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吾維

為吾維 結合東、西方療癒,陪伴緊繃的生存狀態進入生活豐富體驗,再到生命的美好

【 8年後的領悟:從尖叫到寧靜的輕柔力量】這是一段關於「力量的放下」與「輕柔的找尋」的故事。(我的真實學習歷程)8年前,在我第一個身體調理老師的工作室裡,我認識了一位特殊的國中生。他患有腦性麻痺,雙腳發育有明顯落差,走路總是一跛一跛的。那時...
22/10/2025

【 8年後的領悟:從尖叫到寧靜的輕柔力量】
這是一段關於「力量的放下」與「輕柔的找尋」的故事。

(我的真實學習歷程)

8年前,在我第一個身體調理老師的工作室裡,我認識了一位特殊的國中生。他患有腦性麻痺,雙腳發育有明顯落差,走路總是一跛一跛的。

那時,我們的技術信奉「痛才有效」。每一次他來,都必須忍耐老師用「撥筋」的方式對他進行調理。我常常看著他因為劇烈的疼痛而尖叫、哭泣,而這樣的「有感」調整,效果卻只能維持短短一週。

我心裡總有個疑問:難道身體的修復,一定要經歷這麼痛苦的對抗嗎?

後來我離開那時的師傅,過段時間,他主動聯繫我,興奮地問:「你聽過顱薦椎平衡嗎?我感覺非常神奇!」那時的我,還在追求「重力、有感」的調整,所以錯過了那個輕柔的訊息,轉頭去學習了另一種頭骨與薦椎的重壓技術。

追求重力,直到我開始放下。

8年過去了,經歷了許多技術的學習與實踐,我開始陸續放下對「重力調整」的執著,學習更深層地遵循身體內建的智慧。我的服務系統也逐漸成熟,但在內心深處,我對「輕柔」的力量始終有一份未解的好奇。

直到近期,因緣際會下我報名了 CST1、2 的課程。

課程中每一次的被操作體驗,都讓我瞬間明白了 8 年前那位孩子為何會專程傳訊息給我,向我推薦這個方式。我感受到的是極致的輕、極致的靜,以及身體在不受干擾下,所展現出的巨大釋放能力。

這份約 5 公克如錢幣般的輕柔力量,正是我多年逐步體驗到的,那份能讓身體從尖叫轉向寧靜的溫柔。

現在,我也想把這份溫柔與寧靜,推薦給正在尋找深層放鬆的你。

🌟 我們的顱薦椎平衡:輕柔的力量與深層的釋放

我們運用「5公克的輕柔觸動」,主要在您的頭部、臉骨,以及薦椎(尾椎上方),引導您進入深層的放鬆狀態。

【特色技術:口內輕觸】
在獲得您的充分同意下,我們也會透過戴手套,執行極為輕微的口內接觸。這項技術目的在於探索和舒緩上顎及口腔周圍累積的緊繃,協助釋放深層的壓力與慣性。

💡 溫馨提醒:請務必詳閱

本服務性質為深度身心放鬆與平衡探索,絕非醫療行為,不涉及任何疾病診斷、治療或療效宣稱。

聲明與界線:故事中的個案僅為我個人學習歷程的背景。本服務不能介入、治療或改善任何疾病與身體結構問題。

口內操作:僅為非侵入性、極輕柔的靜態接觸技巧,目的僅為深層舒緩,不涉及牙科或醫療行為。

適合對象:適合願意放下對「重力」的期待,渴望透過「輕柔」找尋內在寧靜與舒緩的人。

為了回饋正在尋找這份寧靜的你,我們釋出珍貴的體驗名額:
·此活動為純CST手法操作,限額10位,可享 5折半價體驗!
原價2000,活動價1000。(竹南限定)

現在,給自己一個機會,感受 5 公克的輕柔,帶來的深度平靜。

對此服務有所好奇,也可以網路查詢,已經有許多詳細的資訊可參考!

