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2025
我們習慣在關係裡談責任、談理解、談陪伴,
卻很少再直接說「愛」。
好像那兩個字一說出口,就會太脆弱。
但心理學上,這其實是一種「情感迴避」。
當親密帶來壓力或害怕失落時,
人會選擇以理性取代情緒,
用實際行動代替言語表達。
久而久之,「愛」變成無聲的,
藏在洗碗、開車、報平安裡,
卻不再被說出。
⸻
愛不是習慣,而是持續被說出的動作。
因為當我們願意說愛,
也就同時學會了承認:
我需要你。
這不是軟弱,
而是成熟的親密。
沒關係,也可以說愛。
【沒關係,也可以說愛。之八|說愛的練習】
那天早上,他們在門口道別。
她幫他整理領口,他說:「我走了。」
門一關上,她愣了一下——
那句話,好像已經成了習慣,
卻少了什麼。
不是激情、不是浪漫,
而是一句最簡單的「我愛你」。
他們太久沒說這句話了。
不是不愛,而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
「說愛」這件事,對多數人來說很難。
尤其是走過爭吵、沈默、修復之後。
我們習慣在關係裡談責任、談理解、談陪伴,
卻很少再直接說「愛」。
好像那兩個字一說出口,就會太脆弱。
但心理學上,這其實是一種「情感迴避」。
當親密帶來壓力或害怕失落時,
人會選擇以理性取代情緒,
用實際行動代替言語表達。
久而久之,「愛」變成無聲的,
藏在洗碗、開車、報平安裡,
卻不再被說出。
⸻
她曾經問自己:
「如果我現在說我愛你,他會不會尷尬?」
她想到他的表情——
可能笑一下、也可能說「妳幹嘛突然講這個?」
但她更怕的是,他什麼都沒說。
那種空白,比拒絕還冷。
於是她選擇不說。
然而,不說愛的關係,
久了會變得像安靜的室內植物。
外表穩定,卻缺了陽光。
人需要被愛、也需要聽見愛。
不是為了浪漫,而是為了確認:
我們還在彼此心裡。
⸻
「說愛」不是情緒宣告,
而是一種關係的對話。
它在心理上代表「我願意被看見」。
因為只有在安全的依附裡,
我們才敢展現脆弱。
當一個人能開口說「我愛你」,
他同時也在說:「我相信你不會傷我。」
⸻
那天晚上,他回到家,
發現餐桌上放著一張紙條。
上面只有一句話:
「今天突然想說,我愛你。」
他愣了一下,笑了。
走進房間,看見她假裝在滑手機。
他坐下,輕聲說:「我也愛妳。」
那一刻,沒有音樂、沒有戲劇性,
只有日常的安靜和真實。
他們都知道,這句話不是浪漫,
而是一種選擇——
在熟悉的生活裡,仍願意用語言相愛。
⸻
愛不是習慣,而是持續被說出的動作。
因為當我們願意說愛,
也就同時學會了承認:
我需要你。
這不是軟弱,
而是成熟的親密。
沒關係,也可以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