過去做發表五十肩的研究時,就特別研究如何治療讓患者達到最好的療效,那時候就知道-
五十肩最關鍵收縮的地方是在前上方,而不是後方。
真正變硬的肩關節囊本身,常是靠近前上方以及 旋轉間隙(Rotator Interval) 的位置。

根據近期研究:
1. 旋轉間隙注射的 10 mL 藥液更有效分佈到關鍵的前上關節囊與週邊結構,帶來更理想的囊擴張與拉伸刺激
2. 旋轉間隙的擴張+復健,在 3 個月內的疼痛減輕、功能(如 SPADI)與外旋恢復均優於傳統後路做法

由此可知,不同部位做關節擴張術,當然效果有差異,而傳統的方式,若只從後方注射,或沒用超音導引,效果有時有限(這也是為何近年有更多不同位置治療的研究)

如果藥液和擴張力道是對準旋轉間隙與前上關節囊,改善會 更快、更明顯,外旋回來的速度也更優。

關鍵差異 3:做完之後有沒有把「動作重塑」

關節囊打開很重要,但會不會再黏回去,取決於重新教育肩胛骨和肩袖肌群的協調。

如果做完擴張術,沒有練:
-肩胛骨穩定
-外旋活動度
-抬手時的正確滑動軌跡

那麼你的肩膀會 很快再回到原本卡住的位置。

我常告訴患者,一定要按照我的治療建議執行,以免治療到一半時重新來過。

總之,療效取決於三件事:
1. 擴張的位置有沒有打對
2. 時機是否正確(痛期 vs 僵硬期)
3. 術後有沒有重新建立動作控制

這三個只要少一個,效果就會差非常多。
而這,就是五十肩治療的真正關鍵。

分享並留下你肩膀痛的問題,徐醫師來解答你的疑惑;
也別忘記才不會錯過五十肩最新的知識與治療方法唷!
#疼痛職人 #五十肩專門 #徐子恆醫師 #五十肩治療

文獻來源:
1. Kozlowski, B. J., Tran, J., Peng, P. W. H., Agur, A. M. R., & Mittal, N. (2022). Comparison of the spread pattern of medial-to-lateral and lateral-to-medial rotator interval injections: A cadaveric study. Interventional pain medicine, 1(4), 100164

2. Salamh, P., Stoner, B., Ruley, N., Zhu, H., Bateman, M., Chester, R., Da Baets, L., Gibson, J., Hollmann, L., Kelley, M., Lewis, J., McClure, P., McCreesh, K., Mertens, M. G., Michener, L., Seitz, A. L., Struyf, F., Zuckerman, J., & King, W. (2025)

3. Elnady, B., Rageh, E. M., Hussein, M. S., Abu-Zaid, M. H., Desouky, D. E., Ekhouly, T., & Rasker, J. J. (2020). In shoulder adhesive capsulitis, ultrasound-guided anterior hydrodilatation in rotator interval is more effective than posterior approach: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Clinical rheumatology, 39(12), 3805–3814.

「肩膀不能舉、肩膀肌腱撕裂傷,一定要開刀嗎?」一位患者遠傳高雄來,因為肩膀疼痛手舉不起來到處求醫與治療;他其實也是一個關心自己的患者,因此半年嘗試了很多治療。然而治療似乎無改善,於是做了核磁共振;檢查報告說,這是旋轉肌撕裂傷,因此想要幫她...
08/11/2025

「肩膀不能舉、肩膀肌腱撕裂傷,一定要開刀嗎?」

一位患者遠傳高雄來,因為肩膀疼痛手舉不起來到處求醫與治療;他其實也是一個關心自己的患者,因此半年嘗試了很多治療。

然而治療似乎無改善,於是做了核磁共振;檢查報告說,這是旋轉肌撕裂傷,因此想要幫她安排手術。 她想想實在不甘心,畢竟做了快一年的治療,也怕手術後更糟,因此朋友介紹下決定北上到我診所。

仔細檢查患者,的確有肌腱撕裂傷沒錯,但疼痛的位置不像是撕裂傷造成的。進一步測試發現,他的手舉不太起來,不論主動或是被動角度。
(之前在演講常跟大家提到,主動角度是自己舉起來,被動角度是別人或是另一隻手幫你舉)

此外,超音波下也看到了韌帶增厚的情形,其實這種情況,幾乎可以確定是有五十肩的放發生了!

「你的確有破洞,但是我認為你不需要開刀;因為你的狀況是五十肩造成的不舒服,而不是撕裂傷」

這個患者,要開刀前我們一定要確認
1. 他的不適,是傷口引起
2. 他所需要的功能,開刀可以解決
3.他真的有破洞

然而,他的不適是五十肩引起的,如果這時開刀,有可能被角度受限更嚴重…

一個月後的回診,患者很高興,雖然我們還沒開始治療破裂的肌腱,但他的情形,好非常多,真的是五十肩造成的疼痛!