地點|竹南火車站附近 走路8分鐘 https://maps.app.goo.gl/7UgJem6DkULfhPEb8
報名方式|私訊或是加入官方 LINE@006mwdof,依預約表單詢問是否還有時段
官網|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i5wei/

#顱薦椎
#輕柔調理

第二屆的第一班在九月底圓滿落幕。這次對我來說其實有些挑戰。因為有幾位學員是彼此全然陌生的,在團體課裡能否打開連結,對我來說並不是一開始就能確定的事。開課前的焦慮還是會出現,不自覺地想跟第一班比較。但當我覺察到這份焦慮,它很快就鬆動、流走了。...
02/10/2025

第二屆的第一班在九月底圓滿落幕。

這次對我來說其實有些挑戰。因為有幾位學員是彼此全然陌生的,在團體課裡能否打開連結,對我來說並不是一開始就能確定的事。

開課前的焦慮還是會出現,不自覺地想跟第一班比較。但當我覺察到這份焦慮,它很快就鬆動、流走了。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每一次的課程也是新的體驗。當我回到當下,不去抓著「好或不好」的念頭,只是知道即便遇見挫折也只是過程,願意帶著勇氣繼續走,心裡就會生出一份自在。

在這個班裡,我看見了一些驚喜。第一天時,多數學員的身體都帶著過勞的痕跡,能量顯得侷限。但到了第二天,我發現有幾位同學的狀態竟然出現明顯轉換,那種原本以為要花好一陣子才能養成的變化,就這麼在短時間內浮現出來。

還有手感。有人一開始覺得自己完全摸不出來,但當我帶著他們保持開放、只是安靜等待感受時,結果每一位同學的手感都出乎我的意料——比我當年花很久才建立的感覺還要細緻,也超越了許多已經工作多年的身體實作者。這真的是我沒有預料到的禮物。

我學得慢,但正因如此,我知道凡是我能學會、能感受到的,也一定能傳遞給別人。只是沒想到,學員的接收會比我想像中更快,這讓我回頭看自己,覺得一路走來,真的是走過了好長好長的一段路。

至於未來能教多久、能走多遠、能有多少學生,現在都看得很淡。因為我知道,每個階段的學習,其實都蘊含著滿滿的養分。很多課程,我自己也是反覆跟不同老師學過多次,聽到第三遍、第四遍時,才忽然像是醍醐灌頂般地整合起來。

這次備課,也讓我再一次走上整合的旅程,把許多脈絡重新整理。對於個案的應用,我相信未來會更細緻、更深入。

下一屆什麼時候開,其實我也不確定。如果你有興趣,就先放在心裡。也許哪一天因緣來到,它就自然展開了。

十月,原本我安排了備課與進修,本想暫停接新個案。然而,花蓮光復的災情,觸動了心裡的一份選擇。許多人義無反顧地前往災區,付出自己的體力與心力。而當他們回來時,肩背的痠痛、身體的疲憊,也悄悄跟著回來。我明白,自己目前無法親自到第一線。但仍希望,...
30/09/2025

十月,原本我安排了備課與進修,本想暫停接新個案。
然而,花蓮光復的災情,觸動了心裡的一份選擇。

許多人義無反顧地前往災區,付出自己的體力與心力。
而當他們回來時,肩背的痠痛、身體的疲憊,也悄悄跟著回來。
我明白,自己目前無法親自到第一線。
但仍希望,在竹南,能為他們留一個安放的角落。

因此,即日起至十月底,除了進修的時段以外,
我會開放義診,專門陪伴這些從光復回來身體酸痛不適的朋友,
不論是鏟子超人、物資分配超人、美食超人等等各式志工超人們,都歡迎!
我的方式不是強壓痠痛,而是一種輕柔、無痛的調理,
讓身體慢慢舒展,也讓心靈得到片刻的安靜。

在這裡,也想誠懇提醒:
我的方法與一般常見的不同,建議您先參考官網或粉專的文章。
如果不是您所期待的方式,也請將名額留給真正需要的朋友們。

因為我相信——
助人者,也需要被好好照顧。

每位可享有30分鐘的義診調理。
(限竹南場地)

