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2025
和光物理治療所王顗翔治療師分享6月13日受{中華民國射箭協會}舉辦C級教練講習會邀請,{射箭運動傷害與預防}演講心得及部分精采內容!歡迎同好指教!
感謝協會的林季螢專員在講座前提供我充足的準備時間與現場支援,也感謝長榮大學劉于詮教授分享的射箭生物力學與選材知識,讓我對射箭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並能更有脈絡地銜接進我的簡報內容。
對我而言,射箭是一項過去較少接觸的運動,無論是反曲弓與複合弓的項目差異,還是動作中的「推、轉、沉、夾」等技術細節,乃至賽制與比賽規則...等都相對陌生。也因此,這次準備的過程充滿挑戰,但也帶來許多成長。
這場講座我分為三個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認識運動傷害
我聚焦在射箭選手最常見的傷害部位——肩膀,並說明造成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的常見機轉。特別引用了2025年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JOSPT)由F. Desmeules等學者發表的臨床實務指引,強調在治療肩部肌腱病變時,最具證據力且重要的,是結構化的主動式運動復健計畫。
第二部分:初步處置與恢復策略
我介紹了組織損傷的處理原則,從傳統的PRICE、POLICE,到近年的LOVE & PEACE,並探討冰敷被逐漸淘汰的原因。此外也融入近期筋膜學的研究,從痠覺(Sngception)、本體感覺與筋膜連結出發,延伸到運動恢復工具的選擇邏輯。當然,熱傷害處理與現場急救的事前準備也不可小覷。
第三部分:預防與回場決策
這一段我以「生物—心理—社會模型」為核心,從肩關節動作中的力偶平衡(三角肌與旋轉肌袖)出發,深入探討「沉肩與聳肩」有著過猶不及的關係。進一步帶入週期化穩定訓練在預防肩夾擠上的應用。最後,我分享了使用傷後心理量表幫助教練判斷選手是否適合回場——這是我認為常被忽略,卻是每天陪伴選手的教練們能給予支持的一塊。
僅希望能透過這次分享,能讓治療師、教練、選手之間能彼此理解、密切溝通與配合,才能共同創造健康又卓越的運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