常常肩關節有很多問題合在一起,但不是每個問題都需要治療或是造成疼痛,因此如果治療沒有效的時候,跟醫生討論看看是不是換個方向進行也是一種選擇。

#疼痛職人 #五十肩專門 #徐子恆醫師

「五十肩一直沒有明顯進步,多久需要換方法?」常有患者跟我說:「醫生,我真的有做治療,而且做了兩三個月,為什麼不只沒有變好,反而越來越差?」老實說,我從來不會責怪患者。因為 患者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換方法,是正常的。多數人也不知道現在的治療方向是...
07/11/2025

「五十肩一直沒有明顯進步,多久需要換方法?」

常有患者跟我說:
「醫生,我真的有做治療,而且做了兩三個月,為什麼不只沒有變好,反而越來越差?」

老實說,我從來不會責怪患者。
因為 患者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換方法,是正常的。
多數人也不知道現在的治療方向是不是對的、是不是跟五十肩的階段相符。

那,五十肩多久沒進步該開始小心?

我給患者的建議很明確:
三週。
三週沒有明顯進步,就要重新評估方向。

這樣明顯進步包括
=>疼痛、肩膀活動角度。
一般的治療三週不一定全好,但要有改善。

為什麼三週這麼關鍵?

因為五十肩有階段性。
在疼痛期,有些人甚至會在兩週內急速惡化:
使得發炎加劇->進入冰凍期->手舉不起來、日常動作受限

而這個階段如果沒有抓準方法、沒有做對治療,肩膀會越來越卡、關節囊越來越厚、肌肉越來越失能,
最後就也容易變成頑固型五十肩。

而更常見的問題是:已經冰凍期了,卻還在持續做同一種治療。

我常跟患者說:

五十肩要治得好,最重要的是三件事:
1. 正確診斷(先搞清楚是不是五十肩)
2. 治療必須跟病程階段匹配(疼痛期 ≠ 冰凍期 ≠ 解凍期)
3. 如果沒有好,要及時求助專業,而且確實配合執行

我們診所最常處理的,就是「難治型/頑固型五十肩」

最近就有
馬來西亞、雲林、台中、新竹,專程來治療的患者。

大多是 在很多地方治療過、卻沒有改善的個案。

通常抓到正確方向後:
1–1.5 個月可以改善 8–9 成,順利畢業。

當然,也有一些人其實狀況並不重,
卻舟車勞頓、辛苦奔波,這種患者,我都會心疼
(如果你是上述這種輕微患者,可以考慮參考我的新書-「五十肩,一定治得好」(我放在留言)@

我在書裡用很白話的方式教你分辨階段、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避免不必要的繞路。

因為很多人其實只要一開始走對方向,就不用受那麼多苦。

真的運氣不好是頑固性五十肩,我們也在這裡~

看了這麼多,還是記起來三週沒改善,換個方式找方法。
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肩痛的朋友!

#疼痛職人 #徐子恆醫師 #五十肩治療 #五十肩專門 #肩膀痛

文獻來源:

Vita, Fabio et al. “Adhesive capsulitis: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ournal of ultrasound vol. 27,3 (2024): 579-587. doi:10.1007/s40477-024-00891-y

「醫師,五十肩一直沒有好,我應該要打什麼?」前幾天有一位患者來找我。他說:「醫師,我之前已經治療好幾次了,手還是沒辦法完全抬起來,還差大概10到15度,我真的受不了。別的醫師跟我說,我這可能是頑固型,要不要最後試試看打羊膜?」其實到過我診所...
06/11/2025

「醫師,五十肩一直沒有好,我應該要打什麼?」

前幾天有一位患者來找我。
他說:「醫師,我之前已經治療好幾次了,手還是沒辦法完全抬起來,還差大概10到15度,我真的受不了。別的醫師跟我說,我這可能是頑固型,要不要最後試試看打羊膜?」

其實到過我診所的都知道,需要做的治療我會建議,不需要治療也常常告訴患者為何不適合,以免讓患者繞遠路。

羊膜對於修復效果很好,包含 TGF-β、PDGF、EGF、FGF、IGF-1 等生長因子:
但他的問題根本不是頑固型五十肩…

真正的問題在哪裡?

這位患者本身很自律,固定健身,身材很壯。
但也因為訓練與姿勢習慣,他有明顯的胸椎活動度不足 + 肩胛外旋受限 + 輕微駝背。

這會直接影響肩膀抬高的角度。

他的問題在「胸椎」

其實,要讓肩膀能完全抬高,胸椎大約需要13–15度的伸展活動度。

胸椎不動,肩胛不旋,手就抬不上去。

而這位患者「剛好差的角度」
就跟胸椎受限所造成的差距完全一致。

他不是頑固型五十肩!