📍 地點|竹南火車站 走路8分鐘
📅 時間|即日起至 10/31,依預約時間表
✅ 報名方式|請加入官方 LINE,依預約表單詢問是否還有時段

🍀官網|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i5wei/

新聞說,開學的這段時間,有許多小飛俠的事件(小飛俠意指跳樓輕生的孩子)「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在這世代是越來越被看見的議題,也許在物質資源相對過往世代來的充足,但不快樂的人卻越來越多⋯若身邊的人也在不快樂的情緒中,...
19/09/2025

新聞說,開學的這段時間,有許多小飛俠的事件(小飛俠意指跳樓輕生的孩子)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在這世代是越來越被看見的議題,也許在物質資源相對過往世代來的充足,但不快樂的人卻越來越多⋯

若身邊的人也在不快樂的情緒中,沒能承接住的人常會用一句話來回應對方「你這樣就是想太多了」

若看到這段文字,這句話也是你會和小孩說的話,我想邀請你,在下次脫口而出時,先觀察自己內在,是否有些擾動產生,試著關心連結這樣的狀態,也許會有不一樣的回應方式可以給對方(也許過往也曾被這樣對待,那到這邊就好,我們先照顧好自己,再給對方回應)

彼此間的距離也許會不一樣,小飛俠在飛之前,也許會想到,可能還會有其他選擇

🌱【一段回到自己內在的旅程 |能量 × 情緒 × 結構】🌱上一班學員上完課後,隔兩週帶小孩來找我調理。學員L問:「上課學的東西,可以用在小孩身上嗎?我自己能做到嗎?是不是還要多練習?」我鼓勵L:「當然要運用,來吧,現在就交給你!」原本L還懷...
15/09/2025

🌱【一段回到自己內在的旅程 |能量 × 情緒 × 結構】🌱

上一班學員上完課後,隔兩週帶小孩來找我調理。
學員L問:「上課學的東西,可以用在小孩身上嗎?我自己能做到嗎?是不是還要多練習?」

我鼓勵L:「當然要運用,來吧,現在就交給你!」
原本L還懷疑是否可行,沒想到 5 分鐘後效果立竿見影。每一個操作後,我都帶著L去觀察變化,她驚訝自己真的做得到。

後來L回饋說:「本來以為很難,但回家複習講義、實際操作後,發現其實很容易上手!」
在我面前,甚至完全不需要提示,就能順利完成。

✨ 這正是我想傳承的:
許多艱深的理論,如果不能落實在生活,只是知識的堆疊。
真正的智慧,需要透過體驗與實踐,才會成為你自己的力量。

💡 課程特色:
✔ 小班制(6–10人),能照顧到每一位學員
✔ 講義精心設計,讓初學者也能安心跟上
✔ 理論 × 實作並行,重點清楚、接地氣
✔ 循序漸進的六階設計,幫助你真正運用在生活

📌 招生資訊
📍 課程安排:9/21(日)、9/22(一)
📍 開班條件:六人即可成班(已確定開班)
📍 報名方式:私訊報名連結

如果你也希望:
🌱 學會簡單又有效的能量運用
🌱 在安全氛圍中練習情緒表達
🌱 讓身心的知識成為生活中真正的力量
🌱 療癒自己的過程也學會照顧身邊的人

那麼,這堂課就是為你準備的。
👉 歡迎私訊報名,一起走進六階的旅程。

十年的學習,三年前有了開課的念頭;兩年的煉功,一年的準備,直到開課前一晚凌晨,我才終於把講義的每一個細節整理完成。即便是凌晨才睡,我仍選擇早起跑步,因為我知道,唯有用最好的狀態,才能和學員們分享。過去,每當朋友或客人對能量有興趣時,我會說:...
27/08/2025

十年的學習,三年前有了開課的念頭;兩年的煉功,一年的準備,直到開課前一晚凌晨,我才終於把講義的每一個細節整理完成。

即便是凌晨才睡,我仍選擇早起跑步,因為我知道,唯有用最好的狀態,才能和學員們分享。

過去,每當朋友或客人對能量有興趣時,我會說:「如果你第一個接觸的是丹道,那真是非常幸運。」若有人對情緒有興趣,我會說:「若能接觸薩提爾,會是非常特別的體驗。」若是對結構有興趣,我則會依情況細分,再推薦不同的資源。

總之,以往我會把有興趣的人引介給我的老師們。但經過這次週末的課程,我有了不一樣的感受——我能滿有信心地對朋友說:「來吧!如果我的課程是你第一次接觸到的相關學習,很可能你就能用很簡單的方式,學會這三個面向。那會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我的每位老師都很厲害,而我自認相對駑鈍。學習過程中,我經常感到挫折,理解緩慢,腦子裡卡著重重的執著。許多課程,我都是一讀再讀、忘了再讀,甚至一再去複訓。太太常常不理解,為什麼我總是在看同樣的內容。

也正因如此,我和初學者的距離很近。所以來到課堂上的人,即便完全沒有背景,也能感到安心。

課堂裡,我舉例、比喻,也刻意省去那些不是「當下非得知道」的內容,把重點放在實用與生活。從身心靈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反覆卻不重複地整理,讓學員們很快就能記住核心概念。

當然,我不會說「不用努力就能全記住」。仍有些內容需要靠自己熟悉。但我會創造許多機會,讓學員去認識、去碰觸。於是每個階段,我們就這樣不斷複習、深入,直到成為你自己的內在。這,正是我對六階課程的期許。

課程一開始,我請每位同學自我介紹,分享此刻的感受與學習目的,這讓我能對齊大家的期待,並針對需求給予客製化的回應。如此一來,不浪費彼此的時間。

那天的九位學員中,有一位特別讓我動容。他是朋友的朋友,七十五歲,從高雄專程趕來,幾天前才剛植了十顆牙,身體很不舒服,卻仍堅持上課。原本牙齒很痛、走路跛著、需要拐杖,甚至連站都不容易。但在課堂煉功時,他每次都能站三十分鐘,甚至反饋說牙齒的疼痛感下降了,走路也變得穩健。這樣的毅力,令我由衷敬佩。

其他八位都是我的客人和朋友。他們在自我介紹時,意外分享了自己在我過往的調理中得到的改變。那一刻,我彷彿盤點了這十年的努力,心裡非常感動。

學員的回饋很可愛。有人說 ppt 精美,講義也扎實,每一頁、每一段都像反覆整理後的精華。甚至有人半開玩笑地問琦琦:「講義是不是你幫維成做的啊?」琦琦回答:「除了 ppt 和插圖,其他都是他自己。」那位學員驚呼:「真的假的啦!講義真的很厲害耶!」

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太太琦琦。若沒有她,課程可能還要延後很久,而且少了她設計的 ppt 和插圖,整體呈現會顯得簡單許多。有她,課程的質感才完整。

我很喜歡課堂中反覆的對話。十人以內的小班制,讓我能照顧到每一個人,直接觀照到學員的內在核心。後來學員們也很踴躍練習與提問。

在一些情境練習裡,原本卡住的對話,卻在淚水自然流動後,出現了最美好的回應方式。那時,我完全不用再教什麼。因為最好的連結,已經誕生。這不是哪一派心理學的專利,只是透過冰山理論,讓大家有機會看到高品質的對話。

能量的部分,我分享了最自然的能量流動,以及為何我不推薦冥想,也不鼓勵大部分的能量療法。因為最重要的,不是我的個人體驗,而是古往今來不變的道理。若不能參透,只會在身心靈的茫茫課程中載浮載沉。

回到身體層面,我們透過簡單的觀察與流動,體驗到許多奇妙的手感。我提醒學員:當手氣堵塞時,甚至會讓被測驗的人也跟著堵住。我隨機選了兩雙最「堵」的手,請他們放在志願者的脖子上,結果脖子的活動角度愈來愈小,肩頸也明顯變硬。然後我再把手放上去,什麼都不想,志願者的脖子活動角度立刻變大,肩頸也鬆下來。