而這種患者處理方式其實不複雜

我先幫他做了
-關節囊擴張術,把剩下還沒治療好的部分解決
-胸椎伸展與肩胛動作矯正

就這麼一次,他的肩膀就順順地抬上去了。

有些人確實需要較多次的治療,
但像這種問題的核心不在肩關節本身,
找到問題 → 改善動作 → 就會好。

那胸椎活動度要怎麼改善?

1) 軟組織放鬆,重點放在:
-小胸肌
-大胸肌
-背闊肌
-大圓肌
-前三角肌

2) 每天做胸椎伸展與旋轉練習
像是:
-開書式旋轉
-胸椎柱上伸展
-雞翅式胸椎延展
-壁滑動肩胛控制
如果胸椎活動度差,儘量要每天做。

如果你覺得你的肩膀「就是差那10~15度抬不上去」,
可以留言告訴我你的情況,
我會教你 如何自己在家先檢查胸椎活動度。

#疼痛職人 #徐子恆醫師 #關節囊擴張術 #五十肩 #運動醫學

【五十肩打了四次關節擴張術無效該怎麼辦?】前陣子有位病人,他說自己為了治療五十肩,已經做了四次關節擴張術。但肩膀依然卡卡、外旋不到、睡覺翻身還是痛。他上網查過資料,知道我曾經發表過五十肩的研究,於是問我一句:「醫師,我是不是要打PRP才有效...
03/11/2025

【五十肩打了四次關節擴張術無效該怎麼辦?】

前陣子有位病人,他說自己為了治療五十肩,已經做了四次關節擴張術。
但肩膀依然卡卡、外旋不到、睡覺翻身還是痛。

他上網查過資料,知道我曾經發表過五十肩的研究,於是問我一句:「醫師,我是不是要打PRP才有效?」
我看著他的超音波,觀察了過去注射的路徑,
發現問題其實不在「藥物」,而在「位置」。
他先前的注射都是從後方入針(posterior approach),而他的沾黏位置,卻在前方旋轉間隙(rotator interval)。

我告訴他:「你不一定要再打PRP,只要換個位置,藥效就能到達真正的病灶,而這個位置,需要超音波導引。」

「根據最新研究」

2025 年哈佛醫學院的系統性回顧研究(Clin J Sport Med, 2025)比較了
前方注射與後方注射在五十肩治療中的差異。

結果發現:
-疼痛緩解效果:前後方差不多,都能有效止痛。
-外旋與外展恢復度:前方注射明顯更好(平均外旋多出 8°、外展多出 6°)。
-若搭配關節囊擴張術(hydrodilatation),前方注射在疼痛改善上更勝一籌。


🎯 臨床重點

五十肩的病變主要集中在前下關節囊、喙肱韌帶與旋轉間隙。

肩關節囊擴張術不少人做,但若每位患者都是同一個點注射,便容易無效。

因為重點在於患者角度受限不同,每個人需要注射治療的位置都不一樣。

最常見的舊的方式只從後方進針(因為過去超音波不好,這種方式容易直達肩關節),但藥物可能無法完全滲透到關鍵區域。

因此,若想提升治療效率,前方注射(超音波下導引),能更直接地針對病灶,幫助外旋與外展早日恢復。

如同研究結果,患者從前側解開肩膀受限,很快的就恢復正常;真的要打PRP嗎?
我想這位患者剛好不需要

文獻來源:

Rhim, H. C., Schon, J. M., Xu, R., Schowalter, S., Ha, J., Hsu, C., Andrew, M., Robinson, D. M., Tenforde, A. S., & Daneshvar, D. H. (2025). Targeting the Sweet Spot: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of Anterior Versus Posterior Glenohumeral Joint Injections for Adhesive Capsulitis. 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Academy of Sport Medicine, 35(1), 1–12.

#疼痛職人 #徐子恆醫師
#運動醫學 #五十肩 #關節囊擴張術

「五十肩你不知道的大小事」-五十肩其實很容易誤診肩膀痛加上舉不起來->被診斷五十肩肩膀舉得起來->不是五十肩你也是這樣想嗎? 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過去五十肩的檢查,常以「疼痛與被動活動度限制」,例如:-被動外旋明顯受限(小於健側的 50%)...
02/11/2025

「五十肩你不知道的大小事」-
五十肩其實很容易誤診

肩膀痛加上舉不起來->被診斷五十肩
肩膀舉得起來->不是五十肩

你也是這樣想嗎? 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

過去五十肩的檢查,常以「疼痛與被動活動度限制」,例如:
-被動外旋明顯受限(小於健側的 50%)
-被動外展與內旋也受到限制
-末端活動角度會引發疼痛(end-range pain)

然而這些檢查:
敏感度約 75–88%
特異度約 66–90%

有時候九成,有時候七成。

因此診間患者常問
「可是那個醫生說不是五十肩」
或「可是他說是五十肩,怎麼現在又不是?」

為什麼?