所以我提醒大家:如果要找人按摩,因為能量本身自然就會流動。要慎選接觸你身體的人,若他無意間傳給你濁氣,還算小事;若還在亂用能量,那就可怕了。

我期望這堂課,能兼顧理論與實作,接地氣、不打高空,也不鑽牛角尖,涵蓋養生到專業的光譜。

琦琦鼓勵我增加開課頻率。因為即便她陪我上過許多課,在我的課堂中,她仍能獲得更清晰的理解。她說,這樣的課,值得推推。

所以,若你對課程有興趣,只要六人,就能成班。歡迎私訊我,我會幫大家整理時間。目前看來,「一天平日+一天假日」是很不錯的組合,例如週五六,或週日一。

如果你也想報名,請讓我知道。

今天在竹北一間舒適的咖啡廳,這裡特別的是還有限制音量。安靜的氛圍裡,我與一年不見的老朋友相聚,他還帶來一位我早就聽過卻未曾謀面的新朋友。就這樣,我們三人坐下來,聊了將近四個小時。我們的對話很特別,因為三個人都把「覺察」放在核心。於是談話並不...
18/08/2025

今天在竹北一間舒適的咖啡廳,這裡特別的是還有限制音量。安靜的氛圍裡,我與一年不見的老朋友相聚,他還帶來一位我早就聽過卻未曾謀面的新朋友。就這樣,我們三人坐下來,聊了將近四個小時。

我們的對話很特別,因為三個人都把「覺察」放在核心。於是談話並不只是「某某怎麼了」,而是「我在這個故事裡怎麼了」。這樣的對話,故事成了鏡子,照見彼此。

新朋友是 自然與自然。兩年前,我聽 Chun-Yen Lin醫師提起他,說律律是他見過內在最穩定的人之一。今天真正見面,我也感受到這份自在與穩定。於是我忍不住問他:「現在還有什麼事情,會讓你內在有比較大的波動嗎?」

律律想了許久,最後才緩緩說,其實近期生活相對穩定,但如果遇到突發狀況,未必能全然平靜。他舉了個例子:假設有人態度不好,無意間說了傷人的話,他會先感覺到自己內心的波動,但不急著回應。因為若急著回應,就容易被捲進情緒裡;但若停一停,就能避開更多不必要的糾纏。那一刻我很有感觸——原來「不好的事情」是在每一個當下,我們都有機會選擇更好的方式應對,讓不好的事情停損或避開,自然而然生活就可以減少許多不好的事情發生。

俊言也分享他一次爬山的經歷。當時遇到左右為難的情況,他的內在也起了波動,但靠著覺察,他一步一步穿越過去。那故事提醒我,困難與不安並不會消失,可是當我們能夠看見它,心裡就多了一份力量可以等待事情的轉變。

回程在車裡,我也分享了自己的狀態。其實在社交上,我曾有過深刻的創傷。這陣子,我減少了出門,也少用了社群媒體,甚至連貼文都少了。因為每一次面對社交,內在的痛苦感都可能被拉起來。還好這三年來,靠著覺察,我學會讓那些情緒流動。當情緒能流動,許多卡住的信念便會鬆開。

我們也共同聊到:很多人學習覺察、溝通,是希望「快速改變對方」。但事實上,沒有這樣的方法。就算有,那也只是表象。真正能做的,是給予對方空間,把一顆種子種下去,至於什麼時候發芽,甚至是否會在我們眼前發芽,其實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自己大量的覺察練習後,從自己鬆動到改變的那一刻,才是關鍵。

聊到這裡,俊言忽然笑著提起,以前的我曾直接挑戰他,讓他內在有許多感受翻湧。聽到這裡,我心裡一震,才發現自己過去的稚嫩與不成熟,也趁此機會和他道歉。謝謝他今天願意坦白告訴我,也謝謝他始終包容著。