1. 探究原因最常發生的狀況是,患者單方向沾黏疼痛=> 這種可能是五十肩剛開始不久,也可能根本不是五十肩

2. 患者只有疼痛,沾黏幾乎不明顯=> 可能是極早期五十肩,卻也可能根本不是五十肩

這些情況尚情有可原;

但有些人什麼都是五十肩,要賣雲朵X. 保證推一次就好就不討論了。

縱觀上述,只做徒手檢測,能抓到的大多數是已經明顯的五十肩,而這時候患者治療時間就會明顯上升。

專門治療五十肩的醫師,下一篇討告訴你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PS:相關問題務必找醫療諮詢。)

#疼痛職人
#運動醫學
#五十肩
#徐子恆醫師

【花了一年還沒好的五十肩?問題其實在這裡】「這真的太神奇了!」今天一位五十肩畢業的患者,一年前被診斷為五十肩,在診間這樣告訴我。過去,他先做了八次針刀、一次血小板注射,後來又做了五次關節囊擴張術。雖然稍微有進步,但始終只好三、四成。直到一個...
01/11/2025

【花了一年還沒好的五十肩?問題其實在這裡】

「這真的太神奇了!」

今天一位五十肩畢業的患者,一年前被診斷為五十肩,在診間這樣告訴我。
過去,他先做了八次針刀、一次血小板注射,後來又做了五次關節囊擴張術。
雖然稍微有進步,但始終只好三、四成。

直到一個月前他被病友介紹來找我,我發現問題不只是五十肩本身,還有肩胛骨失能。

我們的肩膀在舉手時,肩胛骨要和肱骨協調活動。
如果肩胛骨卡住或角度不對,就會一直互相擠壓,導致疼痛惡性循環。
所以他雖然接受了許多治療,但關鍵問題始終沒被解決。

後來我幫他重新打開關節空間,配合肩胛骨矯正,三週後,他驚訝地說:
「徐醫師,我一年都沒好,三個禮拜就改善這麼多!」

「其實功勞一半在你,因為你願意配合運動與矯正。」

其實患者很認真,但他在一開始疼痛期沒有做消炎,冰凍期沒有做拉伸與矯正,所以才會好不了。

我常在節目和演講提醒患者,

五十肩不是只靠打針、吃藥、熱敷就會好,每個階段——疼痛期、冰凍期、解凍期——都要對症下藥,
最重要的是學會肩胛骨的控制與運動矯正。

💬 你也有五十肩困擾嗎?
知道自己現在是哪一期嗎?
如果一直拖、一直痛,也許該從根本重新檢視一次。

#運動醫學 #五十肩 #疼痛職人診所

知道自己現在是哪一期嗎?
如果一直拖、一直痛,也許該從根本重新檢視一次。

「肌腱撕裂傷,這時候開刀可能更糟糕?」前陣子有位患者來找我,他被其他地方診斷為「旋轉肌撕裂傷」,醫師建議他可以開刀。他因為害怕錯過治療時機,每天焦慮不安、晚上也睡不好,甚至家人都打算幫他籌錢動手術。因為他老闆看他心不在焉,把他介紹到我的門診...
31/10/2025

「肌腱撕裂傷,這時候開刀可能更糟糕?」

前陣子有位患者來找我,他被其他地方診斷為「旋轉肌撕裂傷」,醫師建議他可以開刀。
他因為害怕錯過治療時機,每天焦慮不安、晚上也睡不好,甚至家人都打算幫他籌錢動手術。
因為他老闆看他心不在焉,把他介紹到我的門診。

但當我仔細檢查後,發現案情並不單純。
他肩膀的疼痛,有一小部分(大約 10%)可能來自撕裂的旋轉肌,真正主要的問題是關節囊開始發炎纖維化,導致活動受限、疼痛加劇=>這是一種五十肩表現!

如果他真的直接開刀,不但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短時間反而可能讓纖維化情形更嚴重。

我幫他進行了關節囊擴張術,
也就是以精準導引將關節囊撐開,恢復肩膀的滑動與空間。
一個月後,他肩膀角度增加、疼痛減輕許多,
開心地問我:「醫師,那我還需要開刀嗎?」
我:「依你的情況,如果現在狀況良好,暫時不需要囉。」

這位患者的例子提醒我們——
影像上的撕裂,不一定就是疼痛的真正來源。
唯有透過完整的理學與動作評估,
找出真正導致疼痛的關鍵結構,
治療才有意義。
#運動醫學 #疼痛職人診所 # #五十肩

Address

Zhonghe District
100034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徐子恆醫師 Dr. Hsu 復健專科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