這場聚會,其實是因為我曾隨口問他,有沒有哪位特別的人想介紹給我認識。他把這句話記在心裡,還特地從台中上來,成就了今天的相遇。這份心意,讓我特別感動。

結束對談後,我體驗到生命依舊有困難、依舊有起伏,但我們也都有更多的力量去陪伴自己。今天,我也覺察到自己在給予他人更多空間時,內心竟又鬆動了不少。

謝謝你們兩位的陪伴,讓今天的聚會,不只是重逢,更像是一場深深的禮物。

今天爸媽來竹南找我調身體。每一次我都會順勢問:「要不要也來學學看呢?」以前有幾次退縮,有幾次願意試一試。這次我分享,下週會有一位74歲的長輩,特地從高雄上來上課。就在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裡,媽媽立刻說:「好啊!今天我也要學!」於是我牽著她的手...
16/08/2025

今天爸媽來竹南找我調身體。每一次我都會順勢問:「要不要也來學學看呢?」以前有幾次退縮,有幾次願意試一試。這次我分享,下週會有一位74歲的長輩,特地從高雄上來上課。

就在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裡,媽媽立刻說:「好啊!今天我也要學!」於是我牽著她的手,帶她去嘗試一些從沒接觸過的動作。當下我更篤定:原來我的教學,真的不需要任何背景,人人都能上手。

在媽媽幫爸爸調理的過程裡,她看著爸爸一臉享受,還故意笑著說:「你要好好聽喔,等等換你幫我。」那一刻,我覺得很幸福。父母願意在這個年紀,仍然學習、仍然嘗試。他們兩個今天都特別認真,彼此珍惜,渴望一起走得更遠。

活到老,學到老,也體驗到老。這是多麼珍貴的一件事。💗

《寧夏璐66號茶坊》一直是我真心推薦的節目。它從親子對話延伸到生活、國際、理財等各個面向,最核心的精神是:保持好奇、探索議題,並持續覺察內在的反饋,修正自己,走向貼近內在生命的道路。黃瑽寧醫師與夏嘉璐主播分別來自不同的生活圈與觀點視角,再加...
26/07/2025

《寧夏璐66號茶坊》一直是我真心推薦的節目。
它從親子對話延伸到生活、國際、理財等各個面向,最核心的精神是:
保持好奇、探索議題,並持續覺察內在的反饋,修正自己,走向貼近內在生命的道路。

黃瑽寧醫師與夏嘉璐主播分別來自不同的生活圈與觀點視角,
再加上每集邀請不同領域的來賓,讓節目不再只是單向的理性說教,
而是充滿生活經驗與體會的溫度交流。

這次很幸運能擔任代班主持人,與嫂子一起採訪黃醫師與Lulu主播。
謝謝大嫂的邀請與組隊,才有這次難得的機會!
雖然過程中難免緊張,怕講太多耽誤時間,
也有一些想表達的細節來不及說清楚。
特別是談到爸媽的部分,我有更多的感謝,還沒說出口。

從出生到現在,我越來越能體會:
要扶持一個孩子長大,要面對多少挑戰與選擇。
謝謝你們願意持續學習與保持開放,
即使我們偶爾會有爭執與不愉快,
但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有你們這樣的父母。

我也常鼓勵爸媽閱讀我覺得不錯的書,
媽媽一開始常常抗拒,但她真的很可愛,
有時看不懂的字,還會拿去問客人這是什麼意思。
我們也在一次次互動中,慢慢跳脫過去的循環與框架,越來越能靠近彼此。

最近有AI的輔助,我也教爸媽怎麼使用。
它不只能幫我們解決問題,更能成為家人之間的陪伴工具。
有些人擔心AI會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
但我相信,只要善用,它反而能幫助我們創造更多靠近的機會。

這一集,黃醫師分享了許多故事,
Lulu主播也談到許多面對的挑戰,
讓人聽了很有力量。
願我們都能在彼此的生命中,遇見更多善意與溫柔,
陪伴我們度過生命的起伏,
無論最終走到哪裡,都會成為我們的養分。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陪伴,
《寧夏璐66號茶坊》即將邁入第五年,真的好感動!

謝謝黃瑽寧醫師、夏嘉璐主播、Apple、親子天下

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27eef43c-0f54-4f19-969a-32427a6fd4b0

Address

維新路260號
Zhunan
26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為吾維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